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31 18:21: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活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

  前不久,我们教研组内进行的跟进式研讨活动,我执教了一个中班美术活动《瓶子的五彩衣》。本活动选自主题活动《红黄蓝绿》中的一个,活动目标是:

  1、学习给瓶子“穿衣服”的方法,尝试用点、线和各种图案装饰瓶子。

  2、感受水粉晕染的效果,在游戏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前,我请幼儿收集各种饮料瓶,然后洗干净带到幼儿园来。我还准备了许多操作用品,如:四色颜料盘、面巾纸、海绵、棉签、一盆水、照片人像等,这么多的东西摆放在桌子,如何使每个幼儿都能方便地取用,成了我伤脑经的事。后来我想到,把幼儿的每一样都分好,最终桌子中间只放一盆水、一套颜料、一个放有头像图片的篮子,虽然放得少了,但是活动中还是发现有幼儿在蘸颜料时,显得不方便。

  活动第一环节是给瓶子穿衣服。我直接引出活动主题,出示瓶子说:“今天瓶子要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可是没有新衣服,这可怎么办呀?”。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幼儿看到桌面上准备了餐巾纸,他们想到了用餐巾纸做衣服。接着,我示范做新衣服的方法:

  (1)先用海绵吸水淋湿瓶身,给瓶子洗个澡。

  (2)再用餐巾纸把全身包裹住,露出脑袋(瓶盖)

  (3)然后用海绵亲亲瓶子,使餐巾纸紧贴瓶身。

  活动第二环节是把瓶子的衣服变成五彩衣。这个环节我本来的设计是打算把准备的头像图片贴到瓶子上,给瓶子赋予人物的身份和衣服相吻合,还准备了两个范例,让幼儿的作品变得更丰富。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这两个设想忘了,导致活动最后,幼儿呈现的作品不够丰富。后来,到幼儿作画的时候再想到要补救,给幼儿再看范例意义已经不大了,真正听懂老师用意的幼儿不多。在幼儿的作画过程中,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所以老师的每个提醒,幼儿听得很认真,如:给瓶子穿衣服的'时候要轻轻地、画画的时候也要轻柔、蘸颜料时要小心,保持衣着桌面的干警等。

  当然,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也很重要,我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这次执教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和保贵的建议,如:活动中对瓶子的称呼要统一,不能一会儿“瓶子”一会儿“瓶子宝宝”,最后评价作品时要加情景氛围和加音乐等。通过大家的讨论,进行反思和修改教案进行了第二次执教,本次执教虽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相较前一次的执教效果好了很多,这就是进步,是反思的结果。

  活动反思对于我们来说如同一面镜子,成功的失败的,尽在反思中显现,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加得心应手。反思在教学上指引我们前进之路,在业务上指导我们更完善,更成熟。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幼儿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幼儿生活的综合能力,发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术创作的乐园,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2

  《热带鱼》是通过用手掌压印热带鱼的轮廓,用手指点、画出鱼的眼睛、花纹及水草,尝试手印变形的绘画方式;知道用与鱼身体对比的颜色进行花纹装饰,愿意装饰出与别人不同的小鱼花纹;学习在小组合作中找到纸张的空地方进行压印。所以我根据幼儿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尝试手印变形的绘画方式上,而难点则是用与鱼身体有区别的颜色进行花纹装饰。

  活动前我拿出工具,开始调颜料。孩子们看到了,好奇的.问:“老师,你在干嘛?”我也神秘的对他们说:“我在玩呀!”“那你要怎么玩呢?”他们继续问。我还是神秘的说:“现在不告诉你,等会儿,你就知道了。”他们听后就失望的走开了。我想留点神秘感给孩子,可以让他们去遐想、探索。

  活动开始时我让幼儿观看我制作的课件中,各种形状条纹的热带鱼,幼儿看到这些五彩斑斓的鱼都很惊叹。我问:“你看到了谁?它的身上有什么颜色?你觉得小鱼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它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小鱼身体是么颜色的?小鱼的花纹又是什么颜色的?这两种颜色在一起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幼儿都兴奋地,一一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于是我就乘热打铁的问:“你们想想用自己的小手也来画一条呢?”孩子们都是一口同声的说:“想、要”。

  我让他们做好后,介绍了活动的操作材料后,又讲述了画的步骤:第一步:将手伸平,用排笔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在手掌上,注意涂满整个手掌和手指。第二步:将手伸平,五指分开稍用力压印在纸上不动,停一会再拿起。第三步:用手指蘸上与鱼身对比的颜色,通过点、画、增添热带鱼的眼睛、花纹等。第四步:用手指蘸上颜料画出爱跳舞的水草和水中的泡泡。

  幼儿按照活动过程一步一步的与他们一起讨论探索下去,怎么画出热带鱼。没想到以前的水粉颜料活动他们还记忆深刻,在以往的经验上,现在一下子就说出了热带鱼的画法,看着他们蠢蠢欲动的样子,我也交代了几个要求,让他们用自己的一个小手进行印花。在他们的操作中,我看出他们画的非常的认真,同时也非常的快乐,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在玩中学,乐在其中吧。

  画完后幼儿欣赏时都是一副开心的表情。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后面的装饰水草的环节没有来得及进行。所以在下一课时还会让幼儿进行装饰,让人看来好象真的在大海里面游一样。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3

  上个星期四园内组织了新教师学期汇报课的活动,要求是根据本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刚进幼儿园不久的托班孩子,和他们的接触也只有半年的时间,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爱好也都刚刚开始形成起来。在和他们的相处中,发现他们对每次的美术活动很感兴趣。根据“纲要”中提出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并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托班孩子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所以结合平时的教学,班内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同时丰富的教材和鲜艳的色彩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满足。因此,我以粘贴为活动方式,在生活中寻找美术的素材,发现幼儿对圣诞树非常喜爱,对树上的装饰物充满了好奇,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非常适合托班孩子。马上就要过新年了,意识我把圣诞树改成了新年树,所以我设计了美术活动:粘贴画―装饰新年树。

  在本次活动中我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新年将至,孩子们每天都被这种浓厚的节日气氛所感染着,他们对一切关于新年的信息和事物都很感兴趣,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班内的环境布置墙也换成了新年的装饰物,让孩子们彻底的感受到新年的气氛。)围绕活动目标:喜欢参与装饰新年树;在玩玩、乐乐中体验迎新年的快乐。使师幼始终处于积极地探索状态。

  在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一、欣赏新年树;二、讨论新年树;三、装饰新年树;四、欣赏新年树,4个环节下来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的不错,孩子的参与积极,作品的成功率高。每个孩子都能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物贴到新年树上,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心情。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孩子们和我都眼中为之一亮,哇!好漂亮的新年树啊!在结束活动中,我请孩子们一边欣赏自己的成功作品,一边唱起了新年歌《新年好》。这一刻孩子们无疑是快乐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动幼儿们的表现让我很满意,也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但对于自己在活动中一些表现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此园内领导给我指出了很多待改进的地方,让我成长了不少,当然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活动中缺少了对幼儿技能技巧方面的培养,虽然半年下来班里的`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常规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使用胶水粘贴各类画片。但也不排除部分能力弱的孩子是否有掌握技巧方面的能力,所以,对于园内各老师给我提出的这一宝贵建议我很感谢。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对课程安排的息制度还不够。

  二、对活动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如活动中老把新年树说成圣诞树,导致幼儿对新年树的认识度。还有在开头导入部分就没有做到,介绍新年树时拿出来的实物树,不管是从外观上看,还是从树上装扮物的寓意理解,都说明是一棵圣诞树,是我强行的把孩子们的认知度拉过来说成是新年树。最后就是在新年树的装饰品选择上,也没有选对物品,应在实物树上挂上中国过年的中国结、红灯笼等有民族特色的物品,让孩子从中了解民族的民俗。

  三、细节部分处理的不够完善。如: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讨论新年树中,教师就可直接把准备好的新年树放在活动厅中心,让孩子们自由的看看、说说、摸摸,增强孩子们自由探索的兴趣。第二就是在幼儿们装饰新年树的时候,老师可考虑把新年树都竖的贴在黑板上,这样就不会导致幼儿们对装饰物方位的错误粘贴,懂得物品的方位摆放。

  四、在时间的运用中没有很好的控制好,导致活动最精彩的部分紧张收尾。

  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受益匪浅,尤其在活动后的评课中,园内各位有经验的老师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让我有了很大的经验吸收。并从中领悟到了每一次的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作。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我会把握的更好。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4

  情景描述:

  一盆盆的红黄蓝绿颜料在孩子们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张宣纸在他们的手中折叠着,他们把折好的宣纸一个角一个角的轮流在不同的颜料里蘸着,然后轻轻地展开宣纸,一声惊呼“哇!真漂亮!”这是我们班小朋友在尝试用宣纸进行印染。

  评价分析:

  《彩色花》是中班建构式教材主题为《红黄蓝绿》中的一节美术活动课,主要的活动目标:能用印染、折叠等方法制作彩色花;萌发大胆创造的愿望。由于我们中班小朋友刚从小班升上来,对于染色活动还接触的比较少,再加上怕他们在动手操作时不注意卫生把衣服弄脏,因此在准备这次的活动时,我还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决定采用参观花卉展览这一内容来引出课题,问问孩子们喜欢哪朵花?让幼儿观察这些布花、纸花、绢花都是怎样做出来的`?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和探究的积极性。

  用宣纸蘸颜料染色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的活动,因此,他们在操作前,教师示范时就已经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都是蠢蠢欲动,折纸、蘸颜料对于孩子来说都没问题,但是,把蘸好各种颜料的纸展开时,孩子们一个个都犯难了,因为宣纸蘸了颜料后,变得烂而且一碰就会容易碎,再加上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让他们小心地轻轻地展开已经浸湿的宣纸就更加的难了,于是一个个都喊了起来:“老师,你来帮我啊,我不行了”我过去一帮忙,发现也有点困难,但是,我事先已经做过实验了啊!后来一想,对啊!我自己在操作时颜料蘸的不是很多,而且我的动作也比较快,宣纸还没有开始烂时,我已经展开了宣纸,所以效果非常好。但是孩子们就不一样了。所以,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尝试到了用宣纸蘸颜料染色的作画方法,也看到了老师用宣纸蘸颜料后出现的效果,但是他们在自己操作中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这次活动的遗憾。

  所思所悟:

  课后,我思考了这次活动中出现的想象,也问了朋友,最后才得知,我是犯了一个错误,宣纸分生宣和熟宣,我们用来染色的纸应该是用生宣纸,这就是我这次活动中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致命点。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5

  高大的建筑哪里来?雄伟的建筑哪里来?都是那些了不起的建筑师设计的。在课前一直在设想,怎样引导孩子去感受建筑师这个行业,然后激发起他们大胆或有创意的绘画?

  想了很久,我把目标锁定在周围孩子熟悉的建筑,如平湖的特色建筑——报本塔、叔同纪念馆等,延伸到中国的特色建筑——长城、天安门和东方明珠塔等,在图片的感知中了解建筑师这个行业,也知道建筑师的了不起,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建筑,从而激发起孩子创作的欲望。

  而事实也是如此,当出示图片时,激发了孩子谈话的欲望,纷纷都表示见过这些建筑,而我也趁机给孩子讲述这些建筑的特色,如有的象亭子,有的象荷花,形状不一;有的造在山上,有的半架于河面;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我还向他们展示了部分卡通的房子,如城堡、水果房,打开想象的空间,为自由创作打下铺垫。

  由于时间的限制,有的孩子作品还没有完成,但大多数孩子的作品基本呈现了,城堡,高楼,还有一种隐藏在地底下的房子,会飞的甲虫房子、蝴蝶房子等等,孩子大胆、自由、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象空间,而我也均以“优”的印章给孩子颁发了“优秀设计师”的奖项。

  反思:

  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因为他们熟悉这些建筑,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绘画,那么他们就觉得有内容可画、并不断升华,能在作画时始终保持兴趣。这节课我本着让孩子欣赏、自主、自由的原则,从欣赏中激发孩子创作的愿望,自由去用笔描述自己喜欢的房子,感受设计房子的乐趣。在自己的天空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成果,享受着课堂,享受着自己的收获。把任务放到孩子的身上,学习的内容就成了孩子的需要,画面中我没有规定孩子去绘画怎样的房子,而是告诉孩子喜欢高楼大厦、喜欢水果卡通造型的都可以绘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建筑设计。使孩子拥有了自己的个人观点,作品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韩栋的作品——他说打仗时候会在地底下挖通道造房子,我肯定了他的意见,满足了他绘画的要求。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6

  本次活动开始起,我带着孩子们出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并且在收集的过程中我对孩子们介绍了几种常见树的树叶,并让幼儿联系这些树叶的形状都像什么,活动开始时我出示了自己实现准备好的粘贴粘,然后像幼儿讲述了怎粘贴的技巧,并给予幼儿足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创造,孩子们对这种新奇的粘贴方法很是喜欢兴趣也是满满的,但是在活动中却存在这一些问题,首先孩子们并不是像我事先预想的那样想好了粘贴什么才去做,而是一边粘一边想,或是看旁边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其次,孩子们并没有充分发挥她们的想想力,做出各种各样的'粘贴粘,而是大部分孩子都会看着老师的范粘去粘贴。再次,孩子并不能利用好树叶的形状去粘贴,总是拿起来树叶就用并不考虑是不是适合,最后,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并不能完成粘贴的内容。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经过这节活动我也在深深的反思着,首先,我是不是应该在活动前就应该像孩子交待一定要想好了在去做,做一个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粘贴粘,在活动之前就把要求和幼儿交待清楚就不会发生上诉的第一点了呢?其次,我是不是不应该给孩子出示范粘或是出示过后就把范粘收起来再或者给孩子出示电脑上的图片呢?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固定在老师这几幅范粘上呢?再次,树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让孩子在感知多种多样树叶的基础上应该让孩子学会有效的利用好这些树叶,活动前我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事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呢?最后,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好的我想孩子粘贴粘的速度就会提高,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要确立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被动状态,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非常感谢趣的树叶为材料进行粘帖制作,从内容的选择上结合了幼儿的生活的兴趣。整个创作活动并不是在活动室中完成的,其实在树叶的收集过程中,幼儿就已经开始发现树叶的不同了,这才有了课堂上幼儿兴趣不减和主动参与的表现,树叶贴粘借美术之灵,创自然之美,不但让幼儿在操作动手、构思、想象、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还让每一片叶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生命力。它们像一首首赞歌飘落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和孩子们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7

  我国的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担负着对3—6岁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担负着为幼儿父母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的任务。为此,幼儿园必须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的教育是指教给幼儿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它们的兴趣,初步发展他们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中的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等。

  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即感受和领会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但是每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它受到人的感知能力、想象力、生活经验、知识修养、社会地位的影响,也受到时代风尚、民族传统和区域的影响。要使年轻一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就需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培养和教育,也就是进行美育。就是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这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事幼儿教育这几年来,对美术活动的开展一直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中。也发现了许多老师都容易,也可以说是统一的模式,都喜欢为孩子准备范画。而孩子们的作品都如出一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孩子的画画技术上,有的画的好些,有的画的乱些。上个月去了一次重庆,看了两位老师的美术活动茅塞顿开。而听了在一线从事美术活动三十年的老师的点评和讲座,更是受益匪浅。

  第一个老师上的活动是《太阳宝贝》,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难点(太阳光的表现方式,局部的装饰方法等)。尝试利用已有的技能去寻求解决方法,获得以自我的方式表达自身情感的体验和成就感。体会创作的愉悦和作品的美。在培养孩子发现难点,寻求解决方法等方面,老师课程的设计都达到了她要求的目标,而在体会创作方面,幼儿的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展现。因为几乎全部孩子都和老师的太阳宝贝如出一辙,只是因为有了范画。针对这个老师的活动,进行讲评的老师说了,最好不要用范画,让幼儿以自己的思想画出不一样的作品。老师给了范画,孩子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我们看到的十几幅作品都是太阳,没有其他的表现线条的作品。其实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并不一定要求幼儿只画太阳。孩子的作品都很不错,非常漂亮,可就是缺乏了创造力。我们说幼儿对美的表达要大胆直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个老师的活动正好少了这一点。美术活动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幼儿从中得到感受,他们总是想表达出来,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给予恰当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不仅对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由于能力的迁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自信心和独立精神,也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位老师上的是一个大班的世界名画欣赏活动《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她的目标在于能大胆的用语言的描述、肢体动作的模仿等方式,充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认识新印象派大师修拉这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感受独特的“点彩”绘画方法,体会大师作画的态度,并尝试用“点彩”的画法作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自然地引导孩子们欣赏画面的近处、远处;动态和安静的;亮处和阴影的对比。在尝试“点彩”的画法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并且能坚持一定时间绘画。在活动结束时,还有不少的孩子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笔。老师运用欣赏名画的方式让孩子对“点彩”产生兴趣,一起欣赏了这幅画,同时向幼儿介绍了画家,并告诉孩子这幅画的名字,是以什么方式画成的。老师没有出示范画,而是借助于其他几幅相对要简单一些,还是“点彩”的形式画成的作品,让孩子们从中观察出是用什么方法画出的。再示范怎样画点彩画,只是老师的示范是只简单的点,没有成品的作品。这就给了孩子更大更广的思维空间。然后是幼儿自由绘画的时间,孩子们能够放手的尝试,画面之丰富。有画花的,画公鸡的,画房子的,画山的,应有尽有,多姿多彩。让所有的老师大开眼界。而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点彩画”,天生的那种探索,尝试的潜在意识被激发了,沉浸在创造活动中,老师在最后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孩子们离开。这个活动让所有的参观老师受益匪浅。而我们那位一线的讲评老师只说了一点,就是在示范过程中,还要更详细些,点的堆积、疏密应该讲,要不然我们的作品就只有简单的线条,而少了层次感。我们也看到了有范画和没有范画对孩子的影响。

  美术它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视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它要求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

  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整合课程,很多时候都有美术活动在里面,每周的至少有3——4个美术活动。只是这些活动并不是单一的美术活动,它和其它领域联系在一起,大部分时候,涉及到各个层次,各个不同的领域,而多数是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各种创造性的美术创作活动。没有了范画,没有了局限,孩子们的创造性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很多时候老师并不能看出孩子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作品。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老师在组织活动上也少了许多环节,至少不是单一的美术活动,也不需要准备范画。不只对孩子有利,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尝试。

  在我们这种比较偏僻的山区,幼儿人数较多,一个班至少有50个孩子,进行各种活动都很困难,照顾不了那么多的孩子,老师要准备的材料也很多。而有些孩子的家庭困难,连最基本的美术材料都没有,每次进行美术活动都会给老师带来很多难处。看到别人上展示课时只有二十几个孩子,真羡慕啊。有老师也向我们的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上好大班化的美术活动。而专家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也不能给我们一个比较明确的指示,这还真是难为我们这些山区的老师们。如果只有二十、三十个孩子,我相信我们的活动也能开展的很好,至少比现在要好。老师不但要对孩子负责,同时要对家长有交待。我们这些地方的家长,他们要求看到孩子的成绩,也就是说,要有实质性的东西。要有成品的美术作品,就是我们上美术活动的一个任务。所以有时难免会出现有范画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绩,一个简单却为难老师的任务。我想不单是我们山区的老师教美术活动会出示范画,就连大城市的老师也有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从小班美术活动开始,就不出示范画,一直让孩子自己画,那么孩子们没有参照物,小班时,思维空间有限,他们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这里的老师会以涂色,添画等方式,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画面更丰富,美观。而在教学过程中,自不而然的就会给孩子做示范,这同样是一种出示范画的方式。而小班孩子你不给他一定的参照物,他只会乱涂鸦,一直没有成品的作品,我们对家长也不好交待。有些家长经过解释能够理解,而有的却认为老师无能,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小班时就一直主张不用示范画,那么到了中大班会是怎么样的情况。这是我们还没有尝试过的。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可是家长的认知却是固定的,他们只有一种观念,一定要有成品的作品。其他的是否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他们是不会去思考的。所以在我们这些偏僻的山区,真是做老师难啊。真正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并不容易。

  在我们幼儿园,使用的是整合课程教学,但另外每个月还有其他的课程安排,比如每个月四个成品的美术作品,这样在放假的时候,可以把它们装订成册,分发给每个孩子的家长,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也就欣慰了,觉得自己的孩子学到东西了,至少有几幅成品的作品。而在其他大城市,家长的素质高,认知能力强,可以从其他地方发现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学有所成,他们会感谢老师,会认同老师。所以那里的老师不用向我们这样变着花样来进行教学。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在我们这些地方提倡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得到了提高,从各个领域得到了知识,同时也有让家长满意的实质性的东西。只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尽量不用范画,让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自己进行创作。相信一样可以培养孩子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一样可以教给孩子粗浅的艺术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自信心和独立精神,也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8

  首先借助图片《动物世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幼儿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幼儿学习画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和观察,了解动物脸部的形状特征,在固定的形状上进行添画。考虑到幼儿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幼儿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幼儿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幼儿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回顾全课,幼儿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幼儿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幼儿对画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幼儿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氛围,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染纸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用多种折叠,运用点染的方法染纸,感受色彩、图案的千变万化和绚丽多彩。

  3、能大胆创作,增加幼儿对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已染好的纸。

  2、各色的颜料、托盘、毛笔、纸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染纸作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非常奇特的美术作品跟你们分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染纸作品,初步感受作品的美及纸巾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染纸作品。

  (1)这些作品上都有什么颜色?

  (2)上面有哪些图案?图案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这些图案中有一些图案上面和下面或者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我们称这样的图案为对称图案。

  2、引导幼儿大胆发现,初步感知纸巾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结:纸巾有一个特别的本领,就是吸水性特别强。这些作品就是用毛笔把颜料点在纸巾上染出来的,这种方法就叫点染法。

  三、教师启发幼儿发现染纸的方法和步骤。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张特别的纸巾呢?那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漂亮的纸巾吧。那具体怎样制作出来的?对称图案怎么印出来的?

  2、教师启发幼儿发现染纸的步骤。

  (1)出示折纸步骤图,启发幼儿发现有多种折纸方法。

  师:小朋友们每人拿一张纸巾,按照步骤图尝试自己折纸。你还发现有哪些不同的折法呢?(提醒幼儿每折一次都要压平,这样等下染出来的纸就平整)

  (2)色彩点染。

  师:我们折好纸巾了,现在要开始点染了。桌面上有红黄蓝三种原色,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颜色。用毛笔蘸上颜料,在折好的纸的角或边点染,可画上自己喜欢的线条或花纹。染好后,把它放到旧报纸里轻轻地按一下就可以。

  3、引导幼儿第一次主动探索制作染纸作品。

  (1)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颜料,请你们带着刚才的纸巾去染一染,试一试吧。

  (2)第一次作品评价及小结提升。

  ①请制作的比较好的.幼儿上台讲解示范方法。

  教师小结:可以运用多种折纸方法来染纸。

  ②与教师的作品对比,指出不同。

  ③教师小结。

  4、幼儿第二次主动探索制作染纸作品。

  (1)请幼儿先对纸巾进行折叠并相互讨论、展示折法。

  (2)幼儿用折叠好的纸巾再次进行印染。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染角、染边、点染等方法丰富作品。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与第一次作品进行比较观察,第二次作品色彩更加丰富,图案奇特,晕染效果明显。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折法及染法。

  师:请小朋友来分享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

  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0

  美术活动《小企鹅》是主题《勇敢的我》中的一节美术课,本次活动意在让孩子们了解企鹅的基本特征,尝试用椭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来绘画不同形态的企鹅。从幼儿的作品和参与活动积极性来看,本节美术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节活动中,我以猜谜导入―欣赏图片―分析特征―范画―幼儿讨论―幼儿绘画―互评这几个环节贯穿进行。在欣赏图片环节,我给幼儿提供了不同形态的企鹅图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片中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在干什么。图片的丰富性和教师的引导总结为幼儿创作的多样性做了良好的`铺垫。在分析企鹅的特征时,我着重引导幼儿以图形来描述,例如:你觉得企鹅的身体像什么形状,企鹅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企鹅的脚是什么形状的等等,生动形象,便于幼儿理解并掌握企鹅的基本特征。教师范画时,请幼儿进行描述如何画一只企鹅,教师边总结边示范:企鹅的身体是椭圆形的,接着是企鹅尖尖的有点像三角形的手臂,企鹅的头是圆形的,然后是圆圆的眼睛和三角形的嘴巴,最后不能忘了企鹅三角形的脚。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出企鹅的基本绘画步骤,同时也范画了各种不同形态的企鹅,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我发现每次绘画活动中总有个别幼儿无从下手或者只是单纯地绘画某样物体,所以我在幼儿绘画前,先请他们讨论要画什么样的企鹅,添画哪些情景,既为幼儿的绘画做铺垫,同时也给个别幼儿以同伴的启示。在绘画涂色时,幼儿自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给企鹅的背涂上黑色时,眼睛也是黑的,会分不清楚眼睛的位置。针对活动中的这个普遍现象,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先请幼儿先互相讨论想办法并逐步提示幼儿“为什么会分不清呢”“能不能让两种颜色不一样呢”“画什么样的眼睛会容易辨认呢”等。出乎意料 ,幼儿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眼睛不要全涂黑,留一半白的;给企鹅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眼睛的黑色重一点,背上的黑色淡一点等。评价环节我以企鹅形态的多样性和背景的添画为侧重点,给部分绘画想法单一的幼儿以同伴的启示。

  虽然活动的流程很顺利,活动效果也很顺利,但还是存在让我疑惑的地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有一段阐述:“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到底教师该不该范画,不提供范画又要怎样让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我想接下来我需要丰富理论,并通过实践来检验,提高教育的效果。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1

  首先,激发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开始,我用多媒体图片讲解的方式,让孩子观察了解青花瓷色彩及花纹的基本特征。

  其次,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几个富有特色的青花瓷瓶,发现青花瓷的花纹特点和装饰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发现青花瓷瓶的花纹都是二方连续图案,而且许多祥云五福等吉祥图案。瓶子的装饰安装饰部位的不同可分三个部位:装饰青花瓷瓶一般都在瓶颈、瓶身和瓶底部位装饰。

  最后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积极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去挖掘、去发现孩子活动中的闪光点。延伸活动"找找生活中的.青花瓷",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欢快的乐曲中欣赏了青花图案被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使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可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老师准备的范画中有两个青花瓷瓶的主题图案没有体现,而只体现了瓶颈和平底有规律的图案,导致幼儿在思考中出现了矛盾。在准备活动材料时老师应该要站在幼儿不同层次的角度,这样每次的活动才能是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提升。

  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就是围绕"中国味"来开展,说到中国味,人们就会想起京剧、国画、剪纸,当然还有青花瓷。众所周知,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喜爱青花瓷呢?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大班这节美术活动《青花瓷》。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2

  天空渐渐步入夜暗的起点,我静坐在屋中,静静的回想着今天上课的过程,反思着、沉浸着。

  今天的课我上的是一堂小班的美术活动《彩色石头路》,我以小兔回家道路难走,请幼儿观察ppt,动脑想办法用什么办法为小兔铺一条漂亮的路,宝贝们很聪明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有想到了用石头帮小兔铺一条彩色石头路,我先请幼儿观察ppt,石头有些什么形状的,再到我示范绘画石头,我选用了小班幼儿喜欢的'情景导入,但是在时间的控制上有点长了,第二部分我边画边提要求“石子要铺得平一些,石子多一点,排得紧一点,画完石头的轮廓再给石头涂上你喜欢的颜色,你可以是一块石头一种颜色,也可以一块石头多种颜色但是不能混在一起涂,间隔的两块石头不要涂一样的颜色,这样就不漂亮了哦”让幼儿明白画涂的要求,教师示范的时候我自己没有顾及到颜色的配对,没有给孩子很好的渗透,示范讲解完,我以一句:“我一个的力量太小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助小兔家铺一条漂亮的路。”渗透了要求幼儿合作来完成。第三部分作画,孩子在不同形状的纸上绘画出不同形状的石头,由于我实现没提到要画石头画得大一点,大部分幼儿画的都很小,画的时间有点长,再请幼儿送过去,自己铺垫,学会在别人铺垫的画后面接上,共同完成这条路。最后部分是评价,这也是一个关键点,我以玩偶“小兔”要回家了走在小朋友们设计的彩色石头路上,美丽的石头路完成了“正是人多力量大呀!”以小兔的身份说说喜欢的石头,请幼儿说说小兔为什么喜欢?最后我以头尾呼应的方式还是选用ppt结束,以“我把小朋友们铺的彩色路给拍下来了,看看小兔走着开心吗?”(开心)小兔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结束。

  整个活动,绘画石头,我在幼儿学会画圆的基础上今天还学会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在原有的基础上跟进了一步,涂色我没有强调的很深,孩子画的都是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好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把配色也放入其中,让孩子更会颜色的搭配。想了很多感悟很深,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我将这些不足在今后的活动中完善,今天,这样的汇报课让我感觉像重新沐浴了“阳光”,我会学会用今后的时间、实践来感谢阳光,让我有这样的成长机会。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3

  1.为了让本次活动更加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在活动的材料准备与过程设置都做了一定的修改。《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中,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与适当的指导。我考虑从材料的投入下手,给幼儿充分的材料准备,让幼儿可以有机会体验不同材料的性质、用途、方法,增加幼儿在后期操作中的多重体验。以此拓宽他们对制作不同月饼的需求,满足他们不同的表现和创作。

  2.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谜语的`方式导入,这样的游戏式的语言进行导入,成功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也让幼儿发现了许多月饼的特点,例如:月饼的形状是圆圆的,颜色是黄黄的,有不一样的花纹和文字等,为后面的创作做好准备。

  3.依据《指南》的精神指引,应该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制作月饼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发挥想象力、创作能力,大胆地鼓励他们去体验。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自主进行游戏,大胆尝试制作月饼。个别幼儿有困难时,也是尽量让他们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欣赏花瓶的不同造型、图案和色彩的美,能大胆表达自己的饿想法。

  2、在和线玩游戏的过程中,能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装饰花瓶。

  3、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画好的花瓶、颜料、毛笔、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感受花瓶独特的造型。

  教师:“我带来了许多花瓶,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花瓶图案的.丰富和色彩的鲜艳。

  1、所有花瓶集中欣赏

  “选一个你喜欢的花瓶?和大家说一说。”

  2、你发现花瓶上有哪些花纹?激发幼儿发现和想象各种线条造型。

  依次重点欣赏五种线条宝宝的花瓶:

  直线(横直线、横竖线、斜线)

  曲线(横折线、波浪线、弧线、卷曲线、螺旋线……)

  方格线

  圆点点

  3、适当徒手、动作进行练习和表现。

  三、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1、出示画好的空花瓶,启发幼儿进行线条装饰

  教师:“今天我们就请好看的颜色和线条来打扮花瓶,线条宝宝可以是直直的,也可是弯弯的,可以横着走,也可以竖着走,还有的线宝宝去旅行,上下左右到处走,我们一起来给花瓶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教师:“画之前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样的线条宝宝进行装饰,装饰在花瓶的什么位置?”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并把画面画满

  五、评价:

  “你们看看,哪个花瓶的颜色和花纹最漂亮。”

  “花瓶上用了哪些线条宝宝?”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5

  进入夏天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扇子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在活动中让幼儿一起来自制扇子。活动最初以提问的方式把幼儿的思绪引到活动中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可以防暑降温的方法,如:开空调、电风扇、吃冰棒、穿短袖、扇扇子等等,从而引出“扇子”这一关键词。引导孩子们通过自由观察、摆弄各种不同种类的扇子,与身边同伴讨论探索扇子的奥秘。一些孩子在摆弄完扇子之后发现有的扇子可以折起来,扇的时候需要先把扇子打开再扇,而有些扇子只要拿起来就可以直接扇,用不着打开,扇起来就比较方便;也有一些幼儿觉得能折起来的扇子在出去玩的时候比较方便携带在身上;还有幼儿发现了,有的扇子特别大扇起来的风也很大,有的扇子特别小扇起来的风也很小等等。

  通过幼儿对这些扇子的自由摆弄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扇子的示范讲解和制作,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得到了扇面大的扇子风大的结果,但在制作中,却没有幼儿把扇面做大,反而都像平日一样画的很小,并没有考虑到做扇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扇子能够扇出风来(越大越好)。而做折扇的孩子由于用的材料是一整张彩纸,所以不需要考虑到裁剪的问题,大小是老师课前准备好了的,制作出来的'效果相较团扇就比较成功。

  总结了整个活动幼儿制作出来扇子的效果后发现,其实在活动中他们就已经得出了扇面大风即大的结论,但是我却没有及时把这样的结论融合到接下来扇子制作的示范讲解中,导致幼儿并没有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实践制作当中,出现了理论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

  在活动之后将材料继续投放到美工区,让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再次尝试制作扇子,果然很多人喜欢,又再次拿起了彩纸进行制作,这次在孩子们操作之前请他们回忆了活动中我们发现的扇子的奥秘后,有孩子说出了扇面大的扇子风才大,于是便顺理成章的将这个结论再次结合了操作给与幼儿暗示,区域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今天去美工区制作扇子的孩子都能够将团扇的扇面做的较大,在介绍作品时孩子们也提到了今天的扇子风比上次的要大,并都能够知道风大的原因,通过投放到区域的延伸活动让幼儿重新找回了经验,并与实践相结合,得出了很好的结果。

  经过了这一次的活动,我发现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需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接,有时候并不能从教材上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的改变,让环节与环节能够很自然的过渡,如果在这个过活程中能让知识相互融合就更好了。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反思09-05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8-24

中学美术教学反思12-07

小学美术故事教学反思04-20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07-04

美术教学反思15篇12-12

美术课教学反思08-30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09-08

美术教学反思8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