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大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
我读了《中国民间老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谷鸟的传说》。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座山,山里住着几户人家,日子都过的挺清苦,唯独王老汉家有一点家产。王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刚,小儿子叫博古。王刚勤劳,博古懒惰。可是博古是王老汉与后妻张氏的儿子,张氏一心想赶王刚走,好让他的亲生儿子独占那些家产。她便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俩去山上种豆子,谁种的豆子发芽了,谁就回来。张氏给王刚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却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种下去,王刚的豆子发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发芽。于是,王刚下山走过一条小溪时,游来一条小鱼,小鱼十分喜欢这个勤劳的.小伙子,忽然变成了一个姑娘,想和他结为夫妻。而博古却还留在山上,最终被饿死了,他灵魂化作了一只布谷鸟。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刚的后妈张氏,为了让自我的亲生儿子得利,想把王刚赶走,结果失去了她自我的儿子,后悔莫及;博古本质懒惰,还受了他母亲无端庇护,结果饿死了;王刚善良勤劳,神仙都保护他,还愿意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他,让王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要向王刚学习,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诚诚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2
“我倒是想滚,哪儿找蛋去?要不你下一个让我滚滚。”“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您千万不要反抗。”“陈世美和秦香莲开始的时候也志同道合。”……最近,随着喜剧片《我爱男闺蜜》的热播,一句句插科打诨、风趣幽默的台词让无数粉丝津津乐道,而女编剧李潇也被热情追捧。
李潇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喜欢看书和思考。读初三时,李潇跟别的许多女孩子一样,迷上了青春偶像剧,男女主角一句句缠绵悱恻的台词,常常感动得她泪水涟涟,一句句往一个大笔记本上抄。为此李潇想:“为什么别人就能写出这么优美迷人的故事和台词来呢?”从那时起,当个编剧,写出一部受大众欢迎的电视剧,深深扎根在她的心里。
20xx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李潇开始从事职业编剧工作,向她少女时代的梦想迈进。那一次,当李潇信心满满地把酝酿了许久的一部描写爱情的剧本投给一家知名刊物时,不久却收到了退稿信。那位老编辑在写给她的退稿信中直言不讳地说:“满篇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男女恋情,虽浪漫却不能令人信服。”这是批评她的剧本脱离生活,不接地气。老编辑的话点醒了李潇,明白了自己创作的症结和短板后,李潇停止了坐在家中编故事,开始尝试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在活色生香的世界中寻找素材和灵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当她把一部全新的凝聚了她心血的'剧本交给那个老编辑时,剧本很快发表了。慢慢地,李潇的创作引起了一些导演的注意。
20xx年,一位导演找到李潇,邀请她创作一部电视剧本,李潇愉快地答应了。为了写出一部最接地气的剧本,李潇努力从原汁原味的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她明白,一个编剧如果每天开着高档车招摇过市,是不可能写出一个家庭主妇在菜市场跟小贩讨价还价的生动场景的。在李潇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那里更成了她寻找灵感和素材的好去处。有一次,李潇在嘈杂的菜市场里混在人群中转了好几个小时,观察各色人物的举止,倾听他们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交谈,腿酸了、肚子饿了,菜市场的人也渐渐散了。李潇蹲下来向一位老婆婆买菜,准备回家烧饭,可是,当她刚付了钱,就听见前面传来两个大叔高声的争执,原来是其中一个骂另一个不讲义气,害他进的一批鱼亏了本,被骂的那个却指天画地为自己辩解。李潇一听两人的对话,有戏!赶紧起身跟上去,飞速从身上掏出小本子将两人争执的话记下来。就这样,李潇努力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和营养,通过去粗取精,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她写出来的剧本贴近大众生活,台词风趣幽默,妙语迭出。在创作《大丈夫》的过程中,有一幕很是动人:顾妈妈去世的时候,顾爸爸拿着超市的打折单,在她的耳边想唤醒她。而李潇创作这一幕的灵感就来源于她的父母,原来李潇的妈妈经常带着爸爸去超市买打折的东西,家里到处放着商场满大街发送的促销彩页。
由于所有的人物和台词都是李潇花大量时间、深入生活创作出来的,导致她的创作速度相对于别的编剧慢许多,别人半年完成一部戏,她至少要花一年。有人劝她在创作时不妨在网上找些经典台词,可李潇却对这种办法嗤之以鼻,她说:“原创最可贵,网上的句子再好也是别人的。”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李潇先后创作了一部部围绕当代社会热点话题,引发观众思考和热议的接地气的作品,随着《大女当嫁》《大丈夫》到《我爱男闺蜜》等一系列作品的热播,李潇已然跻身中国金牌编剧的行列。
当有记者问李潇,为什么她编剧的作品总能把握时代脉搏、广受大众喜爱时,李潇说:“我不是天才,但也绝不写烂剧,我不会因为自己写作慢而降低要求,更不会为了速度而上网抄段子,写贴近生活的电视剧是我的梦想,而我对自己的梦想从不打折。”
生活中许多人为了摆脱暂时的困难或获得一时的利益,不惜让自己的梦想缩了水,打了折,褪了色,但李潇却坚持不让自己的梦想打折,从而创作了一部部精彩的剧本,实现了她要写“中国最接地气的偶像剧”的梦想。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也要像李潇一样坚持梦想不打折。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3
伍家沟民间故事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
伍家沟民间故事传承状况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有“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村”的赞誉。伍家沟地处武当山的褶皱里,较为封闭,故而原生态的作品较多,如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和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这些传说源远流长,如《人狗成亲》这类神话首次在伍家沟故事中发现,从中可见原始社会荒火为害和以狗为图腾的状况;《挖断岗》则传达出了关于生殖崇拜的`信息;李自成到过武当山地区的传说为外界闻所未闻;《秦朝的书生今日死》虽是当代作品,但它浓郁的传统色彩是了解该地区故事发展的一道道鲜明“年轮”。伍家沟民间故事生态鲜活,有的老人至今仍把幻想故事如《林家庄遇鬼》、《狐狸精偷鸡》、《吃过鸡蛋捏碎壳》等当成实有其事,讲者生动传神,听者兴趣盎然。这就使得这些故事文化表现形式的传承有了一定的群众性。
虽然伍家沟的故事文化空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亦已发表,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生活出现多样性选择,伍家沟民间故事生存的社会环境受到了强烈冲击。如何保持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空间的有序发展是传承人和社会各界必须思考的问题。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4
今日我看了一本书,那就是《中国民间故事》。
看完这本书后,我有很多读后感,比如孟姜女她的丈夫被秦始皇抓去修长城,之后找到了、一问才明白她的丈夫被压在长城下死了,就一阵心酸哭得天昏地暗、最终哭倒在长城、才找到丈夫的尸体,孟姜女悲痛过度就跳河自杀了。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还觉的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而不顾百姓的生命。还有嫦娥奔月,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十分的炎热、然后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一口气射下了九个,之后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夫妻俩相亲相爱,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逄蒙假装生病留下来,等后羿走后,他就逼嫦娥交出长生不死药,嫦娥明白自我都可是他就一口吞了仙丹飞上天去。
读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我明白了人不能太贪心,不要去奢求自我得不到的东西。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5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
韦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惊喜万分,连声对衙役吩咐道:“快!快!快随我去迎接谪仙!”
皖南的初春。寒气逼人,韦仲堪一口气登上了清泉岭,他喘了口气,又下岭来到五溪,安排好山珍美酒。
这时,忽见李白舞剑哼歌而来。韦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前去,连声说道:“恭迎谪仙,恭迎谪仙!”
李白一见老友韦仲堪,连声谢道:“韦处士,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韦仲堪说:“你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这穷山僻野,为九子山争荣,为我韦仲堪添光,理应亲迎。”
李白说:“看你,越说越把我当外人了。”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韦仲堪连忙吩咐摆宴,为李白洗尘。李白先饮一盅,连夸好酒好酒。韦仲堪说:“我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来了也休想尝一口,是专为你精心酿造的呵!”
“你真是有心人啊!好,老友相逢,开怀痛饮!来,我敬韦处士一杯!”李白又一饮而尽。
李白酒喝多了,话也多了,说这说那:“韦处士,此处是何处?”
“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变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地叫五溪。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茶饮酒,眺望九子。哦,请问谪仙近来到了哪些名山?”
李白说:“前些时候在庐山转了转,近来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现在来到九子,得好好玩玩。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
“若不是谪仙问起,险些忘了介绍。”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
李白兴致勃勃地说:“早有窦县令钓龙成仙和东晋葛洪在此修道炼丹,现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炼?”
韦仲堪说:“有位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这里修行。他住山洞,食黄精,信奉地藏王菩萨,辟地藏王道场。”
李白听后问:“能上山会见这位高僧吗?”
“这高僧是诗佛,他曾要我请谪仙到山上一聚。”
“看来这高僧心诚,我们就上山见他。”
韦仲堪急忙阻止,说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准陪同他拜见高僧。酒过数盅,韦仲堪生怕李白扫兴,忙又和李白介绍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青阳县地名),说:“五溪的山,一天四变,五光十色,请仔细观看。”李白张开醉眼,向前望去,十分惊奇,只见峰峦叠嶂,山色凝秀,轻烟缭绕,薄雾缥缈。忙问:“对面是什么山?”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6
有个孝顺的儿子当然是很好的事;假若有个同样孝顺的媳妇,那就好上加好了。这个故事,是叙述一对夫妇,对母亲侍奉周到,十分孝顺,终于得到神的帮助。
有一个名叫江石的人,与母亲和妻子共同居住。他的妻子庞氏,性格非常贤淑,服侍婆婆,曲心尽意。
古时候没有自来水管的设置,人们吃的水大多是由河里和井里汲取的。河水、井水不很干净,含有很多的泥土和杂物,既不好喝,又容易使人生病。江石的住家靠近河边,他们只能食用河水。可是江石的母亲身体衰弱,喝了河水之后,不是生病,便是泻肚。有一天,老太太叹息着说:"唉!我们家在河边,只能靠河水过日子。假如我们家在山边,那就好了,山上的泉水不但清凉可口,听说还可以治病呢。"
庞氏听了婆婆的话,第二天一早就一个人挑着水桶,到山边去寻找泉水。山边的道路十分难走,她走了一个钟头,终于在山脚处找到了一脉泉水,泉水清澈见底。她立即装满两桶泉水,挑回家中。她把水煮沸,泡了壶茶给婆婆。婆婆喝了泉水,觉得味道甜美,好像病也减轻了一半。于是,庞氏每天都挑着水桶,到山边的泉水处去取水。虽然辛苦劳碌,但她心中十分高兴,因为婆婆的病已经慢慢痊愈,身体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有一天,老太太说:"我最喜欢的是活鱼,活鱼肉鲜嫩可口。"她叹了口气,接着说:"可是我也知道,哪能天天买到或钓到活鱼呢!。"
江石听到了母亲的话,就天天沿着河边去钓鱼,即使走很远的路,也一定要钓条鲜鱼回来。
江石夫妇看着老太太很有兴致地品尝鲜鱼,心里非常高兴。有的时候,夫妻俩一同去钓鱼,假如钓了好几条鱼回来,他们就请亲友和乡邻跟母亲一同享用。看到老太大有说有笑,他俩就开心了。
这对孝顺的夫妇,天天去山边挑泉水,去老远的河边钓鱼,不管自己多么辛苦,也不管天冷天热,甚至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也没有间断过。
天上的'神仙,发现了江石夫妇的孝行,于是暗中帮助他们。
有一天早上,庞氏走到他们家的后院,不禁吓了一跳,因为后院内积了很多水。 "哦!老天呐!怎么会有这么多水呢?昨晚没下雨呀!"庞氏心中十分奇怪,可是积水还在继续上涨。
"是不是个水泉?可真是个水泉么?哦!可不是真的水泉么?哎哟!"她大声喊道: "泉水!泉水!哦,老天!这是真的吗?"她尝了尝水,真甜!她连忙呼喊她的丈夫:"江石!来!来看啊!"
江石听到庞氏大叫,就跑过去。他看见妻子正站在后院的水中,玩弄滚滚的水泡,他也惊奇地说:"怎么回事?这么多水,哪儿来的?" :"你自己来尝尝吧!"庞氏热切地说。
江石尝了一下,说:"嘿,好甜的水!"接着,他也大喊:"水泉,水泉,哦,这真是个奇迹!"他揉揉眼睛,拍拍自己的前额,再往地面看,水越来越多。"是了,真是个水泉。这么清凉甘甜。在我们自己的后院内,居然有个水泉!哈哈!以后你就不必跑到远远的山边为妈妈取水了。"
夫妻二人对着水泉,高兴得手舞足蹈。邻人们听到了他们的欢呼也一拥而来,对着那奇异景象,赞羡不止。年长的人们一下就明白了事情的真象,他们说,一定是江石夫妇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于是,乡邻们纷纷拿出香烛,摆设祭品,一同向天地磕头感恩。
有几个年轻人,立刻搬砖运石,砌造一个水池,将泉水围起来。
第二天一早,江石正要往河边去钓鱼,忽然看到有两条鲤鱼,从后院的泉水中跳了出来,跌落在地上,而且不停地翻尾掀鳍。江石瞪大了双眼,简直不相信他所看到的景象。
"鲤鱼?活鲤鱼!我的天呐!这是赏给我们的?哦!谢谢老天。我们怎么也谢不完老天的大恩哪!老天对我们太慈悲了。我们没做什么好事,怎么得到这么大的慈悯啊!"
从那时开始,每天有两条鲤鱼从泉中跳出;江石再也无需每天到河边钓鱼,庞氏也不必冒着寒暑到山边去取水了!
他们后院冒出的泉水,比任何的泉水更为清凉甘甜呢!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7
自从铁木真当了蒙古部落可汗以后,本部的元老、守旧派人物扎木合对他就仇恨起来,唯恐削弱本部族的割据势力。
这一年,初秋的一天,成吉思汗①臂托猎鹰,身跨骏马,肩背双弓,鞍挂四个箭囊,和箭筒士们出猎到了孛尔罕山。这个消息象风一样传到了扎木合耳里。扎木合猴眼一闭,鼠眉一挑,一连想了三计,最后定下一计,得意地大笑了三声。他命令奴仆在成吉思汗狩猎的归途中,设下一个漂亮的雕花帐篷。帐篷里挖了一个很深的陷阱,陷阱里插满了枪尖。然后,在井口装上黄羊窖的陷板。陷板上铺上地毯,毯子上摆上茶桌,桌上摆满茶点、美酒、乳品、肉类。扎木合妄图假借祭盟日,让成吉恩汗掉到陷阱里。
十几年前,扎木合与成吉思汗(铁木真)在这里拜过义兄弟。扎木合知道,成吉思汗是个义深似海、盟重如山的人,在这里祭盟,定不会产生疑心。扎木合心里想:没有长杆子,套不住大狼;没有好陷阱,抓不住黄羊。想着,想着,得意地自饮起来。
说也凑巧,成吉思汗带着箭筒士,臂托猎鹰,在狩猎归途中正从这里路过。扎木合见成吉恩汗过来了,假惺惺地走出帐篷,手端银盘,盘里放着斟满酒的两个盅子,跪拜于铺在地面的金鞍上,向天“发酒”后,祷告着说:“上苍可知,铁木真与我誓盟此地,兄弟友情高于山峰……”成吉思汗听到扎木合的祷辞,想起了幼时结拜兄弟的.故情,立即翻下马背,一同参加了祭盟,流着眼泪跟扎木合走进了帐篷。
扎木合对成吉恩汗说:“忘了吗?我的兄弟!你赠给我的灌铜髀石和钻孔鸣镝,至今还在我的手里。来,入席,请上座饮酒。”成吉恩汗被这一举动感动了。可是,当他走近茶桌的时候,肩上的猎鹰突然飞下来,落在地毯上,只见一只小鼠嗖一下钻进了地里。扎木合的鼻尖冒汗了,赶紧用刀子割块肉给猎鹰丢去。成吉思汗早已看清楚了黑格隆冬的陷阱,更知道那只小鼠钻进了陷阱。
这时候,成吉思汗异常镇静。他大大方方地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对扎木合说:“记得三次誓盟于此,结为义兄弟;今又重祭盟日,深感于怀。此处可封圣地,应立敖包为念。”
扎木合连说:“好,好,好,可汗有言,立下金碑,可千古留念!”
成吉思汗道:“你是长兄,当坐上席。”说着,推他入座,只听得噗噜一声,扎木合陷进了深阱,传出了一声声的哀叫,就象悲鸣的罕达罕一样。
成吉思汗觉得让扎木合就这样死去,不足以警教他人。于是唤左右侍从把扎木合救了出来。扎木合闭着眼睛,不敢瞅一眼成吉思汗,被枪尖扎烂的后背,流着黑血,又腥又臭。
成吉思汗没再说话,臂上架起猎鹰,跨上鞍马,带着箭筒士直向自己的金帐奔去。
由于猎鹰立了大功,救了自己一命,成吉思汗更加宠爱它了,常把一些勇士比作他臂上的鹰。从此,蒙古人更喜爱鹰了,也愿意叫鹰的名字。
①成吉思汗(1162一1227)即元太祖。名铁木真。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8
中国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由于中国人(特别是解放前的土财主们)有将值钱东西暗埋到地下收藏的习惯,即所谓“窖藏”,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的地下还留有很多古人埋藏下的宝物。
中国地下宝藏具体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反正,不时会有出土。如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西汉“金兽”、战国“错金银铜壶”、“郢爰”就是盱眙县一位名叫万以全的农民,从地窖里刨出来的。发现经过是这样的:1982年正月初七,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正月做活,人们图吉利,说是会刨金子。想不到,万以全真的刨到金子来了,他一锹下去,现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兽。
后经称量,这只金兽重达9100克,是目前全国考古出土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金兽下还盖着一个精美的铜壶,壶内装满了金器,其中9块半金饼,重2864克;15块马蹄金、麟趾金,重达4845克;11块金版“郢爰”,重达3260克。黄金总重量超过20千克。万以全得宝的消息传出后,有人要求“见眼一份”,把宝物分了,眼红得快发了疯的当地人,把万以全家的房子都挤坏了。后来,万以全把所得宝物都捐给了南博,南博当时给了他5000元人民币,予以奖励,这笔钱大部分都用于修建被挤坏的房子了。
盱眙很古老,春秋时管鲍分金的故事就发生于此。这批宝物到底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埋下的?至今成谜,估计不会是一般的土财主,土财主家不会有那么多国宝。
盱眙地窖里出土的宝物,虽然价值连城,但毕竟还是有限的,并不是大宗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起大宗宝物下落之谜,考古界至今没有解开。这三起,都与农民起义军有关。
第一宗是,项羽从秦宫里抢走的大量财宝,弄哪去了?《史记·项羽本纪》(卷七)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里的“东”,有学者认为是项羽的都城——彭城,即今天的徐州。又据《水经注》,项羽还盗掘了秦始皇的骊山大墓。传说秦陵随葬的奇珍异宝甚多,项羽派了30万大军前去盗掘,所获宝物运了个把月才运完,徐州学者估计,这批宝物也运回彭城了。
后来,项羽乌江自尽,这么多的宝物弄哪去了?如果说在彭城的话,自古及今,徐州地方志上都没有这批宝物被发现的记载,当地也无传说。近年有学者认为,项羽没有盗秦陵,也没有什么宝物存世,就算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史记》中所记载,项羽在秦宫中所获“货宝”应该有吧,这部分弄哪去了?有人认为,很可能让刘邦得到了。当然也不排除,这批宝物失散于民间的可能性,或许仍藏于地下,仍在徐州一带地下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第二宗是,李自成从明宫中抢走的大量财宝,弄哪去了?1644年4月25日,大明王朝的运数尽了,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那棵老歪脖子树上吊死了,以身殉国。李自成的起义大军攻占了紫禁城。大明王朝近三百年间积攒下的金宝奇珠不计其数,全都成了李自成和起义军的“战利品”。但是,李自成在金銮殿龙椅上的屁股还没有坐热,清军就从关外打了进来,李自成不得不退出京城,远走他乡。
据说,离京时李自成密令手下,将宫内金银财宝悉数带出。由于战事吃紧,大量的宝物只能藏匿起来。执行这一秘密藏宝任务的,传说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李过见大势已去,后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李过法号“野拂”,圆寂于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李过到了天门山后,那批宝物也随他运到了这里,秘藏于山洞中。李过死后,这批宝物的收藏地点,也没有人知道了。
另一种说法是,这批宝物由李自成亲自安排,秘藏到湖南省南部一个叫莽山的'地方,尚有山洞叫“皇藏岩”。传说当年李自成运宝是驴驮人挑,“九驴十八担”一说,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当地几百年来一直流行一句民谣:“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当地人称这是李自成的藏宝密语,但至今也没有人能破译其密码。近几十年来,不时有人前去天门山、莽山一带“寻宝”,央视相关栏目还曾做过报道,但全告失败,均一无所获。
第三宗是,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国库银两,弄哪去了?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揭竿而起,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太平军攻城略地,捷报频传,而清军则是屡战屡败。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太平军便攻占江南政治中心——南京,并定都于此,易名“天京”——“天朝”诞生。太平军要求很严,每攻下一城一池,所获财物悉数上缴归公,官兵一律不得私藏,民人均藏金一两或银五两以上,都要问斩,此即所谓“圣库制度”。所以,在短时间内,太平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立国积累了雄厚的财物,天朝的宫殿(天王府)造得“金碧辉煌”,真若天堂,就是因为太平天国有钱。
洪秀全死后不久,天京也让曾国藩的湘军攻陷了。在陷城前,传说天朝国库中的大量银两,和洪秀全的尸体一样,已被秘密埋藏于天王府的地下,这个地方就是今总统府所在地。湘军在曾国藩弟弟曾国荃指挥下,占领天王府后,挖地三尺,不留死角,希望找到埋藏的财宝。但天王府被挖了个底朝天,也没有见到这批财宝的影子。太平天国的国库银两都弄哪去了?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到最后国库非常空虚,埋藏财宝只是外界的猜测,太平军后期重要将领李秀成在被湘军抓捕后的口供证实,“国库无存米”,“家内无存金银”。另有一说,太平天国埋起来的宝物让曾家秘密刨走了,曾国藩的夫人由江宁(南京)返回湖南时,护送的船只有200多艘,外界猜测装载的是刨出的太平天国财宝。曾国荃后来让人把天王府烧了,据说就是为了掩盖自己掘宝的罪行,清朝廷曾欲弄清真相,慈禧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任务之一是密查太平天国财宝的下落。但不久马新贻被人刺杀了,此事不了了之。曾氏始终不承认自己贪占了太平天国的财宝。
更多的人认为,即便天王府地下的财宝让曾氏家族刨走了,在南京城的别处,也应该还有太平天国时期埋下的宝物。民国初年,曾有民国要人雇人在南京城内四处秘寻暗查,终无所获;南京解放不久,听说天王府地下藏金,曾将西花园中的湖水放干,希望发现这批财宝,但同样失望。太平天国财宝真相,至今真相扑朔迷离,不久前还有当地媒体就此进行追踪采访。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9
吴用虽然出身寒门,但生得俊秀聪明,从小在学堂念书。吴用的对门,是一位财主。这财主念过几天《四书》《五经》,整天斯斯文文的。他听街坊邻居夸奖小吴用如何天资聪慧,心里不忿,就想耍耍小吴用。
这天小吴用散学回家,财主连忙喊住,对小吴用说:“都说你聪明,来,我考考你。”吴用知道这财主一肚子坏水,并不怕他,说:“你出题吧?”
财主说:“我出的题很简单,问你有几位令尊?”吴用连想也没想,随口答道:“三位。”财主哈哈笑起来,“闹了半天,你是个驴屎蛋子,绣花枕头,稀松一包枣。还亏整天念书,连令尊是啥都不懂。令尊就是爹,你有三个爹。”
吴用反问道:“你几位令尊?”财主答:“一个。”
吴用一本正经地说:“人哪有一位令尊的'?”
“人还有几个爹。”
吴用鼻子一哼说:“瞎吃那么多年的饭,连这也不懂。我告诉你,不光你爹称令尊,你老岳父也称令尊。没你老岳父,你打八辈子光棍。你老师也称令尊。没你老师,你是个旅生子货。”
老财主被骂得哑口无言。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0
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建设文化强国就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十世纪使中国古代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个中国人是辜鸿铭(1857-1928),他曾将《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并用英文写了一本《中国人的精神》,于1915年出版,在国外影响很大,例如托尔斯泰就曾和他讨论如何抵制现代物质文明的问题。英国作家毛姆对他曾进行采访,说他是“声高望重”的哲学家。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他交流思想,并且并坐合影,诗人徐志摩蹲在前面,清华大学曹校长站在后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大学甚至成立了“辜鸿铭研究会”。日本大学也曾于1924-1927年请他去讲学,可见影响之大。甚至李大钊也说过:辜鸿锦“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但是他的保守思想严重,主张保皇,留辫缠足,纳妾,所以今天对他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二十世纪第二个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双语作家是熊式一(1902-1991),1934年他的第一个英文剧本《王宝钏》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同年搬上英国舞台,好评如潮,连演三年九百多场。第二年在美国上演,作者的名字用霓虹灯作广告,出现在纽约街头。后来熊式一又把《西厢记》翻译成英文,得到萧伯纳的好评。1943年英文小说《天桥》在伦敦出版,是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社会小说,一年之内重印五次,并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畅销欧美。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为《天桥》写了序诗:
大同这个少年人的希望,
是在围墙中的绿草地上、
种一棵李树或白玫瑰,
给他带来乐趣和安慰。
绿草地指中国大陆,种树和白玫瑰指废除帝制,建立民主的共和国。史学家威尔逊则说:“《天桥》是一本比任何关于目前中国趋势的论著式报告更有启发性的,小说,是一副完整的、动人心弦的、呼之欲出的图画,描述了一个大国家的革命过程。”可见这书多少纠正了一点辜鸿铭落后思想对中国人造成的错误印象。
第三个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是林语堂(1895-1976),他1936年到美国后,出版了《孔子集语》、《老子》等英译本,他认为孔子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老子的是消极的;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老子的是田园哲学;孔子是中国思想的经典派,老子是浪漫派;孔子的儒教是工作姿态,老子的道教是游戏姿态;中国人成功时是儒教,失败时是道教;儒家人世,道家出世;中国人心目中的幸福不是施展所长,而是享受简朴的田园生活,与世无争。这些思想也出现在林语堂的著作《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书中,在国外的影响很大。此外,他还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文,与英美的译文不同。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美国诗人kennethrexroth的'译文是:
search,search,seek,seek
cold,cold,clear,clear
sorrow,sorrow,pain,pain
这个译文基本逐字翻译,没有传达诗意。林语堂改译如下:
so dim,so dark
so dense,so dull
so damp,so dank,so dead
原文用了七个叠字,林语堂用了七个so和七个用d开始的形容词,如以音美而论,胜过美国译文;但以意美而论,距离原文较远。中国文学评论家朱光潜和钱钟书都曾说过:译文最好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逾矩”就是不违反客观规律。看来林的译文有点“从心所欲”,但逾了距;美国译文没有“逾矩”,但又不能“从心所欲”达意。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下面试举一个译例说明: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这个译文不如林译文“从心所欲”,但是没有逾矩,又比美国译文更“从心所欲”,更“不逾矩”,可以说是更好的译文。自然还可以好上加好,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译文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法。
第四个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翻译家是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他们二人合作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作品,主要的诗词有《诗经》、《楚辞》,小说有《红楼梦》,戏剧有《长生殿》等。自然,在他们之前,《诗经》已有西方译本。他们的译本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来举例说明。《诗经》第一篇《关雎》第一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英国翻译家arthur waley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分别是:
waley:“fair,fair,”crythe ospreys,
on the island in the river.
lovely is this noble lady.
fit bride for our lord.
杨:merrily the ospreyscry,
on the islet in the stream.
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
a fit wife for the gentleman.
第一行的“雎鸠”两种译文都译成“鱼鹰”,但是前任早已提出疑问,《关雎》是婚庆之歌,怎么会用鱼鹰吃鱼来比男婚女嫁?所以鱼鹰大有问题。其次,鱼鹰哪有“关关”叫的?第一种译文“fair,fair”不知是翻译声音还是翻译意思?如果译音,相距太远;如果翻译意义,鱼鹰大叫“美呀美呀”,仿佛要把新人像鱼一样吃掉,对于婚庆之歌似乎不大合适。第二行的“洲”是小沙洲,第一种译成“岛”不如第二种译成“小岛”。“淑女”和“君子”第一种译成贵族,不如第二种译成现代普通男女。但是最新的解释是男女都是劳动人民,所以才在河边采芹,第二种译文用gentleme还是不妥。如果按照“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原则考虑,可以改译如下: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新译把“雎鸠”改成“斑鸠”,字面相同,也比鱼鹰更合婚庆之用,斑鸠的叫声“咕咕”加上韵母就是“关关”,也和原文正合。把“洲”译成河边,免去了大岛小岛的问题。“君子”和“淑女”也都可古可今。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1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由14个民族故事组成,每一篇故事都各有不一样的、独立的民间文学,从中能够了解及见识不一样民族的不一样历史和文化风貌。
在《中国民间故事》里,最令我感动和受益的故事是幸福鸟的故事与天眼重开的故事。幸福鸟的.故事讲述了小男孩汪嘉处于西藏一个暗无天日的环境里,为了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摆脱苦难而跋山涉水寻找象征幸福的幸福鸟。它告诉我们幸福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仅有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得到幸福。
天眼重开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一阵狂风吹过,吹来了许多又黑又厚的乌云。很快,整个世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个名叫勇仔年轻人决心为民除害,他的决心感动了山神的女儿妮囡,帮忙他一齐劈开了黑沉沉的乌云。于是大地上又重见光明。这个故事赞扬了勇仔和妮囡的雄心壮志。据说这两位英雄此刻一向留在天上看守着天眼。
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之后受益不少。比如,我在练习舞蹈的时候,总是有个动作和我过不去,我说东它往西,做了很久都做不成。于是我拿起了手机和妈妈的手机校对,发现了两个视频动作的差别,原先少了一个转头的动作,怪不得做可是去呢!我把这个动作做了几遍立马就学会了。因为我一想起坚持不懈的汪嘉,便一鼓作气练到了底。
《中国民间故事》不但让人见识了它的独特风采,又给我增添了不少勇气、信心和耐心。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2
听安徽老长辈讲,李鸿章的娘是丫头出身,生得粗手大脚,但李鸿章对她倒蛮孝顺。这一年,李鸿章升了二品封疆大臣,刚到任上,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说他的娘要来看他。李鸿章蛮开心,心想,娘养了我,勿曾过着啥好日脚,这次来看我,我要让她风光风光。荣耀荣耀,主意打定,他就作了安排。
这一天,娘乘船来了,只见码头上立满了人。有的是李鸿章的手下,赶来迎接大帅老娘,拍马屁的;有的是看热闹的老百姓,心怀好奇,来看看大帅的老娘生得啥样子。三声炮响,李鸿章带领一众文武上了船,见过礼。李鸿章搀了老娘上了码头,照顾她坐进一顶八人大轿。李鸿章回头一看,打算坐进自己的轿子打道回衙。哪里晓得老娘勿让他走,对他讲,"儿啊!不要走,扶着娘的坐轿,一路步行回去!"二品封疆大臣扶轿步行,这种事从来勿曾有过。但娘关照了,不能违拗。李鸿章点点头,答应了下来,这样一来,那些文武百官看见大帅步行扶轿,还有啥人敢坐轿?纷纷下马出轿,大家一道步行。看热闹的老百姓,从来勿曾看见这样的场面,觉得蛮有趣,乱纷纷跟在后面。
从码头到李鸿章的总督衙门,要穿过半个城,沿路的老百姓听说李大帅替娘扶轿,都立定看热闹。李鸿章出生出世第一趟碰到这种事,心里头觉得有点尴尬。正在这辰光,眼角上突然窥见一样物事--娘的一双大脚伸出了轿子,搁到轿杠上。清朝辰光,女人讲究束小脚,大脚是坍台的。李鸿章看见娘的大脚伸在外面,面孔胀得煊煊红,他想叫娘拿大脚缩进去,但勿好讲,没有办法,只能撩起自己的大红披风遮遮盖盖。谁知他越想拿这只大脚遮没,娘就越是想要露出来刚刚遮好,娘大脚一踢,披风就滑了下去。一个遮,一个踢,遮遮踢踢,踢踢遮遮,旁边的'文武百官,沿路的老百姓全看清了这幕滑稽戏,暗暗好笑。李鸿章又是着急,又是尴尬,气得满头是汗,面孔发紫,上气不接下气。
浩浩荡荡的人群好不容易到了总督衙门。老夫人一到里厢,就身坐大花厅,叫儿子把文武百官还有众百姓全请到里边来,她要讲话。李鸿章一路上已经出足"洋"相,现在老娘又这样吩咐,弄不明白她要搞啥名堂,只好硬硬头皮照办。隔了一歇,文武百官全走进花厅接下来是众百姓进来。花厅里立不下,一直立到天井里。老夫人和大家见过礼,然后问李鸿章:"我儿,你可知道娘为何要你扶轿步行?”
李鸿章回答:"母亲养育之恩山高海深,孩子理该扶轿步行。”
"并非如此!"老夫人摇摇头说:"为娘所以要你扶轿步行,只是要你明白,你虽贵为二品封疆,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了官不能忘本!”
"是,孩儿明白。”
"我儿,为娘再要问你,刚才为娘把大脚伸到轿外,你总想用你的大红披风遮盖,这是为何?”
"这......",李鸿章没有想到老娘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急得手足无措,话都讲不出了。
老夫人说:"既然你回答不出,那么为娘便替你讲吧!你想拿为娘的大脚遮住,是怕为娘的大脚坍了你的台!可是为娘确确实实是个大脚女人,原来还是个做粗生活的丫头,这一事实,用你的大红披风是万万遮不住的。我儿,你应该明白,大脚女人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做粗丫头也不见得低人一等,没有为娘这个长了一双大脚的粗做丫头,便没有你这个穿着大红披风的封疆大吏。我儿你道可对?”
"是,母亲教导的对!孩儿错了。"李鸿章被老娘教训得只恨少个地洞钻钻。
老夫人继续说:"为娘还要补上两句:第一,你做了官不要贪财,钱财是身外之物,死了无法带到棺材里,更不要贪色,因为美人也不能替你养一个好儿郎。不相信书上查一查,四大美人哪一个生过好儿郎?美人的儿郎有哪一个出息过?第二,要为百姓办事,不要作威作福,更不能贪赃枉法......”
上面讲的是李鸿章老娘训子的故事。这故事在我们安徽老家广为流传。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3
我从小就是一个故事迷。识字前,每天晚上都是伴着妈妈的故事进入梦乡;识字后,也总是要读一会书,才能坦然的进入梦乡。像《中国民间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我都喜欢,因为爸爸给我说过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故事让你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就是《田螺姑娘》,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后生在前世救了一个大田螺,于是,在今生,这个大田螺遇到后生后为了报恩,化身田螺姑娘,暗中帮助后生。由此可见,田螺姑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中,就不乏这样的事例。相信大家还记得“300万房产送水果摊主”这则新闻吧,上海的八旬老人马老先生将300万房产赠与水果摊主,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吧,马老先生是一位独居老人,老伴去世了,患有精神病的儿子也意外猝死,晚年的生活有点让人堪忧,幸得楼下水果摊主的悉心照料,老人生病住院期间,水果摊主白天卖水果,晚上陪护,直到老人康复出院。期间给老人的亲戚打电话,都说自己走不开,没人上前。就连几年前马老先生的儿子猝死在家中,也是水果摊主好心帮助,跟着忙前忙后的,送走了马老先生的儿子。我想:马老先生为什么愿把房产留给一个陌生人,而不给他所谓的一些亲戚呢?可能就在他们的朝夕相处中,老人感受到了水果摊主的关爱,享受到了天伦之乐,他从陌生人身上感受到了最可贵的亲情。他知恩图报,他就是现实版的田螺姑娘,把房产赠与水果摊主。不管外界怎么质疑,我觉得,水果摊主的付出不是虚假的,好人总有好报的。
其实这种知恩图报的品质在动物界也有,像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它们尚且知道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恩,更何况是我们人类呢?我们也应该学习田螺姑娘的这种知恩图报的品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快乐、幸福。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4
明光东北约40公里,七里湖东岸有一座海拔180米左右的山。这山南北蜿蜒十华里,如一条巨龙俯伏在七里湖畔,现名叫官满湖。方圆数里,耕田号子,牧童笛声,水面渔歌可称得别有洞天。百姓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这里有一段关于楚怀王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代代相传。
传说中,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了避难,隐姓埋名流落在七里湖东岸的一个叫乜岗的小村子替人放羊。十里山坡牧草丰茂,周围许多村子里的孩子也都在此放牛、放羊。因熊心年长斯文,待人和善,有满肚子的故事。孩子们每天放牧都爱围着熊心转,缠着他讲故事。开始熊心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及祖先的生活情景,常说:"昔太古尚无君矣,其民聚众群居,知母不知父矣,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等。孩子们听不懂,更不懂给他们讲故事的人是借原始时期人人平等,无争无斗来抨击秦末战火连年、你争我斗相互厮杀的罪恶时事。孩子们要他讲好听的.,好玩的。于是每天放牧,熊心又给孩子们讲一些"周武王灭商纣"、"周公旦东征"的故事,又讲了春秋时期"五霸、七雄"的史事,讲了公元前五三六年郑子产为"救世"而铸刑书的故事,还有"孔子传教周游列国"的故事等等。孩子们都十分爱听,有稍大一点的牧童回家后有时还讲给村里人听。大人们听了孩子们讲的故事都很吃惊,问其究竟,才知是牧羊熊心所讲,人们觉得熊心非凡夫俗子,逐渐另眼相待。
一日,村中几名长辈相聚议事,想让熊心在村里设堂讲学,教孩子们读书育经,练字学道。熊心欣然同意。从此牧童和村里的孩子们每天下午入堂学习,七里湖岸每天有了朗朗读书声。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周边的村民也有送孩子过来读书的。七里湖畔有了学堂,可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的新鲜事,学堂有个满腹经纶,无所不知的神人也随着被传开了。
话分两头。且说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点燃起义烽火,受苦受难,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大众纷纷举起手中的铁叉、长矛,起义军迅速由几百人发展到拥有兵车七百乘、马匹千余,士兵几万人,攻城夺镇,势如破竹。在攻下陈县(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号为"张楚"。许多六国旧贵族如魏咎、张耳、周文、武臣等均加入起义军。六国旧贵族各怀鬼胎,各自招兵买马,想恢复六中分裂时代的局面,而后自立称王。当时有两支强大的武装,一是代表楚国旧贵族势力的项羽,另一是代表中下层势力的刘邦,当时他们都想称王。为名正言顺以令天下,项羽的军师范增和刘邦的军师萧何分别给主子出了同一个建议:请回楚怀王熊心,拥他为君。
项羽和刘邦各自派人到各地打听熊心下落。一段时间后,项羽和刘邦都听到消息说:在七里湖东岸有一牧羊人,天下事无所不知,根据传说中的相貌特征分析也都得出结论:牧羊人就是熊心。项羽抢先一步,首先找到熊心,于是立王,仍称熊心为楚怀王。后刘邦也找到楚怀王,因刘邦也代表楚的一定势力,便和项羽共事楚怀王。楚怀王面对这两股强大的势力,不好偏向哪一方,于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这就有了历史上的"楚汉战争"。这是另话。
楚怀王熊心离开官山后,当地百姓方知道牧羊人原来是一国之君。人们为让后人记住这段故事,就给七里湖东岸边的山起了个名子叫"牧羊山"。直到"文化革名"前,周围的一些小学校的校歌还有"牧羊山常清,淮河水长流"的歌词。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15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是如此的有趣,令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有藏族的民间故事《幸福鸟》;有民间故事《天眼重开》;有蒙古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不布》;还有汉族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
在这么多的精彩的民间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汉族的民间故事《鲁班学艺》。这个故事讲述春秋时期有个姓鲁的老木匠,虽然他在村里手艺高超,但是在终南山上有个比他技艺更高超的木匠。
老木匠决定叫自己的三个儿子去拜师学艺。首先出发的是大儿子和二儿子,他们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没有去拜师学艺。小儿子鲁班一心学艺,终于来到了终南山。鲁班学习非常勤奋,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到了晚上又趁着月光在设计图纸。经过三年的坚持不懈努力,鲁班学到了一身的好手艺,最终成为木匠的祖师爷。
故事里鲁班说:“学艺如果只学三个月,那么学到的`只是皮毛;如果学三年,那么学到的才是精髓。"这句话对我的感触非常大,我们平时做事也要如此。记得我学了一段时间的Q版漫画后,觉得自己已经画得很多很好了,便学起难度更大的少女漫画。刚开始学习时自我感觉良好,得意地向同学显摆。之后我学得越久,才发现我的技法有许多错误,像头身比例不正确,上色不立体等。
经过不断的练习我才慢慢改正了这些缺点。要是当时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不是继续往下学习的话,估计到现在我的漫画还会有很多的缺点。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捷径可以走,我们一定不能松懈,要不断往深往宽钻研。
读完这些民间故事,我的收获很大。这些民间故事不仅让我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积累了精彩的语言,更让我在故事中收获一个个有益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成长感悟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06-20
成长中考满分作文11-07
成长类的中考满分作文06-08
成长类中考满分作文05-23
成长类的中考满分作文11-04
成长类中考满分作文15篇(经典)05-23
成长类中考满分作文15篇【精】05-23
中考作文满分05-27
满分中考作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