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2 16:35: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PPT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PPT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PPT教学设计

PPT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带有生字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积累优美词句。

  3.能读懂课文,想象“月明星稀”的景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能仿照旁批,写出自己读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有关夏夜星空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由词语引入课文学习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榆树陡然蓦地调皮鬼精灵

  灿灿的灼灼的弱弱的漠漠的

  面面相觑不得其解目不暇接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没精打采天涯海角

  1.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2.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相信在后面课文的学习中你会理解得更好。

  3.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

  三、精读课文,品味星星的“热闹”和“月明星稀”的景象

  1.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以下句子,随学生的汇报呈现。)

  预设1: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预设2:

  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预设3: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预设4: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3.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可当月亮出来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为什么“大吃一惊”?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月明星稀”的内容,用“”勾画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我们对星星的喜爱?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四、总结,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本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优美。

  2.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可从文章感情、表达方法、字词积累、写作等方面来谈。)

PPT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 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PPT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四)、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五)、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同步放歌曲,图片中加入三峡工程的相关内容)

  (六)、引导课后查阅,探究三峡之最

  设疑:这“造福人民的伟大的三峡工程”它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请大家去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我们在下节课中学习探讨。

PPT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哪一类,能够指出电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2、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培养回收废旧电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准备好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引入学习:

  1、展示师生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说说:电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

  二、电池的分类:

  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电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干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特种电池等)

  2、说说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1、你知道电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随意去解剖电池?

  2、学习课文在的短文,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三、了解回收废旧电池的方法与意义:

  1、为什么要提倡使用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

  2、为什么要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四、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

  1、学生结合课文中插图读懂制作方法。

  2、交流制作方法,教师补充说明。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作品。

  五、课外实践活动:

  1、校外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

  2、要求学生把废旧电池回收箱放置在家中或社区、街道并注意及时将盛满的废旧电池送到回收站里去。

PPT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活动重点: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及他们的特点,你发现大多数人喜欢去哪儿买东西呢?

  大部分学生说“超市”

  师:我们猜想的对不对呢?请看课本14页不同场所人数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 提出疑问,制定调查计划

  师:在城市里,许多人喜欢到超市里购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 超市里的东西质量好。

  2、 价格比较便宜。

  3、 可以直接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

  4、 种类齐全,品种多。

  5、 交通方便。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列出调查计划表。

  教师说明:

  1、调查时要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方式。

  2、调查时还要注意讲礼貌。

  3、对自己观察或采访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记录。

  4、小组内整理探秘后获得的数据和有关内容,以供课上交流。

  (三)分小组到超市探秘(课后进行)

  (四)小组内分工: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整理,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各小组调查、采访的基本情况。

  (五)情感升华

  师:在采访的过程中,你发现超市的工作人员都在干什么?学生讨论。

PPT教学设计6

  我也会当家

  教学目标:

  1、 通过当家实践,懂得勤俭持家是一门学问,学会勤俭节约。

  2、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为家长分忧。

  3、 愿意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关心家庭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勤俭持家,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难点:品尝当家的滋味,理解父母的辛劳。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一周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父母每天在家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做记录。

  教学设计:

  一、 亲亲我的父母

  1、 教师:你知道吗?你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父母所做的事情,由一名学生做记录并代表小组综合发言,其他学生提供发言资料。

  3、 学生代表上台将自己组内父母所做的工作做综合汇报。如:做饭、照顾老人、洗衣等,这些我们是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工作是我们无法在家里看见的,如上班赚钱、为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等。

  4、 教师小结:我们的爸爸、妈妈多辛苦呀,他们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还要不辞辛苦地操持着我们的家庭。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5、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情。

  二、 试试我来当家

  1、 学生阅读一则日记。

  2、 教师:你愿意试一试,当一回家吗?做每件事情都就有个计划,就像父母在支配家庭开支时都有个预算。让我们一起来制订一个当家计划。

  3、 确定当家主题。教师可以“餐桌行动”为例,行动内容:制订一份菜谱,上农贸市场买一次菜;回家做一餐午饭或晚饭。

  4、 小组合作研究当家计划表。讨论:我打算在本次行动中做些什么工作;哪些工作能独立完成,完成的方式是什么;哪些工作需要父母协助。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5、 交流当家计划,评出最合理的当家计划。

  三、 当家实践,立刻行动

  以“餐桌行动”的实践活动为例:

  1、 教师根据家庭状况,让学生自带所需的买菜钱,少则5元,多则50元,由学生自己决定。

  2、 在农贸市场,经过40分钟的交易,学生或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购买了各种菜,准备好了当天的晚餐。学生在菜市场的门口,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的买菜经验,不时哈哈大笑,像是打了个大胜仗;也有细心的同学在比较、分析之后,发现自己的买价高于其他同学,脸上有了红晕。这种交流没有任何的时空限制,使学生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学生表达的观点也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在当家活动中,学生验证了自己计划的正确与否。

  3、 当晚,学生亲自下厨,一改以往“饭来张口”的局面,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关注,其中有47位家长以书面形式对该活动进行了热情的反馈,他们深深感到“餐桌行动”提高了学生的理财和生活能力,更促进了家庭的和谐。有的家长被子女的行为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家长还为自己的子女拍照、摄像。

  四、 写写当家不易

  每个参与当家的学生都写一份主题为“当家的滋味”的材料,题目自定。在这份材料的后面附上家长的评价。

PPT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1 、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 、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 6 )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PPT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把词语填在适当的句子中。

  4、引导学生产生写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写真心话。

  5、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反复读生字,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小泡中的话,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5、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一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呀!”乌鸦说“小芽上长蚜虫呢!”

  一、看看说说

  学生自己观察,指名说反义词。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各自选择词语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

  2、自己选词填空,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交流检查

  三、我会写

  1、激趣谈话:

  ⑴ 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想告诉大家吗?

  ⑵ 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吗?

  ⑶ 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游戏吗?这个游戏是怎样玩的?

  ⑷ 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见了什么?

  ⑸ 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2、指名说话,老师相机指导。

  3、同座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

  4、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写话。

  四、我会读

  1、学生小声读故事。

  2、同座互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全班交流。

  4、你认为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PPT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课件出示20xx年“经洽会”签约场景图(是解说有关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作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

  2、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思考:①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②谁来读读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们得到承诺和没得到承诺的感觉。

  3、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承诺,人们因为这些承诺得到兑现而对对方信任着,因没得到承诺而愤怒、失望。

  四、总结: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

  五、作业: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他们。

  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合同

  协议

  措施

  ……

PPT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研讨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二、汇集资料

  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课外拓展

  课后收集资料:

  1、调查收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思考: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都一样吗?

  2、调查搜集本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资料,思考:本地区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一、交流引入

  1、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

  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高梁、红薯、水稻等。

  2、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

  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二、研讨

  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

  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

  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

  三、课外实践

  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

  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2、种植实验:找一种本地未种植,但是本地区的生长条件又能满足其生长的农作物,进行栽培实验,做好记录。学生在进行种植实验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PPT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2、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交流中,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从而激发其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

  3、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的是典型的社区娼妓拟稿,旨在协助学生指认社区警务室、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务室、社区服务中心和早教中心等设施,并引导其寻找、发现社区其他的设施。

  通过对设施的寻找,加之自己的社区生活体验,学生能较容易地发现社区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让学生观察课文画面战士的社区生活细节,观察反思自己的双休日生活,让其体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进而激发其对社区的热爱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尊敬。“童心岛”就是让学生以自由诗的形式抒发这样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己所住的社区只有初步了解,大致能够说出社区的'名称等,对于超市等经常用到的生活设施较为熟悉,对警务室、医务室等较少用到的设施不熟悉。

  教学设计:

  一、 认识社区。

  1、 课件出示学生在社区活动的照片,看图说话。

  2、 说说你居住的社区的名称,找找班里哪些小朋友互相之间是邻居。

  3、 观察课本上各种社区设施的图片,并说说这些设施的作用是什么。

  4、 除了这些设施以外,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设施。

  5、 用数码相机拍下学校附近的社区设施图片,请小朋友当当工作人员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我们的社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培养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情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

  2、行为和习惯:能爱护社区的设施,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3、过程和方法:通过社区生活交流,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

  4、知识和技能: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活动准备:1、发调查表

  2、在大人的带领下参观社区,认识社区的一些设施。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自己的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你知道你居住的社区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虽然生活在社区中,但有些可能不知道社区名称,教师可事先通过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了解。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住址,我知道他们的社区有柳营社区,长庆社区、黄马社区、青春坊社区、吴牙社区等。)

  1、 我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公共设施,他们的作用可大啦。谁能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来展示课前的调查,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拍的照片。)

  调查表:

  这是社区的----------------,我知道它的作用是------------------------------。

  通过学生的展示,大家认识了社区的设施,了解了他们的作用,教师也可通过课件适当补充学生说得不全的地方。如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社区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宣传栏等等。

  2、请社区阿姨来讲解他们的作用。特别讲解社区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这应该是离学生生活最近的地方。什么时候可以进去,有哪些适合学生的活动等等。(这时也可以建议老师带着学生跟着社区的阿姨到社区文化活动室参观。)

  二、体验社区的服务

  社区完善的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感到非常方便和舒适,那你知道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社区的保安、车棚的管理人员、社区的清洁工、为民服务点的阿姨,商店的大妈、修车的叔叔,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 向社区的服务员表达谢意:方式自选(小诗、说一句感谢的话、送一张感谢卡等)

  2、学生准备,交流。

  三、课后实践:在家长的陪同下或以小队活动的方式,参与社区的一项活动并记录在“社区服务卡上”。

  ( )社区体验卡

  日期 姓名

  所体验的角色

  自己的表现

  社区人员的评价

  自己的感受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源泉,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自己的社区,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通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认识,自己在社区的生活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并引导学生课后(或双休日)去参与社区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PPT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重难点】

  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收获的季节。

  1、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2、小组交流: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可采取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

  二、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学习古诗、古训。

  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悯农》道出了先人对于粮食的珍惜与重视。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实在的道理啊!节约是美德。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首诗,珍惜粮食,爱惜食物,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三、举办丰收展。

  1、请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秋天的果实拿出来。

  2、每个学生在集体前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秋天的果实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

  4、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四、大家来品尝。

  1、小组合作,洗净手和水果后,削皮切块或去壳。

  2、每组做1个水果拼盘,比一比谁的拼盘有创意,水果色彩搭配得当。做拼盘时,不允许用手直接拿水果,必须用筷子。

  3、品尝水果拼盘。

  请学生蒙住眼睛品尝,并说说自己品尝的是什么水果,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PPT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统计。

  能力:了解与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极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情感:通过对地形图的阅读,对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教学内容:

  第14-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地形图

  2.找有关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

  3.收集有关故事与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4-15页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二、揭示问题,活动探究

  1.教师引出问题

  “这两页上的.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长照片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作出正确回答。

  (1)什么是地形?

  (地形只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

  (2)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3)地形图通过什么来告诉我们?

  (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4)地形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合作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地图)

  师(指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

  向全班同学汇报。

  三、自由讨论,激发情感

  师: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再来阅读第14-15页。

  (1)在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找有哪些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从而看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怎?(西高东低)

  (2)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

  在讨论时,教师作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

  (3)读豆博士的话:你一定会惊叹,我们祖国各地家乡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不同吧!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教师小结,并布置家庭作业:与成人讨论以下本课的全部内容。

PPT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

  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

  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

  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PPT教学设计15

  六、地球在公转吗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难点: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

  2、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3、小结: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

  1、思考: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

  2、提问:(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

  (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斜不变的。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公转周期为一年

【PPT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ppt大赛活动策划书04-23

《爱莲说》教学设计07-11

《信任》教学设计07-14

《冰灯》教学设计07-14

对话教学设计07-15

《黄继光》教学设计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