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30 12:18:4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语文教案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2.草船借箭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理解诸葛亮的为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具: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是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书,其中“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你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三国演义》)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围绕“借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质疑问难,分清因果。

  1.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后存疑。

  2.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组织讨论,着重解决:

  (1)诸葛亮为什么到东吴来?为什么要借鉴?(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弄懂事情发生的.原因。)

  (2)“妒忌”是什么意思?以“妒忌”为线索,抓住有关句子边读边议:周瑜怎样步步紧逼,故意为难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将计就计,成竹在胸的?

  (3)对话朗读训练,

  (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

  3.首尾两句联系对照,通过朗读,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最后一段,抓住关键词“交箭”—“长叹”分清事情的结果。

  四、小结:学习叙事的课文,应该分清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深入理解课文。

  五.填空:因为周瑜( )诸葛亮的才干,想以此来( )诸葛亮;诸葛亮( )答应( )天交箭,并立下军令状。经过“草船借箭”,又一次证明了诸葛亮是一位( ) 的人。

  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作业本1、2题

  板书: 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

  (1—2) (3—5) (6~9) (10)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深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探究课文,深入了解诸葛亮。

  教学难点: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3—5自然段,讨论:

  1.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情况,“探听”可以换成什么词?

  2.鲁肃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

  二、细读课文6—9自然段,切入重点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为什么成功?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回答,并用上“因为------所以”(神机妙算)

  三、引导学生探究,领悟方法。

  1.理解“神机妙算”

  2.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

  联系“大雾满天”一句,说说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朗读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读懂“神机妙算”的?(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

  四、导学法,探究讨论。

  1、根据学法,再读课文,讨论诸葛亮还“妙算”到了什么?怎样安排计策?划下有关句子

  2、组织讨论,在读读议议中把握重点。

  (1)读“诸葛亮笑着说”一句,体会他充分“妙算”到的情况。

  (2)读议“一字儿排开”一句,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果怎样?(出示挂图)

  “一字儿排开”与“一列纵横”有什么区别?

  再读“飞箭如雨”句,“船头掉向”又说明了什么?

  (3)结合第9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齐读。

  3.小结:学习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五、扩展探究,加深认识。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也表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相互交流)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知己知彼,博学多才,善于分析,巧妙运用计策)

  六、简要复述课文。

  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复述。自由复述—指名复述—同桌复述

  七、填空:“草船借箭”是一次( )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 ),鲁肃( ),曹操( );还利用( )( )天气和( )条件,巧妙的安排,运用( )进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 )又( )的人。

  作业:作业本3、5、6题

  板书: 知天时:大雾

  草船借箭 识人心:周瑜 鲁肃 曹操

  诸葛亮 懂地理:顺风顺水

  资料提供者:张欢琴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景,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提出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学生准备:世界地图或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我们也应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学习第8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

  出示自学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新词

  呈现 凹进 精神大振

  端详 叩开 枉费心机

  起源 资料 浩如烟海

  静谧 宁静 大陆漂移

  ① 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确,读响亮些,别看是生字,读起来也是有节奏的。(自由读指读)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下(指读)老师从你身上学到了,原来生字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你是怎么读出感情的呢?我们也学着试试(齐读)

  ② 请同学看“大陆漂移”,这是一个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术语,老师这有一段相关的介绍。出示介绍

  ③ 聪明的孩子最会发现,从最后一行这2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静”的词吗?(学生自由说)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表示“静”的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词。(齐读)

  寂静 宁静 幽静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介绍魏格纳

  ①老师这有介绍魏格纳的资料

  出示: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出示魏格纳头像)这就是为科学献身的.魏格纳

  ②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段,也有对魏格纳及他所取得成就的介绍。(出示最后一段抹红震动)震动什么意思?他的什么发现震动地质学界?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年仅32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并完成以下要求。出示: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

  (1)出示句子: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吻合在一起。”

  重点研究第一句

  ①“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哪两个地方?“吻合”什么意思?

  ②我们看地图找出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是不是和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③“不可思议”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是啊,南美洲和非洲之间隔着辽阔的大西洋,距离相差6500千米,八杆子打不到边的2个地方却能如此紧密的吻合在一起,这是多少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读——(引读第一句)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不断念叨着,读——魏格纳此时欣喜若狂,大声喊着——

  ④ 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魏格纳有了更多惊人的发现,齐读2,3句。请同学对照地图,看看是否如同书上所描写的那样。

  (2)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像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惊喜)从那些地方我们感受到了魏格纳的惊喜。

  出示: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

  ① 请同学自由练习,把魏格纳的惊喜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 指读,引读当魏格纳无意中发现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竟然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引读第一句)于是他——(引读第二句)当魏格纳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时,魏格纳——(引读第三句)

  (3)伟大的发现总不会轻易现出他的真面目,年轻的魏格纳为什么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呢?(仔细观察)

  你从那些地方看到了魏格纳的认真,一丝不苟?

  出示:“他常常……出神。”

  “他精神大振,……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进行了比较。”

  (4)仅仅会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从观察中敢于思考、探究。看到这些惊人的发现,魏格纳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

  出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2、推理想像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成为真理,为了证实这一奇想,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

  (2)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那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解释这个词语,经过魏格纳将近2年时间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魏格纳终于找到了证据。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所以, 。

  四、回归整体,迁移升华

  1、(指板书)仔细观察,敢于思考,反复求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是啊,只要我们学会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嘴巴变形腹侧留疤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编项鬣细辫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精力充沛精神高贵品德:豪迈犷野乐于群居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头部比例整齐眼睛闪闪有光耳朵不大不小鬣毛衬托装饰尾巴下垂茂盛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韵律美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马

  (法)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对比─────→由衷赞美

  编辑短评:这则教案最可取的地方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训练,但并不显得死板。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保证了这节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温立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寓言

  五、引发思考

  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七、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感知作文介绍自己家庭的方法。

  2、能凭借“习作要点提示”,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写作要领。

  3、能像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并突出家庭的主要成员。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重点观察其中的主要成员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其中一课时用于写作

  五、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仔细观察加重的每一个人,看看个人有什么特点、爱好,你们做到了吗?

  2、指名2~3人说一说

  3、今天,老师让你们介绍自己的家庭,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例文:

  1、怎样写好今天的文章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例文。

  2、学生阅读例文。

  3、指名说说例文的主要内容。

  4、师生共同小结:

  A、共有四个自然段。

  B、先告诉我们全家一共几口人。

  C、接着重点介绍爸爸、妈**爱好和特点。

  D、最后简单介绍了字的爱好。

  E、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三、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阅读“习作要点提示”。

  2、学生小组讨论:“习作要点提示”告诉我们。介绍自己家庭的要领是什么?

  3、检查点拨并小结:

  A、全家有几个人,组成了一个怎样的家?

  B、家庭主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C、家庭次主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D、家庭次要成员的爱好和特点

  4、作者又是怎样写“爸爸”的呢?

  5、点拨: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具体

  6、再读例文体会

  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明确作业要求

  2、指名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提示,再分小组说

  4、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错别字的意识。

  2、能够分析出现错字的原因。

  3、能针对写错字的现象提出改进建议。

  4、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减少错别字,提高识字质量。

  教学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很多错别字,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错别字纠查小分队”,收集你身边的错别字,比如作业本、广告牌上、商店、报刊杂志等地方,把它们收集在一起,你来做小医生,为它们的“病情”做出诊断,把他们纠正过来。

  1、教育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在练习本上改正。

  2、回忆在商店里、农贸市场里、街道的广告牌上发现的错别字,举例说明。

  3、把发现的错字进行归类,总结看哪些字易错,在练习本上写。

  4、完成书后表格练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能用看上下文的办法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从本单元开始独立识字。

  2、体会诗歌意境,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难点: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能用看上下文的办法识字。从本单元开始独立识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学校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郊外去游玩,到树林中去采标本。。。。。。在快乐的生活中,每一天都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也在一在天长大。有一首传唱了很久很久的歌表达了我们的感受,想听听吗?(播放《快乐的节日》)

  二、自学自主读文,提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三、识字游戏激趣、自主实践、分类识字、注重实效。

  四、写字

  1、分一分。根据结构特点将8个字分类,并相机指导书写

  2、写一写。每个字写两个,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再写一遍。

  五、诵读

  诵读课文,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

  六、交流

  1、说说自已在什么时候感到过快乐。

  2、写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2、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3、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4)介绍“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讨论。

  想象景色,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五、作业。

  1、学编导游解说词。

  2、背诵优美的句段。

  3、画出双龙洞的游览线路图。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

  指名朗读。

  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

  (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指导朗读训练:

  (1)、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2)、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

  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找读句子;

  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

  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找读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找读

  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c、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4)感觉——

  a.齐读

  b.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练读、指名读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

  板书:大、黑、奇

  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感情朗读。指读。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师与生比赛读。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1、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2、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七、布置作业:

  1、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2、为金华双龙洞写广告词或导游词。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 小 黑

  途中见闻 外洞 宽 孔隙 窄 内洞 大 出洞

  大 矮 奇

  教学反思:

  实现两个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一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处:上课紧张有余,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口语交际、写话等教学活动充分体验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3.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有这样一首歌你听过吗?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歌曲开始后教师鼓励学生:会唱的同学一起来!

  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自读,圈字。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节日。打开书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

  学生读课文,圈生字。

  2.反馈。

  师:有哪个同学全认识?[教师做举手的动作,同时观察没举手的学生。]

  师:快帮帮你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小组学习。

  3.字卡反馈。

  师:你们学习真认真。都会了吗?我考考你们![全班开火车]

  师:男生和女生开个比赛好吗?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用字卡进行抢读比赛,优胜得分]

  三、探究合作,体验感悟

  师:生字都认识了,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棒!

  师: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写这首小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学生读书体会]

  师:谁愿意说一说?[指名说]

  师:你是从哪句话里读出来的?[随机进行扩词练习]

  师:还有哪些词可以表示数量多?[指名让学生说,出示课件,推荐有关词语。]

  师:这么多快乐都在课文里,你最喜欢哪句,用笔划下来,给你组里的小伙伴读一读。[小组活动]

  师:谁能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全班同学听?[指名读,进行师生、生生评价]

  师:我们欢乐的气氛引来了小鸟和花儿,看,它们也来向我们祝贺。[出示课件,进行扩编课文的练习。]

  师:有这么多朋友为我们祝福,高兴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一起读一遍课文吧!你愿意站起来也可以。[齐读课文]

  四、发现生活,分享快乐

  师:听出来了,也看出来了,你们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老朋友丁丁和冬冬也有快乐的事情和我们分享呢![出示课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师: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当我们感到快乐时,别忘记身边亲爱的小伙伴。回忆一下,班里哪位同学还有烦恼没解决,还有困难等待你的帮助,你愿意对他说什么?是祝福,是鼓励?写在这张美丽的卡片上,加上你的一颗爱心送给他。相信这小小的.卡片也会为他带去快乐![学生活动,写一句话,送卡片。]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指名读卡片上的话。]

  五、写字练习

  师:当你的心中充满爱,充满阳光时,你的字也会写得更漂亮。[指导书写]

  六、结束语:在快乐的节日里,百花盛开,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正像你们,亲爱的孩子们,老师真心的祝愿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实践活动教案08-04

小学语文教案12-21

《语文乐园三》教案07-16

语文课教案07-0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语文园地八》教案11-15

小学语文找春天教案01-16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