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5以内的数序。
3、大胆思考与尝试,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火车头模型一个,火车厢3节,15张小椅子、3张桌子、3个杯子、2个袜子、1根棍子、5个手帕、2顶帽子、数字1-5的图片若干、音乐《火车开了》、糖果若干。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数学城堡
活动过程:
1、开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
教师邀请幼儿坐火车前往数字城堡。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乘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请小朋友数一数我们的小火车有几节车厢?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车厢。
2、参观数学城堡
播放音乐《火车开了》,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数学城堡。
师:看一看城堡里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3、做客数学城堡
(1)搬椅子。教师请幼儿观察出有几张桌子,并请幼儿根据每张桌子贴着的数量卡,搬椅子坐好。等幼儿坐好后,教师再根据每张桌子幼儿坐的数量进行检查和调整。
(2)插花。
师: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数字老爷爷,这位数字老爷爷知道小朋友来做客,可开心了。他说要跟我们小朋友玩数字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标签的提醒,给花瓶插上数量5的小花。
(3)整理物品。
师:数字老爷爷年纪大了,数不清城堡里到底有多少东西,小朋友们能不能帮他数一数?
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老爷爷的'帽子、杯子、拐杖、手帕等有多少,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反复练习点数数字1-5。幼儿在说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奖励。
师: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数字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他要给你送上好吃的糖果。但是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到5个糖果。
教师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取5个小糖果。
4、开火车带小朋友回幼儿园
教师请小朋友乘火车回幼儿园,并提出乘车规则:要求小朋友们不要拥挤,排队上车,每节车厢只能乘坐5个小朋友。
小班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感知音区的高和低,并用动作表现。
2、能按节拍模仿高人、矮人走路的姿态。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游戏准备:
1、高人与矮人的图片(附教学挂图)。
2、音乐录音磁带。
游戏过程:
1.想象高人与矮人的姿态:
(1)出示高人与矮人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
"矮人是怎样走路的?高人又是怎样走路的呢?"
(2)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和矮人的走路。
(3)幼儿相互观察、交流。
"谁扮的高人最高?谁扮的矮人最矮?为什么?"(他把手举高了;他踮起脚尖;他蹲着走;他弯下了腰;等等。)
2.听辨高音区和低音区:
(1)老师分别按高音区和低音区弹奏乐曲,引导幼儿听辨。
"你们听,这是谁在走(弹奏低音区)?再听听,现在是谁在走(弹奏高音区)?"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区变化相应得动作。
"现在我们都来和音乐里的'高人和矮人交朋友吧!听到高人出来了,就站起来和他握手;听到矮人出来了,就蹲下来和矮人握手。"
3.听音区变化改变走路的姿态:
(1)老师在中音区弹奏乐曲,幼儿按四分音符的均匀节奏一拍一拍的走步。
(2)老师完整弹奏乐曲三遍,要求幼儿用"小朋友走"(中音区)、"高人走"(高音区)、"矮人走",(低音区)的动作分别对不同音区作出反应。
4.教师在弹奏过程中变化音区,幼儿仔细倾听其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团圆、搓条、压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及表现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一次性盘子人手一只,橡皮泥若干:每张桌上放一只鱼缸(事先用布遮盖),内有蝌蚪、水草、玻璃弹子等:背景图一幅(上面画有一只大青蛙,事先用布遮盖):录音机及录有青蛙叫声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迎春花张开了小嗽叭,小蚂蚁伸伸懒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们听,又有谁来了?(录音机传出青蛙的叫声,教师适时掀开背景图上的遮布。)
2、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它们来了吗?(幼儿回答后,教师掀开鱼缸上的遮布。)
二、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穿什么衣裳?
2、小蝌蚪长得什么模样?
3、它们游水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三、幼儿操作
1、青蛙妈妈想请你们给它的小宝宝塑像。这样吧,我们用橡皮泥来试一试。
2、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请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儿讲述造型的方法和过程。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想出了两种方法来做蝌蚪,正面我来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然后在圆泥上捏出尾巴,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第二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再取一点泥,把它搓成长条作尾巴,然后把这两部分连结起来,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
5、请幼儿参照上述方法继续给蝌蚪塑像。
6、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除了小蝌蚪,还有什么。(水草和石子)
7、教师出示范例,请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做水草和石子。(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团圆作石子,搓成长条作水草。)
四、讲评
1、以青蛙妈妈的口吻进行讲评:呱呱呱,让妈妈看看,宝宝的塑像像不像。
2、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将幼儿的作品用双面胶――贴在背景图上,开一个展览会,并请各班幼儿前来参观。
活动反思: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通过活动,学习朝着目标动作较协调的跑。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珊瑚、水草若干,鱼游音乐(中间穿插不协和音表示鲨鱼来了)。课前听过表示鲨鱼的音乐及看过鲨鱼吃小鱼的动画。吹泡泡工具、小鱼胸饰与托儿人数相同、鱼妈妈胸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鱼们跟着妈妈到大海里去玩吧。
听音乐进入活动场地,在教师带领下,学小鱼游的各种动作(准备活动)。
(二)游戏《小鱼追泡泡》
1、提出游戏的要求:追泡泡时不要把其他托儿撞到了,如果撞到了也没关系,自己爬起来,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鱼。
2、小鱼听着音乐去追泡泡,鲨鱼来了小鱼去躲藏。
3、游戏中教师提醒托儿注意安全。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表扬平时胆小的孩子及摔到了自己爬起来的托儿
2、托儿听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很浓,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使整个活动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是很基础的乐理知识,让幼儿从小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乐理知识有所认识。
活动目标:
1. 复习音乐律动《小猫你别吵》,要求表演整齐、生动。
2.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声音有高有低,学习高低的相对概念,正确区分出声音的高低。
3. 了解几种旋律,会用线条表示出来。
4.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5. 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 音符
2.五线图谱
3.简谱
4.水彩笔
5.录音机
6.磁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我唱得好
情景:两幼儿争执,教师上前询问,知道他们在比谁唱歌好听,教师要求幼儿比一比。
内容1:练声c-f
内容2:复习音乐律动《小猫你别吵》。要求表演整齐、生动。
二、区分声音的高低
1. 利用身边熟悉的东西作比较,初步了解高低的相对概念。
游戏1:小音符的`家
游戏2: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互动游戏:听一听
三、声音的旋律
1. 上行和下行 看图谱,从音符在图谱中的走向直观了解上行和下行。
2. 旋律 用线条将旋律表示出来,使之变成看得见得旋律。
合作游戏:拼旋律
四、简单复习一遍以上内容,进行小结。
五、自由歌舞。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重点:防火;难点: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活动延伸: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01-24
小班的教案07-11
小班教案05-25
小班的教案10-23
小班小狗教案12-03
小班开学的教案10-08
小班艺术教案11-25
小班安全教案10-28
小班握教案09-05
小班游戏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