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一、借助图片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企鹅的外形,学习用语言表达对小企鹅的喜爱之情。
二、尝试用身体语言来打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三、通过有表情和动作的演唱,表达幼儿对小企鹅的喜爱。
四、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五、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一、音乐-《小企鹅真漂亮》
二、情景图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在《小企鹅真漂亮》的音乐中教师领小朋友们学小企鹅走路,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
二、理解歌曲
1、指导语: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新的小客人,它有白白的肚皮,尖尖的嘴巴胖胖的身体。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挂图《神气的企鹅》,说一说你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小企鹅有着胖胖的`身体,小小的翅膀,脚丫也哪么小,哪它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啊?(摇摇摆摆)一起来学一学。
3、你喜欢小企鹅吗,你想对小企鹅说什么,夸一夸它。
三、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儿歌里是怎样夸小企鹅的,出示歌词,先观察歌词和小朋友平常看到的儿歌有什么区别?(有横线,圆点,字体颜色等)教师强调这些标志在歌曲中的作用。
2、这里面哪些字是你认识的来指一指,读一读。
3、和老师一起读歌词,强调试着读红色字的时候拍手,读黄色字的时候拍腿。由慢到快,反复练习。
4、老师先示范唱,小朋友跟着打节奏,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边打节奏边演唱。
5、跟随音乐演唱。我们学会了歌词,下面我们试着跟音乐唱一遍,让老师看一看哪位小朋友表现的最好。(多唱几遍,学会为止)
四、表演歌曲
加动作表演唱。下面小朋友们一边唱一边跟老师学做动作。
结束语:
小朋友今天表现得太棒了!回去以后把这首歌唱着家人听,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本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特点,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让幼儿完整的学会了这首歌曲,感受到歌曲带给他们的快乐。并且了解小企鹅的样子,和走路的动作。通过看图说话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小企鹅走路,锻炼四肢的大肌肉动作和协调性,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喜欢,是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
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熊和小鸟”选自《贝贝舞曲》其节奏鲜明,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我选折择了用小熊笨重和小鸟轻巧的形象来表现,并利用三段课件以故事的形式贯穿于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创编欲望,使他们体验用肢体语言表现两种小动物的'愉悦情趣和音乐的表现手法,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乐曲,让孩子们动起来、乐起来、玩起来,做到乐在其中、乐在趣中、乐在玩中,乐在舞中。
【预设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感知乐曲不同的音乐性质,并用熊走鸟飞来表现。
2、迁移日常生活经验,创编不同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花园背景、铃鼓若干。
流程图:
游戏导入
课件欣赏一:小熊音乐片段
课件欣赏二:小鸟音乐片段
课件欣赏三:小熊和小鸟舞蹈音乐片段
完整分角色表演
互换角色表演
预设过程:
一、音乐游戏“谁是小熊”导入活动。
二、欣赏课件“小熊和小鸟”,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创编欲望。
1、欣赏课件一:小熊的音乐片段,引导幼儿创编熊走动作,教师提升动作强调重点掌握熊走路的要点,集体练习。
2、欣赏课件二:小鸟的音乐片段,激发幼儿创编鸟飞动作,教师提升,强调重点鸟飞时踮步走,集体练习。
3、欣赏课件三:小熊和小鸟它们在一起舞蹈的片段,引导幼儿创编小熊和小鸟跳舞及告别动作,并随乐曲欢快舞蹈。
三、完整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分角色游戏并交换角色。
四、随着音乐集体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打节奏,给歌曲《过新年》配上打击乐。
2.体验过新年时的喜悦之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相关图片。
2.打击乐器:双响筒、小铃、铃鼓(数量各三分之一)、锣,乐器放在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1.幼儿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把过新年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2.幼儿尝试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为歌曲配伴奏。
二、学习打击乐。
过新年敲锣打鼓真热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好听的乐器来敲敲打打,把这首《过新年》的歌曲表演得更快乐。
1.徒手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动作见书本),练习1—2遍。
2.尝试配乐器演奏。
提示:刚才我们一共用了两个动作(幼儿的动作)。拍腿代表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拍手表示铃鼓演奏。
3.幼儿使用乐器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知道幼儿熟悉的演奏方法)。
幼儿跟着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练习1—2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4.幼儿交换座位(打击乐器)演奏。
三、收拾乐器。
幼儿听打击乐“过新年”,边踏步边把乐器轻轻放入指定的筐中。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音乐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一点一点推着进行,知道这首音乐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强、弱,并让幼儿学会看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是选用了形象具体的图谱和乐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音乐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大雁的迁徙现象,理解歌词,学习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
2、学习用动作表示三拍子歌曲的优美。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歌曲内容的动画
2、CD
活动过程:
1、边观看动画边欣赏音乐《雁儿飞》感受乐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教师:你知道关于大雁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吗?大雁是一种候鸟,他们像飞机一样编对飞行,秋天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大雁飞来飞去就是一年。
2、熟悉理解歌词,感受歌词悠远的意境
(1)通过提问初步熟悉歌词。
(2)教师边指图边按节奏朗读歌词。
(3)教师配乐完整朗诵,幼儿看图朗诵。
3、将歌词与旋律匹配,学习完整演唱歌曲。
4、根据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教师与幼儿玩“大雁飞”的游戏。复习巩固歌词。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
2、尝试用动作表现鸭子走路和游泳时的基本姿态。
3、乐意参加活动并在母鸭带小鸭集体游戏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母鸭带小鸭》。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鸭子走路和游泳时的基本姿态。
活动准备
歌曲《母鸭带小鸭》的录音磁带、《母鸭带小鸭》动画版课件、电子琴、母鸭头饰一个、小鸭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鸭妈妈(教师扮演)带着小鸭(幼儿扮演)学鸭子的叫声走进教室。
二、感知欣赏
1、幼儿欣赏动画《母鸭带小鸭》。
2、教师:电视里面有谁和谁呀?它们在干什么?鸭子是怎么叫的?
3、教师: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呢?
4、教师:鸭子是怎么游泳的呢?
三、学唱歌曲
1、跟录音唱
2、电子琴伴唱
四、创编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鸭子走路的动作。
(1) 教师:小朋友谁知道鸭子还可以怎么走路呢?
(2) 幼儿集体学习鸭子走路的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鸭子游泳的动作。
(1) 教师:小朋友谁知道鸭子还可以怎么游泳呢?
(2) 幼儿集体学习鸭子游泳的动作。
3、音乐表演《母鸭带小鸭》。
五、拓展延伸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改编歌词。
教学反思
根据中班孩子喜欢欢快又带有情节的音乐作品的个性特点,我选择了这首《母鸭带小鸭》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内容简单,便于孩子掌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积极主动,兴趣非常浓厚。回顾刚才我组织的教学活动,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唱歌曲”的环节中,我运用了欣赏动画激励的方法,出发点是为了让幼儿更专心地倾听,幼儿唱完一遍时,我邀请一两个唱得好的幼儿来到老师的身边一起唱,还鼓励其他幼儿看谁能和她们唱得一样好听,老师也请他上来和老师一起唱。这样反复几遍后,幼儿已经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我先请幼儿自主表现,然后请能干的幼儿把动作教给其他幼儿。这样的方式使幼儿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不局限于向老师学,更多的是自己大胆想象,向同伴学习,老师作为参与者,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炼出规范、创新的动作,帮助幼儿更好表现。
最后利用“角色游戏”来巩固歌曲,提升技能。学唱歌曲。创编动作环节结束后,教学课堂进行到了松懈阶段,有的幼儿已经开始游离活动。这时候,我设计了有趣的《母鸭带小鸭》游戏,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在玩玩、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巩固了歌曲,提升了技能。
存在不足之处,没能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没能大胆放手让幼儿自由发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注意,尽量采用新颖的教法让教学活动时刻保持新鲜和活力。
活动设计背景
《母鸭带小鸭》这首歌曲是一首节奏明快、情绪欢快、内容简单的一个音乐教材。世上的母爱是最伟大的。小鸭和鸭妈妈在一起游泳是一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折射出亲子之间的情感默契。中班幼儿正处于一个刺激敏感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时能在学唱歌曲、创编动作中表现出鸭子愉快的心情。所以这个教材是很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
相关介绍:母鸭带小鸭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印随行为,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发生。如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它行动目标走。
小百科:鸭子 英文名称:Duck。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动物,是由野生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是一种常见家禽。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但不能在水中待太久,是卵生动物。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巩固本首歌曲的第一段,会按2/4拍唱歌曲的第二段。
2、幼儿理解歌词大意,并能边唱边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
3、幼儿学会爱妈妈。
活动准备:
根据歌词大意绘制的一张挂图、接妈妈歌曲、小狗头饰、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我快乐》,幼儿跟着音乐拍手和拍肩。
2、老师弹琴,幼儿唱音阶(唱的同时依次轻拍头、肩、腰、胯、大腿、膝盖、小腿、脚)
二、基本部分:
1、导入:上次×老师讲到宝宝去接妈妈了,可后来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接着讲(老师讲根据第二段歌词改编的故事)
2、师:听完了故事,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宝宝是不是很爱妈妈呀?
幼:是
师:为什么呀?
幼:宝宝给妈妈送伞
师:对了,妈妈也很爱丫丫,老师也很喜欢像丫丫这样的小朋友,所以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编一首儿歌。
3、师:小朋友想一想,上次我们唱第一段的时候我们唱到雨点雨点下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呀?
幼:沙沙沙
师:对了,连起来怎么说的呀?
幼:雨点雨点沙沙沙
师:小朋友真棒,再想想下雨天,天上怎么样呀?(老师出示挂图,指着天空中的乌云,引导幼儿说“黑”)
幼:有黑云/下雨/好黑呀
师:我们用一个字怎么说呢?好听一点的
幼:黑
师:好,小朋友真聪明,又想呀,下雨了,地上都是什么?
幼:水
师:对,有很多的雨水,就会怎么样?
幼:滑
师:那小朋友自己做做动作,怎么样个滑法
幼儿自己自由想动作做。
师:看看这儿(老师指着挂图)妈妈和宝宝的动作你们自己学学
幼儿之间互相拉手,学妈妈和宝宝手拉手的`动作。
师:我们说妈妈怎么样宝宝的手呀?
幼:拉着宝宝的手。
师:再看看小阳伞(老师指着挂图),小阳伞的样子怎样呀?
幼:高兴
师:是呀,那小朋友高兴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呀?
幼:哈哈/呵呵
师:对了,小阳伞也会笑哈哈。
师:好了好了,我想出来了,我知道这首儿歌怎么编了,小朋友来听听:“雨点雨点沙沙沙,天也黑来地也滑,妈妈拉着我的手,小阳伞,小阳伞,笑哈哈。”(老师在说到幼儿较难理解的天黑,地滑等字时,可指着挂图引导幼儿自己说出)
1)老师指着挂图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念到那句,老师就应该指到画中相对应的地方。
2)老师带领幼儿按2/4拍的节奏,边拍手,边念儿歌。
4、师:小朋友都念的很好听,那我们再想一个办法让它变得更好听,我们让它怎么样呀?
幼:唱起来
师:好的,我们先听一段音乐(老师弹这首歌,幼儿唱起第一段来)
师:好的,小朋友都唱的是我们上次课说到的宝宝要去接妈妈,可后来怎么唱呢?听听老师怎么唱(老师唱第二段)
5、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边唱边指到挂图中相对应的地方,反复多唱两次)
6、老师带领幼儿按2/4拍的节奏,边拍手,边唱。
7、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唱《接妈妈》第二段。
8、老师和幼儿一起把歌曲一、二段完整的唱一次。
9、师:刚才我们唱的很好,但都是用什么唱的呀?
幼:嘴
师:那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做动作,想想你怎么去接妈妈
幼儿自由讨论,自由表演,助理老师弹琴,任课老师完整唱《接妈妈》一、二两段,并走到幼儿中去,引导幼儿做一些动作,观注个别幼儿。
师:瞧,老师这儿有雨伞,雨披,我要请一个小朋友当妈妈,另一个当宝宝,看看他们是怎么去接妈妈的。
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唱歌。
三、 结束部分
师:听,什么声音,老师去开门哈(助理老师在门外敲门)
助理老师:小朋友你们好,我小狗的妈妈,还 有小猫、小鸡、小鸭……的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上班,现在那边下雨了,他们回不来了,想请你们去帮忙接接他们,好吗?(助理老师戴小狗的头饰)
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去接妈妈。(放《接妈妈》歌曲)
活动前的思考:
在上此次课之前,幼儿已上过一课,会唱《接妈妈》第一段。第一段的歌词简单易记,而第二段的歌词较难理解一些,要会唱第二段,先要让幼儿记住歌词,要记住歌就先要理解歌词,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头,老师就请幼儿和自己一起编儿歌,并用挂图在视觉方面帮助幼儿记忆。还针对幼儿较难理解的“天黑,地滑”等词,让幼儿自己做动作,自己感觉帮助记忆。在念和唱歌词时,都出示挂图帮助幼儿记忆,并用拍手帮助幼儿能按2/4拍来唱这首歌在幼儿用动作表演时,老师没有请幼儿跟着自己做动作,而是让幼儿自己讨论,自己去想像,然后表演出来,这样不但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并且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最后,在故事的情景中结束活动,幼儿兴趣很高,并能在享受中结束这次教学活动。
附歌词:《 接 妈 妈 》
雨 点 雨 点 沙 沙 沙 , 地 上 开 满 雨 花 花 ,
撑 起 我 的 小 阳 伞 , 干 嘛 去 ,干 嘛 去 , 接 妈 妈 。
雨 点 雨 点 沙 沙 沙 , 天 也 黑 来 地 也 滑 ,
妈 妈 拉 着 我 的 手 ,小 阳 伞 , 小 阳 伞 , 笑 哈 哈 。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5-13
关于中班音乐教案11-20
【优选】中班音乐教案07-21
(必备)中班音乐教案07-06
中班音乐教案(15篇)01-20
中班音乐雷雨来了教案09-29
中班音乐教案(合集15篇)06-25
中班音乐教案(集锦15篇)06-12
中班音乐教案(汇编15篇)06-17
(必备)中班音乐教案9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