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环境创设: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减法。
活动难点:
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减法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教师出示6的减法题
6-1=5
6-2=4
6-3=3
6-=2
6-5=1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 ,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活动反思:
在课上的每个环节及时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粘贴,这样可以清楚的让学生感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并给其他人做出好的榜样。在玩和游戏中探究知识,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参差不齐,会有个体差异,调动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容量比较)
2、标有刻度的瓶子,水,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提问
出示趣味练习:容量比较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六瓶水是一样多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现在我们想办法做一下实验,比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实验操作
1、教师:用什么办法验证呢?怎么操作?
要求:实验用的两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实验时动作慢一点,避免将水洒出影响实验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
(1)高矮不同的两只瓶子
方法是通过比较水位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样的。
原来瓶子的高矮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2)粗细不同的两只瓶子小
选择两个相同的空瓶,把装在大小不同的瓶内的饮料倒入其中,比较出饮料一样多。
方法:任选一个瓶子,将一瓶饮料倒入,用笔画或粘纸条的方法做标记,把饮料倒出后再将另一瓶饮料倒入该瓶,看饮料位置与原来留下的标记是否一致,比较出饮料一样多原来瓶子的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一只含内容物的的瓶子内容物为石子
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较水位的高低。
内容物为海绵小结:
方法是将海绵中的水挤回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
原来瓶子里面是否有物体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总结:瓶子的高矮、粗细、内含物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容量守恒。
三、活动延伸
想一想,如果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塞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橡皮泥会变重吗?
回去试试看吧!
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2
大班数学教案【热】04-01
大班数学教案【精】04-02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4-02
【热】大班数学教案04-02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07-23
大班数学教案【荐】04-06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4-01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4-01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