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1-10 13:10:5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猜测故事内容,感受绘本画面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了解地底下的常见植物和小动物,在“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的语言游戏中体验观察、探索、交流活动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简单了解小鼹鼠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ppt课件《啪啦啪啦—砰》;红薯、萝卜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图书第1页:熟悉故事主角“小鼹鼠”。

  1、观察:它是谁?我们叫它什么名字呢?(小鼹鼠)

  2、猜测:小鼹鼠在干什么呢?

  师:小鼹鼠使劲在挖泥土,发出“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的声音,它在找什么呢?

  二、集体翻阅电子图书,了解地底下的常见植物。

  1、观察画面细节

  ①:猜一猜,这一种植物可能会是什么呢?

  2、知识丰富与拓展

  ①:地面上的红薯绿叶、地面下的红薯果实

  师:红薯的叶子绿绿的,长在地面上;红薯的果实红红的,长在地底下,我们的小眼睛看不见。秋天的.时候,人们把红薯的果实挖出来,可以把红薯做成甜甜的红薯汤喝,也可以把红薯做成烤红薯吃,味道又香又好吃。

  3、游戏情境体验

  ①:尝一口香喷喷的红薯,喀嚓、真甜哪!

  4、观察画面细节

  ②:猜一猜,这一种植物又会是什么呢?

  5、知识丰富与拓展

  ②:地面上的萝卜绿叶、地面下的萝卜果实。

  师:萝卜的叶子绿绿的,长在地面上;萝卜的果实也是长在地底下,我们的小眼睛也看不见。秋天的时候,人们把地底下的萝卜挖出来。萝卜的品种很多,有白萝卜、大红萝卜、胡萝卜。萝卜的营养也很丰富,可以放在汤里煮,做成萝卜汤,也可以把萝卜炒着吃,又好吃又有营养,我们小朋友要经常吃萝卜,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长得壮壮的,变得更健康。

  6、游戏情境体验

  ②:咬一口大大的萝卜,啊呜!好辣!呸呸!

  7、知识丰富与拓展

  ③:原来,红薯、萝卜,它们都生长在地底下,我们小眼睛看不见,只能看到绿绿的叶子,看不见果实。那么,哪个小朋友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也是生长在地底下的呢?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对于四岁的幼儿来说,其自我概念已经开始萌生,他们已经开始初步感受到自己的外貌,身体部位的特征,对此有许多的疑问,而要解答这些疑问,首先要让他们认识身体的感官,这是该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由于中班年龄小,该主题只设计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这几个器官。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五官的用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认识自己的五官,并能够用汉语表达它们的名称。

  难点,了解五官的用途。

  活动准备

  1-能看,听,闻,尝的物品,如,鲜花,各种甜,咸。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老师最喜欢看你们的小脸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说一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它们长在笑脸的'什么地方”

  2小朋友相互讨论。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并练习《五官歌》

  二,展开部分

  1教师:“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嘴巴去尝一尝,小鼻子我去闻一闻,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五官歌》来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了五官,并能用汉语表达它们的名称,但由于我们班都是民族孩子,汉语底子薄,在了解这五官的用途时,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延伸。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应该用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点。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区分认识洋葱、大蒜、蒜苗这类的蔬菜,通过观察比较分辨它们之间的异同。

  2、了解这类蔬菜的营养和功能,并且学习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观察认识这类蔬菜

  活动难点

  分辨这类蔬菜的异同

  活动准备

  1、蔬菜若干

  2、洋葱头形象

  3、大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赏故事,设疑悬念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提问:为什么洋葱头没人愿意跟它做好朋友?

  2、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洋葱头的外形及特点。

  二、观察操作,找出朋友

  1、教师提问,那我们小朋友来帮洋葱头找朋友吧,请幼儿去后面的操作区帮洋葱头找朋友。

  2、通过观察,认识各种蔬菜的名称并了解他们的外形特征。

  三、表格列举,说明原因

  1、请幼儿说说找到了谁做洋葱头的`好朋友,并说明原因

  2、教师根据洋葱头的特点和各种蔬菜的特点,列表对比

  3、教师小结,为什么这些蔬菜能够成为洋葱头的好朋友,说明这些刺鼻味道的蔬菜的营养和好处。

  四、续赏故事,验证结果

  1、教师根据幼儿的试验结果,继续讲故事的后半段。

  2、验证结果,是不是跟我们找出来的朋友一样。

  五、延伸活动

  制作食品

  将这些有营养的好东西带到宝贝厨房去做成美味的事物吧。

  设计意图

  洋葱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蔬菜,我们在幼儿园的午餐中经常有它的声影出现,可是,在午餐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愿意吃这有着刺鼻味道的蔬菜,都不愿意吃。而这个有趣的故事,使我觉得,我可以借这个故事,引导孩子们发现洋葱头的秘密和它的用处,更好的让孩子接受洋葱头这类的蔬菜。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发育过程。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萌发探究小生命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3、字卡:卵生、胎生;黑板两块,上画两个“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知识

  蜻蜓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吗?

  有一天,一只小鸟出来玩,当它从池塘上边飞过时,看见蜻蜓用尾巴在点水,蜻蜓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小结:原来蜻蜓妈妈生小宝宝有3个步骤:先是把卵子生到水里,让卵子在水里长成幼虫,最后变成小蜻蜓飞出水面。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青蛙、苍蝇、蚊子、鱼……)

  (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

  小鸟看到谁?它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

  3。青蛙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请幼儿先说一说,再看动画。观看青蛙的课件

  小鸟看到青蛙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

  4。观看乌龟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它在干什么?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

  小结:乌龟妈妈生宝宝也有3个步骤:先挖个沙洞,再把乌龟蛋放在洞里面,然后盖上沙,经过阳光的照射,最后小乌龟钻出蛋壳,从沙洞里爬出来。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鸭、鹅、鸽子、鸵鸟……)

  师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卵有软有硬),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慢慢长大,最后破壳而出,动物妈妈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出示字卡)齐读

  (3)现在,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师小结:动物界的很多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的有关知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呢?

  2、播放小猪出生录像,猪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样?

  3、出示小猪图像,这是猪妈妈生下的小猪,它长得象谁?(引导幼儿观察猪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4、小结:像小猪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猪妈妈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出示字卡)齐读

  5、哪还有谁是胎生的动物呢?

  三、幼儿做游戏《宝宝找家》,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师介绍游戏规则:(出示动物和房子)请小朋友每人选一种动物,想一想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然后排好队在音乐声中把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师幼一起检查送对了没有,错的纠正。

  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卵生还是胎生的呢?播放课件(渗透情感教育:爱自己的妈妈)

  小结:小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上10个月,当我们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可是很辛苦的啊,妈妈这样爱护小宝宝,生出小宝宝后,要照顾宝宝,宝宝才能长得象小朋友这么大,这么聪明,妈妈可辛苦了,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妈妈,也要爱动物妈妈和宝宝。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目标

  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

  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

  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

  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 (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

  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

  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

  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l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

  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

  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助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

  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 (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

  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

  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数学延伸

  在活动过后将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尝试,并继续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好帮手,比如清洁工具、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现在中班的孩子对颜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学会发现哪里有颜色,从而使幼儿认识色彩不仅存在于颜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对颜色的巩固课,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对颜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活动目标:

  1、主要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识和巩固。

  2、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对颜色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让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四、活动难点:

  让幼儿感受色彩的美丽与美好。

  五、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色的小鱼各一只,各种颜色的卡片。

  2、红、黄、蓝、绿色的地垫若干。

  3、四种颜色的卡片框。

  六、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客人,大家想认识他们吗?(想)好,那就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请出他们吧。(出示四种颜色的小鱼)哦,原来是小鱼呀,大家喜欢他们吗?(喜欢)是呀,看到小班的小朋友这样热情,小鱼们也很高兴,你们瞧,他们特地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来和你们见面,你们都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吗?(红、黄、蓝、绿)是的,他们分别穿上了四种颜色的衣服,今天呢,他们就和我们一起来走进颜色的美丽世界里,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开心的玩吧。

  二、认识颜色、进行游戏

  (1)颜色找朋友

  1、小鱼喜欢小班的小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它们只会交和他们衣服颜色相同的朋友,所以今天呢?红色的小鱼它会选择这些小朋友做他的朋友。老师出示红色的'小鱼,然后邀请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和小鱼站在一起,并请小朋友们说说,为什么红色的小鱼会邀请这些小朋友来到一起呢?(因为他们衣服的颜色相同。)

  2、老师又请出一位穿蓝色衣服的幼儿和蓝色的小鱼交朋友,并问一问其他幼儿为什么老师会让他们交朋友呢?

  3、 其他颜色的小鱼也同样的进行游戏。

  4、 也可请幼儿来选择小鱼。

  (2)颜色找家

  1、小朋友们和小鱼都成为了朋友,那就让我们也为小鱼做点事吧,帮小鱼找到他的家。

  2、将四种颜色的地垫随意铺在地上,请幼儿跟随老师边做动作边说:“一个娃娃一个家,小鱼小鱼没有家,小朋友们帮帮他,帮他找到家。”老师出示黄色的鱼,然后说:“到黄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到黄色的垫子,然后站在上面。

  3、大家帮黄色的小鱼找到了家,小鱼很开心,可是还有小鱼没有家,我们又继续帮他们找吧。

  4、律动开始又重新进行游戏。

  三、给颜色分类,送卡片回家

  1、小鱼和小朋友们交上了朋友,他们特意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现在老师分发给你们。(将卡片框里的卡片分发给幼儿)

  2、老师手里也有礼物,老师举起红色的卡片,请小朋友找出和老师手中颜色相同的卡片。(幼儿找出卡片,然后老师要求将卡片送回卡片框)

  3、其他颜色都这样进行分类。

  四、拓展

  小朋友们手中还有一些卡片是什么颜色的呢?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还有更多美丽的颜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活动室,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很多颜色呢,能找找吗?(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颜色)是啊,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颜色,欣赏这些颜色的美好。小朋友们,感谢小鱼陪我们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我们和他们说再见吧,也和听课的老师说声再见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果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品种的西瓜的身影。在合山市河里乡有一种西瓜品种,无籽,水分非常多,且色泽鲜嫩,人称“河里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为了让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了解本土西瓜的文化,我选择了西瓜作为教学内容,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西瓜的过程中,发现“河里瓜”的优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怎么画西瓜等内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品尝、比较,体验河里西瓜的优点。

  活动重点:

  了解各种西瓜品种的特征,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画西瓜。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瓜

  1、教师出示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让幼儿观察。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河里瓜还带花纹,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教师选一个普通的西瓜,一个河里瓜,分别切开,让幼儿认识。

  (3)让幼儿分别品尝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4)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别河里西瓜,它是无籽的,吃起来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画西瓜

  1、教师先示范如何画西瓜,幼儿欣赏。

  2、幼儿操作画西瓜,教师适当指导。

  3、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西瓜》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看似简单,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这节课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儿对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经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儿对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乡“河里瓜”的优点。因此,在课前准备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费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场上去买了许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品尝、比较等方式,让幼儿明白西瓜的总体特征及“河里瓜”的优点。在给他们品尝西瓜后,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体验本土西瓜的优点。在说说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处这个环节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不同点来。在画西瓜这个环节,我要求幼儿看着西瓜实物来画,多数幼儿绘画水平达到了我的教学要求。这节课感到不足之处就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气氛不够活跃。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进去,让幼儿学习起来没有那么枯燥。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能够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提前了解一两种常见的动物尾巴的功用

  2.动物图片

  3.视频:动物尾巴作用

  4.幼儿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回忆游戏,激发兴趣

  二、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

  1.师:动物身上都有一条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观察尾巴特征

  3.教师

  师:动物的尾巴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上面有不同的图案,这么神奇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4.个别幼儿猜猜

  三、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

  1.播放录像,了解尾巴的作用

  2.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个别幼儿说说

  4.教师

  原来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逃跑,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它们的尾巴用处真大。

  5.拓展思维

  师: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四、游戏:找尾巴

  1.讲解游戏要求

  2.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3.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师:你给动物朋友找到尾巴了吗?它的尾巴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

  4.师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班幼儿喜欢将纸、布等物品放在水中玩耍,有一些幼儿发现了纸、布能吸水,但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概念。

  随着“创新”教育观念的更新,我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设计了这样一节“美丽的睡莲”的一课,在活动中,我始终把幼儿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上,在不断的操作材料,反复实验中,让幼儿去了解,发现纸的吸水特点,感知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每一次小街,都是幼儿自己总结后,我再进行归纳,打破了以往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

  希望能将新的观念带到每次活动中!

  一、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美丽的睡莲》

  二、活动目的:

  1、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观察中,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张吸水性不同。

  2、教幼儿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纸折睡莲若干、碟机、碟片、盆7个

  报纸、腊光纸、彩纸、牛皮纸、白板纸各若干

  记录卡幼儿人手一分、笔若干

  四、活动进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纸的吸水性

  1、幼儿将各种质地的纸放入水中观察,了解纸的吸水特点。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纸能吸水

  <二>看“睡莲”碟片,引起幼儿兴趣

  a、今天老师带了一段很美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

  b、提问:“刚才,碟片里有什么?”

  <三>初步实验,进一步了解纸有吸水性

  a、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朵睡莲,看看它是什么做的'?

  b、把它拿起来放在桌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c、想想,把它放在水里,它会有什么变化?

  d、试一试吧

  e、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它在桌上不开,放在水里会开?

  f、幼儿讨论,教师小结,纸能吸水

  <四>分组实验,了解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

  a、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纸有什么不同?

  b、大家听口令,同时将不同水联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现象?

  c、提问:看到了什么?它们是同时开放的吗?为什么有的先开,有的后开?(幼儿讨论后回答)

  d、小结:这五种纸厚薄不同,软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们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学做记录

  a、再次实验,把结果记在心里,再写到卡片上。

  b、验证结果

  <六>延伸

  生活中,还有什么能吸水?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学习按颜色和形状两个角度分类。

  活动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排出自己的规律。

  活动准备:

  展板一块,画有很多格子的衣服,裤子裙子等服装若干各种形状的图形若干。

  布置小狗服装店

  人手一只小框子,一种服装(白板画有很多的格子)。

  活动过程:

  一、引题:谈话

  师:你去过服装店吗?你看到了些什么?

  让孩子了解服装店里的买卖交易。

  二、第一次装饰服装:

  1、谈话:

  小狗妈妈开了一家服装店,店里的生意可好了。你们看,小狗妈妈服装店里的衣服漂亮吗?对,小狗妈妈的服装卖得衣服都很漂亮,每次进的'货都能很快的买完。可这一次小狗妈妈进了这样一批货(出示白色的衣服)你们看这次小狗妈妈的服装店衣服漂亮吗?(不漂亮)对小狗妈妈因为太需要货了,把厂里还没有加工好的衣服都拿来了。这一次想请我们的小朋友来帮忙,帮忙装饰一下他们的衣服好吗?

  2、要求:

  不要搬动小椅子。

  听到小铃后要马上回来。

  3、幼儿操作:

  教师观察,引导孩子注意卫生。

  4、教师评价:

  师:小铃响了,小狗妈妈需要你们的衣服了,请你们快点回来。

  现在我来找一找如果我是顾客我会选择哪一件漂亮的衣服呢?

  (教师假装挑选)这里的衣服都很漂亮,但我还是喜欢这些(指一些排列有规律的衣服)你们帮我挑挑这些衣服中哪一件最好?

  幼儿回答,引导孩子发现不同的排血规律,同时找出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排列的规律(因为这样的色彩鲜艳种类多,孩子就会觉得这样的衣服漂亮)

  二、第二次操作:

  1、谈话:

  师:小狗妈妈还有很多的衣服需要大家来帮忙。但是大家已经发现了,我们装饰好的有一些衣服会很快的被买走,有一部分的衣服别人不想要。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有些衣服装饰有规律,有些衣服装饰的没有规律)

  师:那我们需要怎么样装饰衣服才卖的快呢?

  小结出:颜色要多,形状也要多。这样排列的规律衣服才漂亮,别人才能很快的买走。

  2、幼儿操作:

  要求:要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形状进行排序。

  听到小铃后马上回来。

  装饰好的作品要展示在展板上,供大家欣赏。

  3、教师指导:

  引导孩子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形状进行排序。

  4、服装展示

  教师将孩子按要求排列的服装展示在一起,将没有规律的田野放在一起,规律简单的也放在一起,从而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三、提升经验:

  出示裤子:刚才大家为小狗妈妈装饰了很多衣服。可我这里有一样服饰大家帮我来看看,应该怎么为他进行装饰?

  引导孩子认识对称,尝试在排序的基础上,进行对称排列。

  那我们待会儿来再来帮助狗妈妈来装饰这样的服饰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9-09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8-17

(精)中班科学教案09-07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1-17

【热】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科学教案3篇(经典)09-23

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9-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11-0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10-31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