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26 18:12:2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精】

小学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献给妈妈的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充满爱的童话故事。课文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小动物们在母亲节这一天给妈妈写了一句赞美妈妈的话。文中的语言贴近孩子,孩子在反复朗读中能很自然地感悟到妈妈也需要孩子的关心,孩子一句赞美的话就能给妈妈带来莫大的幸福。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生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美育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头饰,爱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音乐,揭题质疑

  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想到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学生自由读文)

  三、体会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动物为什么要给妈妈献诗呢?指名读谁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动物的诗准备好了吗?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质疑:这一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争先恐后争)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哪些小动物争先恐后地为妈妈献诗?〈随交流板书动物图〉

  2、小动物都为妈妈写了一句什么诗呢?请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小动物们写的诗。

  (交流板书小动物的诗)

  3、好吧,你们把想好的一句都念给我听听。小动物是怎样念自己的诗的呢?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4、学习小白兔句。

  (1)、课件出示勇敢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学生自由练读

  (2)、课件出示勇敢诗,指导学生朗读:哪只小白兔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理解,指名读,男女生读〉

  5、学习狮子句

  (1)课件出示温柔句,学生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的朗读,小狮子也心急了。

  (2)、出示温柔诗,指导朗读:小狮子会怎么念自己的诗呢?

  (3)、课件理解温柔:见了这只狮子妈妈,你想说什么?怎样才能读出妈妈的温柔呢?〈同桌练读,两人齐读〉

  6、学习小黑猪和小老鼠的诗

  (1)、课件出示,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和小狮子的诗,小黑猪和小老鼠都等不及了。

  (2)、多种方式练读:自选角色读,交流读

  7、分角色读课文

  (1)、示范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2)、小组练读,表演读

  四情感体验,思维拓展

  1、体验爱心: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它们和我们知道的不一样呢?

  2、为妈妈写诗:我们也爱自己的妈妈,让我们学着小动物的样子,也为自己的妈妈写一句诗吧!

  3、交流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范读

  2引读

  六古诗欣赏

  听了小动物的诗,念了自己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献给妈妈的古诗吧!(欣赏《游子吟》)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反思: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反思: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我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小学语文教案3

  一、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过”和“入”的意思吗?经过、进入。

  什么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讲了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学生回答,教师板贴(禹)。

  3、教师总结:这是个历史故事,就写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看,这就是禹。(课件出示禹的图片)

  并配有文字介绍(禹是距今有4千多年历史的夏朝的一位帝王,他曾带领群众治理了滔天洪水,是一位治水英雄。)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句。

  1、翻开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小节?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3、自己读读生字词。

  学习这些生词:制服治水家事

  郑重洪水终于更足

  严重要紧劲头因为

  (1)个读、齐读。

  (2)齐读前提要求:这三行词语小朋友读得都非常棒!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排成三行?你能猜猜我的心思吗?

  总结:第一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且都是翘舌音;第二行的韵母都是后鼻音;第三行的都是前鼻音。(小朋友们真是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个聪明的大脑,猜出了老师的心思,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3)老师要给小朋友增加难度,有勇气挑战吗?去拼音并打乱。开火车读。

  4、课件出示:呱呱

  (1)读读这个词。

  (2) gū表示小孩的哭声;它还有guā这个读音,原来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像这样的多音字课文中还有一个呢,读一读:同行

  三、精读课文,剖析关键词句。

  精读第一段。

  1、过渡: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样的水叫洪水呢?你们看——(视频)

  2、这样的洪水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说一说)

  3、是呀,洪水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我们读读第一段。(课件)

  第二自然段

  过渡:为了制服洪水,让洪水听话,后来……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学生接读。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三小节就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请一个小朋友我们读读这个故事。(课件)

  2、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正巧听到了什么声音?

  当时同行的.人是怎么说的?(课件两句话)

  (1)指导朗读。朗读点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了同行的人为什么劝说禹回家去看一看了。原来是因为(),谁来说说看。

  (2)请你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受,读读同行人说的话,好吗?

  (3)我们现在就是同行的人,一起来劝劝禹好吗?

  3、禹为什么不进家门去看看,难道是不想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找找禹所说的话。(课件2句话)(1)从大禹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禹所说的话,好吗?

  (2)在大禹眼中,家事和治水谁更重要?禹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里,心里想的全是治水的事。

  (3)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禹说的话。

  4、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再现禹第一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好吗?(师生、生生朗读)

  5、(1)过了几年,禹又一次路过家门,正好听到妻子和孩子的说话声,同行的都放慢了脚步,……再读这段话(说的话)。(师生配合)

  (2)又过了几年,禹再次路过家门,孩子长高了,可他一面也没见过,同行的人……(师生配合)

  过渡:就这样,读——最后一节。

  1、13年的治水容易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终于)是呀!为了制服凶猛的洪水,禹吃尽了很多的辛苦。

  2、小朋友,你瞧!自从禹带领的治水大军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黄河一带再也没有发过洪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黄河两岸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课件)

  3、老百姓这样幸福的生活应该感谢谁?(禹)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大禹。(板:大)

  4、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

  四、总结升华。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绩,建了禹陵,修了禹王宫,还筑了禹王碑(课件)

  五、生字教学。

  课文中的一些生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记字形,还要写好它。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第一个生字是“行”(课件)

  1、先来读准它。

  2、它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部首“双人旁”,它比单人旁多了一笔——“撇”,但这两撇是不一样的,第一笔撇短,第二笔撇长。这两撇的起笔位置是在一条直线上。(课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撇——在同一条直线上)

  3、小眼睛看老师是怎样写好这个字的。注意教师写字姿势的示范。

  投影(描一个,写一个),并写边讲解关键笔画。

  请小朋友描一个,写一个。(姿势纠正)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投影。

  学习第二个生字“更”

  1、读准字音。

  2、它是一个独体字。要想把这个字写好,关键是要写好撇画,这是一个竖撇,竖一半,撇一半。(课件:其余的撇——竖撇)

  3、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并反馈。

  还有一些生字要麻烦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学习了。

  结束语:

  15年后,洪水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

  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

  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第二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知识。

  1.范读。正音:灌(ɡuàn,注入)泾(jīnɡ,同“径”)涘(sì,水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视而望的样子)难(nán,难以)旋(xuán,掉转)殆(dài,危险)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

  ①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分辨,辨别。)②词类活用。时(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③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①重点字词。②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③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④特殊句式。定后:闻道百;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⑥成语。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认识的变化。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

  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诵,赞美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解释字意。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任务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过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们的志向呢?

  任务呈现:在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中任选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们的志向。

  自主学习:创作诗句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诗句积极评价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选出正确的解释:等闲

  a、空闲b、平平常常

  2、写出最能体现于谦心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反馈:同桌交换意见,再集体订正

  反思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等闲———清白

  粉骨碎身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积累、传承古文化。

  2、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内容。

  3、在诵读基础上体会讲坛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感情。

  4、运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作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程设计

  一、古诗引路,揭示课题

  1、引导背诵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并指名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介绍诗的大意。

  3、出示王昌龄又一诗篇《出塞》,并简要交代诗的历史背景。(秦→汉→唐)

  二、诵读诗句,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放录音),学生标出节奏。

  2、指导学生按节奏自由读诗。

  3、师生齐读,男生女生轮流读,指名读,指名式背诵。

  4、同桌合作,诗句、注释,插图三合一体会诗意。

  5、请学生说说读书收获,交流诗之大意。

  三、品读诗句,体验感情

  1、教师领导填补式读诗句。

  2、学生有感情地边齐诵诗篇,边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品味“未还”、“在”与“度”的用词之精妙。

  4、引导学生总结诗人抒发的感情。

  四、赏读想象,依诗作画

  1、学生边读诗句,边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交流所画景物词:明月、关塞、飞将、胡马、阻山。

  3、激发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画,或用图文说明。

小学语文教案7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学设计中,我自然地围绕主题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宽带网”这几个环节串联起来(展示台已分解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牵引学生去探寻春的秘密,去领略春的绝世姿容。“读读认认”的设计看似为了扣上主题,拔高难度,但识用结合,既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本次学习的主题──春天无处不在!

  二、学习目标

  1.积极地走进春天,寻找春天,领略春景,快乐地和同学交流对春天的新发现。

  2.用上优美的词语和有关句式赞美春天,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赏春联、背春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收集、展示与春天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三、课前准备

  1.:有相似特点的春天景物和春天美景音像(可自拍)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

  2.信息资料:春天的古诗、对联,有关春的名著,关于春的成语以及有关花的词语、诗词、故事等。

  3.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教室里提前展示,欣赏名著,例《春日》(威廉·柯贝特)、《春日序曲》(陈敬容)、《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春》(朱自清)等。

  4.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花。

  5.组织春游,提醒学生要有所发现。

  四、教学过程

  (一)踏进春的大门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遥远吗?”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今天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和春天来个约会。(出示课题)──搜索春的姿容。

  那么,这春天的“一切”都悄悄地藏在哪里呢?

  出示:春天在( )。

  (校园里、人们脸上、公园里、山上、天空、田野、枝头、教室里、水中……)

  春天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呀!

  (二)欣赏春的美景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里万物复苏了,你在春天里发现了哪些景物在不断变化着呢?

  “出示:春天里,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1)自主思考。

  (2)学生反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阳光、小溪、树枝、天空、田野、小草、春雨、花朵、春雷、人们的着装、风筝……)

  注:当学生思维枯竭时,可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来表述,教师也应分类板书。

  2.是呀,春天的美景真如天上的星星,看不够,说不完。春天就是一位大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五彩缤纷。出示(春景音像)。

  你瞧,所有的这些美景从冬天里走来,脱掉冬装,悄悄换上了新衣裳,哪个小朋友有双孙悟空的眼睛,已经观察到它们变了。

  出示:在( ),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

  (可从自然万物的颜色变化、形状变化、姿态变化以及活动变化等方面说。要特别表扬留心观察,又有新发现的学生。)

  3.观察多仔细呀!把春天这个爱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害羞小姑娘给准确地找出来了。谁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春天的景物?

  例: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树枝

  (1)自主试填(口头)。

  (2)交流:(表扬用词丰富、优美的学生,以带动其他学生)

  (3)读一读,再完成书中的“我会说”。

  (4)自主选择试说。例:春天来了,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

  春天来了,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呀!

  4.知道吗?春天里,缺少的不是美的事物,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1)你看清了吗?这些景物中,分别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说说。(先出示燕子、银杏叶、小河、蜻蜓等春景,再出示其相似物)

  (2)再用上句式表达:__________像__________。

  例:教师引说──春天来了,我惊喜地发现小燕子灵巧的尾巴在空中飞翔时像一把剪刀。

  (3)观察是创作的前提,善于观察,我们就可以把两种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用特殊的语句──比喻句来表达。你还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或日常生活中找出来,用这种方式表达吗?

  小草像__________ 松鼠的尾巴像__________

  柳条像__________ 泉水的声音像__________

  (三)吸收春天的养分

  确实,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她如一位艳丽、妩媚的女神,充满诱人的魅力。千百年来,多少人为她写过无数华章,留下过不少千古名句。

  1.赏对联,背对联。

  刚才我们说,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在空中飞翔时这把张开的剪刀就是在自由地裁剪着温和的春风呢!

  (1)出示:“紫燕剪春风”。

  (2)再出示:“黄莺鸣翠柳!”读一读。

  (3)简介对联特色:例──紫燕对黄莺、剪对鸣、春风对翠柳。

  (4)出示:“读读背背”中另外三幅对联。

  (5)试说__________对__________。

  (6)解释对联:学生试解,教师再补充。

  (7)对对联,填对联,背对联。

  2.文人墨客们不仅用对联赞美春天,还喜欢用简练的诗歌来描写、赞美春天。

  (1)我们学过的春天的古诗有:《春晓》、《草》、《绝句》两首、《住新市徐公店》等。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描写春景的?能试背几首吗?

  (《咏柳》、《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春日》……)

  3.春天还藏在许多的名人名著中,你可以去找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聚焦春的灵魂

  花是春天的灵魂。如果说一派生机的春天少了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鲜花,还能叫春天吗?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以其绚丽妩媚的色彩装点着美好的春天,所以我们寻找春天时,一定要给鲜花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

  1.播放学生带来的花卉光碟和图片。

  2.交流城市的市花:主要城市和学生想了解的城市。

  3.简单交流花的用处:馈赠、药用、欣赏等。

  4.欣赏有关花的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等)、美文(节选)。

  (五)描摹春的姿容

  面对着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春天美景,欣赏着作家们如此优美的诗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想跃跃欲试:我也要用笔写下我对春天的发现。不过,在写之前要闯一下关。

  1.出示“读读认认”。

  (1)自主识字:①书中利用什么规律教我们识字?

  ②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③给新字组更多的词。

  (2)交流反馈,教师板书扩词。

  (3)用各种方式巩固生字。

  (4)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句话,要和春天有一定的关联。

  2.多能干呀!一个个僵硬、呆板的词语,经过同学们的创作,变成了一句句鲜活、精彩的话语。我们不仅要会用嘴巴说春天,还要把我们可爱的春姑娘用笔给“画”出来。不是美术课的“画画”,而是在作文里“画”出春姑娘。

  (1)写前简单指导。

  出示第一课《找春天》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①你可以写下眼睛看到的春天:花开了,草长了,水清了,人们出来活动了……

  ②你可以写下耳朵听到的春天:泉水丁冬,青蛙叫了,雷声响了……还有各种动植物们在悄悄地讲着春天的故事呢!只要用心听。

  ③你可以写下闻到的春天:花的香味、泥土的芬芳、小草的清香、雨后空气的清新、田野里农民伯伯汗水的味道……

  ④你可以写下用身体触摸到的春天:风暖了,水凉凉的,放飞风筝,叶子嫩嫩的,雨是柔柔的?.

  ⑤你还可以用大脑想象春天:如你可以把周围的景物想象成我们身边的伙伴,让它们一样会哭会笑、会唱会跳……

  (2)学生执笔描绘,教师倾情指导。

  (3)赏析佳作,展示佳作。

  (六)应对春的考验

  师生集体讨论设计本次的课后作业题,任选一至两题完成。例:

  1.写出10个以上有关春的成语。

  2.背诵一至两首有关春的课外古诗。

  3.收集、背诵春联。

  4.根据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插图。

  5.收集有关城市市花的资料。

  板书

  搜索春的姿容

  植物──( )的柳枝( )的小草( )的花朵……

  动物──( )的青蛙( )的小鸟( )的松鼠……

  天气变化──( )的春雷( )的天空( )的阳光……

  人们的活动──放风筝、春游、忙农活、采野菜

  ……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导语:

  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

  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

  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

  2、谈谈不懂的内容

  (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2)、讨论:到底谁错了?

  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验:

  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

  三、师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四、拓展练习。

  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9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活动准备]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设计思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活动流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诗歌里说:“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那么,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例:蓝天是摇篮,摇着月宝宝,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船宝宝,浪花轻轻翻,船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鸟宝宝,风儿轻轻吹,鸟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吟唱,全诗采用重复的词语、相同的句式,造成一种声音的回环。韵脚选用了“遥条”韵,烘托出一种甜美柔婉的气氛,使得美好的情致与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统一在一体。《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摇篮”这首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示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一起为净化城市出谋划策。于是,“种树、种花、改制摩托车”等方法应蕴而生,充分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设想和愿望。

  有人说,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难渗入,而本活动,老师的成功在于以情激情,从而激发起幼儿真正的言行。语文教案-诗《摇篮》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藏品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易错字。

  二、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理课文,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3、针对全文,学生质疑。

  学生甲:民族小学有哪些民族的学生?

  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来民族小学上学的学生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汉族的。(老师指挂图)看,他们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

  学生乙:这些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课文第2、3自然段中说,他们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他们学习多认真啊!

  学生丙:下课了,学生们又是怎样活动的?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跳舞,有的摔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

  4、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课文记叙的是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况,歌颂了全国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的大好景象。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

  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要读出小学生非常开心、活泼、开朗的气氛。

  3、指名竞读,榜样示范。

  4、放录音,有感情地跟读。

  四、课堂延伸拓展

  你愿意到这所民族小学来学习吗?为什么?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教学教法应用】

  情境教学法、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有几位老师要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同学们真热情,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主人!那老师提议我们朗诵一首儿歌表示一下我们的热情好不好?

  生:好!

  师(屏幕显示)这是我们前面学的一首儿歌《秋叶飘飘》,我们一起美美地读给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老师听吧。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季节来了?(秋天)

  除了秋天,你还知道哪些季节呢?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这四个季节合在一起,我们就称它们为——四季。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化妆师,它装扮出了美丽的四季,有个作家用神笔写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题目就叫“四季”,(板书课题)让我们美美地读一遍课题(学生读题)。

  二、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1、温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儿歌的生字,大家喜爱的喜羊羊想要和大家做摘苹果游戏考考大家学得怎样,你们敢吗?(课件显示生字)

  老师指到哪个苹果,你读对了,苹果就会被摘下。

  2、激趣学习:大家表现得真棒,喜羊羊没有难倒大家。它想带大家认识文中的四位新朋友,你们同意吗?大家先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注音的词语):草芽、荷叶、谷穗、雪人。A、自由读:让我们自由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B、个别带读:然后请四位小朋友带大家亲切地和它们打招呼。C、全班齐读:我们一起和它们打声招呼。(注意:草、穗是平舌音)

  3、感知形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见一见这四位朋友,看看它们长得怎样呢?(生:想。)师:那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图片。看着图片说说四位朋友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重点理解草芽是刚长出来得嫩芽,它太嫩了,需要我们保护它。谷穗是谷类植物的果实,谷穗弯弯说明它成熟了,它弯着腰欢迎人们去收割呢。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一挺”的动作,雪人真是太顽皮了。)

  4、学习词组:在学生的回答中,课件相机出示注音的词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雪人大肚子一挺。全班同学自由拼读词组,个别读、全班齐读,可以做做动作。

  5、猜词说因:说说这四位朋友分别喜欢哪个季节,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词语卡片贴出板书。(草芽春天、荷叶夏天、谷穗秋天、雪人冬天)

  三、细读课文,感知特征

  回归课文: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学习第一节,感知春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草芽说什么了;它对谁说得,它会怎样对它说;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春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红红,它对______说:“我是春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春天印象。(花红柳绿,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2、学习第二节,感知夏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荷叶说什么了;它对谁说得,它会怎样对它说,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夏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圆圆,它对______说:“我是夏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夏天印象。(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

  3、学习第三节,感知秋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谷穗说什么了;鞠着躬说明它有礼貌,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秋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飘飘,它_____说:“我是秋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秋天印象。(秋天果实累累,是个收获的季节。)

  4、学习第四节,感知冬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雪人说什么了;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顽皮。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冬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呼呼,它_____说:“我是冬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冬天印象。(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

  四、美读课文,抒发感情

  1、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把你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听,要读出喜欢的语气。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喜欢春天的同学站起来读,依次夏天、秋天、冬天)

  2、分角色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真是太棒了。那大家还想再读吗?(生:想)大家都想读,那好,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大家来表演。(分配小朋友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两行老师读。第三行分别由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小朋友读。每个演员都要尽情发挥,表演起来。

  3、背诵课文。最后,我们来齐背课文,每个同学可以尽情表演。

  五、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一年四季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留在身边呢?

  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大自然中除了儿歌中所描写的这些景色,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课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下次我们来办一个画展。

  板书设计

  四季

  春天草芽(尖尖)

  夏天荷叶(圆圆)

  秋天谷穗(弯弯)

  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

  ⒉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家教案优秀设计

  教学重难点:

  ⒈看懂图意,结合图意理解词句。

  ⒉体会第二句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插图、投影片

  拟订教时:

  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导入谈话: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出示课题:家)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⒈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看清音节,主义听准生字的读音。

  ⒉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看准音节,读准字音。

  ⒊指名试读课文,注意正音。

  ⒋读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学生回答后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学生认读)

  ⑵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祖国;学生认读词语)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⒈认读生字,用在句子中画出来。

  ⒉指导书写

  家:上下结构,下部第三笔是弯钩。

  云:去字少一竖。

  泥:左右结构,右边的尼,第四笔是撇,第五笔是弯钩。

  上:注意,上横短,下横长。

  ⒊学生说笔顺,在书上田字格里描红。

  ⒋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⒈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一句

  ⑴投影:蓝天、白云;朗读句子。师述:一朵多白云漂浮在蓝天上,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⑵映示投影:小朋友看,这就是树林,好多树生长在一起,连成了一大片。生朗读句子:树林是小鸟的家。

  教师启发学生说: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⑶演示投影,朗读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13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善良的好心人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提疑问。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

  宣布上课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第五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诚实、守信),是呀,这位父亲让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就是财富;学过第六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怎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父亲?这位父亲始终认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做人的万年牢。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尊严》,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一说,怎么理解尊严

  课件出示:字典中对尊的解释1、地位或辈分高;2、敬重;3、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4、量词;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也就是权利被尊重。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检查初读情况。

  1.师:谁愿意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侧重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明白。

  2.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老师再考考你!

  出示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

  指生读,齐读。

  出示课件变换:你发现了什么?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这是对逃难人外貌的描写。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

  课件出示:

  外貌: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从描写逃难人和年轻人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劳顿奔波,让所有的逃难人身体虚弱、饥饿不堪、急需食物充饥。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同样的狼吞虎咽,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不同在哪?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食物,而是选择了先干活,后吃食物。

  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再结合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讨论。

  师:一共有几次?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指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第一次对话。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重点指导:

  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双重否定句换个说法。体会年轻人坚定的语气,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分角色读。(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师:同学么,捶背是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呀!但是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做得?

  生读相关句子,体会: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板书。

  如:有志气、自强不息、自强、有原则……

  师补充省略号。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

  四、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

  师:同样是饥寒交迫、饥饿至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就狼吞虎咽;同样是狼吞虎咽,年轻人仍不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所以他才吃得那样心安理得,吃得那样有坦然,那样有尊严。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富翁的含义。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五、拓展延伸:

  1.师: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

  2.你觉得对于你来说,怎么做就是为自己赢得尊严?

  六、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但是,同学们,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现在我们的陈校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朴园发展,你我的责任。我们与朴园共同成长。我想: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做到“立责于心,履责于行”,自觉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尊严。我想,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不仅个个都是朴园的主人,我们也会是杰克逊大叔所说的富翁。

  七、作业:

  1.熟读课文,继续品读文中对年轻人的描写,并背诵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7、尊严

  人格、毅力(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

  成功

  努力

  《尊严》教后反思

  《尊严》一课主要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借鉴他人备课的基础上,我把寻求具体研读课文的切入点放在让学生品读分析狼吞虎咽的不同上!然后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

  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出示“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等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二是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文中的对话内容较多,我让学生画出杰克逊大叔与哈默的对话,采取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是理解重点句子,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紧扣文中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但从整堂课得教学效果来看,只是我个人完成了预设的教学流程,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离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最直接的表现有两个:

  一是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整堂课气氛有点沉闷,大有我一人唱独角戏的感觉。

  二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吃完后再干”和“干完后再吃”到底有什么不同体会不深,还没能体会到“白给的食物就是施舍,而施舍的食物吃起来就没有尊严”。

  三是学生的回答既没有激情四射,更没有铿锵有力,让我觉得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不丰富。

  我想,我作为教师,主导作用没发挥好。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我感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努力:

  一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时的语文课上不仅要多练,更要引导学生发言

  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答案的泛泛。

  二是加强对朗读的指导。把朗读真得置身于情感的激发中,让学生因情而读,而不是因读而情。

  三是让学生学会放松。平时的表现再好,临场慌乱,语言表达缺乏勇气或词不达意是学习语文的大忌。这节课,可能本身我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比我更紧张。在事后的一篇日记中,班里有近十名学生说到这节课让他们很紧张,不敢发言等等。为此我也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他们也紧张。我想,这都是我的责任,是我课上得功夫还不深,没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

  但是我想,学完本课,学生们还是很受感动的,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体会。我想,我还应结合本节课的不足,扎根于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真正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依托,把学生引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习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习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习)。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板书:步骤: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习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习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学习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习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读7个字。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并按田字格范字正确书写。

  3.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充”“已”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喜欢)星期天的时光很美妙。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星期天吗?指名3、4个学生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这篇课文,体会星期天的快乐。(师范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说说你上个星期天去干什么了。

  (二)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这几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哪个字比较难记,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说说这个字所在的句子。

  (三)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1.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提出难记的'字,小组讨论、交流好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效果。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指导重点生字。

  (1)“已”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竖弯钩”要出头。仔细观察“已”“己”,你发现了什么?——“已”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出头了,“己”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板书“充”字,边写边说笔顺。学生在本上写。4.组词,积累词汇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能用这些生字说出其他的词或者句子吗?

  三、巩固练习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词。

  四、按田字格写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想提醒大家注意?

  2.指导书写指名板书,其他学生将生字写在田字格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五、读课文

  (一)读一读课文中词语所在的句子要求:正确,尽量流利。检查:指读、评读。

  (二)读课文同桌互读,互查。六、积累运用,展开想象学生认读生字组成的词。选择一个或两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妙吹已艳运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2-2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2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3

小学语文找春天教案01-16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