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果核的用处,发现水果里有不一样的果核。
2、体验种植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蜗牛和苹果》;香梨、冬枣、金橘、苹果、桂圆、石榴洗净分别装在六个盘子里;泥土、水、沙子三盆,铲子若干,纸杯人手一个;纸、笔、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了解果核的用处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苹果园,看看苹果园里发生什么事。播放课件
2、师:苹果到底生病了吗?苹果妈妈的宝宝是谁?(引导幼儿了解苹果妈妈的'宝宝藏在苹果里,苹果的核就是苹果的种子)。
3、苹果种子怎样长成苹果树?
4、师:种子要种在泥土里,给它浇水、施肥、晒太阳就会慢慢发芽、慢慢长成苹果树开花、结果。(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图片。)
5、听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苹果果核有用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借助沙画、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在自主学习、接龙游戏、传递爱心等过程中大胆演唱。
3.感受歌曲中爱的情感,体验爱的温暖和快乐。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沙画视频、沙画台、三角架、投影仪、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教师:平时谁很爱你?你还听过谁对谁说我爱你?
(二)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
(1)幼儿分组欣赏沙画视频,引出第一段歌词。
(2)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图谱。
(3)有节奏的朗诵第一段歌词。
2.有感情的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一段。
(2)幼儿有感情地学唱。
(三)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1)师幼讨论: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爱你,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2)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3)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谱。
2.学唱歌曲第二段,并能掌握歌曲中的`难点。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二段。
(2)幼儿练习演唱,并能注意"力量"的"量"字音拖得特别长。
(四)完整学习歌曲。
1.完整欣赏沙画。
2.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多元练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接龙游戏,演唱歌曲。
2.传递爱心,趣味演唱。
附歌曲:《我爱你》
蜜蜂对着鲜花说我爱你,青蛙对着池塘说我爱你,
星星对着月亮说我爱你,葵花对着太阳说我爱你。
你的爱给了我温暖和快乐,你的爱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我爱你!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I love you!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经常有家长跟我反映说小孩在家不爱刷牙,一般来说一岁半到两岁是一个较好的熟练时机,这牵涉到宝宝的手部肌肉发展、协调能力(能否握牙刷)与基本认知能力(听得懂父母的简单指令);但牙医师与幼教专家都认为,只要宝宝对你的刷牙行为产生好奇,进而出现模仿行为时,便可以为他准备一支幼儿专用的小牙刷,让宝宝自己试着“玩”。幼教专家提醒家长,此时的重点不在于能否刷干净,而在于让宝宝养成刷牙的“习惯”,我班幼儿已有四岁就更要养成好习惯了,就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诸多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教幼儿掌握准确的刷牙要领,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性。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掩护牙齿的重要性,掌握刷牙的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准确的刷牙要领。
活动准备
1、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视频。
2、牙齿模型,幼儿自带牙刷。
3、背景音乐刷牙。
4、玩具大老虎、纸杯、脸盆。
活动过程
(一)、看视频《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引起幼儿兴趣,引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一下:1、老虎的牙齿到哪里去了?2、老虎为什么拔掉了牙齿?
(二)每两幼儿相互当牙医都张开嘴让对方了解自己牙齿的情况,并找出牙齿变坏的原因。
1、下面请小朋友们张开小嘴让我们的牙医看看自己的牙齿,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坏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都相互非常认真的观察,有的说对方的牙齿变黑了,有的说牙齿有个小窟窿)。
2、牙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三)知道怎样保护牙齿。
(四)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大老虎说(老师扮演大老虎):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睡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么办?请小朋友快来帮帮我吧。(小朋友们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
2、老师和大老虎一起走到幼儿中间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
3、出示牙模型,为幼儿讲解牙齿构造。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刷牙的正确方法(1)上牙从上往下刷,(2)下牙从下往上刷(3)咬合面来回刷,(4)里里外外都要刷。
5、操作:刷牙,教师巡回指导,放刷牙歌。
6、教师检查幼儿刷牙情况。
(五)放刷牙歌,外出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播放视频《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激发幼儿兴趣,从而引出问题,幼儿听得非常认真,并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接着通过相互观察对方的牙齿,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牙齿的情况,让幼儿及时发现自己牙齿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非常积极,也非常认真,并回答出了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再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幼儿对教师扮演的大老虎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地和大老虎一起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在这一环节幼儿态度积极,教师给予见解和肯定。操作:刷牙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环节,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刷牙的过程,并享受此过程,幼儿积极踊跃,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刷牙过程,并学会了牙刷的正确方法。最后在欢快的音乐中幼儿外出活动,通过本节活动,幼儿知道了刷牙的好处,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能坚持早晚刷牙,达到了本活动的设计目标。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1-13
大班教案(精选)10-04
大班教案[精选]12-30
大班教案07-26
大班手工教案07-14
桃教案大班12-21
大班小雪教案01-02
大班健康教案12-31
大班礼仪教案01-06
大班立春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