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5 08:19: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一定的天气知识,本课需要找准三年级学习的起点。同时,作为单元起始课更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预留学习空间。通过聚焦问题、答疑解惑、天气观测方法学习、记录天气日历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发现困惑、解决困惑的过程。同时,通过学习气象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坚韧、严谨的科学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天气日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练就持续学习的韧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感官的感知,主观性较强;亦或是父母、天气预报等对于天气的描述,认识比较粗浅。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判断是否需要带雨伞,学会以降水这一标准区分天气。

  2.经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的过程,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的坚毅品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提出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磁铁、天气日历班级汇总表、汇总表2张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创设情境,区分天气。

  1.同学们,小明班明天要组织去动物园秋游,大家在制定物品清单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些同学觉得需要带雨伞,另一些同学觉得不需要带雨伞。你觉得需要吗?说说理由。(预设回答:需要,可能下雨。/需要,遮太阳。/不需要,不下雨,带着重)大家意见也不同意,你们还需要什么信息能够做出判断呢?(预设回答:天气预报)

  2.出示天气预报图,现在你们觉得需要带雨伞吗?(预设回答1:不需要,没有下雨。)问:你是从哪里知道不会下雨的?(引出“天气图形符号”)(预设回答2:需要,遮太阳。)问:大家觉得用雨伞遮太阳好吗?出示雨伞,简单介绍,确定雨伞更适合在下雨天或下雪天使用。

  3.回顾天气类型。那你还知道哪些天气需要使用雨伞,哪些天气不需要呢?板书记录。

  4.小结:大家了解的天气知识真不少,看来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二、问一问——整理感兴趣的天气疑问。

  1.现在我们整理了这么多天气类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有关天气的知识呢?(预设问题:1.什么是天气?2.天气发生在哪里?3.同地不同时的天气一样吗?4.同时不同地的天气一样吗?5.什么是灾害天气?)

  2.大家列举了这么多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答?请举例说明。需要老师提供一些资料帮忙回答吗?

  三、学一学——了解观测天气的方法,制作天气日历。

  1.相信大家对于天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平时都是如何了解天气的呢?(预设回答:天气预报)

  2.如果让你担任校园气象员的工作,你可以胜任吗?你们缺少了观测天气的方法,想知道吗?(1)观测。观测需要工具,除了感觉器官外,你知道哪些观测天气的工具呢?(课件展示气温计、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的图片。)这些是我们常见的气象工具,在接下来的课中,老师会详细介绍它们。(2)记录。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是谁吗?他对我们国家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之后回答老师两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观测得到的结果要记录下来,我们要记录每天的天气,像不像日历?我们叫它“天气日历”,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师生交流:随着我们对于天气和观测工具的学习,我们对于天气的描述要更加全方位,填写的内容也要增加。)(3)分析。完成天气日历后,我们还要对天气进行分析。看看哪种天气类型最多、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等信息。

  3.看来你们已经具备了成为学校气象员的潜力。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班级天气日历表,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们要全班合力完成这张天气日历,可以做到吗?老师期待你们完成的天气日历表。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5、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及天气名称的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和笔。

  5、课件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播放视频:CCTV每晚7:30天气预报

  同学们,你们每天看天气预报吗?你关心天气吗?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而灾难性的天气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为了更好地生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关心天气。

  2、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温度表示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同学们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全面了解,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3、学生认真观察,踊跃发言。晴、晴到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雷阵雨、雾、冰雹、风……

  4、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将天气现象的名称粘贴到相应的天气符号上。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5、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如:沙尘暴、浮尘、扬沙、霜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及名称。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

  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将分类结果填入表中

  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用幻灯片演示同学们的分类结果。最后得出结论: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要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天气进行观察,现在我们就到外面去观察今天的天气,用一些词和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提示:看天空中的云量,看国旗判断风向等……

  用课件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本上。

  2、进行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提示学生描述天气要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

  课件演示“网状图”。“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8、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唐山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反思

  天气几乎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随着学生们对各种天气的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们朋友》教学设计05-09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05-10

我们和我教学设计04-08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01-16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08-04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01-24

《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设计07-08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07-05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