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8 09:36:5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细细揣摩探究意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

  1、重点:

  通过默读、朗读,深入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揣摩文中意味。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儿子上初三。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

  这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更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背景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课文是一篇战地通讯。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瓦砾(lì) 地窖(jiào) 舀(yǎo) 鞠(jū)躬

  名副其实 颤巍巍

  3、课文配乐朗读。

  4、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这篇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品读课文

  1、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⑴ 炮火:11次;

  ⑵ 蜡烛:6次

  ⑶ 黑围巾:4次

  ⑷ 老妇人的“跪”、“爬”:各3次;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⑴ 多写炮火连天,说明环境危险,让人一直为老妇人揪着心,而老妇人在炮火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⑵ 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⑶ 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哀悼之情。

  ⑷ “爬”:说明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跪”:说明老妇人庄严肃穆,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3、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第五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1、 教师启发:

  ⑴ 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⑵ 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学生齐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五、教师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赞美京剧的四字词语,练习用选择关系关联词造句,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我的研究报告》

  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赞美京剧的四字词语,练习用选择关系关联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

  想一想这些词语中都在讲什么?

  2.交流:这些词语都是赞美京剧的词语,且概括京剧的几个方面特点。

  3.读一读,记一记。

  4.你还能试着用四字词来描述自己熟悉的特点?

  二、读一读

  1.自由读句子

  先读逗号前的句子,思考这一部分说什么,再读后面的,再思考。

  2.再连起来读句子。

  3.讲解“要么……要么……”表选择一项。

  4.自学二、三句。

  5.你能用这些词再造几个句子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名言,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二、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想想“游刃有余”的字面意思和比喻意思?

  2.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请帮帮我

  教学目标:交流求助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二. 交流

  1. 哪些情况下我们要向人求助,说给大家听听。

  2. 分组表演,小组交流。

  3. 全班展示交流。

  三. 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第四课时

  习作:我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写清楚研究的问题。

  2、能讲述清楚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情况。

  3、表达具体通顺,得出研究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调查与搜集来研究它,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吧!

  导出课题。

  二、指导写作

  1.引导学生学习习作范例,认清研究报告的结构,打消学生对协研究报告的恐惧心理,激发写作热情。

  2.学生交流:研究报告该写什么

  3.学生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列举出来,越多越好

  4.想一想:这些题目中,哪个问题我最想研究,最有研究价值,开展研究。

  三.练习写作

  师巡视辅导

  同时选择典型习作随堂讲评

  注意从以下方面引导:你想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

  第五课时

  生自由习作、修改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介】

  《想他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誉的故事。从而教育同学要爱动脑筋,常想他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局部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⑴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⑵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⑶ 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⑷ 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他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

  2、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同学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经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由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衣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课题:想他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誉。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誉?)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身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⑴ 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 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誉?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 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 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② 你;③ 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 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誉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示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示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他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俺们再来学一篇。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示出香的?

  2、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他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俺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誉,现在俺们要画大,俺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示。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俺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他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他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同学实际,俺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置:

  1、故事连故事,让同学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议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身学习”或“自由学习”。俺的理解是,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俺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同学的兴趣。接着学习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同学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加知识,为同学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俺想,这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同学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习。

  2、文中留空白,让同学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俺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同学一次考虑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誉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同学的好奇心理,发生急于补充教材的激动。而后,组织同学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身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誉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同学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同学的口才,又提高了同学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同学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俺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3、课后设拓展,让同学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俺交叉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俺想这对同学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假如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俺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布置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竞赛看谁骆驼画得多,俺们就来竞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竞赛,俺考虑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竞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竞赛,鼓起了同学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平时积极动脑,常想他人没想到的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大象、棕熊为了比谁的力气大,把小树林的树木拔光了,经过小兔的教导后,它们重新把树木栽好,使得溪水又变清了的事。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正确填写动词+名词的短语;能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还处于解决幼小衔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阶段。同时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识字和阅读目标,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还处于奠基阶段。

  三、学生分析:

  在本阶段,学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语拼音和一部分汉字,对阅读有了初步的兴趣。本文属童话,由于孩子对童话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提高对孩子的阅读和识字兴趣。

  四、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

  2.并在诵读中有所领会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重视学生自主识字。

  [教具准备]

  课件(大自然的美景、受到破坏后的大自然),动物的头饰,拼音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引入,激情导趣

  1、出示课件: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你看到了什么呢?你有什么感想呢?

  2导入课文。

  师:是呀,我们的大自然美极了,不但有茂密的树林,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是一条条清清的溪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大自然中的清清的溪水。谁会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如,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出示会认字字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检查认读。

  (1)小组检查(抽读)

  (2)师生交流:开火车读(师边听边纠正)

  3、出示没标拼音的课文进行朗读。

  (1)自由读,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几位学生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师:这些生字中,你会读哪个字,请同学们在小组交流。

  2、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1)指名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3、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书写。

  (3)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语文实践活动(一字开花)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多读课文,指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字卡:检查记字情况。

  2、课文写了哪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这儿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交流)

  3、出示图1: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4、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3自然段。

  6、小结

  师: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7、学习第10、11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你们看……(出示动画课件)。

  (2)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3)看了动画、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三、深化练习,积累词汇

  出示课后第二题:

  例:挖(坑)

  栽()培()浇()

  四、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3、分角色表演。

  五、师质疑并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读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把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体现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新知识。

  2、本课在设计上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对一些课文的重点能够有侧重的落实,像学习生字以及生字的书写等重点环节落实交好。

  4、但对一些重点难点的落实还有不到之处,如对环保还可以适当引申,让学生能多了解和学习一些环保知识,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好环境保护,怎样把课文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教案 篇5

  《一朵云》语文教案1

  《一朵云》是一首诗歌,全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云化成雨的现象,诗歌语言优美,节奏很强,适于朗读、背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觉诗歌音韵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利用听读、拼音等多种途径,认识生字10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

  3.初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云、初步感受云

  师:小朋友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天空吗?天空中有些什么?

  生:太阳、月亮、星星、白云……

  师:你们见到的云是怎么样的呢?

  生:像狮子、怪兽、棉花……

  师:你们见到的云都有些什么颜色?

  生:白云、乌云、彩云……

  师:愿意把你们见到的云画下来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画。

  (二)画云,进一步感受云

  1.师生作画(师版画)。

  2.(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3.能把你的`画讲给大家听吗?

  4.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

  (三)读云,有感情地赞美云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朵非常可爱的云(出示课文插图),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小朋友你们知道她的愿望是什么吗?对了,她呀,想到地上来玩,想听山泉唱歌,想看海上的白帆。小朋友,你们能替她想个办法吗?(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2.这朵聪明的云研究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学,也可根据上下文猜测)。

  4.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指读)。

  5.学生小声地跟着录音读(指读)。

  6.哪位小朋友会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呢?指名读,全班评议。

  7.男、女生朗读比赛。

  8.全班齐读。

  (四)演云,深入感悟云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朵云是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的吗?

  生:云请风儿帮忙,变成千万雨点。

  师: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呢?那些地方有哪些变化?

  生:落到江河大海,随着浪花翻卷,落到田野高原,染绿大地群山(多媒体演示此情景)。

  1.你们喜欢这朵云吗?为什么?(学生答)

  2.你们这么喜欢这朵云,能不能带着高兴、喜欢的心情来表演一下这朵云呢?

  (1)小组排练。

  (2)指名上台表演读、全班评议。

  (3)全班齐读、齐演。

  (五)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现在又到了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时间了,你们想怎么学呢?(各组派代表说)

  2.各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3.反馈学习效果,你刚才学会了什么字?怎么学会的?

  4.归纳识字法,识字有哪些办法呢?(学生:读拼音、问同学、听读、看图识字……)

  5.(出示字卡)谁有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学生热烈发言)

  (六)进行识字游戏

  1.现在我们来做识字游戏

  (1)开火车识字(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

  (2)小组自主游戏(翻牌、摆字卡,找朋友等)。

  2.认识了这些生字,你们现在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齐读课文)。

  (七)指导书写:云、听、雨、点、万、田

  《一朵云》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熟《一朵云》并成诵,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识记生字8个。

  3.掌握新笔画撇折,学习书写“云”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对诗歌音韵美的感悟力和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生字卡片、云朵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声母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当你见到他们时要用宏亮的声音读出来,发音要准确。

  (出示声母卡片)

  二、创设情境,观察板书,激发兴趣。

  导: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许多洁白的云朵,他们有的互相追逐着,有的正在听太阳公公讲故事。可是有一朵云,却躲在角落里发呆。

  画:一朵云彩的简笔画。

  问:你们猜猜它在想什么呢?(要求讲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诗歌中去看看这朵云在想什么。

  板书:一朵云

  三、初读诗歌,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一)指名优秀学生读题目,再指名反复读课题,巩固对“朵”字读音的记忆。

  你怎么认识“朵”字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利用拼音;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

  (四)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指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五)尝试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六)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轮流读课文,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七)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的好。

  四、有针对性地识字。

  1.四人小组读生字表,选代表带读生字拼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遍,读一读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识字、记字)

  3.指名读生字,说说又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4.用生字组词。(出示字卡)(接龙游戏)

  5.游戏:摘云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云朵,认一认背面的字,然后当小老师带读手中的生字。

  五、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巩固识字。

  1.熟读诗歌,尝试用手打拍节读诗歌。

  六、指导“云”字的书写。

  1.课件出示:

  明确笔顺:“云”字真神奇,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折,四笔点,四笔写成“云”。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在书写“云”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边书空“云”字边说说笔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七、评价。

  同学评议这节课的表现,老师总结(表扬、鼓励为主)

  八、作业。

  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