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5-01 08:23:4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实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实用3篇】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怎样对幼儿进行守信用教育呢?时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苏醒,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大家围着小蝌蚪指指点点,我灵机一动,何不借助小蝌蚪的故事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呢?于是就选择了活动《守信用的小蝌蚪》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个守信用的孩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图片。

  【活动重点】

  让幼儿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活动方法】

  图片展示法、谈话法和举例说明。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岩石上的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因为小哥哥的玻璃瓶碎了,所以把他们先放在这儿)

  小哥哥答应了小蝌蚪什么事?(会来接他们,并把他们放到漂亮的杯子里)

  谁来了,它要干什么?它怎么对小蝌蚪说的?小蝌蚪怎么说的?水变得怎样了?小蝌蚪怎样了?

  小花鸭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开始有没有答应?

  谁来了,它要干什么?它怎么对小蝌蚪说的?小蝌蚪怎么说的?水变得怎样了?小蝌蚪怎样了?

  小花鸭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开始有没有答应?

  岩石公公怎么对小哥哥说的?小哥哥为什么脸红了?

  (分析:利用故事引出课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结合图片,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知道应该做个守信用的人。

  小蝌蚪和小哥哥谁守信用?为什么?如果不守信用,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你认为应该守信用吗?为什么?

  (分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3.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判断,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

  事例1:小明答应小红第二天带一本《黑猫警长》连环画给她看,可他第二天什么也没带。

  事例2:小明上街前答应妈妈上街不要这要那,到了商店里,小明非要妈妈买变形金刚不可,妈妈不同意,他就赖在地上不走。

  事例3:小玲答应爸爸晚上只看动画片节目,看完后就去画画。晚上,玲玲看完了动画片,就自己主动关了电视,到自己的.房间画画去了。

  (分析:运用具体事例,让幼儿能清楚的分辨人物行为的对与错,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4.让幼儿谈谈自己应该在生活中怎样做个守信用的人。

  (分析:为了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守信用”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平台。)

  【活动反思】

  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是《做守信用的孩子》,活动目标是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应别人的事应该做到。体验守信用给别人带来的愉快。

  听说“讲故事”孩子们已经能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注视我,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讲故事的过程与听故事的过程同样是另人陶醉的,在静静的氛围中,孩子们凝神屏息的聆听着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

  我利用图片讲述故事,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幼儿进行共同讨论交流,知道了守信用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

  一些具体事例的判断,使幼儿能正确地分辨出人物行为的对错,知道什么行为是守信用的行为,什么行为是不守信用的行为,不守信用会造成什么后果等,最后,让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说说怎么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孩子们纷纷发言,交流得很热烈,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与同伴进行了分享。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故事《月亮的味道》是一本情节有趣、意境优美的图画书。故事中动物们为了够到月亮一个叠一个,搭起了“天梯”,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摘到了月亮,品尝到了“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饶有趣味的作品内容,很吸引幼儿。“够月亮”的画面和内容让幼儿充满好奇,产生了游戏的冲动。因此这是一个可以“玩”、可以“游戏”的作品,适宜在大班进行集体教学。

  叠高是各年龄段幼儿都喜欢的活动,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但对叠高中蕴含的“奥秘”却不甚清楚。于是,我们借助文学作品,设计了“够月亮”活动,让大班幼儿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探究和发现。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动物“吃月亮”的画面中,讨论并发现叠高时保持平衡的方法。

  2、与同伴一起探究叠高的“奥秘”,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品的动画片、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PPT(人体叠高):叠高用的多种用具、纸制隔板、可移动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名称,引发好奇

  (通过“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引出作品,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学习的积极性。)

  1、这是什么(月亮)?这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认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过渡:有一群动物也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们想去摘月亮,动物们有没有摘到月亮?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点问题和插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讨论并发现叠高的一些方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播放PPT:看看讲讲(讲述中适当进行一些插问)。

  (1)大象这么大,海龟这么小,我们一起帮忙想个好办法,让上面的大象站稳、下面的海龟不受伤,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大胆推测)?

  (2)现在谁来帮忙了?狮子站在斑马身上,它的头往哪边比较合适呢?为什么这样站比较好?

  (3)现在几个动物在摘月亮(7个)?你认为猴子会请哪个动物爬上去比较合适(推进)?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较合适?

  (4)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这是朋友们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结果吗?

  (5)谁能说说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

  2、小结:动物们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叠,它们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们不怕失败,最终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过渡:动物们齐心协力用叠高的方法够到了月亮,品尝到了“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够月亮”?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体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幼儿在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桌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月亮”。一个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纸板、罐头、积木、木板等。每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这些材料像什么呢(动物的.腿)?这些小纸板可以代替什么(动物的身体)?

  有的动物是两条腿的,也有的动物是四条腿的。你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代替动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们有16个人,可以怎么玩游戏呢(4人合作游戏)?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怎样的材料适合放在下(上)面?怎样放置材料才会稳稳当当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小组增添相同数量的药盒、酸奶罐、圆柱体积木。

  (1)交代操作要求:

  这次每个小组增加了材料,你们可以用和动物不一样的方法试试叠高“够月亮”。

  提醒幼儿可移动的“月亮”可移至中间处或最高处。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有意识地挑选材料?幼儿是否能分工合作进行叠高?叠高时是否细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重点介绍与众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小结激趣。

  “够月亮”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相信你们肯定可以够到月亮。

  延伸活动:

  1、请幼儿欣赏图片或PPT,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有关人体叠高等画面,进一步感知其中蕴含着的有关叠高——平衡的“奥秘”。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叠高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点评:

  《月亮的味道》是一个充满想象、充满情趣、充满智慧的文学作品,它能引起幼儿积极思考,还能引发幼儿动手探索。如何在故事中满足幼儿想象的需求,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欲望?本次活动进行了探索。

  一、巧用作品——找准了科学活动的“适切点”

  作品在动物们渴望品尝月亮味道的情景中,融合了许多的“奥秘(倒影、月亮的变化、叠罗汉、动物的特征等)”,这些“奥秘”如果从文学作品教学的角度来讲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却可以“大做文章”。

  教学中教师借助文学作品引发幼儿大胆猜想,主动探究,并选择了其中幼儿最感兴趣的“叠罗汉”为教学重点,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幼儿”。所以,本次活动的切入点具有较强的情趣性、操作性、可探究性和适切性。

  此外,教师注重将高结构的学习活动与低结构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紧密相连,通过延伸活动,将“叠高”“平衡”问题与现实生活进行连接,让幼儿欣赏蕴含叠高元素的图片或PPT,引起了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环境的美好情感与态度;同时通过提供各种叠高材料,进一步满足了大班幼儿个体自主建构经验或合作建构经验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二、处理得当——呈现了本次活动设计的“闪亮点”

  作品中“摘月亮”“尝味道”符合幼儿喜欢想象、喜欢成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够月亮”的方式、叠罗汉的过程也非常吸引幼儿好奇、好玩的年龄特点。

  活动第一环节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运用“动物们有没有摘到月亮?”“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等问题逐一展现故事画面,在讲述故事内容中运用讲述、观察、讨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分析了叠高中有关“支点、首位、大小”等保持平衡的原理。第二环节中,教师以“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等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叠高的“奥秘”,激起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活动中教师采用适合大班幼儿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小组形式,让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玩“够月亮”的游戏。在小组操作环节中,幼儿运用已有的叠高经验和故事带来的新经验进行游戏,能积极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操作经验、合作经验。

  整个教学活动处理得当,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得到了想象、表达需求的满足;在合作游戏中得到了操作、体验需求的满足,并发现叠高的一些“奥秘”,产生了进一步探究、发现的愿望。这就是本次活动设计的闪亮点,也是幼儿科学教育中应该追求重兴趣、能力、情感培养的价值体现。

  三、注重过程——呈现了集体教学的“价值点”

  本次教学注重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投放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在“够月亮”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探索发现叠高的“奥秘”。现场小组操作的结果是: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但是,通过两次幼儿的合作游戏以及教师的适时参与、语言暗示,操作后的经验交流,幼儿一点一点感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领悟到积木摆放位置的重要性、顿悟到“小纸板”所起到的平衡作用,也认识到叠得越高动作就越要小心、轻缓……所以,虽然有的幼儿两次操作都失败了,但是他们没有气馁,仍产生了再次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此可见,本次活动的最大价值不仅体现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注重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还体现在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价值体现。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包的款式、材料等特征及其用途,初步知道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根据包的基本特点装入合适的物品。

  3、体验探索、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包,适合放在包中的生活用品若干。

  2、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熊一家准备出去旅游,他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这些东西该怎么带出去呢?请小朋友帮小熊想个办法。

  (我叫爸爸开辆车帮小熊拿东西,可以拿一个箱子装这些东西)师:小熊他们还要爬山,拿箱子、袋子装不方便呀!

  (可以拿包装;对,可以拿背在肩上的包装这些东西,这样就很方便,爸爸出去旅游时也这样)评析:活动一开始就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引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帮助小熊想办法中培养了幼儿的爱心。

  二、看看、玩玩各式各样的包,知道包有材料、大小及款式等的不同。

  1、幼儿看看玩玩,感知各类包的外部特征。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包的专卖店里帮小熊选包,好吗?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包,它们是什么样的?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评析:包是由幼儿收集来的,幼儿非常熟悉。在收集过程中,他们对包的款式、材料等的特征有所了解,所以在讲述包时能说会道。

  2、讲述各自的'操作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真个包上的花很漂亮)师:这个包上因为有了花的装饰,显得很美观。那还有谁发现包上有其它的装饰呢?(这只包是用五颜六色的珠子穿起来的,也很漂亮。这个包上有许多好看的线。……)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除了包上的这些装饰,你还发现了什么?(包上有拉链)师:那拉链有什么用呢?(可以使包关起来,这样小偷就拿不到包里的东西了)师:除了拉链可以使包合起来,你还发现什么可以使包合起来?(搭扣,有磁铁的,绳子一收包就合拢了)师:你还发现了什么?(我的包是用皮做的)师:那,除了皮做的包,你们还发现用什么也可以做包?(这包是用毛线做的,这只包是用塑料做的)师: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什么?(我还发现这只包有轮子)那你知道包上为什么要装轮子?(这样就不用拎了,可以在地上拉着走。我还发现这只大包上的杆一会儿可以变长,一会儿可以变短)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那有谁知道这杆子有什么用吗?

  (高的人就把杆子放高一点,矮的人就把杆子放低一点)师:这只包上还有锁,这是为什么呀!(是密码,防止小偷用的)评析: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老师是引导者,让孩子们互相学习,问题从孩子中来,有孩子来解答,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3、音乐声中展示各自的包,了解各种拎、拿方式的不同。

  师:小朋友,你的包是怎么拿的?现在请你们拿(双肩背、单肩背、斜背、提推等)各自的包,踩着音乐的节奏,摆出好看的造型,把你们的包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评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展示各自的包,孩子们拿着各自的包,踩着音乐的节奏,摆出好看的造型,神气极了,增强了活动的气氛。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3-12

大班教案[精选]12-30

(经典)大班教案01-13

大班教案(经典)02-10

(经典)大班教案04-19

大班教案(精选)10-04

大班教案07-26

大班走失的教案02-06

大班音乐教案03-31

大班安全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