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1
教学目标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注健关康。
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
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能说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合作探究。
1.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状态如何?
测试题中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
2.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3.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__________,搞好_________,还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___________。
4.保持愉快的心情
(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2)儿童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态是
(3)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创新
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
(二)、非选择题
1、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良好的和适度的,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小南是一个品学兼优、真正健康的人,因为他:
①情绪经常保持稳定;
②和任何人都相处得很好;
③体育成绩都已达标;
④能成功地调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合理地适应环境;
⑤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⑥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争取班级的荣誉。
在这些表现中属于身体健康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是;属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是。
二、课前预习
1、自我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①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以上10条,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心理的良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的内容。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质疑:什么是生活方式?
3、讨论小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三、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哪些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
2、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同学交流。
3、你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教材P94的“资料分析”,并结合下面的两个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
资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讨论:(1)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题?
4、结合数据资料,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再与同学一起阅读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5、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6、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实验计划
实验指导:这个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和重视。如选择什么样的酒精浓度、水蚤心脏的位置、心率的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等等。在实验中,每一组的学生选择3个以上对照实验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两组以上有一定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组必须有一定的实验次数以求取平均值,然后从这几种组的平均数据中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如果是选择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则应注意在实验前用不同体积的清水浸泡一种品牌的香烟烟丝。
表达交流:探究活动的过程及方法,统计表格的设计。
7、汇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讨论教材P96的两个题目。
学习任务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根据自己的探究活动结果,说明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2、投影展示材料:
当人喝了含有酒精的饮料后,酒精在胃和消化道上部直接吸收入血液,吸收的速度与酒精的体积分数(浓度)成正相关。酒精在被最终分解前,能对多种器官组织起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最为明显,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血管扩张。饮酒过量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又称“醉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现在对胃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酒精还可使脂肪在肝脏积累,持续饮酒过量会导致脂肪肝。因此,饮酒过量的人,肝硬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吸烟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烟草燃烧后生成的烟雾成分有几百种,其中明显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肺癌发病率急剧上升,其中约有80%的肺癌病人是因长期吸烟引起的。吸烟时,烟草的烟雾中只有约10%被吸烟者吸入,而其余的90%却散布于空气中。这些烟雾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使不吸烟者被动吸烟,间接受到伤害。吸烟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已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吸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3、以上的材料说明,不良的生活方式给人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想拥有健康,怎么办呢?
4、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5、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不完善的地方同组的同学可进行补充。
6、师生共同总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营养配餐好,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7、补充:学生生活方式不科学会影响健康
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说出急救方法与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分析、交流、情景模拟等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安全用药和急救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将用药和急救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一个关于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
学生模拟买药情景,尝试使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买药时遇到的问题。
展示药品说明书,让学生练习看懂说明,并讨论说明书上哪些内容尤其重要。
设计班级小药箱
组织学生设计班级小药箱,注意分类成特殊用药和常用药物。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师生探究急救方法
模拟利用急救电话挽救危急病人时的情景,学习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注意事项。
演示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人体模型。
介绍出血的种类、症状和处理方法,并进行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全用药和急救的重要性。
设计前后呼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重点知识。
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学会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能力目标:
掌握一些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常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用药常识。
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止血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用药不当致病致残致死的资料,警示学生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的重要性。
新授知识
学习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注意事项。
演示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人体模型。
介绍出血的种类、症状和处理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解释安全用药的概念。
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学习如何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并讨论说明书上哪些内容尤其重要。
引导学生为自己家庭设计合理的小药箱。
安全用药:
急救:
拓展应用
设计情境,让学生模拟应对溺水、煤气中毒等紧急情况,运用所学的急救方法进行救治。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全用药和急救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安全用药的基本原则,了解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学会常见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和急救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安全用药的原则及常见急救措施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心肺复苏(CPR)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如正确用药和急救操作演示)。
急救模拟人模型、绷带、纱布等急救工具。
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基本的用药常识和急救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急救场景的短视频(如有人晕倒后进行心肺复苏),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你知道如何正确用药和急救吗?
引出课题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药和急救”。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 安全用药(10分钟)
药物的分类
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
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但也要注意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
安全用药的原则
对症下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按量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注意禁忌: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人群。
关注有效期:过期药物不能使用。
案例分析
展示一个错误用药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做法。
2. 急救知识(15分钟)
常见急救情况及处理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其腹部,快速向上用力挤压。
小伤口:用清水冲洗后贴创可贴。
大出血:用纱布或干净布料压迫止血,并尽快就医。
步骤:判断意识 → 检查呼吸 → 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段,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心肺复苏(CPR)
止血包扎
异物卡喉
实践操作
使用急救模拟人模型,教师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随后邀请学生上台尝试。
分组练习止血包扎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安全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常见急救措施有哪些?
强调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四)课堂练习(5分钟)
判断题:
过期药物可以继续使用。(×)
发现有人晕倒,应先检查呼吸再进行心肺复苏。(√)
简答题:
如果你的同学被玻璃划伤了手臂,你该如何处理?
(五)布置作业(2分钟)
查阅资料,了解家庭常备药清单,并列出至少5种常用药品及其用途。
和家人一起学习心肺复苏的步骤,并记录学习心得。
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药物的分类及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
掌握常见急救措施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等。
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理解其主要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用药意识,养成科学用药的习惯。
增强对生命健康的珍视,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药物的分类及正确使用方法。
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并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
理解药品说明书中的专业术语,并能根据说明合理用药。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资料(如心肺复苏演示视频)。
模拟人模型(用于心肺复苏练习)。
各类药品说明书样本。
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相关内容。
收集家庭常用药品及其说明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
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小明感冒了,妈妈让他自己去药店买药。他面对琳琅满目的药品不知所措,最终随便选了一种服用,结果出现不良反应被送医治疗。
提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引入主题
强调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药和急救》。
(二)新授内容(30分钟)
1. 安全用药(15分钟)
(1)药物分类
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非处方药:无需处方即可购买的药物,例如感冒药、退烧药等。
(2)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等信息。
不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3)课堂活动
分发几种药品说明书,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关键信息。
模拟“购药”情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解释理由。
2. 急救常识(15分钟)
(1)急救的意义
急救是在突发事件中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黄金抢救时间: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
(2)心肺复苏术(CPR)
步骤:
① 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② 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
③ 进行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约5厘米);
④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注意事项:保持冷静,动作规范。
(3)其他急救技能
止血: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包扎:三角巾或绷带固定伤口。
异物卡喉:海姆立克急救法。
(4)课堂活动
教师利用模拟人模型示范心肺复苏术,然后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操作。
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包扎练习。
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标二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习目标三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八年级用药与急救 教案】相关文章:
学会急救处理教案09-13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07-31
应急救援方案08-24
应急救援演练方案12-18
幼儿园急救方案09-06
应急救援与演练总结11-02
应急救援演练总结08-27
事故应急救援方案07-06
应急救援演练方案07-30
应急救援演练总结(精华)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