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好孩子,他们都能主动帮老山羊收白菜。可是,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要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学情分析: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笔画较少,学生对这部分生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生字词和朗读学生在家也已经预习过了,学起来会容易很多。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拉、把”等六个生字
教学策略:
1、采用看图导入,教师范读,学生多种形式读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随文识字,多次认读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听故事导入、感知课文大意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同学们肯定很喜欢他们,请看它们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出示图片)喜欢他们吗?那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它们的名字吧。(书写课题)
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翻开课文P116,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教师的范读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借助拼音朗读)
2、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咱们就自己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表扬同学们读的真好,遇到不懂的字会借助拼音拼读)
3、师:现在谁有勇气站起来试着读给大家听听?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进行课文接龙。(表扬同学们都很会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自由读准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2) 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
1、师:老师这里有几句比较长,比较难读的句子,想单独来考考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出示句子: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松了,种上菜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读课文,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其他小动物仿照课文段落结构说一段话,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本领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借助拼音,读同课文,认读生字。
2.利用多方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全文,启发教育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森林里举行了动物运动会,看!都来了哪些动物啊?(小猫、小猴、小鹰……)
2.有这么多小选手!经过激烈的比赛,小猴、小鸭、小鹰分别夺得了爬树、游泳、飞翔三个项目的冠军,你佩服它们吗?(佩服)
3.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练就这一身好本领的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
(教师板书课题)《自己去吧》
4.老师手势,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的时候把生字多读几次。
2.先读完的小朋友老师奖励你们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读生字宝宝。
3.让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生字。
(自自字自己)
4.老师现在提高要求,把生字的拼音盖住,我们再来看看小组学得怎么样?小火车开起来!(生:一开开到我这来!)教师出示盖住拼音的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刚才我们会认生字也会读课文了,老师再来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怎么样?
2.请小朋友快速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呀?:
3.生读完,教师指名反馈,板书
小猴
小鸭
小鹰
4.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分别让自己的宝宝去干什么呢?(如果说到小猴:师问:为什么小猴不自己去呢?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啊?(引导生说到小猴不敢爬树去摘,缺乏自信,所以恳求妈妈)师板书:没信心
师:那么你能用恳求的语气来读读小猴说的话吗?
师:好的,面对小猴的恳求猴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你来读。(生读:“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妈妈帮它摘吗?(没有)是妈妈不喜欢它吗?(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养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师板书:鼓励
那么谁能读读第一自然段,把小猴的缺乏自信和妈妈鼓励的语气读出来。
5.指名反馈,学生感情朗读,教师板书
爬树
游泳
飞翔
6.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呢?
7.集体反馈,教师:是呀,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是要培养小猴、小鸭、小鹰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小猴、小鸭、小鹰学会了什么呢?
8.生回答,教师问:你是从书中什么地方知道的,请你读听一听。(教师相机板书)
学会爬树
学会游泳
学会飞翔
9.对呀,小猴、小鸭、小鹰学会爬树、游泳、飞翔,你知道为什么它们能够学会这些生活的本领的吗?师:这都是与妈妈的鼓励,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
10.让我们在来读读这课文,感受妈妈们对宝宝们的爱。(齐读课文)
四.课文扩展
1.老师黑板上面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你能按照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个小故事吗?出示模版。(生利用模版给黑板上的小动物编故事)
2.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同桌间说一说。
3.教师指名起来说,并启发教育学生:
对啊,我们从小学要学会独立
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长大以后才能象课文中的小动物一样拥有好本领。
4.师:最后让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
五.指导教学会写的生字
教师板书:
11.自己去吧
小猴学会爬树
小鸭学会游泳
小鹰学会飞翔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本次“语文百花园”里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教学目的:
1.通过认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来复习26个大写字母。
2.复习和认识一些保卫结构的汉字,并从中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通过“词语接龙”“我的采集本”来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4.通过“读一读、背一背”进行语言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与人焦急时态度要自然大方,说话要音量适中,同时要讲究文明礼貌等。
教学重点:
1、“语海畅游”第一题“认一认,读一读”。
2、“读一读”。
3、能说会道。
教学难点:
1、“读一读”。
2、能说会道。
课型:练习课
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具准备:
1.大小写字母表。
2.大小写字母卡片若干。
3.电脑键盘放大图。
4.纸做的四间小屋子。
5.多媒体可见或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已经去过很多“语文百花园”中玩了,相信同学们在里面一定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六”中去逛一逛吧!请跟我来。(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
二、走进“字母宫”(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
师:瞧,我们已走进“字母宫”了(出示课件或挂图——“字母宫”),我们来读一读题目。(生读题)
1.出示大、小写字母表,学生按字母的顺序开火车认读。
2.出示放大的电脑键盘图,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3.学生分四人小组拿卡片互读互认。(每组26个字母卡片,分给四个学生)。
4.字母“找弟弟”。(手举大写字母卡片的同学到讲台上说:我的小弟弟在哪里?手拿相应小写字母的.同学上去说:你的小弟弟在这里。)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三、来到“生字屋”(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
师:穿过“字母宫”,咱们继续往前走吧!前面就是“生字屋”了(出示课件或挂图——“生字屋”),咱们进去看一看。
1.自由读一读这些生字,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2.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说)
3.生字找“家”。(贴出四间“小屋子”,“小屋子”上分别写有“广”“口”、“门”,让学生把手上拿的生字卡片贴到对应的“小屋”下。)
四、勇闯“接龙阵”(学习“语海畅游”第三题)
师:咦!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或挂历图——“接龙阵”)
1.听课文例子的录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接龙”。
2.全班分四至六个组先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词语接龙。
3.分
组竞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好,评为优胜组。
小结:
谈收获。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走进了字母宫,复习大写字母。并来到生字屋,了解这些字形。最有意思的是词语接龙,大家学得很有趣。
后记:
这节课出示课件和挂图——“字母宫”)学生看见课件生动有趣,一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小组、同桌互相背一背、读一读。很快掌握所学的内容。
本次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经过了紧张的比赛,同学们轻松轻松了,学生在游戏中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漫步“读书林”(学习“背一背”和“读一读”)
师:经过了紧张的比赛,同学们一定想轻松轻松了,让我们到“读书林”中散散步吧!(出示课件或挂历图——“读书林”)
(一)学习“背一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这些语的意思。
2.指名读。再指名说说每句的意思,老师小结。
3.试着背诵。
(二)学习“读一读”。
1.教师范读一次短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学生读,评一评。
4.说一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说一家人大大小小的鞋子像船?读了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打开“采集本”(学习“我的采集本”)
师:同学们在“语文百花园五”中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赶快打开你的采集本,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
4.自由读一读采集本上的词语。
5.照样子把自己平时接触到的词语写在采集本上,再在班内交流一下。
三、巩固练习:
明——()正——()进——()开——()新——()长——()粗——()深——()
小结:这节课我们漫步了读书林,走进了采集本,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发现了很多的好词好句。
后记: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较好地朗读文中的内容,也能较自主地把词语写在采集本上,但有部分学生掌握欠佳,课后要加强辅导。
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较好地理解,但有些学生朗读不够好,要在课后多辅导。
学习了本节课,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对学习也很有兴趣,但朗读还不够好,要多加练习。
第三课时
内容:“能说会道:怎样过‘六一’儿童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度过自己的节日的呢?(放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让学生看)
2.这些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过得多么快乐呀!你又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节日呢?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吧!
二、提出说话要求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音量要适中;听别人说话时要专心,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三、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的打算,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四、“小记者”采访活动
同学们刚才都在四人小组内说了自己的打算,那你想了解一下你的朋友是怎么想的吗?下面你就来扮演一下小记者,采访一下你的朋友吧!(给愿意当小记者的同学都戴上“小记者证”,自由进行采访。)
五、推选一至三名“小记者”代表进行现场采访,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六、把你过“六一”儿童节的打算用几句话写下来。你还觉得哪些同学的想法有意思,也可以写一写。
同步练习:
bǎxiàmiandeyīnjiébǔshōngwánzhěng
一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kànpīnyīnxiěhànz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jìnchūxiǎomāomílùhuānlèqízhōng
()()()()()
qūbié
()
bǎxiàmiandezìjiāshangbùtóngdebùshǒuzǔchéngxīn
(zì,zàifēnbiézǔcí.)
三、把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欠{_( ) 里{_( )
{_( ) {_( )
主{_( ) 米{_( )
{_( ) {_( )
四、把下面意思相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明开进虚心容易胜利复杂
失败困难暗关简单骄傲退
五、词语接龙
间——()——()——()——()
学——()——()——()——()
进——()——()——()——()
六、请你照样子对对歌。
例:天上什么弯?天上月亮弯
1、天上什么飘?天上——飘
2、天上什么闪?天上——闪。
3、谁的耳朵长?——的耳朵长。
七、猜一猜。
有圆也有方,一只船儿怪,
表面亮光光,开得特别快,
你要对着它,不在水中行,
就能照张相。()飞在地球外。()
五、读儿歌,然后填空。
桃花红,梨花白,
到了春天相继(jì)开。
红的娇艳(jiāoyàn)又美丽,
白的纯洁又晶莹(jīngyíng)。
我们也是一朵花,
要给春天添(tiān)光彩。
1、这首儿歌一共有()句。
2、桃花、梨花在()季开放。
3、桃花是()色的,梨花是()色的。
六、写话。
小朋友,你这个学期又有了哪些进步?请你用几句话向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能说会道这部分内容,分小组说说自己的打算,还推代表在班上说一说,并且学习了写话。
后记:
这节课所学习的能说会道《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打算做的是几件事情,他们不会把这些事情连起来,经过再次的点拨才有所进步。
但是,在写话的时候,语句不够通顺。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音量要适中;听别人说话时要专心,这是有礼貌的表现。通过六一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这节课所学习的能说会道《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打算做的是几件事情,他们不会把这些事情连起来,经过再次的点拨才有所进步。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林庚
2、积累古诗词名句并把握本文古诗词名句的意义。
3、整体感知全文。
教学难点:积累古诗词名句并把握本文古诗词名句的意义。
教学重点:积累古诗词名句并把握本文古诗词名句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读】完成目标一 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省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还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20xx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与“盛唐气象”紧相联接的,是他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
【导思】找出本文涉及到的诗句,并理解其意义。
【导读】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即秋风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泛动,湖畔枯黄的树叶随风摇落
2、“木叶下, 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
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 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如此秋景, 即令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发出“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的凄凉意绪。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缕缕秋风袭上心来,更何 况秋露凝衣,更添几分悲凉!
3、“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 始:开始 微:渐渐、有一些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
译文: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6、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奇树:犹言美树。 华:同花。 滋:繁盛也。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7、“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
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8、“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陶渊明《拟古》
意思是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固然无比美好,但月盈必亏,花开必落,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但不久之后又当如何呢?
9、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南朝梁柳恽《捣衣》
亭皋:水边平地。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
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叹之情。
10、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1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登高》
[译]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赏析]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
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12、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吴均《答柳恽》
“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景象与经历,极言其风霜雾露之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因为是夜行,所以说雾露侵湿了衣衫,经过一夜的旅途颠顿,至天色拂晓时分,关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峥嵘的面貌,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去。这里的“月”、“风”、“雾露”等天象与“层岭”、“高木”、“关山”等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索莫而壮阔的画面,“侵衣”、“催轴”则将人点缀其中,一幅“关山行旅图”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
13、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野田黄雀行》 曹植
译文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鉴赏:此诗选自本集卷六,以下两首同。史载,建安二十四年 (219),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此诗开端,诗人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而少年拔剑捎网的形象则寄寓着诗人冲决罗网、一试身手的热切愿望。
14、《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diàn)枕,容我醉时眠。
[评析]周邦彦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词中通过凭栏眺望,描绘初夏景色,抒发倦于宦游生活的政治失意之情。上片写景,观察细致,体物精微;下片以社燕自比,感叹身世飘零,行踪无定的生活。是周邦彦羁旅行役之词中的名篇,颇受后人推重。本词先后化用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的诗,结合眼前之实景,胸中之真情,运典入化,了无痕迹,丰富了词的内容含量,加强了表现力。“风老莺雏”三句是初夏美景,可喜。“地
卑山近”两句略点,稍见可忧。此一顿挫。“人静乌鸢自乐”三句又写美景,可喜。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人静”二句辞意又一顿转,写溧水县人家闲静乌鸦自乐,人鸟和谐颇有忘机之趣;小桥外还有新涨绿水在浅滩上急流激溅。一静一动,写出溧水县环境淳幽之美。此词抒情自然,但顿挫曲折,显示出内在情感的丰富复杂性。用风华清丽的景物与孤寂凄凉的心情相交错映衬,乐与哀相交融,欣慰与苦恼相衬托,对比相映,构成一种转折顿挫的艺术风格。
15、[南唐]吴均《青溪小姑歌》:“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丹心寸意,愁君未知。”
注:相传蒋子文妹妹未嫁而死,旧有“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句。此为痴情女子假托的怀人之作。 青溪:水名,在今南京市,发源于钟山。 小姑:汉秣陵尉蒋子文的第三个妹妹。
16、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②
[注释] ①分(fèn):情谊。蔡家亲:也做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②见宿:留下住宿。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17、《美女篇》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赏析:《美女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 以开头二安为题。这首诗以美女盛年不嫁,隐喻诗人自己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慨叹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首诗通篇用比,比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诗经》、《楚词》多用之。《美女篇》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所以,清人王尧衢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古唐诗合解》卷三)
这首诗语言华丽、精炼,描写细致、生动,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娴静的姑娘,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清代叶燮推为"汉魏压卷",并且说:"《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绝不是偶然的。
导练:
1、找出涉及到“木叶”意象的诗句。
2、初步感知全文,试为全文划分结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一、潜心默读,领悟道理
1、默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2、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表演朗读,展示情感
1、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
2、学生互相进行评价,评出最佳表演朗读者。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品读、分角色读,有感情的`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懂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读出真挚的友谊之美,读出诚挚的诺言之美,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美。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1、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小鸟说,请你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2、交流小练笔。
四、总结全文,读中收获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五、诵读课题,渲染气氛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课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课题)。
六、课外阅读,延伸拓
1、课外阅读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2、搜集赞美友谊、守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故事或者名言警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⑴ 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⑵ 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⑶ 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⑷ 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⑸ 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⑹ 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三、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 教授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学生读题《那片绿绿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5、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气象情况;比喻动向或情势;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09-20
语文教案【经典】03-31
语文优秀教案07-03
语文教案(精选)01-18
语文优秀教案09-05
【精选】语文教案05-05
语文教案07-27
语文教案【精选】11-17
(经典)语文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