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说课稿

时间:2022-11-28 18:19: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对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花》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花》说课稿

《对花》说课稿1

  教材分析:良好的品质应该从幼儿时代就开始培养。我们要教育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本此活动里珍妮利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小男孩站起来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材料,所以,我在给本次活动中,把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心,体验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定位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一朵自制的七色花,

  故事磁带

  教学挂图《七色花》

  大班语言下册

  活动重点、难点:能明白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七色花引出主题,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瞧!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了?

  幼:(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它有几种颜色?再来看看它分别是什么颜色 的?

  幼:它有7种颜色。它的颜色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

  师:如果每片花瓣真能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花能实现几个愿望呢? 幼:如果每片花瓣真能实现愿望,那么它能实现7个愿望。

  师:我这里啊有个小姑娘她也有一朵七色花,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来实现愿望的。

  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这个小姑娘是如何利用的

  1、幼儿倾听故事一遍。

  师:你从刚才的故事里听到了什么?

  幼:我从刚才的故事里听到了(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姑娘的名字叫什么?

  幼:小姑娘的名字叫珍妮。

  2、幼儿出示自己的活动材料第二册并翻到第25页。

  师:珍妮在树林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谁?

  幼:珍妮在树林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老婆婆。

  师:老婆婆怎么样来帮助珍妮的?

  幼:老婆婆给了珍妮一朵七色花。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一片黄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花瓣送她回家。“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二片红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花瓶像原来一样。“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花瓶像原来一样。”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三片蓝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她到最高的山上。“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我马上到北极。” 师:到了北极珍妮的心情怎么样?

  幼:心情不好,她很冷,很害怕。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四片绿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她回到花园里。“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我回到院子里去。”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五片橙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花瓣把所有的玩具都给她。“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把所有的玩具都给我。”

  师:这时珍妮的心情怎么样?

  幼:珍妮很害怕,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六片紫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玩具都回去 “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玩具都回去。”

  师:珍妮用到第七片青色花瓣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意识到了什么?并学说一下

  幼:她想我用掉6片花瓣可是一点都不快乐。意识到了最后一片花瓣不能再浪费了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

  师: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做了什么事情?她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来让坐再轮椅上的小男孩站起来.“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坐轮椅的小朋友健康起来。”

  师:真正让珍妮快乐的是哪一朵花瓣?为什么会让她快乐起来呢?

  幼:真正让珍妮快乐的是橙色的花瓣.因为她帮助了别人.所以会快乐

  三、想像拥有七色花

  师:假如你也幼一朵七色花你想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请幼儿学用珍妮的话语:“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

《对花》说课稿2

  《民族花苑》是上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欣赏了《瑶族舞曲》,学唱了《青春舞曲》。

  本课时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部分少数民族歌(乐)曲,让学生领略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欣赏、探索的.兴趣;以聆听音乐、演唱、活动等方法体验音乐;使学生在赏析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处理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能实践改变音乐要素处理歌曲的方法。

  这节课中,我是以欣赏“部分少数民族歌(乐)曲”→分析“音乐要素所起的重要作用”→利用音乐要素处理“青春舞曲”→拓展“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这一思路来设计教学的。

  在欣赏教学中,我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加入了现代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好地体验音乐,并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处理歌曲的教学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尝试改变音乐要素的某一个方面来处理歌曲,使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掌握音乐的艺术特征。

  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想把另外一些少数民族的歌乐曲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其拓宽音乐学习领域并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对花》说课稿3

  一.

  文章概述

  《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二.

  分析理解

  古诗虽离我们较远,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

  (1)读诗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所查资料和上下诗句理解难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反复吟诵、背诵,加深理解。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新词,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它们的意思: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

  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

  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景象,一定会陶醉其中,细细观赏。

  但是你知道诗人杜甫吗?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作业指导》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

《对花》说课稿4

  一、说课文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一篇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举例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基础较好,进入三年级,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三年级学生以开设了《科学》学科,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三、说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则是了解牵牛花等开花的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时钟的兴趣。旨在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法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本着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今天看到的这一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学词学句。在课文的教学中始终贯穿多媒体设计:直观性的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娱乐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既能用它的声、形来吸引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多学、乐学、好学。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探究为教师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形式打下基础。努力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姿百态的花,发现鲜花的奥秘,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欣赏花钟,悄然入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从首先教师引学生,对花钟字面意思的理解——“花钟是用花草做成的钟”,随之老师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各地的花钟,学生个个目不转眼的盯着大屏幕,顺着教师的讲解,走进了花的世界。并了解这些教师展示的花钟是“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继而进行扎实有序的感悟和训练,让学生参与实践,明白真正的花钟是“不需要机械结构”的,最后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

  (二)学习生词,欣赏词句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握训练的节奏。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一是将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有序。拿生字词的学习来说,一开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生词认读,然后是在课文中读,接着在屏幕上出现生词,离开拼音读,随后让学生找一找在课文中哪些词语是用来描写花的,到后来看看课文中那些描写花色的词语等等。二是将字词的学习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到句子中、课文中去理解字词,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起来。三是,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比如,屏幕出现花的图片,让学生喊一喊花名。播放花儿开放的动画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欣然怒放”这一词所表现的动态美。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迁移运用。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课件出示这些花开的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自已读一读发出现什么?学生读起来觉得枯燥、单调。此时教师请同学们再去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又是怎样写的?从比较中的.得出:同样是写花开,作者抓着了花的形态特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很巧妙。课件用不同的颜色标识花儿开放的时间,学生迅速发现句子的时间不论放在前面、后面、中间其意思不变,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三)品位词句,当堂积累

  将积累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处理足见教师对语言积累的重视,敢于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并进行方法的引导,对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应该很有启发。同时,在积累的时候,老师注意了对生字书写的引导,老师说:“我想你们应该把这两个词抄在积累本上,要注意看清田字格中这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为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惯打好基础。

  (四)反复练习,熟读成诵

  第一段语言很美。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通过老师引读、同桌互读、游戏抢答多种形式,达到熟读成诵效果。还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看看说就像这些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吹起了小喇叭,有的学生则绽开了自己甜甜的笑脸,也有的学生在舒展自己的筋骨。很快大部学生就能把背诵课文。

  (四)修建花钟,引导探究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让学主一起来制作一个花钟,并由我们大家一起给花钟报时。此时,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巩固了上面所学知识,感受成功。花钟制作完毕,教师质疑,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该用什么花来表示呢?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七、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课堂中随处可见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如同轻轻拂面的和风,如同似有若无的天籁,给人一种情感流淌的惬意,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课堂上的老师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而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

《对花》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打碗碗花》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见到一种形状奇特,粉中透红,形如小碗的花,大人称为“打碗碗花”。作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藐视权威”,亲自试验,终于证明了打碗碗花不打碗。告诉我们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对打碗碗花作了生动的描绘,因此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质疑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本课7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学生通过个体自学、同桌合作学习,运用“找关键词语——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圈划词句——解答问题”的方法结构,抓住重点词语尝试解疑。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培养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课题,激发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打碗碗花的图片,引出了文中描写打碗碗花的句子,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开火车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抓住课文的重点,让学生品读“打碗碗花,要打碗?”和“打碗碗花,不打碗!”,以此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反思

  名教师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觉得,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学生自主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并独立思考,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打碗碗花”长什么样?为什么把这种花叫“打碗碗花”? 谁说摘了“打碗碗花”会打破饭碗?摘了它真的会打破饭碗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来了,积极性就高了,学习也就投入了。他们通过研读文本,体会了小作者“半信半疑、紧张、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的心情变化,懂得了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对花》说课稿6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

  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纸材和剪制手段表现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环境。

  难点:剪刀的使用与控制(薄纸剪时要细心,做到不剪断),拉花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练时对于纸张及色彩的选择与排列。

  在节日里,我们经常用一些五彩的拉花来美化教室,布置舞台。在剪制拉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拉花的神奇与美妙,体验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神奇的艺术品——能够伸缩的彩纸的快乐,并且通过联想,进一步将拉花变化成更多的艺术品:如鱼、围巾、帽子等。

  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纸材及剪制手段,围绕如何运用多彩的拉花美化自身和环境这一目的进行设计及制作,并通过活动本身以及作品传递、信息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意图剪拉,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剪拉出自己喜爱的表现对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我首先设计了“学刘谦变魔术”这一环节,正当学生情绪高涨,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让学生探究更多的纸条变长的方法,为后面的教学设计做好铺垫。

  (二)揭示课题,欣赏范作

  带领孩子欣赏教室里大量的教师范做及课件中的拉花作品,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拉花,并了解拉花的用途,拓宽视野。

  (三)选材取料,学剪拉花

  用恰当的纸材表现拉花。让学生观察分析拉花做法,设疑:该怎么剪?先折叠?折一次剪出来的是什么效果?二次?三次?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

  (四)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通过欣赏拉花的形状,启发引导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鱼),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龙身的特点,为下个环节做铺垫。

  (五)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设计“接龙大赛”,教师做龙头,学生集体合作龙身,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展示欣赏,课后拓展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分组以舞龙表演来结束本节课,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

《对花》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小鸟和牵牛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在开学的时候,我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自学,大部分孩子对故事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当我得知自己要上这篇课文时,心中是担心而害怕的。但后来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经过仔细斟酌,还是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重组教材,挖掘和创造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通过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体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教学设计及教学感悟。

  1、着眼课文空白处,培养学生想象力。

  这是本堂课我最感到自豪的一点,因为能够独立的`处理教材是一个教师水平的体现,任教四年来,虽然在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但直至近来才真正理会“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的含义,尝试着对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挖掘和处理,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反复地研读,发现文本本身有七个自然段,将近靠五百多个字,对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如果不进行取舍显然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我肯定无法进行任何有效地语言训练。考虑到与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如进行大胆地取舍,选择几个重点段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训练。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选用了符合我教学目标的第一、二、五、六,四个自然段着重展开教学。同时为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还在反复地比较中,确定了几处比较有效的课文空白点,促进学生的想象,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如: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小鸟会与好朋友做哪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鸟没有生病之前,与伙伴们幸福愉快的生活,为下文能更好地体验小鸟的孤独和伙伴之间深切的友谊做好了铺垫。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畅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想法,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而最成功的一处想象,是我挖去了文本的两个自然段,特意创设的。首先我从文本引发:“小鸟那么痛苦,如果你是它其中的一位好朋友,会想出哪些好办法来安慰它?”让学生将自己作为故事的一个人物展开想象,在学生尽情畅谈的基础上,来学习文本中的“牵牛花”一节,在体会牵牛花的坚持不懈和甘为朋友付出一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孩子将想象和仿写相结合,这是本堂课最出彩的亮点。

  2、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牵牛花精神的体会总是不够到位,于是,我就利用自己的范读,让学生在我的读中去感受,这一招果真很效果,学生思维马上就跟上来了,可是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牵牛花的这种坚持不懈”,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学着牵牛花做动作、让学生想象“牵牛花就象你现在一样头也酸了,背也痛了,她当时会想些什么呢?”的方法,让孩子多维的感知牵牛花的精神,这样他们的朗读才会有真情实感,他们模仿写作的东西才会更有血有肉。

  四、说遗憾

  一堂课下来,总会留下各种遗憾,我的课也不利外:

  1、课时安排比较紧张,许多孩子的习作没写完就下课了,放到后一节课,从连贯的情感上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破坏吧!

  2、在引导学生做动作的过程来看,虽然意图是让孩子感受牵牛花的艰辛,但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爆发出来的笑声,成了本堂课最不和谐的音符。

《对花》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与基本处理。

  《各种各样的花》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下“新的生命”这一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油菜花开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花的知识。课文分“花的专题观察”、“花的观察”报告会、“这是一朵完全花吗”三部分。为了促成科学课堂的自主生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把“这是一朵完全花吗”和“花的观察报告会”这两部分内容互相融合,引导学生在报告会中学习“这是一朵完全花吗”这一部分。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从知识本身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教育功能四个方面加以考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的地位,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自己设计有关的专题研究,完成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爱护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

  (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定。

  《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自己设计有关的专题研究,完成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当然,由于四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学生还不能设计出很好的研究方案,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在活动中让学生想出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体现科学教学的这一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让学生自己确定探究专题,自己制定研究计划,自己动手研究,通过这种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花的欣赏》的录像,学生欣赏。

  2、教师问: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之所以在课的开始用影视来引入课题,是因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影视具有比较特殊的兴趣。通过观看《花的欣赏》的录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从课外的活动转到课内的课堂上,还能让学生从录像的解说中增加一些有关花的知识,这也为这一节课研究花作了一些铺垫。

  (二)、确定专题,动手研究。

  1、教室里摆放了这么多的花,你想研究花的哪些问题呢?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专题。

  3、师生共同分析各个专题,确定能在课堂上研究的专题。

  4、小组讨论,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并填表。

  专题研究记录卡

  研究的专题

  研究的主要方法

  成果展示的形式

  5、各小组交流汇报研究方案(边交流边完善方案)。

  6、你们认为在专题研究时还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7、小组合作,动手研究。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提出专题——分析专题——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动手研究”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分组汇报交流,在交流中注意以下两点:

  1、研究相同专题的组可以互相补充。

  2、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汇报借机引导学生学习“这是一朵完全花吗”这一部分内容。

  这一环节包含了教材中的两部分内容:一是“花的观察”报告会,二是“这是一朵完全花吗”。在教材中,这两部分内容的呈现是有先后顺序的。那么,我在设计教学中为什么把“这是一朵完全花吗”融合到“花的观察”报告会中呢?《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作为本课学习的对象——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近两年的科学,具备了最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学生在第一部分的专题研究中是不难区分出它们的异同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促成课堂的自主生成,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四)、交流小结,课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对于花,你还有什么问题?让我们在课外时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大自然美丽的花丛中吧!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引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这样的结尾,有利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课外,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

《对花》说课稿9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选自七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所使用的教具有多媒体、电子琴等。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八年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能力强,个性开始凸显等特点,教学中应注重以课本为主线,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发现———创造,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用声乐、舞蹈、器乐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创造音乐,尽情发挥想象!

  2、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造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河北民歌《茉莉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变并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3、教学目标

  学生由于通过各种途径听过这首歌曲,旋律比较熟悉,因此了解歌曲内涵,有感情的并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才是本节课的目的。结合课标、学生水平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演唱《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

  ⑶知识与技能目标:唱会《茉莉花》,并且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

  4、教学重、难点

  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能让人更好的抒发歌曲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为: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合唱要求声部间和谐统一,掌握自身旋律同时注意聆听。因此本课教学难点为: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现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进入青春期的他们更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并且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也不断增强。因此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地位,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的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自己亲身的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

  三、说评价

  以歌曲为主线,引导学生听歌曲、说感受来发现美,指导学生唱歌曲来表现美,鼓励学生创作歌曲来创造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供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及时评价结果并给出建议。

  四、说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播放春晚由宋祖英和席琳迪翁合作演唱的《茉莉花》,让同学重温这首动感、激情又富有创新的民歌,让学生被它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学唱新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我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同时思考歌曲的节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歌曲的节奏、速度又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作用?(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们带着对歌曲的感悟来演唱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这时,我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多媒体出示合唱简谱,强调难点,老师师范演唱,同学们试着合唱几遍。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出现问题统一纠正。

  (三)合作创新,参与表现

  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歌曲。综合各小组的表演形式,将全班同学分工,共同合作演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拓展延伸,思想升华

  欣赏歌剧《图兰朵》的音乐片段,由于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这部歌剧时引用了“茉莉花”的音调。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茉莉花》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热情,努力将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

《对花》说课稿10

  《小鸟和牵牛花》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课题已经明确交代了童话的两个主人公:小鸟和牵牛花。文本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写他们都生活在一起,"每天小鸟都飞下窝来,跟小花、小草一起玩儿。"可见,他们平时相处得很和睦。小鸟生病以后,请求凤仙花、小草上去陪他,他们不是不想去,而是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俩也很发愁。此时的牵牛花主动帮助了凤仙花、小草去陪小鸟,给他带来了快乐,使小鸟的病好多了。让学生们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爱、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缠在"等难读的字词。

  2.体会小鸟生病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了解凤仙花、小草、牵牛花植物的生长特 点,感悟凤仙花、小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3.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体会牵牛花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牵牛花能陪生病的小鸟的原因。

  2.体会牵牛花、小草及凤仙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关怀、关爱、和谐共处生活的美好。我设计了课前聊天,聊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好朋友在一起玩些什么游戏。学生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各抒己见,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不仅为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而感到高兴。

  本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初读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出示几个学生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六自然段生字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得较扎实。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小鸟生病的这段话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情景中,所以小鸟那种难过、痛苦的感觉也读得不是非常明显。在指导牵牛花为了去陪小鸟而使劲爬呀爬呀这个自然段时,虽然我预设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还不够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

  一、说教材

  《 小鸟和牵牛花》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课题已经明确交代了童话的两个主人公:小鸟和牵牛花。文本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写他们都生活在一起,"每天小鸟都飞下窝来,跟小花、小草一起玩儿。"可见,他们平时相处得很和睦。小鸟生病以后,请求凤仙花、小草上去陪他,他们不是不想去,而是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俩也很发愁。此时的牵牛花主动帮助了凤仙花、小草去陪小鸟,给他带来了快乐,使小鸟的病好多了。让学生们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爱、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二、根据教学目标说教学设计及教学感悟。

  任教五年来,虽然在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但直至近来才真正理会"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的含义,尝试着对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挖掘和处理,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反复地研读,发现文本本身有七个自然段,将近*五百多个字,对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王荣生教授在其专著《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讲,主要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上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教学中对对现有材料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从王教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一篇具体课文的教学来说,课文内容只有经过教师合理的教学化处理后,才能转化为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

  1.抓住课文主线,让学生感受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

  学生都有生病的时候,我以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小鸟生病时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点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鸟孤单、寂寞的心情怎么样?这样通过反复地读和各种形式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从而把句子读好。

  2.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我执教这篇课文是借班上课,学生课前不能预习,学生对文本不够熟练。于是,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6、7、8自然段的同时,选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但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现场采访牵牛花,现在大家都是牵牛花,我想采访一下:牵牛花,牵牛花,榆树那么高,难道你不累吗?(生答)既然那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使劲爬呀爬?学生说为了让小鸟早日康复,我再累也不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牵牛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通过反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进步方法,它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对花》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的印染工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独树一帜,鲜明的色泽,简洁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课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课。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齐放,其中历史悠久的“染缬xie2”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工艺,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本课既能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爱好,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形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课堂中我以“快乐求知”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把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4.说教具学具预备

  根基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需预备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预备:花手帕实物、花手帕范作、教学录像等。

  学具预备:纸、麻布、丝绸、包装布、颜料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法分析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练习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折纸方法,和对色彩的搭配的熟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法”、“探究法”“演示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探究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师发下的范作进行探究、讨论,互相启发以获取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

  审美能力,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我采用了“演示法”和“交流法”。

  2、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忆一忆”、“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摆一摆”、“自主探究”、“论一论”、“制一制”、“评一评”的方法完成本课。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熟悉的花手帕录像,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花手帕有什么异同之处,使学生对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个初步的了解后,再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样的花手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染一染,摆出来展示展示,接着发下范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组员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然后动手制一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评一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创作表现——评价交流——拓展小结。具体如下:

  1、游戏导入

  课一开始,我现场迅速的表演了一个浸染纸巾的游戏,启发式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是使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爱好,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爱好才能积极参与。

  2、发现方法

  紧接着,我问:“老师是怎样制作这块花手帕的?”通过小游戏,学生便能很快得出结论:折纸——染纸——打开。进一步提出疑问:“在染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顺势小结浸染这一基本方法,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3、尝试表现

  4、创作表现

  (1)、染法

  首先,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出示一张实物花手帕,再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议论,通过欣赏浸染、点染相结合的作品,开阔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把握知识。学生通过尝试,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产生的丰富的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几种基本折法的图案,让学生先分小组尝试模拟,然后讨论折叠的染制的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经历了多个环节对染纸艺术的了解后,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他们愉快地开始花手帕的制作,课堂是在学生讨论、相互学习这样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把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鸟儿学会翱翔,遨游天空,自己娴熟地进行创作设计。

  5、评价交流

  我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1)、自评。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

  (2)、互评。让学生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有小窍门吗?

  (3)、师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6、小结延伸

  (1)、延伸:“课将尽,但趣无穷”,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实物:皱纹纸、麻布、包装布等。)

  以及染纸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下,不单只是学习,把握技能,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有所用。

  (2)、总结。将染制的书签作为小礼物奖给优胜组。

《对花》说课稿12

  目标:

  1、能围绕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2、激发同情弱者,关心他人的情感。

  3、养成在小组讨论中轮流说话并耐心倾听的习惯。

  准备:幼儿制作的七色花

  过程:

  1、师生共同回忆故事情节,分组讨论。

  ——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帮助自己实现什么愿望?

  请幼儿分组讨论,说完自己的愿望后,自己撕去一片花瓣。

  2、集体分享交流

  各组推荐代表,向大家说说自己的愿望。

  ——在你认识的`人中,你想帮助它们试验什么愿望?

  每个幼儿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没说完一个,就撕去花瓣。

  最后幼儿数数自己手中还剩下几片花瓣,还有什么打算。

《对花》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选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写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表现了珍妮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愿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什么事都能办到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几件事。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腿脚不便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并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也可以自由发挥。

  情感价值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说教法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且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既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程序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引读话题:著名童话作家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精彩片段)

  2,自由读文,了解大意;(助读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检查提问:珍妮小姑娘分别用七朵花瓣实现了哪些愿望?你认为哪个愿望最有意义?为什么?)

  4,拓展升华,发挥想象,训练表达,结合写作;(口语、写作训练题目:《假如我有七色花》)

  5,总结提高。(结束语:《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我们自然不能得到童话里的这朵神奇的七色花。但是,只要我们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美好愿望就都能成为现实,七色花就在我们心中。)

  七,说板书

  黄色花瓣——让她带面包圈回家去

  红色花瓣——把打碎的花瓶复原

  蓝色花瓣——带她去北极 只为自己,增添许多烦恼

  《七色花》 绿色花瓣——让她从北极返回家

  橙色花瓣——来了很多玩具

  紫色花瓣——叫玩具都回去

  青色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男孩恢复健康——帮助他人,得到无穷快乐

  得花 —— 用花

《对花》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歌曲《对花》。

  一、说教材:

  本学期音乐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民间音乐主题单元,意在从民歌、歌舞、器乐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有代表性的经典音乐和创作音乐。其中本课里的两首代表性民歌《花蛤蟆》、《对花》和一首笛子二重奏《顶嘴》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两种演唱形式以及山东、河北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的说课《对花》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能、传授知识,娱乐嬉戏。本课共有两段,分别唱春季和夏季的花,采用一问一答式,不断交叠,最后是模仿锣鼓“七拨隆东采东采”等等。为了使歌曲《对花》散发更大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对花”为主题,增加了创编歌词,用打击乐伴奏,手绢舞表演《对花》等内容,形式涵盖歌、舞、器乐,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歌曲《对花》的认识,并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弘扬民主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民歌,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2、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以及上滑音的唱法,并能在表演时正确运用。

  3、能根据四季中花的种类,创造性的创编歌词,并结合手绢舞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二、说学生

  本首歌曲的授课年级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甚至是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喜欢演唱民歌,而《对花》这课的重点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韵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这首歌并唱出韵味来哪?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说教法

  本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舞蹈等教学方法,利用跳唱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四、说学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唱、跳、创的方法更加充分地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师生共同聆听音乐《对花》,老师拿着手绢,扭着秧歌,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扭秧歌进入教室。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拿手绢的基本方法,知道河北的民间舞蹈就是以扭秧歌为主,主要道具就是手绢。

  2、看歌舞播放河北地方歌舞片段,通过欣赏一段河北民间歌舞,感受一下河北民歌的特点。

  (二)了解与认识(河北民歌的特点)

  这个部分我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分别为看、听、复听。播放《对花》音乐以及舞蹈画面,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对”的形式。播放一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对花》,让学生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找出歌曲特点。“一问一答”式。再复听一遍,请学生注意歌曲中“问”是什么?“答”是什么?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每一句都加入手绢舞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手绢舞的表演。让学生归纳“对唱”概念,从对“对唱”的归纳,引出“表演唱”的概念。通过这一部分的学生,让学生掌握歌词和熟悉音乐旋律,了解对唱,表演这两种声乐的演唱形式。

  (三)学唱《对花》首先教师范唱其次教师小结“对花”的概念最后曲谱学习

  ①用接龙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曲谱学习:教师唱前一句,学生唱后一句,学生唱前一句,教师唱后一句。

  ②上滑音的教学。

  ③完整地演唱曲谱。

  (四)歌曲学习

  (1)唱一唱。

  (2)读一读分组以“对”的形式进行歌词学习(一问一答式)。

  (3)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巩固性学习

  (1)分组对唱(可借手绢进行舞蹈表演)。

  (2)男女对唱(可借手绢进行舞蹈表演)。

  六、创编与表现:

  一年中的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儿开?夏季又有什么花?秋季还有什么花?冬季有什么花?分组比赛,看谁编得最好?

  1.学生分组讨论(分春夏秋冬四个组)。

  2.学生进行表演唱,每组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

  3.师生互评。

  七、评价总结,结束全课

  1.回顾本课内容:歌曲、上滑音、对唱、表演唱、秧歌。

  2.学生随着音乐、一边舞着手绢,一边扭着秧歌,一边唱着《对花》走出教室。

《对花》说课稿15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

  1、启发点拨法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

  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读读——背背——写写”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背背古诗,导入新课。(3分钟)

  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歌曲《懂你》,以营造学习氛围。由歌曲联想到古诗《游子吟》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初读课文时,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畅所欲言,从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感知诗歌情感。

  3、美读诗歌,咀嚼品味。(15分钟)

  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实现三个问题的探究:“为何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孩子是希望妈妈猜出来还是猜不出来”、“‘你这坏孩子’表现妈妈的何种情感?”,在此过程中,若遇冷场,老师机智加入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4、背背诗歌,积累内化语言。(6分钟)

  首先请学生介绍背诵方法,在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教师补充介绍几种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背诵方法,如:游戏背诵法、抓关键词背诵法、情景背诵法、角色背诵法等。再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5、写写小诗,学以致用。(6分钟)

  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所作的一首小诗,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6、小结及作业(5分钟)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再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朗诵方法,诵读泰戈尔诗歌《审判官》、《飞鸟集》节选、《繁星》节选、《乡愁》、《海燕》等。

【《对花》说课稿】相关文章:

《花钟》说课稿11-08

《金色花》说课稿12-05

七色花说课稿07-13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说课稿12-05

《七色花》说课稿11-27

百合花说课稿07-19

《花钟》教案08-30

石榴说课稿07-11

比应用说课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