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日记》有感

时间:2024-09-04 12:10:13 日记 我要投稿

读《安妮日记》有感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安妮日记》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安妮日记》有感1

  烟雾弥漫的战场,枪炮轰鸣的街道,昏暗狭小的密室,这就是《安妮日记》中主人公——安妮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也是无法体会的`,可安妮就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从未放弃写日记,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毅力,竟把长达三年的密室生活展现了出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是一位犹太少女,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斥犹太人风气很盛,为了生存下去,安妮一家不得不躲进密室,与凡·丹先生等人一起生活。在密室中,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但安妮并不放弃希望,仍然把平常人认为的小事都记录了下来。像与妈妈之间的争吵,由女孩变成少女之类的生活点滴,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后来,在一九四五年,她与世长辞了。

  安妮的事例在现代生活中也存在,人生的道路总不是平平淡淡的,肯定会有诸多坑坑洼洼,会让你不经意地跌进去。可是,当你乐观地重新站起来时,或许一抬脚,就跨过去了。

  人生总有酸甜苦辣,要不这本《安妮日记》怎么会如此受读者喜爱呢?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是酸的,那就喝杯糖水,把酸味中和一下;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是甜的,那就喝杯苦瓜水,也尝尝苦的味道;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是苦的,那就喝杯蜂蜜水,相信生活会苦尽甘来;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是辣的,那就喝杯白开水,慢慢沉淀自己的心灵。无论你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都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认真、开心、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读《安妮日记》有感2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写日记吗?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这本书深 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它主 要讲的是: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他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 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宗教等 问题进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这天,纳粹警察冲进密室,逮捕 了安妮他们,把他们投入了集中营。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和她 的妈妈、姐姐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也惨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 生还。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 ,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它诉说心中的苦闷,讲 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写各种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纯的语言,记录了成长中的困 惑与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动与期待。同时,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 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 服。我们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 。

  《安妮日记》这本书不仅让我读到了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读到了期盼、成长与困惑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安妮日记》有感3

  近期以来,我已经看了五本书了,但这五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本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一安妮日记,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它们藏在一位好心人科夫伊斯先生的房子里,那时,德国太保正在到处寻找着犹太人,准备将他们赶尽杀绝,身为逃亡者的安妮一家和范丹一家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本书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爱,在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在于她喜欢的人对她的爱,在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说爸爸是她最靠谱的保护伞,而不觉得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个儿童都怀揣着这样一个心理,就连我也不例外,可我觉得。妈妈不是想大家想的那样不好,只是对你的爱太深了而已,所以,追究到最后,还是爱的因果关系,日记中还有一点,就是安妮喜欢的人一一皮特,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不惜代价成为一对好伴侣,而那时,皮特都十九岁了,而安妮才十六岁,一个未成年与成年人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匪夷所思,而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那时安妮生活的.环境,她生活在德国人可怕的统治当中,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写战争的可怕:安妮经常时不时地听到炸弹的轰炸声,那时,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样。

  由此可见战争的残忍与危害,据统计二战使十九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万人,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结尾,安妮全家与范丹全家都被告发,被抓到集中营里,最后,只有当过兵的安妮的爸爸幸存之外,其他人都被折磨致死,最后,我合上书,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还在我的脑海之中。

读《安妮日记》有感4

  慢慢地读,细细的品,在合上《安妮日记》最后一页后,在书中一行行小字中,寻出了一个少女的形象。

  她,一个犹太小姑娘。生命中花开的季节在一个阴暗的密室中流逝,在提心吊胆的躲藏中过去。

  她,在少年如花般的季节里没有伙伴,没有欢笑,甚至没有意见合身的衣服,同龄人该拥有的一切,她都不曾拥有。伴着她成长的,只有这一本日记。

  从安妮清纯的文笔中,我读出了犹太人的苦难和痛苦。而安妮,在苦难和痛苦中挣扎的`同时,又慢慢寻找几丝快乐。

  安妮13岁时,她们一家人和凡·丹先生一家人以及一个牙医八个人为躲避纳粹党追捕,躲进了一间密室,仅靠两位保护人提供的物品度日。

  安妮勇敢的笔墨记录了她的困惑,期待与成长。再次正视安妮,她真的很了不起。

  在长辈们的话语伤害到自己时,她善解人意,将委屈的泪水留给自己,将微笑赠与别人。在许多困难扑面而来时,她不屈服放弃,将汗水洒在成功之上。在自己努力得不到认可时,她自信坚强,坚信自己只要努力就是最好的。在自己青涩的喜欢融入一个男孩子的心时,她懂得珍惜,为自己青春融入几笔色彩亮丽……

  25个月中,安妮改变了许多,从一个稚气的孩子到一个成熟的少女;从一个娇气的小姐到一个顽强的少年;从一个虚伪的童话到一个真实的自我……

  她,在痛苦中寻到的快乐足以令她的青春变得美丽、充实……

读《安妮日记》有感5

  在希特勒执政的那几年,战火不断,许多犹太人被残忍杀害。但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女孩开始在这时写出了她人生中的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日记。

  《安妮日记》原来是一本是与德国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安妮给这本日记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吉蒂。安妮向吉蒂诉说了很多事,例如全家移居去了荷兰、和父母搬至密室、迎来新邻居……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父母搬至密室。安妮在日记里仅仅用了一句话,就让我们了解到希特勒对犹太人是多么的残暴与苛刻。“赶早上班的行人同情地看着我们,我们狼狈的样子一定使他们难过,身上刺眼的黄色星星已经说明了一切。”大雨倾盆的日子里,安妮一家还是坚持背着包袱,提着行李,披着印有黄色六芒星的外套走向密室,他们没有因为是下雨天而有丝毫松动,可见他们已经被希特勒折磨成了什么样子!

  安妮一直都是一个坚强的女孩。虽然当时的局势对于犹太人出身的他们来说非常不妙,但她的字里行间却没有透露出一丝对生活的绝望,反而有一种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她始终都相信,自己能平安生活到战争结束。安妮一开始是一个任性的小女孩,非常讨厌战争,但是,纵然她再不想,也要接受这个可怕的事实,在密室的日子里,她一点一点地蜕变,逐渐成为一个略带着一丝倔气的乖巧明理的女孩。所以,安妮也是一个学会成长的女孩。

  我们要向安妮学习,学习她在困境中的不屈,学习她在困境中的坚持。

读《安妮日记》有感6

  暑假时,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使我感触很深。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弗兰克一家和其他人员在法西斯执政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从而不得不躲到密室生活的故事。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六日躲进密室,到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遭人检举而被纳粹警察逮捕,他们八个人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两年。密室是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们不能有一点儿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邻居察觉,晚上他们能自由活动,开一点儿窗户透透气。他们的食品供应和其他物品的来源,主要靠他们的保护人和公司的员工,这些保护人给予了他们无私的援助。密室里面的生活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

  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恐惧和病痛不断地折磨着他们,再加上外面紧张的战争形势,不停的轰炸也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威胁。安妮在这种生活中开始写日记,当时只有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直言不讳,非常坦率的表露在文字中间,所以我们在日记中还可以看到,她在这段生活中的苦闷和困惑,他与长辈之间的冲突,她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我读了《安妮日记》,不但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还读懂了期盼,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

读《安妮日记》有感7

  安妮是个十几岁大的犹太小姑娘,1942年—1944年,对她来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因为那里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让人生不如死。

  最让人痛恨的是犹太人每天都带黄星标记,一旦有了这标记,就必须把自行车交出去,不准乘坐公交车,也不准开车。不准去剧院﹑电影院等其他娱乐场所,与此同时也不准去基督教徒家中做客等,此外还有许多类似的限制。

  食品、衣服、家具为了不落入他们的魔掌,他们最终决定主动消失,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在那里安妮度日如年,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和烧开水,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这段时间很漫长,为了不寂寞科菲斯先生给安妮带了一本书,书名叫《青年人年鉴》。 日子一天天的消磨着她,但她并没有像拦路虎低头。因为她一直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记得有一次,因为安妮上课总爱说话,开普托先生对安妮非常恼火,罚安妮写一篇题目为“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可第二天安妮还是继续在讲,于是又罚她写“无可救药的喋喋不休者“,最后先生忍无可忍又叫安妮写“呱呱嘴太太叫到:呱﹑呱﹑呱”结果安妮用诗反攻,从那以后安妮被允许在课堂上说话。

  但是,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最终还是永远地闭上双眼,死前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最后如愿以偿。

读《安妮日记》有感8

  今年,我读了一本令人的书——《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主要通过一篇篇日记告诉人们一个,的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出身在一个犹太家族,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不得不和父母,以及邻居们躲在狭小、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战心惊地生活了两年。两年的生活十分的艰苦而又难熬。但是这样安妮仍然,每天仔细记日记。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被凶恶的法西斯逮捕了,关进了令人窒息的`集中营的故事。

  我特别安妮,他是一个纯洁、率真、热爱、热爱生活、的小女孩,她很平凡,她渴望着自由,她渴望着和平,她渴望着不再受到歧视。

  安妮令我佩服,他本来应该尽情享受生活、阳光、和欢乐,可是她却只能每天都得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的,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不能开灯,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即使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困难,但她是很坚强的,在这间小屋住了两年,依然没有让她自报自弃,她也没有对生活失去,她依然对一切充满,她曾经说过:“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开端。”这就是她对生活积极向上的。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为安妮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伤,也为顽强的犹太人民的斗争精神而感动,更为安妮身上的精神品质而震撼,所折服……

读《安妮日记》有感9

  1944年3月29日,波尔克斯大臣谈到,战后应该出一本与战争有关的日记或书信。当安妮爸爸独自抹着眼泪走出纳粹集中营,并接过安妮的日记时,《安妮日记》横空出世!

  《安妮日记》向我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活情况和人物特征,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眼前:深爱安妮的皮特、认真工作的牙医杜赛尔、强壮的爸爸、温和的妈妈、乖巧的姐姐、自以为是的达恩太太、爱抽烟的达恩先生···成熟的语句,生动地比喻···让我们看到的`好像不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作家。

  我看完这本书后为德国的行为而感到憎恨愤怒,为犹太人的处境而难过,为安妮的痛苦而叹气。

  唉!世界为何如此不公!日记中的安妮并不是好孩子,她与妈妈吵架,跟皮特恋爱···但她不是没有优点的,她喜爱作文,能自我反省,能换位思考···我不得不说,安妮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许多人都赞扬安妮的写作水平,我也不例外,就连德国著名作家恩斯特·施纳贝尔都赞叹:“不论什么年龄来看,她(安妮)都是一个水平极高的作家,能在当时残酷的现实环境下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推进,二战已经十分遥远了,现在我们口中只有周杰伦、张学友等人,安妮虽然被历史的沙土掩埋了,但她的精神永久长存,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读《安妮日记》有感10

  寒假这一段时间,我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对于《安妮日记》,其实我早有耳闻。这本书根据一个犹太少女写的日记编写而成。它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犹太少女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我了解到,自从1993年元首法西斯政权执政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一连串的专对犹太人实施的专制出台。法律规定,犹太人必须佩戴一枚黄星;犹太人必须交出自行车,并且不许乘电车;犹太人只许在下午3点到5点之间去买东西,而且只许进犹太人开的超市等。

  我觉得元首太残忍了,犹太人也是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们?非要把他们赶尽杀绝才肯罢休?在为犹太人抱不平时,我真正地领悟到安妮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险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的品格。

  在此呼吁一句:愿天下永远和平!

读《安妮日记》有感11

  我偶尔也会从一些书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犹太人在曾经遭受到的苦难,但看了《安妮日记》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犹太人那曾经铭心刻骨的痛,就如同当时可恶的日鬼子侵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的痛,痛入骨髓。

  这本书是从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发的,写了一位少女对当时德国法西斯侵略犹太人的看法、悲愤和无能为力,还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这一事情是的遭遇。事情是这样的:安妮本来和爸爸皮姆,妈妈和姐姐玛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有莱丝、月波等朋友,虽然和家人、朋友有时候也是会闹矛盾的,但一般时候还是会相处的很快乐。

  但是,渐渐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开始迫害犹太人,开始不可避免的种族歧视。外头的风声越来越紧,安妮一家没办法,只好放弃家中的一切和小猫莫耶,躲进了位于爸爸单位的秘密后屋,开始了逃亡生活。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的还有范达恩一家,后来又来了牙医迪塞尔。但是秘密后屋之间的人与人相处并不好,饭菜难以下咽,衣服破破烂烂,环境恶劣,让所有人的脾气都不好。但是安妮一直乐观,直到最后秘密后屋的人都被抓了去……

  安妮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乐观,坚持“写信”给日记本姬蒂,乐观面对生活与艰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当然,当她被抓去的那一刻让所有人都心痛不已。现在,让我们祝福犹太人吧,请他们忘掉痛苦,重拾未来!

  最后,再问一句,难倒,我们不应该好好感谢现在的生活呢?

读《安妮日记》有感12

  1942年―1944年,战争和种族灭绝的云层覆盖着天空。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安妮是一个犹太女孩。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紧急情况,他们的家人和其他四个犹太人来到了她父亲的公司“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很枯燥,单调的.饭菜,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上厕所都有很严格的限制。但幸运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让她的心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一名作家和记者,但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这种美好的愿望是如此脆弱,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泡沫。但安妮还是写道:“这种残酷也将结束,和平与和平将再次回来。同时,我必须坚持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的理想!”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里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安妮在安妮15岁生日那天有了惊人的成长。她把自己的反思提高到了社会层面,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现代妇女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但是独立是不够的,女人应该得到尊重!”“我谴责我们的价值体系和不承认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有多伟大、有多困难、有多美丽的男性!”。在这样一个战争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难以想象的时代,住在密室近两年的15岁女孩安妮,竟然能真正体会到男女平等的深刻社会问题!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战争可以摧毁一切,但不能占据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传下去,抱怨战争和丑恶,宣传和平与友好,用她真诚的写作,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的人!

读《安妮日记》有感13

  安妮费兰克和她的一家人为了逃亡和躲避那些德国兵的捕杀,躲在了一个很不舒服的地方,白天连动静也不能有,窗户也不能开,这是因为外面有德兵,所以她们也有点会透不过气来。

  但她们还是坚强地在那间密室里不发声,而且一天到晚坐在原地不动,到了深夜才打开窗户透一透气,真苦呀!况且,窗户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订起来的,这是为了防止德国兵听到动静而设计的,等晚上德国兵不在时才能看一看外面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费兰克有许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欢她,有时带安妮费兰克到自己家玩,参加一些运动,出汗时请她吃冰淇淋。有时因为时间规定,所以不能玩,这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牺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开杀戒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所以她过得并不是很快乐,她的日记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结束,因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营,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伤寒而去世了。

  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伤害,这种种族迫害让我们还可以读到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有着崇高的理想,自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伴随我成长一生。

读《安妮日记》有感14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术语,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都会埋葬无数的精神,死亡的地方。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国家破裂和家庭死亡的悲剧。

  德国法兰克福市有一个叫安妮的犹太女孩·弗兰克,她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后,迫害了犹太人。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因环境原因躲在父亲公司“密室”其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连的实验室,长期闲置,逐渐被遗忘。从此,她与凡·丹先生的家人,杜瑟尔先生住在密室里。

  安妮在日记中描述了所有发生的事情,这是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的生日礼物之一。

  从此,安妮以此为友,倾诉了一个生活在战争中的'少女的心声,并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她写道:“每天晚上,数百架飞机从荷兰飞往德国城市,在俄罗斯和非洲,每小时都有数百人死亡。”大乌云像一堵墙一样挡在我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压不过来.“我天生快乐,我的爱人,我天生信任人,希望每个人都快乐”。

  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两年的隐私、艰苦的生活条件、孤独和沮丧、对现实的恐惧、仇恨和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两年后,安妮和密室的所有人都被举报,纳粹被投入集中营。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活仍然那么年轻,充满活力,她想用她的善良和热情拥抱世界,但战争给她带来了痛苦和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望天空,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种残酷也会结束,和平与和平会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愿望,也是世界上每个孩子温柔的呼唤。

读《安妮日记》有感15

  这几天终于看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被安妮的日记震惊了,无法想象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舒适生活的家庭、范丹夫妇、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在狭窄完全封闭的后房里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要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都要忍受恐惧、饥饿和疾病,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我们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你可以在家里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你也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阅读、跳绳、踢毽子。你也可以在周末和朋友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但而,我们经常在祝福中不知道祝福。我们每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玩。一旦我们吃得好,我们就。有时候多做几道课外题,会有一百个人不愿意。有时候多做几道课外题,会有一百个人不愿意。真的不应该去想。在《安妮日记》中,我也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许多孩子的肚子是空的,嚼着胡萝卜,跑出寒冷的`家,跑到街上,进入一个潮湿的,没有火的教室。

  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痛苦的画面啊。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我真的很惭愧。每天,我们要么认为妈妈做的食物不好吃,要么认为爸爸做的食物不开胃,而且很挑剔。我们真的不知道祝福。

  《安妮日记》让我反思自己,让我学会思考。它就像一盏灯,会引导我们前进。

【读《安妮日记》有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读后感12-16

安妮日记读后感08-19

安妮日记读后感10-10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01-20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12-28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11-18

【荐】《安妮日记》读后感06-12

《安妮日记》读后感【推荐】12-24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15篇)10-14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15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