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大班的幼儿已经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了,所以我想通过这节活动课让幼儿理解祖国的山河,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故宫,有天安门,有长城,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情感。
2.通过观看DVD。理解“天安门”“红旗”“故宫”“长城”等词语的含义。
3.使幼儿学会说“天安门”“红旗”“故宫”“长城”等词语。在交流中,要做到语言清晰,发音正确
重点难点
会准确的发音说出“天安门”“红旗”“故宫”“长城”等词语。
活动准备
有天安门内容的DVD光盘,“天安门”“故宫”“红旗”“长城”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DVD光盘。
组织幼儿观看有天安门、红旗内容的DVD光盘。激发幼儿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
幼儿自主回答。
2. 师:“你们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北京有天安门,有红旗,故宫,长城,还有很多名胜古迹。”
3. 师:“你们看我们的首都北京好看吗?我们的首都有很多名胜古迹,北京还有天安门,有红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词语。
二、学习新知。
1. 师拿出词语卡片,教幼儿认识新词。
2. 师:“小朋友们,来看一下老师手上的卡片,我们一起学习她的`汉语名称,如:天安门、天安门、小朋友张大嘴巴跟老师一起读。
依次教学红旗、故宫、长城
3 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把手上的卡片放在一张桌子上,让几个小朋友上来。边听音乐便围着桌子转圈,音乐一停,老师说“天安门,天安门在哪里?”小朋友们就举起“天安门”的卡片,高举并大声读出来。“天安门,天安门,在这里。”
游戏进行三四次,让班里所有幼儿都参加游戏。
三、小结:
今天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幼儿对本节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上课气氛很好,幼儿对祖国的山河有了很深的理解。这节活动课反应很好。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扮演司机开车的乐趣,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概念,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 讲述故事《威威爱大怪手》。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共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的大怪手车到底是什么车?(挖土车)
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车,你还认识什么车?
2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听题。”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请问这是什么车?(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搬家时会用到的车子。(卡车)
--你只要上车,告诉司机要到哪里,司机就会打表并送你到目的地。(出租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游览旅行时会坐什么车?(游览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拨打电话119,开来的是什么车?
--拨打120,开来的是什么车?
--那110呢?
3 听声音,辨车子。
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放录音)
4 学习儿歌《红绿灯》。
教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小朋友跟着
教师念一遍)
嘀嘀嘀,汽车叫,
汽车来了我让道,
过马路,东西瞧,
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玩耍,不乱跑,
安全第一我知道,
红灯停、绿灯行,
遵守规则别忘掉。
5 演唱歌曲〈开车歌〉。(唱两遍)
6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教师:小司机们,我们出发吧!
7 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感受物体的轻重。
3、初步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准备:
1、纸盒、天平、积木、玻璃球、棉花等物品。
2、笔、记录纸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活动难点:
感受物体轻重关系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桌子上的这些物体一样重吗?你又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答案?鼓励幼儿用手去感受或者相处更(
(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好的办法。
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1)教师介绍天平的用法。
(2)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3)教师任选两样物体,请幼儿猜猜哪个重哪个轻?再用天平测量验证,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号
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成正比。
(1)出示大小不同的盒子比轻重。
(2)幼儿自己选择、比较。
4、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
5、收拾整理物体。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基础性目标:
①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踮步的基本动作。
②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2.发展性目标: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教学重点:
重点:
1、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踮步的基本动作。
2、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难点: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活动材料:
材料准备:挂图、CD、篮子10个
经验准备:
1、幼儿初步学过踮步、手腕转动等基本动作
2、幼儿已学会双圈队形。
活动过程:
活动1: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
T:今年的葡萄长的又大又圆,我们一起来帮助农民伯伯摘葡萄吧!
活动2:二、继续学习舞蹈《葡萄丰收》
1、喊节拍,幼儿复习踮步及手腕转动的动作。
2、幼儿站好双圈队形,男孩转身面对女孩,(随乐)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3、继续学习《葡萄丰收》的舞蹈动作。
活动3:三、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1、男孩手拉手搭成"葡萄架",教师示范摘葡萄。
2、女孩面向圈站立,按逆时针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进行摘葡萄。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继续做摘葡萄动作。
4、喊节拍,女孩练习钻葡萄架、摘葡萄。
5、随乐练习交换舞伴摘葡萄。
活动4:四、完整表演舞蹈《葡萄丰收》
跟音乐一起表演舞蹈,最后一段请女孩拿好准备好的篮子挎在左手上进行表演葡萄丰收的样子。
活动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位,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学习好这个舞蹈,我预先创编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活动时,我神秘地对大家说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什么呢?孩子们很好奇,猜各种各样的名字,当我出示“阿依古丽”四个字时大家都说太好听的,有的男孩子还兴奋地笑了。这时我马上给大家讲述创编的故事,想让孩子们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来熟悉舞蹈结构。
并提问:“阿依古丽早上做了什么事?她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接着我对孩子们说:“老师把这些事编了一段好看的舞蹈。”随着欢快的音乐,我热情地为孩子们表演舞蹈,让幼儿欣赏舞蹈,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开心极了,都嚷让着想学哪个哪个动作,顿时教室内变的嘈杂起来,我使了很大的'劲,才让活动正常进行。整个活动上得非常累人,孩子掌握舞蹈的动作也不是太好。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活动过程和教具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仔细回想,活动中女孩子对舞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学习时认真仔细,积极练习;而男孩子呢,有的动作做的不到位,有的则根本没有认真学,活动时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和其他班老师一交流,她们也出现了这种状况。
如何改变韵律活动中的类似情况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针对班内幼儿多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这样学习时对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师能个别指导,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鼓励女孩创编不同的动作,在自己的实际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学习动作时,孩子之间会互相遮挡,可以把动作图谱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让孩子自由选择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等孩子基本掌握动作后,在放在一起连贯表演。这样,更尊重幼儿、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3、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来控制幼儿的情绪,如眼神、动作。另外音乐指令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来让幼儿起立准备、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让音乐活动上得轻松自如。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秋叶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尝试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落叶的感知。
2、通过仔细观察秋叶和树叶贴画,提高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树叶的情景,并捡回一些落叶。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课件。
3、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一些不常见的秋叶。
4、录音机、音乐磁带及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探究秋天树叶变化的兴趣。
1、师:听,谁在哭呀?(出示树叶宝宝)为什麽它会哭呢?(幼儿猜想)
师:原来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可怎麽办呢?
(让幼儿想办法送树叶宝宝回家,引出森林妈妈,并学说“森林”。)
2、师:让我们一起送树叶宝宝回“森林”里去吧?
二、利用课件,让幼儿感受秋叶飘落的自然美
我们一起来到大森林:
1、师: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什麽,是什麽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风来了,树叶会落下来。(背景音乐:大风吹)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尽情地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背景音乐:小树叶)
师:学一学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幼儿学树叶飘的动作,教师给予鼓励、表扬。)看,这片树叶真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3、幼儿想象,并大胆的用动作和语言来展示自己。
师:大家看一看,这片小树叶像什麽?
4、让小朋友对照大屏幕给这些树叶宝宝找一找妈妈。
配画外音:我是柳树叶,大柳树是我的妈妈;我是梧桐叶,梧桐树是我的妈妈……
5、学习诗歌并仿编:
师:小朋友,想一想,地上这麽多树叶可以用来干什麽呢?小动物用它来干什麽呢?
利用动画:
小蚂蚁捡起一片:当作渡船
小老鼠捡起一片:当作雨伞
小刺猬捡起一片:当作葵扇
梅花鹿捡起一片:当作饼干
仿编:
小白兔捡起一片:当作什麽(帽子)
小鸟捡起一片:当作很麽(被褥)
我们小朋友捡起一片:当作什麽(书签、标本)
三、通过观察,了解树叶的形状及颜色
1、组织幼儿讨论,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师:树叶宝宝被秋风一吹,飘呀飘呀,飘到了我们面前。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桌上的叶子,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麽叶子?是什麽颜色?什麽形状?
幼儿:
我的树叶是杨树叶,是黄色的,是圆形的。
我的树叶是枫树叶,是红色的,象金鱼尾巴
……
2、展示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的资料
师:除了飘落在我们桌子上的树叶宝宝外,还有哪些你认识的树叶宝宝呢?银杏树叶、柏树叶等。
四、引导幼儿欣赏树叶画并激发幼儿创作树叶粘贴画的愿望。
师:小朋友,我们面前有这麽多好看的树叶,我们用它干什麽呢?(出示几幅树叶粘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制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呢?
指导幼儿进行树叶粘贴(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创意)。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品德。
2、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懂得用现代的手段去联系彼此的感情。
活动准备:
白纸、彩笔
活动步骤:
1、幼儿在白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好的`伙伴。
2、游戏:猜猜他是谁?
(1)一个幼儿站在前面展示他的作品。
(2)其他的小朋友,根据他所画的,猜一猜这是谁?
(3)这个幼儿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提示大家猜想。(例如:他天
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他是男孩或是女孩等等)
3、音乐游戏:找朋友(音乐:P34)
游戏方法:
请全体幼儿站在大圆圈里随音乐一起找朋友当音乐停止时每两
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对小朋友。请幼儿双
数: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
4、制作:K4班通讯树
(1)每人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头像。
(2)在头像下面,写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3)将写好的挂在班里的通讯树上。
活动评价:
1、此活动充分地让孩子们感受到毕业的离别之情,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2、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去和将要离别的小伙伴保持联系,使他们懂得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2-10
[经典]大班教案08-09
[精选]大班教案03-12
(经典)大班教案04-19
大班教案(精选)10-04
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精选]12-30
(经典)大班教案01-13
大班教案08-08
京剧大班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