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修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05 13:18:05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研修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1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觉得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有幸与各位同事在专家的引导下共同探讨的话题,大家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相识,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我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转变思想,打造“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积极磨课,感悟深刻。

  “同课异构”的磨课与教学方式给我很大的启示,我非常欣赏两位老师的教学。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教学风格与面对的学生的不同注定了备课的不同。而且通过各种量表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个环节我看了所有的视频与磨课的计划,感受很深刻,今后一定要虚心认真地听老师们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反思教学,提高自我业务水平。

  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难实现。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文素养,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因此,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能力势在必行。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我的知识永葆青春。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所以说,只有终身学习,只有让自己的知识丰富,新鲜,才可以让自己站在那三尺讲台上莎爽英姿。

  五、利用网络的优势,引导自我前进。

  远程网络研修,使我深深感受到网络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学习的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实际出发,把坚持个人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努力做到从实践困惑出发,在研修思想的引领下,引发幼儿的积极性,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艺术,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学无止境,不断进取,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以上是我对这次研修的一点点个人感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远程研修学习使我的知识视野更为广阔,我始终坚持教学相长的模式,在师生交往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最后,感谢课程团队各位专家、、指导教师给我们的指导,为我们打开一扇瞭望的窗,让我们看得更远更宽。感谢研修、感谢老师、感谢同学……祝远程研修越办越好,各位学员暑期快乐!我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步入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希望能和大家继续展开学科交流,继续提高我们的学科专业水平,且行且思,学无止境,继续前进!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2

  在我们的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失误是必然会出现的,但这些失误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小则知识错位,大则人生扭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教学失误?在教学失误发生后,又该怎样对待,才能化教学失误为教学智慧?听了专家的报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慢慢清晰。

  要想避免不必要的教学失误,就应该像王利教授讲的那样,首先要关注教学思想。老师要多阅读教育书籍,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领悟新课改精神,掌握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把学生当成课堂学习的真主人,用满腔的爱去教学。

  要想避免不必要的教学失误,就应该像王利教授讲的那样,要精心备课,关注课堂教学的六大环节。从教学语言的锤炼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到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到教学评价的恰当得体到教学组织的井然有序等,既有宏观把控,又有微观设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真正出现了教学失误,又该如何对待?怎样才能化教学失误为教学智慧?只要好好利用,每一次失败和意外都将是一笔成长的财富。侯正永局长的话言犹在耳。

  正确对待已经出现的失误,及时补救,做智慧型老师。王利教授告诉我们,正确对待就是:课上,学会尊重。学会尊重学生,避免情绪失控,形成更大的教学失误。学会尊重,就是当学生出现异常答案、异常举动时,不要急着否定和批评,应了解实情。可进行追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或行为,请他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会尊重,就是当自己出现失误时,能放下面子、架子,虚心地向学生请教,培养出令自己骄傲的学生。学会尊重,就是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机会,还知识一个真相。总之,不要慌乱,灵活应对,让有价值的东西化为教学资源,引发争论,让思维碰撞。切记不可在无价值的生成上浪费时间。

  正确对待就是: 课下,做好反思。侯正永局长说:”教师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过程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重要来源。反思不能仅仅流于思考,更应该付诸文字,记录下教学的亮点、败笔和意外。反思不能偶尔为之,要持续系统,要坚持。反思不仅仅是纪实,还有思考。”总之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教学失误,甚至即使发生教学失误,也能即时化失误为智慧。

  过去的课堂是世界,现在的世界是课堂。教师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的情境之中,教育情景复杂多变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性。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与时俱进,做有教育情怀的智慧型老师。

  成长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唯有撑一支竹篙,奋力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3

  XX年x月12——19日,作为xx省优秀教学能手团队中的一员,我有幸与来自全省各地市的近90名同行教师共赴我国现代化教育科研的领军地——上海市,参加由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xx省校本研修项目规划办共同举办的“xx省优秀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一周的学习中既有集中的研修听课,又有分组的学科探讨;既有精彩的课堂观摩,又有师生的交流互动;既有名校的参观访问,又有专家的悉心指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才汇聚,气氛热烈。为长期耕耘在教坛一线的我们提供了一次提高技能、完善自我的宝贵时机,也处处体现着上级教育领导对此次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术引领者的殷切希望。我们在感动的同时感到了那份责任与压力,因为,教育教学的前行路上,我们既是取经者,又是探索者。虽然时间短暂,但每一位培训教师都积极投入其中,真可谓不虚此行,终生难忘!

  一、领略大家风范,更新育人观念。

  此次培训学习中,我们认真聆听了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xx博士、xx大学方xx教授、xx市教科所顾xx研究员等多位教育名家的精彩报告和xx市xx路小学校长卞xx、xx大学附中原校长李xx等特级校长、教师的经验分享。他们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真实的教学案例、感人的教育故事,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高尚人格。并将他们对基础教育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学科教学方法的认知毫不保留地传递给我们。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小学教师,我们平时的思考是不是太少?是只顾短期的成绩和利益?还是应该把教育的目光投向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去?专家学者们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们为之折服,更明白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我们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望望窗外,此时已是春意盎然,我不禁想到了这样的一些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万紫千红均是春”……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是选择了高尚。”这既是是全国著名教育家、xx市特级教师于xx老师一生的座右铭,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早在很多年前,我就从学科书籍中认识了这位教育名家。今天与于老师面对面,聆听她的主题讲座《教育的使命与专业素养》,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于老师精神矍铄、和蔼慈祥,谈起一生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思维清晰由不失风趣,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根本看不出她已是85岁高龄的花甲老人了。在于xx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从教几十年,于xx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坚持撰写教后记,既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又反思自己教的不足。她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和于老师相比,如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方面做得还很欠缺。每次上完课后的反思,也没有像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探索。自己的教学远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严谨。今后我们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在思中行。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xx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告诉我们,自己的童年是在战争年代度过的,当年日本侵略者攻占上海,面临母校停课、亲人逃亡、故土难守的危难时刻,于老师的启蒙音乐老师仍旧坚持给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节音乐课,师生齐唱《苏武牧羊》,嘹亮的歌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从那一刻起,爱国之心、民族之情在于老师幼小的心灵中滋长,也让她从小立志做一名为国家繁荣强盛,人才的培养努力贡献的优秀教师。多年来,于老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鼓励并对他们充满期望。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与他们建立了融洽的师生情意。直至多年后,她曾经教过的学生、曾经仅仅听过她一次课的学生、她学生的后代都难忘这位德高望重的师表楷模——于xx老师。在她的娓娓讲述中,我们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全体教师起立,给于xx老师两次经久不息的掌声。

  篇幅所限,我不能一一列举每位专家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启迪,他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眺望教育远方的窗口,赐予了我们一把把打开小学教育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令我仿佛看到了基础教育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烂漫春景!

  二、感受名校风采,学习特色课程。

  在本次研修培训活动中,组委会还特别安排我们参观了两所具有教育教学特色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它们分别是xx区xx路第一小学和xx区教院附校。xx路第一小学是xx市重点小学。进入校园,清新、整洁、古朴中又不失活泼。欧式的建筑、碧绿的草坪、清澈的游泳池、宽敞的图书馆,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育人氛围和文化积淀。1954年建校至今,这所名校始终走在发展、前进的`路上,培养出一批批祖国的创新人才,许多孩子走出上海走向国际,在国际大舞台上参与种种竞赛获取累累硕果;培养出一批批学科领先、功底深厚的优秀教师。第三批上海市教育功臣、xx路第一小学校长卞xx老师和我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史和目前特色课程的开展情况。尤其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非常有特色,比如四至六年级每学期三次的游泳课,孩子们迎着朝阳,徜徉在清澈的泳池中,那种身心的放松令我们这些内陆城市的老师们羡慕不已;在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开设的“低年级心灵体操课”上,孩子们玩起了大转盘游戏、分小组交流记忆小窍门、共同唱响了《爸爸去哪》主题歌……那种快乐民主、有趣实效的教育效果又让我们耳目一新,感受颇多。来到xx区教院附校,我们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宁静温馨、和谐有序。在这所一贯制中学里,在校史室里,从资料的收集(学校成立至今的每一件记录学校发展的资料和图片),到每一份资料和图片的摆放,都会让你觉得学校对待教育的细致。走进教学楼,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功能的教室,(机器人工作室、生命科学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发明室、图书阅览室等)整洁的环境,整齐的物品,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师的辅助管理,都会给你一种精致、有序的感觉。校长告诉我们,尽管到了中学阶段,可学校仍旧在繁重的课业时间中,挤出时间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每周固定一天下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比如:书香苑读书社、浅草文学社、科学之光社、天线宝宝社、新月红十字社、上海闲话社、创新机器人社……他们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大代小共同参与,教师辅助组织的方式开展活动。每走进一个社团教室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畅谈理想、协作交流的情景。这一切不禁让我们感慨,能看到中学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会心的微笑是多么难得啊。学校“茶馆式”教学带来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值得我们每位参观的教师学习和借鉴。

  三、走进前沿都市,接受历史、文化浸润。

  上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前沿城市,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上海的学习之余,我先后参观了傍晚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百年名校,走进大学生的课堂,聆听专家讲座、参加辩论活动。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学生时代,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来到了宋庆龄故居、钱学森图书馆,在详实的资料和讲解员的具体的介绍中,我对一代伟人、科学家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忘我的工作热情、锲而不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令我感动和敬佩,更对我今后的人生观、事业观有了深刻的启迪和影响。

  一周的研修学习很快结束了,难忘上海教育界同仁们的淳朴和热情、更难忘上级领导、组委会的老师们为这次考察活动的圆满成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决心将这次研修学习的收获化为工作的动力,以全新的姿态积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将迎风破浪,义无反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4

  通过学习音乐课,我感到自己的音乐才能被不断的挖掘出来。我想:每个人的经验、禀性不同,所对其体会也各不相同。犹如一杯清水,不同的人的品尝味道也不尽相同吧。

  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交流方式,情感表现的手段。我们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鼓励孩子自由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的感受。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初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个别缺乏自信的孩子,常去效仿其他人,对于他们,我们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天性——玩(游戏)转向——用心去“玩”,去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玩”不怕失败,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鼓励帮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在我看来幼儿音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形式。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做不做。儿童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情感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凡是能够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自由灵活的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讲“不会欣赏美,就不能表现美和创造美。”在音乐教育中也是这样。如果幼儿不能从歌曲中体验到美感,那么他们也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应该启发幼儿学会理解歌曲中的美并产生良好的美感是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对幼儿进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能否产生要演唱歌曲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演唱歌曲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向幼儿范唱,使幼儿感到歌曲的优美和教师演唱的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激发幼儿模仿教师的演唱和体会歌曲中的美好感情,幼儿就能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地学习。利用教材中鲜明、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就要选择能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教材,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以达到教育目的。

  在学习了音乐课的基础之上,让我也接触了乐理知识!原来也接触过一些,不过要想学好音乐必须要在学习乐理的基础之上去完成。

  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弹琴是基础!我对于幼儿音乐理念和内容理解得较为肤浅,但我始终牢记: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从中获益良多。让我在音乐教育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让我真正认识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们是多么的重要。

  且行且思且期盼——参加“萤光支教陇上行”音乐教师培训体会

  秦许中心小学王俊霞

  三天的培训生活已经结束。太多不舍、太多感动、太多收获、也给了我太多思考。现将个人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在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我明白了自身的不足。

  一、先自育,后育人

  二、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今后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用心去研读一些名人名家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看点、分析及

  论文。向身边的每位同事学习,每个人都有教学亮点,虚心去学习、细心去发现就能学为我用。要提高教学水平,平时的“积累”是必须的,教学经验宜积不宜丢。俗话说:“积沙成塔,滴水成河”“留心就是经验,经验在于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留心收集、积累点滴的经验、体会、做法、事例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反思为教师开辟了一条专业发展的新路。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的经验是教学的宝库,开启的钥匙就是反思。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经验不会自动成为自我的财富,没有反思的经验毫无价值。因此,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必能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三、定位目标,永不止步

  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今后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三个字“新”“活”“实”。

  “新”是指在教学上的创新,教学上我将不拘泥于课本内容,不局限与某一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上创新、教学内容形式上创新,旧的内容设法上出新意来,只有推陈出新,教学才会有生命力。创新是一种智慧,也许还需要灵感,更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但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想只有我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才会与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活”是指灵活运用教法,在教学上我会几种教法配合

  运用。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以至于让课堂活起来。教无定法,只要有效就行。 “实”是指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教学是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课堂我将会更加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音乐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学上我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我相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三天的培训将是我为师路上得到的又一笔宝贵财富,我会以此为契机向前再向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5

  从10月开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学员们一起经历了集中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两个阶段的学习,感触良多。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领略了曹培英,王炜等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让人感觉设计极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学疑问恰恰在这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一个教学处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练习设计,或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意外处理方法等等,为自身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像朱小青、黄开选、陈裕鑫、黄莉莉等这些身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更是把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和经典教学案例,或是对教材的解读,或是小学数学教学各领域内容的解读等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实在,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线,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共同探讨。他们的讲座让我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二,课堂跟进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也收获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杨海鸥老师一同经历了磨课的过程,虽然自身并没有上课,但是在磨课中总是有许多思想共同交汇和分歧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交流碰撞和畅所欲言中共同学习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当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肯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值得,至少他们的精彩中也有我们的一份。

  第三,当自己的评课记录和主评的优秀教师不谋而合的时候,使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热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课堂教学跟进活动中省教坛新秀黄开选老师点评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就点到了上课老师的.一个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到一丝的欣喜,心想“原来我的想法和省坛这样优秀的教师也有交汇的时候”。是啊,优秀教师名教师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自己的真实教学中吸取和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渐渐成长起来的吧。这时,我想到,那我们这些年轻的还在探索中的一线数学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去探索和学习呢。

  虽然,这个骨干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由进修校陈益阳老师的认真热心安排的集中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活动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这里特别感谢苍南进修校,感谢陈益阳老师为我们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骨干班的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我们每个学员重新认识自己,改进自身的新起点。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6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还明白了要深入多方位了解所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下面是我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提高有效教学: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提高课效应着力做到: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罗国群老师与我们谈了,实施小学有效教学必须读懂三大点,一要读懂教材二要读懂教法学法三要读懂学生和课堂。要实现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的备课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不能死抱着教学设计,亦步亦趋,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这时的他追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有效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着学生,同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还有听了几名校长的报告,我真是大开眼界,打心眼的佩服他们。像冯家茂校长所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些现状,就是不说出来,而我们的冯校长批评指出了,也认真的思考了课堂要做到“三实”“三声”“六个度”,确实说得好。陈传荣校长不仅与我们说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学习要求,要关注数学的现实性还与我们谈了他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我真想到陈校长的学校去走进他的课堂倾听。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会学好专家的教学理论,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7

  10月24日,又一次来到xx路小学参加培育站的研修活动。这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对话教学”,对于初入“道”的我来说,这是我早就非常期待的。

  上午4节课,分别是“大家排好队”和“吃饭有讲究”两个主题的同课异构。每节课,我都是认真从头听到尾,关注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思路、环节设计、细节处理、语言体态、课件制作、综合素养,应该说这几课是我参加培育站以来最大的收获,因为从这几位老师的课堂,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明白了道法课该怎么上,更为自己的道法课打造了清晰的框架。

  从刘东云、陶士媛等4位老师的课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 遵循儿童逻辑,课堂源于生活

  为了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1. 教学素材源于学生生活;

  2. 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3. 学生活动走进生活、再现生活。

  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中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是由儿童的生活世界转化而来,只有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得到生活活水的浇灌。而儿童对“排队”规则认知的形成也同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

  二、角色扮演,让学生易于生成认知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活动,如等电梯、上厕所、饭桌上等,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来体验、思考问题,并使学生逐步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人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知能力和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而且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解决了学生兴致不高、印象不深、理解不透等问题,能够给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辨析比较,让学生深化认知体验

  学生生活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所持的态度看法可能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完全不同的。

  辨析比较,正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或情感体验,对某种事物状态、个人行为或社会现象进行甄别,通过分析存在或产生这种状况的缘由及其后果,明确其是非对错。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为了能让学生对某种事物、行为或现象形成更加深刻地认知和体验,或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了某种价值取向,我们可以把对立的两种事物、或是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析比较,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活动,而且利于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倾听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对加深对知识的领会,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内心情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如教学中出现的“小相机咔嚓咔嚓”、“我是小判官”等活动,都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体验,对眼前的生活场景进行甄别,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做一个“公正的人”的心理,在潜意识中他们要求自己做一文明守规则的人。

  从这4节课的观摩中,我感受到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在道法课堂上,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可以运用“外部素材”的刺激,触动学生的眼睛、刺激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思考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这么做?”从而形成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他们运用自己已形成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去辨析这些现象的是非对错,从而深化自己已形成的认识。而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主自觉地去践行这些规则,也就是如何去“做自己”。

  从这次学习中,我感受自己要去学习和关注的有很多,从课程到教材,从教材再课堂;从整本到单元,从单元再到主题;从课程理念到教学实施,从教学实施再到教学细节等等,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把目光聚于一节课,我想我们是不会真正懂得《道德与法治》的。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8

  20xx年11月2日至4日,我有幸参加了“xx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培训,”虽然短短为期三天的培训,却让我收获满满。专家老师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折服。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能够静下心参加学习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1月2日,下午2:00培训会拉开了帷幕。我听到的第一讲是xx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长远老师《做四有好老师,当思想守门人》的报告。“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历,阐述了教师要思考的教育问题及新时代教育者要具备的能力。一句“出生,运气,无法选择,唯一能选择的是努力,”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使我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教师就应该努力的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就应努力的学习超前的教学理论和高超的授课技艺;就应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就应认真研读教材,写好每一篇教学反思,批改好学生每一本作业;就应阳光思维,用积极的心态和深厚的教学底蕴行走在教学之路上,做好学生的守门人,做最好的自己。

  11月3日上午,我肩负着“同课异构”的任务,怀揣着紧张澎湃的心情,踏入了四年级八班的教室,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专家评委们和蔼可亲的面庞,赛教同组老师们熟悉的脸庞,我忐忑的心得到了些许平静。板书上工整地书写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课题,按自己的设计意图,循自己的设计步骤,与孩子们探究交流,待下课铃响时,教学目标已达成。自己也松了一口气!下午,在评课时,同伴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专家老师们的讲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也让我感到这就是一顿丰盛的大餐,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从中对语文课堂有了更新的认识:每一节语文课的设计都应牢记语文要两条腿走路,课文的学习离不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老师语言一定要精准,老师的语言就是对文本解读最好的引导,要让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从阅读走向表达,悟情,悟理是必要的,但应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让文本走向生活;最为关键的.是关注学生课堂的生成,关注学生的起点,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捕捉孩子的思维点,敏锐发现孩子内心的需求,有法有度的及时引领,让学生的课堂生成为自己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11月4日上午,我听到了第三讲:西安翠华路小学卢焱老师《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历劫飞升”》,卢老师她从“认知上要升维,”“行为上要降维”两个方面,融入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和经历,使我的心头又荡涤着更新的教育观念。今天我们缺乏的不是“教师的大脑”,而是“孩子的心灵”。波利亚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比这重要一千倍。”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读懂学生,要想全身心地关注学生,就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心中所求。应该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心灵相通。当学生们的提问偏或奇时,认真分析根源,适时地疏通,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生活中,教师应读懂学生的表情,读懂学生的语言,读懂学生的思维,做学生的知心人,做最好的自己。

  培训虽已结束,但学习不能止步。我们肩负重任,肩负使命。在这条小语路上,还需不断探索,就算跋山涉水,就算披荆斩棘,我也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最好的自己。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9

  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多年的梦想、夙愿和追求,如今梦想已经实现。当我走上三尺讲台后,我更加热爱教师职业,十年间我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我可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为期四天的市级教学能手研修培训让我如沐春风,感受颇深。扎实的研修培训不仅让我增长了智慧,还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以下是我参加研修培训期间的点滴体会:

  1、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尝试多种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我从事九年级政治教学十年了,深切的体会到新形势下思品教学任务的艰巨性,教材更具有开放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师生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但具有自身特点的思品课决不能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应注重看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社会现象及分析思考运用能力,是否具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因此,教学评价应建立一套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回归教学生活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充分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影视、文学、艺术等教学资源,让高雅的情趣占据学生的生活,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累积的一部分,让生活在课堂上展现和扩展。

  3、积极探索思品课教学的审美性,提升思品课教学的品味和价值,提高思品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思品课绽放时代美和生活美。

  教学美的最高境界即教学使人获得真、善、自由、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思品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从而具有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最终在审美中获知扬善,完善人格塑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是反思的结果,也是反思的开始。总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会提出问题,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体验。本次研修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一个跨越学校、跨越学科的交流平台,更成为我学习研修征程上永恒的记忆。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10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仔细阅读后我总结了16个字。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很喜欢书上对于这几个字的一段话,很笼统,但很有哲理。

  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

  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在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不提到《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一言以蔽之,《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

  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则是《音乐课程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

  面对新的音乐课程。因此,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音乐新课程的教学领域,掌握与运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等,音乐教师所迫切关心的课题。这些课题,虽然有些属于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而有些则更适合新课程教学论的范畴,研究和编写立足于指导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教学法类书籍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鉴于此,《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着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新课程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事物,必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在于运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11

  本学期,我读了《快乐教学》一书。读这本书,首先让我接触到的是——全纳式教育这个名词。全纳式教育倡导快乐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几年来,有不少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应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感。读了《快乐教学》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愉快教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我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尝试,用心建构“教得称心,学得开心”的快乐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地学习数学;让老师尝试到课堂教学的欢乐从而充满新鲜和活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最有效地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让心情变得轻松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走进课堂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舞,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优秀教师都懂得微笑的重要意义,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也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当然,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副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有任何情绪也不能带到课堂,要以微笑见学生。

  2、让幽默走进课堂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1成精神乐园。如《立体图形的认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很抽象也很难理解的,生活味不浓,趣味感不强,往往容易与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相混淆。为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幽默”的语言在重点难点处加以描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时采用的一个片断:(学生每人准备好一个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自己家里在带来的实物:篮球、羽毛球筒、魔方、牙膏等)师:今天,老师准备带大家到数学王国中去做客。想邀请爱数学的小朋友参加,你们想去吗?(想!)拿出自己准备的图形,你能从这么多的图形朋友中找出已认识的老朋友吗?(生很快就找出来了。)师: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请你让老朋友到书中休息休息,让他们尽情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吧!师: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新朋友打声招呼,好吗?生:新朋友,你们好!朋友,认识你很高兴!生:新朋友,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此时,学习新知识――《立体图形》,并逐一认识新朋友(过程略)。师:老朋友也想认识这些新朋友,请你们帮忙引见引见。(让新朋友也到书中休息休息)生(夹后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不行,不行,放不下啦!”“书长高了,”“书变胖了??”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这么快就发现了它们的不同。数学家们把新朋友叫“立体图形”,它们的名字中有一个“体”字??幽默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了学生,同时又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倍感亲切,所以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学得扎扎实实,听得意犹未尽。再如根据“0”的运算特点,配了一首儿歌:“零蛋零蛋是笨蛋,与谁相加都滚蛋;零蛋零蛋是炸弹,与谁乘除都完蛋。”教学《有趣的拼搭》时,对“球”作这样形象化描述:“它总是坐不住,喜欢滴溜溜地滚”。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记住分数,想办法说:“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妈妈,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孩子。”形象的比喻既利于学生很快记住知识,而且活跃了气氛。显然这样的比喻幽默生动,使教学变得形象化,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脉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让学生得到赏识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周宏培养双耳几乎完全失聪的小女儿周亭亭成才的故事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也都有缺2点,作为老师,我们要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必须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吝啬赞美,不吝啬肯定,不吝啬鼓励,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要少一句责备,多几句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赏识也要有分寸,绝不能过分,如果学生完成了一件很容易做的事就受到大力赞赏,会使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的全部能力。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太棒了”,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也就失去了赏识的意义。

  常言道:“教有法可依,但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总之,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快乐教学”这一点的收获不小,但还有待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去应用和体现。相信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做的越来越好。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12

  那一年花季,我用回忆篆刻着你的笑容,将其,涂满了万紫千红的色彩,让梦幻般的初恋情怀变得绚丽多彩……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通过指缝调皮地划过,苍白了手心只搁下岁月的掌纹,杂乱无章。暮然回首,那年、那人、那事,循着回忆的胶片,曾经的画面,只有模糊的影光在脑际处明明灭灭。原来,淡忘也会成为一种怀念,萦萦,穿越陈年素影,然,在脑海里徐徐回放。那些懵懂的情怀,那些青

  涩单纯而真挚的情感,始终印在心底保存的完好无缺……

  纯净而美好的记忆划过夜空,随着指尖的舞动,精灵般跃入心怀,忘不了的曾经,我们用青春谱写了一首爱情交响曲,让无悔的初恋刻上了珍贵的光环。而今,我用墨香把这份纯洁的礼物小心翼翼的拆开,呈现在眼前的是腼腆的心、纯洁的爱,从未忘记的温情悠幽然而来,犹如一朵绽放在深谷里的野百合,清新脱丽、淡雅飘香、沁人心脾……

  往事,不堪回首,在这静谧的阑珊里,柔柔的情,唤醒了思绪,惹了怀念。夜,便也为想你而深、深、深!闭上眼,思绪不断、画面涌现,忘不了我们一起的`时光,我们在西子湖畔的情景,历历在目;忘不了我们俩载着小舟并肩踩红莲;忘不了,我们俩坐着乌篷船一起唱着小调;忘不了,我们俩站在西湖断桥上看人来人往;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我们俩一切的一切……不曾想,到如今,你我一别十余有载。

  十年,回首,仿佛就在弹指一瞬间,流水匆匆,红尘如梦。静坐、独思。这些年,我一直觉得惭愧至极,对你不住。而今,不知你是否还在怨恨我当年的选择,对你无情。忘不了,当初我坚硬如铁的决绝,我知道,当初伤你太深,难以自控,你一直不明白,对我那么好,为什么没有选择你,害的你到了吐血的地步。每每想起,都让我很自责、很心疼。这,也许就是命吧!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而今,我们都告别了青春的门槛,进入了成熟,伸长的岁月碾碎了年少无知的轻狂,那个时候再也不会有了……

  静谧的夜,独品一缕孤独,细数流年,打开心扉。诉尽我的初恋心事,把那份纯洁的一尘不染的爱诠释成平凡是真,蘸点笔墨,挥毫写下你我青春的记忆;将这些碎碎念,用文字熬成一碗浓浓的香汤润染成心扉深深藏……

  芳华蹉跎,红尘一梦。拟或许,注定这就是一段恋歌,痴恋了红尘缠绵了泪痕。如今,念起,依然只是长叹哀哀,用心铭。用苍念。一念寄怀,为倾。为城。为念。为安为岁月静好。为青春不老。无怨无悔。爱情不再,友情常在。为青春、为友情而干杯!

  当多少逝水流年悄然滑过,友情依然只有十八岁。让我们携上彼此的祝福享受各自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吧!祝福!祝福!!永远祝福!!!珍重!珍重!!永久珍重!!!

  婉约这份初恋情怀,永远珍藏在内心的某个角落,浅浅藏,深深念!……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13

  通过英语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研修培训,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通过网络培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观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现将我个人网络研修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堂上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与想象能力,因此,学生是否对英语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英语学习。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难题,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感受。这是以往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所以,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让英语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极大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英语课堂营造真实情境新课程改革主张在学习英语时要注意语境的理解、体验和接触真实语言,并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真实语境,小学教材知识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让我们创设语境更加容易,比如教学对话时我们可以找到对话的动态演示,这样学生就不是机械地对照书本上毫无生机的文字和图片,而是能够直观地感受说话者的心情和以及所学内容所产生的语境,让学生对所学对话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轻松。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英语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素养及拓展他们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并且能发展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可以初步用英语与人交流。如小学英语课本中经常出现名词复数形式和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小学生不能够像高年级学生那样去理解老师所讲的语法知识,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去亲身体验感知,从而让英语知识在运用的同时得到升华,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去感悟,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水平。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新课程改革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了解国外的文化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英语知识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跨文化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外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文字介绍以及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对比,从而达到所要求的学习目的。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精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更加的主动和有信心。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有信心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有信心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渴望和期待。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14

  通过这次研修,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4、创造性运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老师自己备,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如我们在准备教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尽可能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学生手中有什么。比如在教26个字母时,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制作一些字母卡片;在教0——10的数字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电话号码、门牌号、邮编等卡片。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是否成功地导

  入新课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顺利进行。我通常都是都是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等。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操练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交流。英语有大量的词汇、复杂的语言规则和时态变化,如果我们没有弄懂这些东西,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能力,但更应注重基础。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育,可谓是英语学习基础的基础。虽然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小学英语课在许多学校可能根本是形同虚设,名不符实;所以说初中英语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区英语教育的启蒙教育,其目的应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不应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过分的强调学生听说能力,则违背了英语外语学习的规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那种完全以听说能力代替所谓的语言能力的说法我觉得是不太合理的。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有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15

  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变化与效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有意识与目的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步调和谐统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地相当好,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关键词:

  音乐课堂;位移;手段;条件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是让他们象鸭子一样被动地“吃”,不少教师课堂都是“满堂灌”,喋喋不休地给学生讲的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是为学习而学习,也有困倦的表现,感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笔者感觉到:

  音乐课堂的改革应该迫不及待了。我们教师也要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把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主体性调动出来。通过音乐专业知识和德育渗透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敦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课堂行为的互动和转变,就是希望有成功的前奏。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实现重结果与过程的位移“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法忽略了让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让他们死记忆现成的答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因此,属于吃“自来食”的省力方法。如果这样,就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去动脑筋思考问题。而“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感知,到概括,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在自我探讨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目的的达到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死记的。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的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已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给”是给永远死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恰倒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如我在给学生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时,曲中出现了胡琴、喇叭、铜鼓的字眼,以及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平时的积累有限,所以我找来了二胡的录音磁带,一只小喇叭、一面小鼓,让他们自己吹、自己听、自己出,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对这三种乐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顺畅并且较清晰的将这三种乐器的名称和各自发出的声音唱出来。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的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和谐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后,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的,因为它为教学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丰富与升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归宿,与我们教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凡是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校仔细的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的结合,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教《大鹿》课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用投影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之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大鹿》的故事。孩子们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浓厚的兴趣下,很快地,孩子们学会了这首歌。歌曲学会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的来表演曲中的角色,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表演,那场面简直就像一出小型的歌舞剧。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得到美的感受。

  三、创造课堂“动”的条件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住,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的开发和身心发展。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去音乐世界里邀游,得到美的享受。可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和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我的每节音乐课,都让孩子们站起来,走到教室的中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的做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与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原有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总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感情的双项对流,主观能动性的双发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希望曙光。我们的教师,如果不是只步传统教学方法的后尘,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发现新方法,那么,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争艳的春天。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没有误区,互动式教学也可能因让学生过于放松而自由无度,因兴趣高涨而影响课堂秩序,但只要我们教师审时度势,把握关键,一定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一定能够让学生知识的“泉眼”不断喷涌,源源不断。当我们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自豪的!

【教学研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研修教学心得03-05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教学反思02-14

校本的研修总结04-01

校本研修总结10-01

语文研修总结10-01

网络研修总结10-01

个人研修总结10-04

远程研修总结11-11

研修总结与反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