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1
——“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的过程,体会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
2.学习抓住要点,简述事情过程的说明方式。
3.体会人类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勇气,培养善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
【课文提示】
1.本文选自《世界大发现》,是一篇科普知识文章。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在介绍人类发现和证实“球”形地球的过程中,体现了科学探索者付出的艰辛和此举在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2.重点:探讨麦哲伦能成功证实“球”形地球的多个要素,体会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精神。
【辨识字形】
揣(chuāi)端(duān)踹(chuài)喘(chuǎn)瑞(ruì)湍(tuān)
桅(wéi)跪(guì)诡(guǐ)脆(cuì)
【积累词语】
深不可测形形色色世界闻名贫病交加浩瀚无垠风平浪静千辛万苦无可辩驳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人类对地球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地平——地方——地圆,各学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15世纪初,葡萄牙人胜利进行西非航行——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远航,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航海探险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们勇敢无畏地面对一切,他们的海上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的几十年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哥伦布航海探险早了87年,他所到之处带去了中国人的'友谊与文明,被后人称为世界航海第一人。西班牙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世界航海家费尔南多麦哲伦,葡萄牙人,他率船队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从而最终证明了大地球形说。英国航海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进行了3次探险航行,他在太平洋和南极洲的伟大的航行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第一位绘制澳大利亚东海岸海图的人。这些航海家为人类历史作出了杰出贡献,名垂青史,其中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写远古的错误认识与对此的怀疑——质疑。
第二部分(第6-7段),提出“地圆学说”——发现。
第三部分(第8-14段),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证实。
第一层(第8-9段),写麦哲伦第一次航行开始。
第二层(第10-11段),回顾麦哲伦制定环球远航计划的过程。
第三层(第12段),写麦哲伦航海的艰难经历。
第四层(第13-14段),写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
本文围绕“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展开,叙述了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使人们不仅了解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结论,而且体会到探险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本文的副标题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必要补充,他让读者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目的: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本文的副标题说明了文章在介绍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对地球作了实证考察,让人类第一次科学地认识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形状。
2.“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有几个阶段?
要点提示:
古代传说:盖天说、盾牌——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
古希腊哲学家的各种学说。亚里士多德用事实进行论证,成为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15世纪初,葡萄牙人进行西非航行。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远航,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3.文章为什么要写我国及古希腊等地方关于地球形状的传说?
通过传说引出下文人们产生的疑问和发现。同时也暗示了科学探索者要推翻千百年来人们对地球错误认识的不易。
4.第7段,首句中的“第一个”、“公开”与“不仅……而且第一次”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公开”,这样的词语说明柏拉图发表“地球”概念的开创性意义。
“不仅……而且第一次”递进句式,充分肯定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理论,高度评价他发现“地圆学说”的真正价值和与重要贡献。
5.“地球”概念是柏拉图“第一个公开”提出的,为什么又说亚里士多德是“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因为柏拉图仅仅是根据美学原理的推测得到结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亚里士多德用观察到的事实,科学地论证了“地球”的概念,所以才说他是“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航行开始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了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艰难首创,意义重大。
7.“36岁的麦哲伦,贫病交加”,“贫病”分别是指什么?
贫:经济困难。病:受过三次伤。
8.麦哲伦能成功进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要素有哪些?
要素一:前人基础〈第7、8节〉
要素二:物质基础〈第9节〉
要素三:自身基础〈第10节〉
要素四:敢想敢做〈第10、11节〉
要素五: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第12节,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中经受的艰难困苦。
9.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麦哲伦的事例?
麦哲伦率领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重大,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了,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宣告结束了。”〈第13节〉
10.第12段,作者在开始和结尾刻意记述日期和人数,有什么作用?
说明这次环球航行艰难不易,耗时长,船员死亡多。
11.怎样理解“我们时代的航海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地球”?
麦哲伦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让人们真正了解了地球,结束了关于地平、地方、地圆的争论,产生了有关地球的新学说。
12.根据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的要素,谈谈我国要进行星际航行应具备哪些条件。
【课外作业】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2
教学设计: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掌握在说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本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理解科普小品文依据科学性和入门性的文体特点安排详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在说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本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科普小品文依据科学性和入门性的文体特点安排详略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一、导入
1、古人对地球形状想象的`图片——“地球是圆的”背后,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充满艰辛、勇气的漫长科学史
2、一同了解“地球”成为“球”形的科学史的同时,学习科学史类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二、麦哲伦旅行在文中的作用
1、阅读课文,依据文中信息在地图上画出麦哲伦环球旅行的航线,验证麦哲伦的航线是否成为了“环形”?他的航行能否证实地球是球形的?
2、你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史实中能吸取哪些经验和启示?
3、从全文的角度看,写麦哲伦航行的事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我们应当学习他在科学探索中反映出的可贵的品质吗?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放在整个科学史中来看麦哲伦航行的意义
三、科普小品文的详略安排
1、阅读课文1-7小节,说说人类发现地球是“球”形的,前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在介绍人类发现并证实地球是球形的整个科学史的过程中,作者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详略安排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详,次要略;
代表性强详,代表性弱略;
重大转折详,中间过程略;
实验证实详,理论阐释略;
3、结合文体特点和写作目的,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科普小品:向大众普及科学常识,需要兼具科学性和入门性。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教案】相关文章: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2-05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06-20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05-22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03-25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04-16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06-01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通用03-24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5篇(必备)08-30
《人类简史》读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