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4-11-27 21:48:5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语言教案(锦集9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数量短语的学习和运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活动设计中运用了“百宝箱”、“造火车”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量词短语: 如“×根香肠”、“ ×个面包”、“ ×包土豆片”等,丰富词汇;

  2、能运用恰当的语气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故事读本;

  3、进一步理解“贪吃”、“贪婪”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1、大书《贪吃的小猫》、音乐磁带、百宝箱一个;

  2、字卡:几根香肠、几个小面包、几块巧克力、一瓶胡椒粉、几包土豆片等;

  3、多媒体课件(小猫表情图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多媒体课件,谈话导入。

  ——请幼儿欣赏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猫的表情、动作、体态。

  ——师:“我们也上过一本关于小猫的读本,你们还记得是哪本书吗?”

  (二)教师出示大书并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表情、动作。

  ——师:“这本书里讲的是谁的故事?它跟在妈妈身后吃了哪些东西?它首先偷吃了什么?它是怎么吃的?接下来妈妈又买了什么?小猫吃完土豆片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呢?等等。”

  ——教师逐页展示大书,教师示范指读。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贪吃”、“贪婪”的含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只贪吃的小猫?你是怎么理解贪吃的?小朋友再想象一下小猫贪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生共同指读。

  (三)在音乐声中传阅小书,师生共同指读小书。

  ——幼儿分男女轮读小书;

  ——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引导幼儿带着任务读小书:仔细观察妈妈都买了哪些食物?仔细观察小猫由瘦到胖的体态变化。)

  (四)游戏:“百宝箱”,复习读本中的数量短语。

  ——教师请小朋友在百宝箱里取一样东西,并用读本中学过的数量短语告诉大家:你拿到了什么东西?教师在小朋友拿到食物后出示字卡并请小朋友快速找到在哪一页,并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几个、几块、几包等数量短语来说。

  (五)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这本书有趣吗?那我们把书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把分享的过程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欣赏。”

  ——请小朋友听音乐将书传上来。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田鼠太太的项链”是一次将文学作品与数经验进行整合实施的活动。故事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幼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故事中另一个可以挖掘的教学点就是粮食交换的数量计算。该活动主要是在启发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同时帮助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在食物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让孩子理解减法的含义。整个活动一共有两次减法操作,第一次操作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第二次是告知孩子粮食全部换掉了,让他们列式表示换的过程,既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又让他们了解0的意义。教学中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从而让幼儿具有辩证思维和多维思考的经历和体验。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活动重难点:

   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ppT,0~10数字,减号,等于号卡片若干,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ppT1:昨天我们一起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2、ppT2:故事中的田鼠先生因为要出远门用了四天的时间帮田鼠太太和田鼠宝宝找了许多的食物,谁还记得每一天都找到了些什么吗?

  3、请你们帮田鼠先生算算它一共找到了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和多少花生呢?

  4、ppT3:田鼠先生看着自己找到了这么多的食物,心里特别高兴,它想:这下够田鼠太太和宝宝吃一阵的,于是它就放心的出远门了,田鼠太太把这些食物都藏到了柜子里。

  二、听听算算

   1、ppT4:第二天,田鼠太太在树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么做的?

  2、ppT5:田鼠太太戴上了项链走在街上遇见了谁,它怎么说的?

  3、田鼠太太拿了多少食物去换礼服?(出示ppT6)要用这么多食物去换礼服,田鼠宝宝非常担心地说:“我们还剩多少粮食呢?够不够我们吃的?”

  4、到底柜子里还各剩下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多少花生呢,我们来帮田鼠宝宝算一算。(幼儿操作)

  5、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些数字各表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试题,ppT7)

  6、现在柜子里还剩下6个玉米,7颗红枣,6粒花生,食物一下子少了很多,可田鼠太太说只要省着点吃还是够的。

  7、(出示ppT8)田鼠太太穿上了漂亮的礼服,项链显得更高贵了又走在大街上,遇见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8、田鼠太太这次要用多少食物去换裤子和鞋子呢?(出示ppT9)

  9、这下田鼠宝宝更担心了,它着急得拉住妈妈:“妈妈、妈妈,食物不多了,别拿走。”这一次,柜子里还剩下多少食物呢?请你们赶快帮田鼠宝宝算算。

  10、幼儿操作,要求幼儿在三种食物中任选一种食物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试题,ppT10)

  11、田鼠宝宝说:“怎么都没有了呢?骗人的,你们怎么算的啊?”请你们帮它解释一下吧。

  三、想想说说

   1、你们觉得田鼠太太拿田鼠先生辛辛苦苦为它们储藏的食物拿去换新礼服、新鞋子和新裤子值得吗?

  2、总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需要的,这样才不会犯错。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学会用字组词。

  2、练习用字组词,拓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创造性组词的乐趣,学习分享同伴的经验。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教师准备便于广泛组词的常见玩具、图片(球、车、花等)。

  (二)经验准备幼儿有早期阅读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词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拿玩具展示)

  2、师:我们还可以怎么叫它?

  3、师:那我们用它来组词,比比看谁想到的最多?

  (二)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启发幼儿大胆的用所给的字组词

  1、师:这个字怎么读?你们有谁认识它吗?

  2、师:你们还能想到那些词呢?

  (三)进行分组竞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按照学号的奇偶来进行分组,给出难易程度相当的字给两组幼儿,比比哪个组的所组的词的个数最多。

  (四)活动结束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深化幼儿的记忆,增加幼儿的词汇量。

  活动反思:

  在学习第一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边思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得出记忆反义词的小窍门——义相反、一对一对记得牢。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提出边思边读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回答问题。

  在处理生字教学环节时,我采用的是孩子自主识字的方法。由于这一单元基本上都是教授孩子如何识字,所以此阶段,孩子已经能够通过学会的各式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了。在孩子交流生字的时候,我也是根据每个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同时也使得识字教学更有效率。例如,在教“闲“的时候,我主要抓住这个字的`“形”,让学生注意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然后“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曾学过的“门字框”的字,这种强化记忆,让学生通过一个生字的学习复习到了更多相同结构部首的字,识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另外在朗读环节的处理上,我分了三个步骤。把课文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本环节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读文:初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字音,以此来巩固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文中的反义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能力。第三次在正确读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用上反义词编儿歌。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目标明确地引导学生正确读文。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种从易到难的读,不仅使得课的容量增加,同时也体现了边读边思的原则。

  最后一环节,我设计了说话练习。说话练习中包括了所学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巩固生字,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课后部分学生还运用反义词编写故事,兴趣浓厚。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学习用语言表达对农民秋收辛勤劳动的`赞美和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1、观看录像。

  (1)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3)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

  (1)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2)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

  (1)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2)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1)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2)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大自然充满了勃勃生机,当孩子们看到院子里的桃花朵朵的时候,都显得很兴奋。《桃树下的小白兔》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孩子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想象故事的有趣情节,并能大胆表达,体验与孩子们相互友爱,共享快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花瓣变为多种有用的物品的意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增强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朋友的情感。

  3.大胆想象桃花的用途,并用连贯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人手一份,跟画册配套的`背景图片,小白兔、老山羊、小猫、松鼠、小鸡、金龟子、小蚂蚁图片各一张,故事录音等。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小朋友,我们院子里的桃花树可真漂亮,有只小白兔想在你们的桃花树下安家,我们一起拍手欢迎它!

  一天,小白兔在池塘边见到了许多粉红色的桃花瓣,你们猜猜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小白兔到底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书。

  2.借助课件听故事

  小白兔捡到桃花瓣后想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教师提问:

  (1)看完了故事谁能告诉我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白兔捡到桃花瓣后,首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

  (3)它把桃花瓣寄给了谁?用 了什么方法?

  (4)老山羊收到好朋友的桃花瓣,心理怎么想?桃花瓣给老山羊带来了什么用处?

  (5)小猫、小松鼠,小鸡、金龟子和蚂蚁它们收到好朋友寄来的桃花瓣是怎么想的?桃花瓣给它们带来了什么用处?

  (6)后来朋友们都到哪里去春游?大家对小白兔怎么说?小白兔又对朋友们说了些什么?

  3.老师讲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1)要是老山羊把桃花瓣当船,蚂蚁把桃花瓣当书签,好不好?为什么?

  (2)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

  4.故事迁移: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把桃花瓣送给谁,你希望她把桃花瓣当成什么?会给她带来什么用处?请小朋友课后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并回家自己制作一片桃花瓣,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以孩子们身边的事物出发,引起幼儿兴趣,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听故事,孩子们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听故事时很认真,回答问题时也很积极,活动最后,让孩子们动手将自己的想法,做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自始至终孩子们兴趣都很浓厚。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体会小熊过桥时害怕、紧张的心情,体验小熊过桥以后的胜利心情,培养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2.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并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3.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欣赏动画、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看图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自制小竹桥、《小熊过桥》课件、图谱、录音机。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增进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欣赏动画、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看图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欣赏动画、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幼儿体验过“小竹桥”时害怕、紧张的心情,体会过桥以后胜利的心情,培养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场有趣的无声动画片,想看吗?可是我们去看动画片必须要走过一座小竹桥,我们走竹桥时一定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幼儿走过“小竹桥”。

  师:小朋友过桥后心情如何?启发幼儿运用各种形容词表达当时的心情。

  师:小朋友还能用自己的表情来表现自己现在兴奋和欣喜若狂的心情吗?(启发幼儿用表情或动作表现心情)

  师:可是当大家刚走上桥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师:我们再用表情来表现当时害怕、恐惧、提心吊胆的心情吧。

  教师小结: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当时真的很害怕,可是生活中还会遇到同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自信、勇敢,不怕困难,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本环节通过幼儿体验“过桥”的心情,便于幼儿观察图片中小熊的表情,为下面环节看图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二、利用各种形式引导幼儿看图讲述,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1.出示故事图片,发散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观察力。

  师:这些图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儿讲述。

  师:小熊过桥时,乌鸦、河水、小鱼会和小熊说些什么?

  幼儿讲述。

  师:请大家想想刚才自己过桥前后的心情变化,再来完整地讲述故事吧。

  幼儿较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师小结:大家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较完整地讲述一个小熊过桥的故事,那到底是这样的吗?请大家欣赏一下小熊过桥的无声动画片吧。

  2.欣赏无声动画片,发散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出示图谱,并引导幼儿能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师:刚才我们看动画片时,小螃蟹也看到了,它还画了一幅连环画,请大家观察小熊过桥时小熊、乌鸦、小鱼的动作、表情,再联系自己“过桥”时的心情,再来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吧。

  3.欣赏有声动画片,完整欣赏故事《小熊过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师:刚才的动画片,有只小喜鹊也看到了,它还编出了一个动听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喜鹊编的故事《小熊过桥》。

  师:如果生活中我们的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不应该嘲笑别人,而应该给予朋友帮助和鼓励。

  4.为无声动画配音。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为无声动画配音吧。

  5.幼儿加上表情、动作表演故事情节。

  三、结束环节:播放《小熊过桥》的歌曲,幼儿勇敢、自信地过桥

  师:小熊在鲤鱼的鼓励下成功过桥了,让我们给小熊做个榜样,勇敢、自信、不怕困难地过桥,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对困难,争当一名小勇士。

  活动延伸:

  1.学习歌曲“小熊过桥”。

  2.在区角活动中投放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附:小熊过桥

  有一只小熊对妈妈说:“妈妈,我好些日子没看见姥姥了,我想去看看姥姥。”

  妈妈说:“好啊,你去的时候,把咱们那束鲜花给姥姥带去,把那一包点心也给姥姥带去!”

  小熊抱起点心盒子,拿起那束鲜花,说:“妈妈,我走了!”

  妈妈说,“妈,早去早回来,替我问姥姥好!”小熊说:“哎,妈妈再见!”说着就走了。

  小熊走着走着,来到一条小河边上。河上有一座桥。这桥是用竹子搭的,小熊走到上面就不敢动了,因为走起来左一摇右一晃的,河水还在下边哗哗地响哩!

  小熊正害怕,天上飞过来一只乌鸦。这乌鸦不但不帮助小熊,还吓唬他。乌鸦高声喊道:“呱——呱——呱——坏啦,坏啦!你们瞧啊,小熊要掉下河啦,小熊要掉下河啦!”

  小熊本来就害怕,被乌鸦这一吓唬,就更不敢动了。他低头一看河水,河水也在笑话他:“哗哗哗哗,小熊小熊,你怎么这么不勇敢哪,小竹桥都不敢过!这么胆小,太没出息啦,太没出息啦!”

  小熊一想:乌鸦吓唬我,河水笑话我,这,这可怎么办呢?小熊着急得哭着叫:“妈妈,妈妈,快来呀!”可是,妈妈离这儿远哪,听不见呀。

  熊妈妈听不见,可是水里的小鱼儿听见了,他们“扑噜,扑噜”从水里钻出头来,对小熊说:“小熊,小熊,你别害怕,把眼睛往前瞧,别往水下看,你挺起胸,直起腰,迈开步,一二,一二,就过去啦!”

  小熊听小鱼儿的话,抬起头,眼睛向前看,挺起胸,直起腰,迈开大步,一二,一二!嘿,真过去了。

  过去以后,眼泪还没干,小熊就高兴地笑了。小熊回过头来,冲着小鱼直点头:“小鱼儿,小鱼儿,谢谢你们了,再见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并能感受大熊从难过--感动的心理变化。

  2、知道不欺负别人、乐于帮助别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准备:

  幻灯片、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也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拥抱节,和谁拥抱就表示愿意和谁做好朋友,大熊准备要去拥抱它的每一个朋友,那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啊,可是大熊却哭了,大熊为什么哭呢?请你们来猜一猜?那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欣赏第一段故事:

  1、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和大熊拥抱呢?它是怎么样说的?

  (1)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里的小动物的话,你们来当大熊,我来当三个小动物好吗?

  (2)男女生分组学习对话(3)请四个小朋友上前面来练习对话请爸爸妈妈当大熊,你们当小动物。

  2、是啊,去揪袋鼠的尾巴、去拔小兔的萝卜、仗着自己力气大,去欺负小动物,大熊的这种做法好吗?这样做可真不好。

  3、大熊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他还会遇到谁呢?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和大熊拥抱吗?

  4、幼儿想象创编、表演对话、角色体验,体验大熊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让孩子想出4--5种小动物来)(二)欣赏第二段故事1、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这一路上,大熊遇到了很多的小动物,没有一个朋友愿意和大熊拥抱,大熊呆呆地坐在大树旁边,心里非常非常的难过。天黑了,大熊回到家晚饭也没有吃,他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一直到结束……(1)当没有一个朋友和大熊做朋友时候,大熊的心里感到怎么样?难过了会怎么样呢?

  (2)后来是谁来了呀?他们来干什么呢?小动物们都来和大熊拥抱了,大熊此时的大熊心里面感到怎么样呢?

  (3)小结:刚开始,小动物们都不愿意和他拥抱,所以,他伤心地哭了,后来,小动物都来和大熊拥抱了,所以他感动的地哭了,因为朋友们原谅了它,它又有了好朋友。

  经过这一次拥抱节,小动物们学会了原谅别人,大熊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能欺负小动物,而是应该多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

  (4)那他以后可以怎么样帮助别人,才能有更多的朋友呢?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让我们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一讲好吗?

  四、感受拥抱的快乐原来拥抱别人和给别人拥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你想拥抱谁呢?下面就让我们和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老师去抱一抱,亲一亲吧。

  附故事:小熊的.拥抱节今天,是森林城的一年一度的拥抱节,和谁拥抱就表示愿意和谁做朋友,大熊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和100个朋友拥抱。

  一大早,大熊就出门了,他远远的看见小袋鼠慢悠悠地走过来,他连忙张开双臂走上去:"小袋鼠,今天是拥抱节,我们拥抱一下好吗?"小袋鼠转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老是踩我的尾巴。"大熊往前走,他看见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过来,他连忙张开双臂走上去:"小兔子,今天是拥抱节,我们拥抱一下好吗?"小兔子转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上次把我的萝卜全都拔光了。"大熊又往前走,他看见红狐狸大摇大摆的走过来,他连忙张开双臂迎上去:"红狐狸,今天是拥抱节,我们拥抱一下好吗?"红狐狸转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仗着力气大,老是欺负小动物。"大熊继续往前走,没有一个朋友愿意和大熊拥抱,大熊呆呆地坐在大树边,心里面非常非常的难过,连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天黑了,大熊晚饭也没吃,一个人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笃笃笃",是谁在敲门呀?大熊慢吞吞地走过去开门,门一开,大熊惊呆了!小动物们全来了,他们在门外排着队,微笑着看着大熊,一个个张开双臂说:"大熊,祝你拥抱节快乐,我愿意做你的好朋友。"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跟大熊拥抱,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大熊的眼泪越来越多,比刚才没有人跟他拥抱的时候还要多,大熊真的感动了,他后悔地说,"我以后再也不欺负你们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教学活动目标:

  1.在欣赏诗歌的前提下,初步体验诗歌中绿色和灰色所代表的意义。

  2.在理解故事内容情况下,体验诗歌情感,懂得同伴之间友爱之情。

  3.学习诗歌的格式并能自己创编简单的诗歌。

  4.在感知诗歌故事内容下,明白绿色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2.舒缓的轻音乐磁带

  3.挂图和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视听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神奇的王国,那里住了一群小动物有红尾巴的猫咪,蓝耳朵的`小兔还有很多不同颜色的小动物,今天动物王国开运动会,三只小兔迟到了我们看看他们会在路上遇到什么呢?

  (出示图片绿色的和灰色的挂图让幼儿自己观察)

  (二)引入主题,欣赏叙事诗歌

  1、整体欣赏诗歌设置疑问

  (1)诗歌里都有谁呢?

  (2)他们在哪儿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分段欣赏

  (1)“小朋友你觉得这儿的环境怎么样,心里有什么感觉?”(第一段)

  (2)让儿童感受狐狸的狡猾,小鸟的善良。(第二段)

  (3)让儿童体验小兔的机智、聪明(第三、四段)

  (4)让儿童体验狐狸的失望

  (三)表演诗歌,加深理解,进一步体验情感

  1、整体欣赏诗歌(大屏幕)

  小朋友我们在布谷鸟叫声中再次欣赏诗歌,如果你们喜欢请轻轻跟读。

  2、表达读诗时的感情

  你最喜欢的是那种小动物?

  它是什么颜色的?

  你喜欢诗中那种颜色?

  生活中请小朋友说出什么东西是哪种颜色?

  3、分组

  (四)迁移活动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身边的环境(大屏幕)

  1.我们看到图片上的草地和森林是什么感觉它们美吗?你喜欢美好的环境吗?

  2.我们看到被毁坏的森林和草地是什么感觉?你喜欢这样的地方吗?

  3.如果我们要开始保护环境应该怎么做?

  2、小结

  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有序地阅读画面,了解故事中母鸭想变彩色鸭子的美好梦想。

  2、根据母鸭的美好梦想,尝试将白鸭子变成一只彩色的鸭子。

  3、感受母鸭的美好梦想,体验阅读的快乐。

  重点

  学习有序地阅读画面,了解故事中母鸭想变彩色鸭子的美好梦想。

  难点

  根据母鸭的美好梦想,尝试将白鸭子变成一只彩色的鸭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图书、实物投影仪一台。

  2、熟悉音乐《母鸭带小鸭》。

  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用书,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2、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3、利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有序地观看画面,同时,听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4、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重点感受母鸭的美好梦想。

  (1)母鸭有什么愿望?

  (2)怎么才能生出彩色的蛋和彩色的鸭子呢?

  (3)最后,母鸭的愿望实现了吗?你想让母鸭的梦想成真吗?

  (4)你知道为什么母鸭的愿望能实现吗?

  教师采用放慢速度、等待以及动作提示等方式,带领幼儿尝试用故事里的.语言讲述图画内容。

  5、尝试涂色活动,启发幼儿将黑白的画面变成彩色的画面。

  6、展示幼儿的彩色小鸭子,感知涂色后美丽的小鸭子形象,对均匀涂色、色彩鲜艳的作品,给于进一步的表扬和赞赏。

  7、音乐游戏"母鸭带小鸭"。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书的教案09-17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11-12

大班语言教案09-22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10-07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13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10-04

大班语言教案11-3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2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4-28

大班语言老鼠嫁女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