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与蜻蜓》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蛙与蜻蜓》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蛙与蜻蜓》教案1
教材依据:
《青蛙与蜻蜓》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一)”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是一首儿歌,语言浅显生动,主要写了两个为稻田除害虫的“小英雄”——青蛙和蜻蜓。
设计思路:
《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册教材开始渗透有关形声字声旁表音的规律,本课所处的第三单元就是一个集中识字的单元。从第二册教材开始渗透有关声旁的知识,但是由于比较复杂,学生还不能真正掌握它,并用来帮助识字。本单元将对这方面知识作一个概括,因此本节课以“青”为声旁来识字,做到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认识到声旁表音的局限性,学习利用声旁猜字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识字;其次结合本课内容,通过指导朗读背诵,体会两个“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歌,主要写了两个为稻田除害虫的“小英雄”——青蛙和蜻蜓,每一小节分别写一个。青蛙做了好事“呱呱呱,叫不停”,爱宣扬自己的功劳;蜻蜓则“静静飞去不吱声”。相比之下,蜻蜓更谦虚一些。但是我们不能用传统的价值观评判这两个小英雄,在除害虫这一点上,它们都值得称道,只是性格不同而已。儿歌内容浅显,语言生动。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会根据上下文猜字、看拼音识字等识字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青蛙和蜻蜓两个形象,能够体会两个“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蜻、蜓、呱、吱”,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生字“除、害、晴、湖、静”。
2、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识记生字,体会汉字声旁表声、形旁表义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两个“小英雄”各自的性格特点。
4、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培养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学会根据汉字的偏旁来辨析形近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形声字的声旁猜字的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方法:实践法、研究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一个,仔细听:
①绿衣小英雄,说话呱呱呱。冬天它休息,夏天捉害虫。
学生猜谜,说出谜底。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板书“青蛙”,学生书空。它的名字里面有个表示颜色的字(青),生齐读一遍。
②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害虫。不吃粮食不吃菜,人们夸它小英雄。
学生说出谜底,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板书“蜻蜓”,齐读一遍。
今天学的儿歌有两种动物,是——(引导学生说出),对,是青蛙与蜻蜓。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青蛙与蜻蜓。补齐板书,齐读课题。
二、字文结合,随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相机正音。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平时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
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自主识字。
3、男女生合作分节读。
4、正音并指导正确朗读句子。
(二)字文结合,相辅相成。
1、学习“呱、除”字和第一节。
(1)借助音效,形象感知青蛙的叫声。
(2)引导学生根据左耳旁了解“除”的本义并认读。
(3)展示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除害虫”。
(4)指导朗读,体会青蛙的性格特点。
2、学习“蜻、蜓、吱”和第二节。
(1)图与字结合,认识“蜻蜓”。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蜻蜓。
(3)指导朗读,体会蜻蜓的性格特点。
(三)学生带动作表演读、分角色读,背诵。
(四)师小结:像青蛙呀,蜻蜓呀这些可爱的小虫子,我们叫他们“益虫”。它们帮我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保护庄稼,是我们忠实的朋友喔,我们应该想办法保护它们,而不能去伤害它们。
三、发现规律,正确认写。
1、出示“害”,生读。引导学生说说“两注意”,并指导书写。
2、出示“晴”,引导学生与“青”字对比字形、读音,指导进行形声字分析,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的认识。
师小结:汉字真是奇妙,一个“青”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组成这么多意思完全不同的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识字的时候只看他们的声旁来猜字,这种识字方法叫——“读半边”。其实,在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一特点来识记汉字。
3、引导找出文中声旁表声的字。
4、出示:猜、靓、倩
猜一猜,再标出音节,读一读,体会声旁不一定表示读音的特点。师小结:看,这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青”字,但是他们的读音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识字的时候还得查我们的无声的老师字典来验证它们的正确读音。
5、学生自学“湖”,找同音字组词。
6、学生练写“除、害、晴、湖、静”。
7、展示,评议。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先以猜谜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标》要求,我在识字教学时采用了个别读、拼读、组词,用词说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了写字的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字形,让学生提出书写应注意的地方,强化对字的识记,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的好习惯。
结合本课内容,我还以“晴”字为例进行了形声字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确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法,它是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两部分构成,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和声旁表音的特点来识字。但是,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逐渐弱化,因此,教学中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出示“猜、倩“两个汉字,该内容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局限性,并且教孩子们做学问要有科学的态度,那就是要通过查字典来验证汉字的读音是否准确。
由于本课儿歌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是儿童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所以,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大声齐读、根据自己的喜好读、带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学生从读中体会到两个“小英雄”不同的性格特点,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学生青蛙和蜻蜓都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继而增强了孩子们保护益虫的意识。
《青蛙与蜻蜓》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德育目标:
1、学得方法,激发识字的兴趣。
2。了解益虫,培养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词。
2、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类识记同声旁的汉字。
教学难点:
1、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识记生字。
2、联系生活,读读议议,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教学法、讨论法、引导启发法、朗读指导法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播放欢快的乐曲,戴上青蛙头饰做配乐表演,然后换上蜻蜓的头饰表演,要把两种益虫的不同性格表现出来。
2、你对青蛙和蜻蜓了解多少?你更喜欢它们中间的哪位?为什么?
3、生回答后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本课的生字,要读准字音。
2、同桌交流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3、找学生当小老师,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片教读生字,老师给予辅导。
4、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全班一齐读一读,遇到容易读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
5、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6、分小组说一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7、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8、适当点拨一点儿形旁和声旁的概念,让学生以后可以用形近字比较法来识记生字的音和形。
三、指导写字
1、用实物投影生字卡片,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做到写字前心中有数。
2、注意提示易错的字的写法。
3、学生练习、临写,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4、师生评价、修改。
5、同桌相互欣赏对方的字,给对方提出建议。
四、分节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1、同桌分工朗读课文,并说说你的感受。
2、分角色扮演读,选择你最喜欢的角色来读。
3、在伴奏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表演。
4、小组比赛朗读和表演读。
五、欣赏、想象、歌唱
老师播放旋律欢快的乐曲,用学生熟悉的节奏演唱课文,学生闭眼欣赏,并模仿老师的方法,自编自唱,在乐曲中愉悦身心。
六、畅谈
“我是一只小青蛙”或“我是一只小蜻蜓”
老师引导学生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
【《青蛙与蜻蜓》教案】相关文章:
《蜻蜓》活动教案08-25
《放飞蜻蜓》教案09-21
青蛙戏水教案09-15
小青蛙教案01-28
寄给青蛙的信教案08-31
《青蛙吃害虫》教案01-13
《小青蛙找家》教案05-30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教案11-25
中班游戏教案《青蛙捉害虫》02-16
《红蜻蜓》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