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1 08:21: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细胞增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1

  1、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涉及的主干知识有细胞周期的组成、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教材对于有丝分裂的引出,首先介绍细胞周期的概念,即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实验,旨在能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观察中更形象地加深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本课时的内容学习对后续知识如细胞减数分裂的内容学习很有帮助,特别是要发掘其中蕴含的生物学方法和观点,对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的内容,对细胞的内部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较为熟悉,教师在讲授有丝分裂过程中只要说明过程经过,学生能较快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过程在脑中具体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后更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2.通过对染色体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有丝分裂意义的学习,体会生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2.建立起生物学基础理论,保持对生物学的兴趣,这样可以维持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4、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5、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传授法、讨论法、flash动画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6、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min)?

  【教师活动】

  展示大小长颈鹿的图片,引导思考:在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

  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回答:两者个体大小不同

  【教师活动】

  归纳阐述:两者个体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成年长颈鹿的细胞数目比幼年的要多,而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引导讲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周期的内容,知道了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准备好了双份的DNA分子同时也合成了一些有丝分裂需要的蛋白质,那么有丝分裂过程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

  【学生活动】

  回忆细胞间期的物质变化,准备学习新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周围的实例入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同时也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理念。

  环节二:小组探究,动手模拟(约12min)

  【教师活动】

  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呢,我们把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我们这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老师先播放有丝分裂的四个时期的视频,观察视频后结合书本上知识各小组分别讨论分配到的时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并我们的模型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第一组、第二组:模拟前期? 第三组、第四组:模拟中期? 第五组、第六组:模拟后期? 第七组、第八组:模拟末期

  【教师活动】

  播放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染色体行为变化。布置任务:观察完后,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各个时间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再进行小组讨论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用我们自己制作的染色体模型模拟一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老师会请代表小组上台来讲解,两个同学模拟染色体,一个同学在旁边加以描述。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有丝分裂全过程后小组讨论交流,并开始模拟染色体行为变化。

  【设计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先是独立自主思考再到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索,学会小组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环节三:展示成果,讨论归纳(约20min)

  【教师活动】

  现在我们有请代表小组上台模拟前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

  【学生活动】代表小组上台模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变化情况,并讲解。

  【教师活动】

  教师在每一个小组展示完之后总结归纳各个时期的特点

  前期:核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一分为二向两级

  末期:两消两现新建壁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记录重点

  【设计意图】上台展示机会能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充分展示自己以及小组的合作成果,提升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师阶段归纳总结更能突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

  环节四:总结归纳,知识升华(约5min)

  【教师活动】

  前面我们分析了各个时期变化的图像,我们可以发现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DNA、染色体数、每染色体上DNA数量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请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

  分裂间期

  分裂前期

  分裂中期

  分裂后期

  分裂末期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分子

  【学生活动】

  学生再一次观看动画过程,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启动学生动脑总结和概括,表格填写、总结归纳,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掌握新知。

  7、作业布置

  【必做】认真理解记忆本部分内容,做课本上的练习题。

  【选做】教师给的提高题。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2

  教学题目:

  第二节细胞增殖(建议4课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教学难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讨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1、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那些结构上?这使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引导学生简要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从细胞变化角度分析: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是很小的,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通过细胞分裂使其体积减小。为什么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呢?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参考“细胞有丝分裂.ppt”)

  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根据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观察并讨论:认真观察39页青蛙红细胞细胞分裂图、37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107页产生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如青蛙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分裂。(见扩展资料)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产生以及无性生殖过程中新个体或生殖细胞——孢子的形成。人体就是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成的。

  有丝分裂可以连续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学生阅读并讨论:

  1、学生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起、止的标志?为何这样划分?)

  2、根据图解描述什么是细胞周期。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一个细胞从它产生开始直到它又通过细胞分裂变成两个相同的子代新细胞这就是一个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设问:为什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进行?

  一般情况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全部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性。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为什么有丝分裂能够产生相同的细胞呢?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各自完成了那些生命活动?

  配合课件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等资料可以知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有极大的比例。分裂间期是一个新生的细胞进行物质积累生长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细胞还要为新一代细胞的产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因此看似静止的分裂间期其实是细胞最繁忙的阶段。

  根据给出的图形和照片比较并描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占时90~95%)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核内渐出现染色体纤丝。

  分子变化:DNA复制加倍,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

  总结:

  1、细胞变化:细胞由扁变方,细胞核占有极大的比例。细胞核染色均匀,颜色渐深,核仁不止一个,非常显著。

  2、物质变化(原因):细胞核内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增加了一倍。核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颜色明显变深。细胞内有大量的蛋白质被合成,其中有一部分与DNA分子一同构成染色体。根据书中图示可以知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是靠一个着丝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核仁部分见扩展资料。可以给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

  一切准备就绪后,细胞分裂就可以开始了。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和细胞质等结构的分离。分裂间期复制的DNA要完整地分离,使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分别获得完全相同的一整套DNA。如何保证复制的两套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呢?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讨论:

  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的阶段界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核内DNA、染色体的变化是观察的重点,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是主线。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精密合理的美感。

  为了研究方便,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被人为地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期:细胞一分为二。主要是完成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均分。(占时5~10%)

  1、前期:

  进入分裂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细胞核内的DNA散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分。观察前期细胞模式图及其变化过程,描述分裂前期细胞的主要变化特点。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根据对动画、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细胞特征。

  染色质→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核膜、核仁消失,细胞核解体。纺锤体形成。

  总结:

  1、完成了DNA的复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核仁逐渐解体消失。阻碍DNA分离的核膜也随着解体消失。

  2、DNA分子很大,数目也较多,遗传物质以染色质形式高密度地聚集在细胞核内。在细胞分裂初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3、简要介绍纺锤丝的来源和纺锤丝体的形成。

  4、关于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以通过照片及动画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染色单体形成于细胞分裂间期,。在有丝分裂前期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通过复习染色体与遗传物质DNA的关系——染色体是转载遗传物质DNA细胞结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DNA分子与染色体、DNA分子与染色单体间的数量对应关系。DNA分子的行踪是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到的。

  2、中期:

  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征。

  DNA高度螺旋化。短粗的染色体清晰可见。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上。

  总结:

  1、突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到细胞中央的道板上。

  2、强调赤道板是位于细胞中央部位的一个坐标面,不存在任何物质性结构。

  3、由于染色体高度集中,造成纺锤体清晰可见。

  4、强调绘图要点。

  3、后期:

  根据对动画片段、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核遗传物质DNA均分。

  总结:

  1、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原来在一起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用词要准确。重点强调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

  2、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着丝点是受力点,染色体臂应该是顺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3、由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品,因此形态、大小等特征应该完全相同。

  4、末期:

  遗传物质已经完成了均分过程,接下来就是细胞质的分离等收尾工作了。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DNA解螺旋,染色体→染色质。

  新的核膜出现,细胞核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

  赤道板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分离成两部分。

  1个亲代细胞→2个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总结:

  1、收尾工作与分裂前期正好相反。

  2、由于细胞壁的物理特性,导致了植物细胞在分裂结束时只能是细胞板向外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有丝分裂有效地保持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意义重大。

  讨论:

  1、为什么细胞只有在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其他阶段都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呢?

  2、同时出现或消失的结构都有哪些?其中细胞核结构与染色质几乎是同步存在的意义?

  3、DNA是如何实现平均分配的?

  4、简要说明有丝分裂的特点?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5、回味有丝分裂过程中精巧的程序设计,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设怎样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示?

  用表格形式如何表现?表格的优点是?

  用曲线如何描述?优点是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根据这一图表可以清楚地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复习(课件素材资料:可以选用网上下载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自制课件中的动画或下载的录像片断)

  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

  看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丝”,回忆遗传物质的均分过程。

  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片和动画片段,对比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讨论二者的异同。

  讲解有关中心体的产生时间及组装过程(后者选讲)。

  课堂练习:尝试用表格形式表示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讨论:

  1、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2、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所产生的下一代个体有什么特点?

  3、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双胞胎个体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4、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成果是利用生物有丝分裂的特点实现的?

  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在细胞进入分裂期以前也进行过一次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但是紧接着却连续发生了两次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两次被平均分配。你认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相比还会相同吗?应该有什么特点?(这就是减数分裂名称的由来)

  6、无丝分裂过程产生的子代细胞能否用于培养新一代个体?为什么?

  7、分析比较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的异同。他们各自适用于那些过程?为什么?(选作)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朋丝分裂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检验实验结果的依据。因此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利用那些生物材料和实验工具来实现目的?

  一、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应满足什么特点?如何培养?取材时有什么要求?如何实现?

  二、分析实验设计思路。

  三、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

  四、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制作玻片标本?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培养材料: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还可以用那些材料替代?

  解离:药品?作用?根尖最佳长度?原因?如何判定解离状况?

  怎样才能看清细胞核的变化?药品性质?是否可以直接染色?为什么?怎么办?

  漂洗:目的?方法?要求?

  染色:染色的方法?注意事项?染色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解离状况、温度)作比较要有纪录。

  制片:如何使解离的细胞分散开?

  课件:录像带上截取的录像片断

  观察:寻找什么形状的细胞?重点观察那些内容?

  视野内最多的是什么时期的细胞?为什么?

  如何依据细胞的状态,确认细胞所处的时期?简图

  五、学生操作、观察并用绘图的方法描述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填写实验报告。记录心得体会如你认为制作一个好的装片关键环节是什么?

  如有时间,可以增加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内容。

  探究活动

  观察膜的选择透过性

  实验过程:

  1、血细胞失水、吸水的过程:

  (1)用生理盐水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2)从盖玻片一侧加入略高浓度的盐水,观察血细胞失水变形的过程。

  (3)添加蒸馏水稀释后,观察血细胞吸水直至胀破的过程。

  2、植物细胞的选择吸收过程:

  (1)制成洋葱叶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从盖玻片一侧添加少量2%氯化钙溶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过程。

  (3)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测定试验开始前与实验结束后,溶液PH值的变化。

  对实验的改变及延续:

  1、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例如:观察蛔虫受精卵细胞的分裂过程。

  2、改变解离、染色时间摸索最佳实验效果。

  实验设计:

  (1)根据班级人数情况分成若干试验小组。

  (2)注意解离时间和染色时间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解离时间短时最好染色之前对根尖做纵剖,以利于染色。

  解离时间长时,染色时间就要短一些。此时根尖有可能松散开,而导致不能转移。因此建议不移动根尖,在同一载玻片上完成解离、漂洗、染色等全过程。

  3、根尖放在载玻片上不动。只是改变根尖的环境——解离、漂洗、染色全在载玻片上完成。注意每个环节操作完成后用吸水纸吸除多余液体,以免影响下一步操作。

  其他探究活动

  一、观察实验:细胞叶绿体的流动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黑藻叶片或藓的叶状结构

  实验过程:

  1、制作临时装片。

  2、用高倍镜观察一般情况下细胞质的流动。

  3、对标本施加强光照后观察叶绿体的流动以及叶绿体的朝向。

  二、观察有色体的实验。

  实验材料:成熟的辣椒外果皮或番茄果肉细胞等。

  实验过程:制成临时装片,用高倍镜观察

  三、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伸缩泡的活动(膜的流动性)。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稀释的红墨水、吸管、棉纤维等

  实验过程:

  1、用草履虫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加棉纤维限制草履虫游动。)

  2、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伸缩泡的活动。

  3、滴加稀释的红墨水,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过程。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3.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4.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 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大家看一下教材110页图:象与鼠(投影展示),讨论:象与鼠的形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

  2、3,示细胞的大小。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单细胞生物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主动探究

  获取知识

  归纳总结

  限制细胞继续增大的因素有哪些呢。

  活细胞进行着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细胞体积增大对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什么影响呢。

  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看书4分钟)

  提问:“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思路是什么。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总结提示:①利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②利用NaOH遇酚酞呈紫红色的原理,检测NaOH渗入琼脂块的速度和深度;

  屏幕播放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出示幻灯片4)。

  倾听、总结学生对结果的讨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影响细胞的体积。

  提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所控制的范围是一定的,另外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进行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胞内的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细胞太大也不利于细胞内各种成分的交流。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5、6,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加讨论,提出模拟实验的设计思路,并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阅读教材内容,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并仔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不只与物质交换速度有关,其内部还需要一些重要而复杂的结构。

  经过思考回答:细胞的`核质比以及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思考回答。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提出问题

  主动探究

  获取知识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体细胞的分裂有什么规律。(出示幻灯片8)。

  2、什么是细胞周期。

  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3.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4.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5、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分界。

  演示幻灯片,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总结:①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要强调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人为划分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用课件模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间期的主要变化及变化的结果。

  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注意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问:

  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染色体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

  2、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3、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与分裂前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细胞周期包括

  分裂间期(较长)和分裂期(较短);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时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被人为的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裂前期所发生的最主要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牵引到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被牵向细胞两极。

  最主要的是染色体又恢复成染色质的状态。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观察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裂各个时期及特点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工作,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巩固与反馈

  提问:

  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有哪些。

  4、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画出二者的变化图象。

  讨论: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

  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提示:使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每一个细胞周期,同时对正常骨髓细胞的影响最小)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

  15、

  16、

  17、18,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思考回答:

  分别发生在间期和后期。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供能)等。

  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略。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灵活运用能力。

  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

  1.不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不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3.不利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堂练习】(课堂穿插进行)

  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

  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

  2、细胞不可能无限制的生长,其主要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B.有利于细胞内部的物质交流

  C.有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D.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3、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 )

  A.有丝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 D.细胞分化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处于( )

  A.前期 B.中期 C.间期 D.后期

  5、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如下图),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虚线表示测量位置)( )

  6、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直径(μm)

  表面积(μm2)

  体积(μm3)

  比值(表面积/体积)

  20

  1 256

  4 187

  0.30

  30

  2 826

  14 130

  0.20

  7、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对甲、乙、丙、丁进行排序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图。

  (3)染色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

  (4)赤道板和细胞板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4

  增殖“细胞的增殖”(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浙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意义等。分析其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作为第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作为教学重点,将细胞增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复制与平均分配作为教学难点,通过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三维动画,利用图形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完成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到静态图像的转变,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通过建立模型、小组写作互动等形式,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的特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有丝分裂期细胞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概述有丝分裂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如何平均分配的猜测和分析,提高科学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分析与识别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培养读图、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合作探究等科学素养;

  ②认同“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同卵双胞胎”图片,并提问:

  为什么同卵双胞胎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讲解同卵双胞胎的成因,并设疑:细胞一分为二,而遗传性状保持不变,怎样做到的呢。

  思考疑惑

  想到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从现实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借助模型,展示染色体的复制

  1.以电话线为例,说明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2.展示自制模型,通过模型介绍染色体、着丝粒、染色体的复制及复制结果,引出染色单体的概念。

  观察模型,思考染色单体如何成为染色体。

  通过染色体模型,对染色体不同形态和行为的变化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明确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一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协作互动,小组讨论与探究

  活动一:饶实现染色体从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有几条途径。(图片展示)

  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条途径。

  活动二:小组通过模型探究

  发给学生相应材料,让其构建模型

  并思考下列问题:

  1..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中,会自己“走”到相应位置吗。需要什么来牵引。

  2.所给材料模拟对象分别是什么。

  3.上述的两种途径,哪种才是正确的。为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构建模型

  各小组拍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思考讨论,判断之前的猜想

  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摆弄模型的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体会模型构建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观察讨论,构架科学的概念

  展示问题:为了帮助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细胞内进行了哪些活动。

  播放动画: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三维动画。并让学生描述各个时间的特点其背后的原因。

  思考,归纳各个时间的特点及背后原因

  通过引导、动画演示,包抽象的变化过程形象化,提报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视图分析,巩固深化

  活动三:以一条染色体为例画出整个细胞周期中的行为变化;

  活动四:判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照片”并排序

  画出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图形

  读图并排序

  通过画图和读图,是学生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国的变化记忆的更为牢固,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归纳总结,突出意义

  从复制次数、分裂次数、分裂结果等几个方面归纳有丝分裂的特征,引导出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有丝分裂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对有丝分裂意义的理解,把握生命物质的内在联系,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有哪三种分裂方式。

  2.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

  3.深刻理解并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变化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个时期的变化特征。

  【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情况。

  【教学方法】

  探究式。

  【课前准备】

  flash动画、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导语]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比较爱脱头皮屑,头皮屑就是死亡的表皮细胞。尽管头皮屑天天脱,但是我们这些同学的脑袋并没有因为头皮屑的脱落而一天天的减少吧?这是因为通过细胞的分裂产生了新的细胞补充了上来。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 第三节 细胞的增殖

  [投影] 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阅读教学目标并简单记录,了解本节课知识、能力、德育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教师:细胞分裂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实现了细胞数目的增加。那细胞分裂的过程是不是遵循同一个模式呢?不是的。

  有丝分裂

  [板书] 一、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板书] 二、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指导阅读]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我们把它称为细胞周期。那么,什么是细胞周期?请阅读课本34页第一段。

  投影展示阅读提纲:

  1. 什么是细胞周期?

  2.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提问,找1—2名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脱离课本回答)

  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如右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 D.④

  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课本34页图11。

  教师提问:通过看图你可以发现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是间期所占的时间长还是分裂期时间长?

  学生:带着问题看图。

  学生回答: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比分裂期长。

  教师:下面以植物细胞为例来讲述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板书] (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间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 1.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的结果是一个变成两个。

  详细讲述染色体的复制(边绘图边讲解):

  ①基本形态:染色体上具有着丝点

  染 形态:一条染色体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但是

  色 ②复制结果 共用着一个着丝点

  体 数量:一条染色体复制完毕仍然是一条(着丝点数目没变)

  强调:染色体复制的结果并不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加,而是DNA加倍,而且在间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状态。

  教师:间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分裂期。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地把它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板书]2.前期:

  [演示动画] 首先介绍动画上各部位的名称,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前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大家阅读课本35页最后一段,并简单概括为几点

  学生:仔细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总结概括。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前期特征:

  [板书] (1)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散乱分布。

  (2)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3)出现了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学生:做笔记。

  教师:在前期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马上进入中期。

  [板书] 3.中期

  [演示动画]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前期散乱分布的染色体到中期染色体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语气强调“位置”二字)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染色体的着丝点移向细胞中央。

  教师引导:如果把细胞当做一个地球,这个位置(指动画上细胞中央)相当于什么?

  学生回答:赤道。

  教师介绍赤道板的概念

  教师再问:染色体的着丝点怎样到的赤道板?

  学生回答:纺锤丝的牵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中期特征:

  [板书] 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教师讲述:在中期由于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因此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在中期。

  教师:中期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后期

  [板书] 4.后期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动画,学生边听边观察。

  教师讲述:在后期,每个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原来共用着一个着丝点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教师提问:到了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怎样变化?

  学生回答: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教师讲述: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以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离开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一来,细胞的两极就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板书] 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教师: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最后一个时期——末期。

  [板书] 5.末期

  教师演示动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教师:在末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家阅读课本38页第二段,简单概括为几点,并与前期做比较。

  学生:仔细观察,带着问题阅读并概括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板书]

  (1)染色体恢复到染色质状态。

  (2)纺锤体逐渐消失。

  (3)出现了新的核膜、核仁,形成了新的细胞核。

  (4)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教师提问:有哪些结构在前期出现而到末期消失,又有哪些结构在前期消失而到末期又重新出现?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在前期出现的染色体、纺锤体到末期消失了,在前期消失的核膜、核仁到末期又出现了。

  教师:等到新的细胞壁形成之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一细胞周期结束,新产生的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体现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周期性。

  [小结]

  动画展示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师生一起回顾在一个细胞周期内发生的连续的变化及特征。

  《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细胞的增殖说课稿07-16

伟人细胞教学设计06-23

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10-01

伟人细胞教案12-09

细胞的分化说课稿集合02-03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春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