《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时间:2023-05-22 12:08: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册集中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十几减几”,它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也为学生学习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2、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在本单元尤为重要,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之上学会计算方法。在已学过的仅为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解理解题意,进行计算等等,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通过操作后的讨论,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理解“破十法”,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方法。

  3、用20以内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2、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图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段抽象的知识认知过程,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会自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简单的数学问题。低年级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五)教具:多媒体课件、木棒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本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确定,我将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一的实现。

  1、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12-9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如课中学生说出了①12-9=12-1-1-1-1-1-1-1-1-1=3②因为3+9=12所以12-9=3③12-2=1010-7=3④10-9=11+2=3⑤12-10=212-9=3⑥......)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这样学生可能不一定会想到书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中及时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作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运用个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课以“聪聪和明明参加元宵节游乐园”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说学法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说明“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中的问题“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十几减9的两种基本算法(“做减想加”、“破十法”)学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种。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会用十几减9的一般方法(或破

  十、或做减想加)正确计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第10~11页的游园图中展示的活动是学生熟悉的并乐于参与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用这幅游园图,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游园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a.利用气球图学习“15-9”的算法。

  我将气球图做了一些处理,将阿姨卖气球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先是阿姨手中有15个气球,卖给小朋友9个(9个气球从阿姨手中转到3个小朋友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引出“15-9”的算式,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b.利用“套圈圈”学习“14-9”的算法。

  我充分利用课件的动态优势,显示学生投圈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投圈的游戏中思考“14-9”的算法。

  c.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2.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时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在教学例1(12-9)时,设计的学具有两种颜色(10根黄木棒,2根蓝木棒),让学生思考,从12中去掉9,应怎么办?学生能很快从10根黄木棒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黄木棒和2跟蓝木棒合并为12-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较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大约5分钟)

  1.课件出示题目,生抢答

  9+5= 9+3= 9+2= 9+8= 9+7= 9+6= 2.请小朋友举手回答,看谁的脑筋转的最快(出示题目,指名回答)9+()=11 9+()=14 9+()=17 9+()=15 9+()=12 9+()=18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好处有三,一是对旧知有一定的巩固性。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二是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三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大约30分钟)1.谈话引入

  师:“今年是20xx年,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十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买风车;右边的小朋友在猜谜语、套圈圈。)

  师:“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小朋友买了几个气球?” 2.教学气球图。

  a.课件动态显示:阿姨两手一共15个气球,卖了9个。请问学们根据这个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还有几个?(2)再卖几个就全部卖完了?

  b.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怎么解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算式:15-9=□。

  c.引导学生看着气球图,说15-9的计算过程。学生的算法有:

  ◆看着气球图,数剩下的气球个数。

  ◆6+9=15,15-9=6。

  ◆10-9=1,1+5=6。

  ◆15-5=10,10-4=6。

  ◆9-5=4,10-4=6。

  评价学生以上算法,说明都正确,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方便?

  3.教学套圈图。

  a.课件显示套圈图。

  师:看看这边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玩套圈圈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只能投14个圈,正好轮到小明投了,我们来看看他套中了几个圈?

  课件动态显示小明投圈的过程。同时配上小明的配音:我投了14个圈,套中了9个。

  b.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还有几个没套中?

  c.请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同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学生说的算法与前面15-9的算法基本相同。)

  d.小结:刚才小朋友从游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解决,大家想出了计算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现在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减9。

  教学例1

  a.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结果。对略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

  b.组织学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个学生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相同吗?如果不同,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学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根木棒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2根木棒合起来是3根,所以12-9=3。(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2=3。)

  学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2?9+3得12,所以12-9=3。(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的过程:9+(3)=12,12-9=3。)

  学生3:12-2=10,10-7=3。(教师又板书出第三种算法。)

  学生4:9-2=7,10-7=3。(教师再板书出第四种算法。)

  c.对比、讨论上面不同的算法。

  提问:上面这些算法中你明白了哪一种(或哪几种)?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算法都很好,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时,你认为哪种方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课堂练习(大约10分钟)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作业。对有困难的学生则让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摆好后说一说算的过程。反馈时,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如先摆好1捆零1根,从1捆里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1根合起来是2根,所以11减9等于2。)帮助他们从操作中提升十几减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减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这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运用“破十”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悟出十几减9的“破十”思维过程是:先从10个里面圈出9个,再将剩下的一个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可得出结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题。

  在学生已掌握一种算法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十几减9的6道式题。

  4.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让他们思考:第1题怎样算出13-9的?(做减想加)第2题是怎样算出12-

  9、15-9的?(“破十法”)。通过思考,进一步弄清多种算法的算理。

  5.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显示字谜图。师:这群小朋友在玩猜字谜游戏,共有几条字谜呢?有几个小朋友在猜?他们猜中了几条呢?

  课件显示声音、文字:有13条字谜,我们每人都猜中了1条。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回到第10~11页上的猜字谜图,首尾呼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十几减9的知识计算猜字谜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

  让每个学生自由地说。然后教师指着练习二第1、2题,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一般方法:①做减想加②破十法。同时说明,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十几减九15-9= 12-9= 10-9=1,1+2=3

  9+(3)=12,12-9=3

  12-2=10,10-7=3

  9-2=7,10-7=3十几减几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2

  一、悟透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士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精选教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说课稿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驶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6减8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

  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3

  学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2、在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的能力。

  3、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卡片,奖励卡片。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理解算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整理后形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奖励,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教师出示自制奖励卡,分设为合作奖、守纪奖、倾听奖、发言奖、思考奖,6个同学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得奖卡,看看哪组得的奖卡最多。

  【设计意图:奖卡活动的设计既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问题素材。】

  二、复习梳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一道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学生汇报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并区分其不同的算法,体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算法。

  2、揭示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并引导学生体会整理与复习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建构20以内减法计算的完整体系,并进一步感受到退位的意义。通过对“整理”与“复习”两个词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方向。】

  3、回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单元前4个例题及小标题,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得出:十几减9,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

  4、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并梳理计算过程。

  5、同桌互相说出学具袋中口算题卡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

  6、练习:按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标准分类,看看自己手中练习题是属于哪一类。

  学生把自己的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复习梳理的方法,提高整理复习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4个例题是关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后两个例题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重点让孩子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算理。学生将手中计算卡片进行分类再次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的不同算法,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理解,及体会“破十”的必要性。】

  三、系统整理,发现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一)合作整理退位减法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杂乱摆放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这样摆在上面你们看着有什么感觉?

  生:摆的太乱了。

  师:怎样才能让它不乱呢?

  生:我们可以摆整齐些。

  师:也就是我们要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怎样整理,使它更有条理呢?

  我们来玩一个整理算式的小游戏。先来看看游戏要求。谁来给大家读读?

  要求:

  (1)6名同学为一组,组长将算式卡片分给组内同学,大家共同合作。

  (2)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卡片,使它们更有条理。

  (3)边活动边交流: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2、学生分小组游戏,每组一套20以内所有退位减法的题卡整理在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将静态地、被动地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变成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并按照小组找到的规律摆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分享整理过程及找到的规律

  1、小组同学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补充交流,从不同角度描述整理完成的算式的规律。

  2、全班同学根据示范小组的汇报再次完整地交流自己小组整理的规律。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先前记录学生活动及学习过程的照片。

  展示的内容包括:

  (1)学生最初试探的、无序的摆法。

  (2)学生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不断调整的过程。

  (4)学生逐渐调整呈现出有序整理的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记录下学生活动的过程,能够成为学生更好地回忆整理过程的素材。学生们合作整理卡片的同时不断地经历完善修改,这其实就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发展。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孩子们的思维才会更加缜密,对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才能扎实掌握,灵活运用。】

  (三)不公平的比赛发现规律

  1、两组同学比赛,计算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比比哪组算得更快。

  一组完成没有规律的题,一组完成有规律的题。

  2、比赛后,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获胜组36道题的差是按规律排列的。

  3、学生分享横看、竖看、斜看差的规律。

  4、教师与学生再次进行游戏,擦掉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几个差,学生迅速按照差的规律填出正确答案。

  5、学生分享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通过有序整理产生的规律,并加快了运算速度。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过多注重的.是被减数与减数的规律,通过这个比赛学生更完整地感受到被减数与减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时差也是有规律的,感受被减数、减数、差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又通过一个小游戏,使学生将规律进行应用,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有序地梳理能够找到规律,运用规律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所以有序地整理,按规律整理是有价值的。】

  四、借助奖励,探究问题的解决

  1、教师引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比一比哪组奖励卡最多?统计班级获得各种奖卡的张数。

  3、根据奖卡情况提出数学问题。(结合本单元的题型: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和比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小的奖卡都能够成为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材。小小的奖卡不仅是激励孩子的一种手段,更是课堂上生成的学习素材,一举两得,运用巧妙。】

  五、分享收获,交流各自学习的成果

  学生交流本节复习课上的收获,感受到有序整理的重要。

  师总结:同学们,有序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质量。所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4

  《20以内退位减法》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20以内退位减法”在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单元分为十几减9、十几减几两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教学解决问题。这一单元重点教学十几减9,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迁移到十几减几的计算。下面我从以下五方面谈谈我对这一板块教材的认识:

  一、课标的基本要求:

  学段课标中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这类教学内容的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运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并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W df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三、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5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十几减9用数学。

  2、教材简析:用数学对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看懂图意并根据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5、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即用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好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具体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导入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学习例5,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选取图中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多余的信息就去掉。

  4、列式计算,理解算理和算法

  5、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测评训练。

  课本20页“做一做”和22页第3、4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7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7、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8、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计算教学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这是教师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看动画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点燃生日蜡烛、给小动物找家等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索,强化学习过程

  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一个摆总数,另一个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学生学习破十法时,通过摆小棍,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我在13-9这道题的下面用连线把学生用小棍操作的过程表示出来,边画连线边让学生观察是分以下几步算的:

  第一步:老师用红笔把个位上的'3和9描出来,学生知道了是“看个位3减9不够减。”第二步:老师标出以下连线。

  学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师写出数字3。

  学生回答;算1+3=4。

  这时,学生根据连线完整地叙述出13-9的计算过程是:个位3减9不够减,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们把这三步过程概括为六个字:一看二减三加。思维是以知识作为中介的。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这道题的算理。

  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是:

  1、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

  2、评价语言不够准确。

  3、个别教学体现不够。应该多注重辅导学困生。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9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

  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册集中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十几减几”,它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也为学生学习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2、教材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在本单元尤为重要,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之上学会计算方法。在已学过的仅为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解理解题意,进行计算等等,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通过操作后的讨论,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理解“破十法”,并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方法。

  3、用20以内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2、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图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掌握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段抽象的知识认知过程,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会自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简单的数学问题。低年级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木棒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本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确定,我将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一的实现。

  1、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九”和“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12-9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如课中学生说出了①12-9=12-1-1-1-1-1-1-1-1-1=3②因为3+9=12所以12-9=3③12-2=1010-7=3④10-9=11+2=3⑤12-10=212-9=3⑥......)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这样学生可能不一定会想到书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中及时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作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运用个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课以“聪聪和明明参加元宵节游乐园”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说学法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说明

  “十几减9”是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中的问题“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十几减9的两种基本算法(“做减想加”、“破十法”)学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种。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会用十几减9的一般方法(或破十、或做减想加)正确计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第10~11页的游园图中展示的活动是学生熟悉的并乐于参与的。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用这幅游园图,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游园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a.利用气球图学习“15-9”的算法。

  我将气球图做了一些处理,将阿姨卖气球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先是阿姨手中有15个气球,卖给小朋友9个(9个气球从阿姨手中转到3个小朋友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引出“15-9”的算式,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b.利用“套圈圈”学习“14-9”的算法。

  我充分利用课件的动态优势,显示学生投圈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投圈的游戏中思考“14-9”的算法。

  c.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2.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时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在教学例1(12-9)时,设计的学具有两种颜色(10根黄木棒,2根蓝木棒),让学生思考,从12中去掉9,应怎么办?学生能很快从10根黄木棒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黄木棒和2跟蓝木棒合并为12-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较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大约5分钟)

  1.课件出示题目,生抢答

  9+5=

  9+3=

  9+2=

  9+8=

  9+7=

  9+6=

  2.请小朋友举手回答,看谁的脑筋转的最快(出示题目,指名回答)

  9+()=11

  9+()=14

  9+()=17

  9+()=15

  9+()=12

  9+()=18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好处有三,一是对旧知有一定的巩固性。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二是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三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大约30分钟)

  1.谈话引入

  师:“今年是20xx年,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十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买风车;右边的小朋友在猜谜语、套圈圈。)

  师:“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小朋友买了几个气球?”

  2.教学气球图。

  a.课件动态显示:阿姨两手一共15个气球,卖了9个。请问学们根据这个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还有几个?(2)再卖几个就全部卖完了?

  b.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怎么解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算式:15-9=□。

  c.引导学生看着气球图,说15-9的计算过程。学生的算法有:

  ◆看着气球图,数剩下的气球个数。

  ◆6+9=15,15-9=6。

  ◆10-9=1,1+5=6。

  ◆15-5=10,10-4=6。

  ◆9-5=4,10-4=6。

  评价学生以上算法,说明都正确,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方便?

  3.教学套圈图。

  a.课件显示套圈图。

  师:看看这边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玩套圈圈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只能投14个圈,正好轮到小明投了,我们来看看他套中了几个圈?

  课件动态显示小明投圈的过程。同时配上小明的配音:我投了14个圈,套中了9个。

  b.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还有几个没套中?

  c.请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同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学生说的算法与前面15-9的算法基本相同。)

  d.小结:刚才小朋友从游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解决,大家想出了计算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现在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减9。

  教学例1

  a.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结果。对略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

  b.组织学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个学生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相同吗?如果不同,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学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根木棒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2根木棒合起来是3根,所以12-9=3。(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2=3。)

  学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2?9+3得12,所以12-9=3。(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的过程:9+(3)=12,12-9=3。)

  学生3:12-2=10,10-7=3。(教师又板书出第三种算法。)

  学生4:9-2=7,10-7=3。(教师再板书出第四种算法。)

  c.对比、讨论上面不同的算法。

  提问:上面这些算法中你明白了哪一种(或哪几种)?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算法都很好,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时,你认为哪种方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课堂练习(大约10分钟)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作业。对有困难的学生则让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摆好后说一说算的过程。反馈时,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如先摆好1捆零1根,从1捆里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1根合起来是2根,所以11减9等于2。)帮助他们从操作中提升十几减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减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这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运用“破十”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悟出十几减9的“破十”思维过程是:先从10个里面圈出9个,再将剩下的一个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可得出结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题。

  在学生已掌握一种算法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十几减9的6道式题。

  4.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让他们思考:第1题怎样算出13-9的?(做减想加)第2题是怎样算出12-9、15-9的?(“破十法”)。通过思考,进一步弄清多种算法的算理。

  5.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显示字谜图。师:这群小朋友在玩猜字谜游戏,共有几条字谜呢?有几个小朋友在猜?他们猜中了几条呢?

  课件显示声音、文字:有13条字谜,我们每人都猜中了1条。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回到第10~11页上的猜字谜图,首尾呼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十几减9的知识计算猜字谜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

  让每个学生自由地说。然后教师指着练习二第1、2题,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一般方法:①做减想加②破十法。同时说明,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

  十几减九

  15-9=

  12-9=

  10-9=1,1+2=3

  9+(3)=12,12-9=3

  12-2=10,10-7=3

  9-2=7,10-7=3

  十几减几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3-27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6-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9-13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09-09

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11-30

数学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2-23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2-13

二上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1-19

十几减9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