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28 19:33: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时以旧引新,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48+20xx-20xx+328-9

  2.连加、连减.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学习新知.

  (一)教师谈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学习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继续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32-9=2322+1=23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63-40=2320+3=23

  2.观察对比58-26和72-49两题有什么不同?(订正:58-26是不退位减法,72-49是退位减法.)

  3.练一练.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全班学生动笔做,订正后,说一说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

  15+30+425+40+839-20-6

  15+3425+4839-26

  (2)卡片练习

  24+1537+2683+17

  24+4244+3972+36

  24-1247-2950-37

  86-4485-37100-33

  54+2831-1856-37

  74-1676+2335+24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

  35+2462+1872-25

  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

  72-1872-1527+15

  四、全课.

  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布置课外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4+1527-20xx-4564-15

  26+1781-6083-1975-25

  38-1939-20xx-1731-15

  2.上面或下的纸条每移动一格,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34=70400-()=320

  ()+53=8687-()=50

  ()+72=9063-()=17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4+5=932-9=23

  80+9=89

  B想:64+20=84B想:72-9=63

  84+5=8963-40=23

  28+37=6558-26=32

  想:28+7=35想:58-20=38

  35+30=6538-6=32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计算38+27。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4)汇报交流。

  3.回顾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折扣”的具体含义,能熟练地进行“折扣”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折扣》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意义以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折扣”是在商品经济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由于几折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因此,折扣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难点是 “折扣”的有关计算。

  对象分析:

  《折扣》这个内容是现实生活商品买卖中经常遇见的“数学现象”,无论是聋人还是健听者对它并不陌生。虽然这样,但据了解、调查,我们的.聋生对它只知其形而不解其意,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学过百分数应用题,但对聋生来说,其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却比不上折扣问题的应用。为此,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百分数的应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的百分数应用的另一种既普遍又实在的生活形态——折扣。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折扣》其实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我就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提供丰富而带有折扣的生活图片创设情境,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媒体:

  主要是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折扣现象,创设情景,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到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与用的相对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PPT出示生活中打折的图片。

  教师:我们经常在商场看到把商品按“几折”出售。如上图中的“5.8折”、“五折”、“3.8” 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打折销售,也就是我们今节课要学习的“折扣”。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教学,明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及时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我要学”的强烈要求。】

  二、分层探究,掌握新知。

  (一)折扣的具体含义。

  1、思考

  (1)商品为什么要打折出售?(工厂和商场,为了促销或处理积压商品等多种原因,有时将商品价格降低进行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销售。)

  (2)“几折”表示什么意思?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商品打“八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八折=80℅,表示现价按原价的80℅出售。)

  (4)原价、折扣与现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原价 ×折扣数= 现价 )

  2、把折扣数和百分数进行互化。

  三八折=( )% 五折=( )%70%=( )折 68%=( )折

  承上启下:折扣数和百分数可以互化,那么你认为折扣应用题也就是什么应用题呢?会解答吗?

  二、“折扣”应用题的教学。

  1、准备题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师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

  (3)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怎么计算?(原价×折扣数=现价)

  (4)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师生板书订正。

  330×90℅

  = 330×0.9

  = 297(元)

  答:现价297元。

  2、教学“例7”。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学生读题)

  (1)例7与准备题有何异同?(已知条件相同,所求问题不同。)

  (2)“要求便宜多少元?”怎样解答?(原价-现价=比原价便宜的钱数)

  (3)原价和现价题目中都给出了吗?没有给出的话怎样求?

  (4)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30-330×90℅

  =330-297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33元。

  思考: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打九折出售是297元,原价多少元?

  (比较这题和准备题的异同,并让学生说说它的数量关系。)

  小结:分析折扣应用题和分析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样,要先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然后确定算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提供一个向上攀登的“支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这里,前一教学步骤都是后一教学步骤的基础,让学生理解了“折扣”的意义才能掌握计算商品折后价钱的方法;掌握了计算商品折后价钱的方法才学习计算商品折后与折前差价的方法就容易掌握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应用题专项练习。

  1、杨教授要领会稿费4300元,根据有关规定,超过800元的应按收入的5%交个人所得税,他应交税多少元?

  2、京华超市有草鱼180千克,卖出它的后,剩下的草鱼重量相当于虾的90%,超市中有虾多少千克?

  3、A、B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已行了 ,再行多少千米正好到达B地?(4分)

  4、某饮料厂六月份生产饮料180箱,比原计划超产30箱,超产百分之几?

  6、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后,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不变的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剪开的圆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分)

  7、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甲比乙早小时到达A、B两地的`中点,当乙车到达中点时、甲车又继续向前行驶了25千米到达C点,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一座桥实际造价2100万元,比原计划多用了 ,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9、扬桥村要挖一条48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60%,第二天挖了 ,两天共挖了多少米?

  10、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4,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 ,这堆煤有多少吨?

  11、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外地调入5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一车间的人数是二车间的 ,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

  12、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先写出切合题意的关系式,再列方程,不用解答)

  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列方程,不用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一箱香皂,卖去24块,正好是全箱的 。这箱香皂有多少块?

  线段图:

  只列综合算式,不用计算:

  14、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然后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课本P28页的例1做一做,第29页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课、激发兴趣。

  1、 复习:

  口算:《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创境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来做个文字颠倒游戏,比如老师说:“牙刷”,大家可以说“刷牙”,你们想玩吗?

  生:(大声喊道)想!

  师:子女

  生:女子

  3、游戏:倒写

  吞———吴 上---下 土-----干

  这是语文方面的倒数现象,数学方面把一个数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你们想知道吗?4/7---7/4 3/2---2/3 1/2----2/1

  师:你们能按照上面的规律再说出几组数吗?(学生举例教师给予肯定。)

  3.师:像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生:倒数)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读一读。)

  4.师: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如:(1)倒数?(2)怎么样求?(3)……

  (设计意图)在谈话、游戏情境中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倒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算式以及思考要求)

  师:(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准确的说出结果。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预设:1.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它们的乘积都是1。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3)师:究竟什么是倒数?开动你的脑筋,给它一个完整的答案吧?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点拨引导。)

  师生共同归纳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教师板书)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师:那么如何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呢?

  (1)课件出示分数:3/5、2/7、4/7

  A:学生试说。

  B:教师板书:例:3/5的倒数是5/3,等等。也可用—(破折号)表示。(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只要将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行了。

  (2)师:同学们已经会求一个分数的倒数了。那么整数有没有倒数?

  生:预设:有!或者没有。

  师:怎么想的?

  生:因为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母为一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倒数求法,整数是几,它的倒数就是几分之一。

  师:非常好!很有条理性,还有什么看法?

  生:我认为不是所有的整数都有倒数,因为0和任数相乘都不等于1。

  师:嗯!很有道理。你们怎么看?一起商量一下吧?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师:谁想说说?

  生1:我们小组认为整数有倒数,但是需要把特殊的0排除。

  生2:我们想补充一下,在整数里,除了0这个数还有1也很特殊。也应该排除。

  生3:整数有倒数,但是得排除0和1。

  师生总结:大家说的很有道理,整数实际它的倒数就是几分之一,那么1和0有倒数吗?为什么?学生讨论释疑。

  预设:

  因为1×( )=1,所以1的倒数是1。

  而0×( )=1呢?没有。所以0没有倒数。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很多,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填空,判断题型。(设计意图: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4)、师:我们还学过哪些数?生:小数、带分数。

  师:如何求它们的倒数?请同学们小组探究交流。

  学生选择一种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小数倒数求法,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带分数的倒数求法,是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分别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脑子里有这个思维模式。)

  师:综合上边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求倒数的方法。?

  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互相交换位置就行了。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

  师:那老师来考考你,同学们请看下面的题(课件出示)。

  老师找学生回答。

  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⑴4/11 的.倒数是( ) (2)35 的倒数是( )

  ⑶4/15的倒数是( ) (4)16/9的倒数是( )

  (5)1的倒数是 ( ) (6)0.25的倒数是( )

  2、填空:

  (1)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A和B互为倒数,则A·B=( )。

  3、判断:

  (1) 求 2/5 的倒数: 2/5=5/2 。 ( )

  (2) 9的倒数是 9/1 。 ( )

  (3) 任何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 )

  (4) 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 )

  (5)A的倒数是1/A。 ( )

  4、拓展题。

  7/8×( )=1/2×( )=0.25×( )=5/6×6/5=1

  4、游戏: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同学们有很多发现,其实在数学中存在很多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相信大家会创造更多的发现!谢谢大家,下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布置作业。

  29页练习六1、2、3题。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矩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经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

  1.矩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矩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矩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

  6.在矩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矩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矩形的定义和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能说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2.能运用以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实和计算。

  此外,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非凡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4.5-l的圆圈中填上“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字样来说明这种关系:即平行四边形是非凡的四边形,又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质。

  小学里已学过长方形,即矩形。显然,矩形是平行四边形,而且矩形还具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小学里已学过)等非凡性质,那么,假如在图4.51中再画一个圈表示矩形,这个圈应画在哪里?

  (让学生初步感知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演示: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如图4.52,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非凡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