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5 08:54:4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我总是试着去寻找书本中关于美的东西,并向学生慢慢地传达美育,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关于在古诗当中所存在的美育,至今我都不是特别清晰,但近期我对此做了一些了解,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指正。

  一、引导观察感受美

  我们要学会感受美。叶圣陶先生的话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身边到处是美景。所以说,学会观察对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很有帮助。在古诗学教材中会存在很多插图,我就让学生先自己认真观察,然后再根据图画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画面,去用心感受美。比如说,有一篇名为《小池》的古诗,我就先让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他们很快就找出了有树阴、蜻蜓、河水、荷花等等,然后,我又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物并解释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脑海中就勾勒出带有初夏韵味荷花池水的美丽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古诗词就快乐多了。

  二、绘制彩图感受美

  我们要学会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像带有强烈画面感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文章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并具体体现出来,通过如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比如对于《咏柳》来说,我首先给学生讲解诗意,然后再让他们从整个层面上来把握诗歌中描述的场景,体会诗歌表达的内涵。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翩翩起舞的柳树儿,踱着轻盈的脚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空间,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有山坡,有绿草,有一片片随风飘动的柳叶;有的画呈现了一个小姑娘徜徉在春天里,柳叶似她飘逸的头发;还有的画展现的是小河边,绿绿的柳树儿慵懒地伸展着腰肢在《自办报》上也出现了学生的作品,当中有画面,有诗句,互相映托,并深受学校好评。

  总的来说,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的美,以此来塑造孩子们美的人格,激发他们对美的生命的敬畏,并体会美的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炼字艺术。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鉴赏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二、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三、品读鉴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四、课堂小结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重点与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点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初读全文,说大意

  1.按顺序出示6幅挂图,让学生首先逐幅“读”图,然后把各幅图意联系起来,初步感知图中的故事。

  (从图入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利用“一人读一句”的游戏,让学生依次站起来读,要求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若读错了,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她),请他(她)读正确了再坐下。

  (此种方法朗读,练读的同学多。一人只读—句,放低了要求,增强了每个学生读好的信心。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句的概念。)

  3.读课文,要求读流利。采用“朗读接力赛”,学生—个接一个地读,哪儿读错由别人从哪儿接着读,看谁读得多。

  (此读学生因读得多而取胜,听者因听得认真而获参赛资格,避免了别人读好读坏与己无关的现象。)

  4.看着6幅图,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分段细读,说图意

  每段采取“首先‘读’图——对照读文——点拨复谈——再现图文”的步骤进行。

  首先‘读’图:要求学生仔细“读”图,“读”出图中公鸡的特点和神态,“读”出图中其他动物的外形特点。

  对照读文:学生对照图画找出相关的段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两遍,并画上记号。

  点拨复读: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抓住重点点拨,然后再大声读,进一步内化。

  再现图文:学生积极举手争取,戴上相关动物的头饰,借用文中重点词语(如“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冷冷地”)加上自己的理解演示图中动物的神态和语言。

  (此步骤从图到文,从具体到抽象,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遵循了抽象性原则和具体化原则。)

  (注:学习第五段时经过以上四步之后,还应多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老马说的话的理解。学习最后一段还要讨论这只公鸡是不是美丽,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这只外表美丽的公鸡,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缺点,是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

  (突出重点,了解其领悟程度。)

  三、选文精读,说道理

  1.分角色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选读大公鸡的语言,采用“朗读擂台赛”的方式,让学生戴上公鸡的头饰,到讲台前来读,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公鸡,看谁读得更像。读完后由“挑战者”挑战,一比高低。最后根据语音、语调、语速评选出“擂主”。

  (因寓教于趣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学、趣学中提高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其朗读能力和听辨能力。)

  3.“读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多指名学生发言,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读”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教学若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且能多读多思,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设计多采用游戏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体现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其效果将不言而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灵魂。也就是说可以观其外衣(语言表达),明其实质(思维是否到位)。本设计每步朗读之后都安排了“说”的内容,读说结合,也能通过语言表达时的“迁移运用”来验证和巩固读后“入乎其内”“化乎其中”的效果。)

  教法二:重视图文结合加强思维训练

  看图学文教学,关键是要处理好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只有图文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活动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一、以图激趣,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伊始,我让学生一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仔细地看图,把形象艳丽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初步联系起来,让图画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理解课文;让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观察,从而了解图意。然后,提出下列一些问题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回答,以检查学生的视听效果。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美丽的公鸡和哪些动物比美?一共比了几次?

  3.它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第3小题不必让学生立即回答,教师可把这题做过渡句提问,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以图为据,结合词句训练

  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图画,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每段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每段讲的是什么,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正确认识公鸡的骄傲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怎样,为揭示课文的寓意奠定基础。为此,又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回答。

  1.轻读课文,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2.公鸡是什么样子的?它分别来到什么地方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动物们各在干什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为什么都不愿意和它比美?

  3.公鸡对老马说了些什么?它的心情怎样?老马是怎样帮助公鸡的?公鸡又是怎样改正缺点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概括课文内容回答,并抓住“昂着头、挺着胸、翘着尾巴、唱着歌、大摇大摆、得意洋洋、冷冷地、伤心、惭愧”等词句的理解,会意体味,初步懂得“一个人的美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

  三、图文对照,进行学法渗透

  图画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观察画面想事物的变化,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文大部分段落的构段方式是相似的,我通过指导学生图文对比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表达形式,与此同时,提出:课文中哪几节是相似的?找出来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比较二、三、四、五自然段,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教给学法,让学生初步体会相同的构段方式,然后用相同的学法扶学第三段,学生自学第四、五段。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四、借图设景,加强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之间看图片,听朗读。在听或读时,要求学生脑海中要浮现画面,语气中要蕴含感情,如有关公鸡的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语气要有变化,开始洋洋自得,后来伤心、惭愧,最后后悔、虚心;有关啄木鸟、蜜蜂、青蛙的部分,要读出对公鸡提出比美的做法不热心、没兴趣的语气;读老马的话,要读出耐心帮助别人、态度和蔼可亲的语气。有感情地读,能使学生进入情境,更具体地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图外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为了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我根据学情设计了三种方案练习,即让学生在学习图文的基础上,一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是模仿第二、四段,说说公鸡怎样与燕子比美;三是深化主题,进行对话训练,比如说,这只公鸡来到草地上,它看见了一只燕子在天空中飞,它会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讲呢?学生回答也许各有见解,但只要是合理的思考和想象,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未尝不可,不必束缚太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学做方法。

  情感目标:

  读懂译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难点:

  文章既紧凑又能抒发情怀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搜集资料

  教法:

  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奠基情感。

  学生说自己最喜爱的菜肴,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诵读课文,潜心会文。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把课文中的词语画下来。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出来,并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词句,触摸情感。

  (1)默读课文,在心灵被触动的地方读几遍,并写下自己感受和体会。

  (2)集体交流,分享感受。

  (3)带着感受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四、出文抒情 倾吐移情

  五、揣摩语言,学习写法。

  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紧扣课后习题2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指导生字读音和书写。

  “炒、奢、馋、侄”是巧舌音。

  “姜”是后鼻音。

  “津”是前鼻音。

  2.比一比,组词语。

  湾——弯 暮——墓 遗——遣 裕——俗

  3.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推荐阅读《梅花魂》、《一面五星红旗》等文章。

  板书设计:

  淸炒小螺蛳

  寄情于物:

  期盼——观赏、扫墓

  记忆模糊 回味无穷(对比)

  鲜美无比 津津有味

  伴父独酌 猜谜语(插叙)

  魂牵梦萦——大陆、故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巩固生字,正确书写“屋、错、皮、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认识。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了,而且也读懂了这节课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好不好?

  二、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

  现在,你们都是小燕子啦!你们到菜园里看了三次都有新的发现,高兴吗?小燕子们,赶快把这三句话读读(电脑出示三句话)看怎么读才能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练读,也可以几只燕子聚在一块儿商量商量。

  1、学生自由分组练习朗读。

  2、检查指导。

  (1)哪只小燕子来读这句话。

  (2)真高兴,还有哪只小燕子像他这样高兴地读这句话。

  (3)第二次的发现谁来读。

  你们真聪明!“妈妈,妈妈”读得很好,如果把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声音往上扬一点,高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

  (4)再读小燕子第二次说的话。

  (5)读第三句“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口语交际,提升认识。

  孩子们,为什么你们第一次、第二次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次却发现了呢?你来告诉妈妈好吗?

  四、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抽出要写的4个字。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重点指导“屋”和“错”。

  五、拓展练习

  照样子组词造句:

  细(仔细)小燕子观察很仔细。

  现()。

  瓜()。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种动物什么样?它们的'特点。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

  回忆学习的步骤:(用投影列出)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鸦 洞 肉 站 流 亲 漂 麻 雀 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肉 :第五笔是“撇”

  漂: 熟字“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结构,右边第四笔是点。

  亲:上下结构,下面是一横加一个小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用投影罗列出来)

  叼 漂亮 亲爱 流口水 不做声

  4、朗读

  (1)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全班评议。

  (4)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及( )( )

  ( )( )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朗读课文,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狐狸和乌鸦鸦

  洞 肉 站 流 亲 漂 麻 雀 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