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故事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言故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言故事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磁铁的特点。
2、知道磁铁不能与手表、电脑、照相机、指南针等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1、PPT
2、磁铁
3、准备一些铁做的东西和非铁做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出图图片,引出内容
师:小朋友们来看看今天曹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以为什么样的朋友?(磁铁、吸铁石)
让我们来听听看,这块大磁铁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PPT图片故事前二自然段
提问:磁铁来到了什么地方?(商店)
它最开始找到了那些好朋友?(小剪刀、小螺帽、回形针)
小茶壶看见磁铁是怎么问的.?
为什么那些东西会被大磁铁吸引呢?
为什么小茶壶没有被磁铁吸引呢?(茶壶不是铁做的)
茶壶要介绍手表给大磁铁朋友你们猜猜手表会同意么?为什么?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手表愿意和大磁铁做朋友吗?为什么?
那么磁铁还不能碰到那些东西呢?(结合生活经验)
磁铁还有什么作用呢?
(三)完整理解故事简单复述
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东西上面都需要磁铁的磁性来帮助我们,但也并不是什么都可以遇到磁铁的,好的东西我们要用在对的地方。
(四)游戏延伸
曹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磁铁的小游戏,教师示范玩法。
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的凳子下面有什么呀?
有的小朋友拿到的是猫,有的小朋友拿到的是老鼠,那么我们来玩一个猫爪老鼠的游戏。
语言故事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小兔分萝卜的过程。
2、初步知道“你争我抢”“争先恐后”的含义,明白排队可以更加快乐、有序。
活动准备:
《小兔子分萝卜》故事PPT萝卜一袋帽子胡须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冬天”,引出故事。
(PPT)师:这是一年中的什么季节?(冬天)(PPT)师:画面上有什么?(叶子,胡萝卜)师:这个故事的名称就叫——小兔子分萝卜。小兔子们是怎么分萝卜的呢?
二、仔细阅读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故事
(PPT)师: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外面下着大雪,老爷爷在屋子里头在担心,那么厚的雪,那么冷的天,小兔子们一定是饿坏了,老爷爷就扛着一袋萝卜来到了雪地上,老爷爷卸下了萝卜,萝卜堆在雪地上像一座小山一样,老爷爷刚走,兔子就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他们你争我抢,争先恐后乱作一团。
(1)师问:在幼儿园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们会这样乱作一团,争先恐后?(上课的时候,搬椅子,打架,上厕所,玩玩具)让孩子理解“争先恐后”
(PPT)师:小兔子吃萝卜也争先恐后,兔爷爷出来了,这样可不行,我们得想个办法,我们要快快乐乐吃到分萝卜。有一个小兔子说:“兔爷爷站在萝卜小山上吧,把萝卜扔给我们”兔爷爷就站在萝卜小山上,它扔萝卜,扔了几根?小红和小绿跳了起来,围住了这三根萝卜,
(2)师问:“小红和小绿两个兔子,怎么来分三根萝卜呢,小红吃几根,小绿吃几根呢?”
活动(1):两个小兔分三根萝卜,老师扮演兔爷爷,准备弹弹球和一个小框,两个孩子一个扮演小红,一个扮演小绿,让他们自己选择要框外的还是框里的萝卜,通过做游戏,让孩子不要争先恐后,乱作一团。
活动(2):两个小兔分四根萝卜,老师准备萝卜图片,让孩子自己去分一分,出现三种结果,再让孩子换角色扮演兔爷爷,再次用弹弹球分萝卜,结果跟刚刚孩子自己分的一样就相应拿几根萝卜。
(PPT)师:小红和小绿在分萝卜,分着分着,其他的兔子也来了,他们说:“我们还是来比赛分萝卜吧,”有人说,我们比赛跳远,誰跳得远,谁就先吃萝卜。也有人说,我们比赛唱歌吧,谁唱的好听,谁就可以先吃萝卜。你们觉得还可以比什么?”兔子比着比着,雪地上的一堆萝卜就快要冻住了,兔爷爷说,这可不行,还得想一个又快又安全的办法。
师问:“孩子们,哪种办法最快最安全呢?”出示PPT,这是什么办法?(排着队)又快又安全。
小结:在幼儿园,做事情我们要排队,小便,喝水,拿玩具的时候都要排队。
结束(PPT)师:兔子们在兔爷爷的带领下,排着队很快就吃到了萝卜,大家在一起,又快乐又安全,把兔子填的饱饱的。
最后老师让孩子排着队拿卡片萝卜,排着队走下场。
语言故事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难点】
根据对故事的理解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师:他们为什么吵架?
3、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师: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4、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
师: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5、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师: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师: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讨论
1、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语言故事教案4
活动名称:
语言表达
活动内容:
故事《祝你新年快乐》
设计意图:
由于当今社会的计划生育问题,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而这唯一的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宝贝。由于家长的宠爱,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不懂得关爱他人,更不懂什么是分享。根据《纲要》:“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情感,认识并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协作的重要和快乐。”我设计这个活动,利用过新年互送贺卡的方法,让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在活动中感知分享的快乐。同时在幼儿回答老师问题时,有效的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记住故事名称及主要角色。
2、能较连贯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己贺卡若干、油画棒、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能够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较连贯的回答问题。
活动过程:
一、出示贺卡。引入故事。
小朋友,老师昨天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是什么?(贺卡)这张小贺卡漂亮吗?你们猜一下是谁送给我的?因为新年快到了,小老鼠波波专门画了这张贺卡送给我当新年礼物,而且波波知道我最喜欢吃葡萄了,还在卡片里画了一串大葡萄,王老师可喜欢这张卡片了。波波不仅送贺卡给王老师,他还画很多的贺卡给她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波波还送贺卡给谁了吗?想知道波波有没有送贺卡给你吗?那么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听完故事你们就知道波波画得贺卡送给谁了。
二、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
2、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并运用图片和半成品的`贺卡,边讲述边在贺卡上贴鱼(送给小猫)、萝卜(送给小白兔)、蜂蜜(送给小黑雄)、苹果(送给小红鸟)和鸡蛋(送给波波),帮助幼儿记忆。
3、提问: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当幼儿回答出一个小动物,就将一个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有感情的再讲一遍故事,边讲述边提问!
(1)波波画了什么好吃的送给小猫(小白兔、小黑熊、小红鸟)?
(2)为什么波波要画贺卡送给她的好朋友?
(3)波波在每一句贺卡上都写了一句什么祝福的话?
三、教师小结,让幼儿体会分享的感觉。
1、师幼合作,共同完成送给老鼠的贺卡。
小猫咪、小白兔、小黑熊、小红鸟在收到波波的贺卡后也送了一张贺卡给波波,老师也收到波波的贺卡要不要画一张送给波波呢?可是王老师比较笨,想不出应该画什么给小老鼠波波,你们帮帮王老师,和我一起想一想,我们画什么给波波呢?(听完意见,完成贺卡)
2、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制作贺卡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对吗?你们想不想像王老师和小老鼠波波一样画出一些好吃的送给你们的好朋友?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玩玩具,一起吃好吃的,一起过新年呢?小朋友你想画什么好吃的?送给哪一位好朋友?(请部分幼儿回答)
四、延伸活动:区角活动制作《新年贺卡》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出示贺卡实物帮助幼儿解决了对贺卡这一物品的经验缺失,为欣赏文学作品环节做好经验的铺垫。后来,教师的有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了文学作品,解决了难点。制作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不但让孩子将学习文学作品后的经验进行拓展,而且用制作活动来让幼儿学习和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幼儿在自己制作和卡的时候,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我想画美丽的大红花送给爸爸妈妈;我要画个大太阳送给妈妈;这是足球,我爸爸最喜欢足球了……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最后,教师请幼儿好好收藏贺卡,晚上送给自己的家人,并说上一句感谢的话。
语言故事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地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 故事磁带、绘画工具等。
2. 图片
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感知故事的滑稽有趣。
2. 活动难点:能用用语言大胆的描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3. 指导要点:调动幼儿原来的生活经验,比较对照故事,发现《颠倒故事》的有趣、滑稽和可笑
活动过程
1. 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 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看到的东西都相反了、颠倒了。)
2. 观察图片,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
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啊,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真让人纳闷。
3. 倾听故事。
提问:(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再追一只大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在哄老爷爷睡觉。)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4.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出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
5.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6.绘画:颠倒世界。
(1)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你讲我猜。幼儿可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
活动反思
1. 你见过幼儿弯下身子从胯下向后看吗?此时此刻幼儿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颠倒过来看的心态——追求新奇。利用幼儿的这种天性,我们创设了“颠倒”的学习意境。这一情景不仅有趣,而且能使幼儿以颠倒的方式来重组自己的知觉经验,自然而然的“比较”着颠倒前后的知觉影响。“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引发幼儿“比较对照”的兴趣是这个活动的目的所在。这种“比较“不是教师牵引下的刻意训练,而是充满趣味的,在学习情情境中自然地、积极地进行着得。因此,对幼儿表现出的对滑稽有趣的追求应该鼓励,而不应制止。
2. 绘画活动中,不应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大胆想象。绘画活动放在第二课时。
3. 活动后,可组织幼儿进行“颠倒世界“活动,让幼儿弯下腰看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或操场上的场景等。注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幼儿太过劳累。
语言故事教案6
活动目标:
1.体验角色表演的乐趣。
2.尝试扮演小熊,有表情地讲述小熊的语言。
3.能与小伙伴合作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小头饰(熊妈妈、小熊)
2.教师准备:大图书、录音带、大头饰(熊妈妈、小熊)、铃铛、丝巾或者手帕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倾听故事录音。
2.教师与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和表演故事。
(1)小熊有了一个单独的房间,他感觉怎么样?小熊高兴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2)小熊想上厕所,周围黑黑的,又没有妈妈陪,小熊感觉怎样?小熊说些什么?害怕的`时候说话是什么样子的?铃铛响起,小熊说些什么?妈妈说些什么?
(3)第二天晚上,小熊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4)第三天晚上,小熊是怎么做的呢?他的心情怎么样?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故事,讲述对话。
二、故事表演。
1.全体幼儿扮演小熊,老师扮演熊妈妈,跟着录音的速度,讲述小熊和妈妈的对话。
2.播放录音,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3.让幼儿两两组合,自主商量分配角色,表演故事,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三、游戏活动。
游戏:《叮当、叮当在哪里》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熊妈妈和小熊,老师用手帕或丝巾蒙上"熊妈妈"的眼睛,再请"小熊"摇铃铛。当老师说"一、二、三"时," 小熊"就在室内找一个地方站好,接着"熊妈妈"问"叮当、叮当在哪里?""小熊"则不说话,只要铃铛,请"熊妈妈"循声找"小熊"。
四、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完成小图书中的阅读延伸活动"我的房间"。
语言故事教案7
活动目的:
1、 使幼儿知道月亮时圆时缺,引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2、 学习词:量、衣裳、可惜。
活动准备: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 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 教: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 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
4、 在讲完以后,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5、 复述故事,听完以后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
语言故事教案8
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的游戏《花店》中生存的,在一次游戏分享中,我们在讨论花店没生意的原因中,有的孩子说花店老板不会做生意、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花送到幼儿园,上次我在门口就看见有人送花来我们幼儿园、有孩子说花店里花的品种太少了,有的孩子说上次我喝酒看见新娘手里拿得花可漂亮了……孩子们的话使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幼儿:“这些花代表什么意思呢?每个地方送的花都一样吗?”孩子们听了都摇摇头,他们互相窃窃私语起来“你知道吗?玫瑰表示什么?送给妈妈什么花等,他们非常渴望知道答案,看到孩子们对这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预设了今天这个活动《花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花语花意,懂得一些送花的学问。
2、鼓励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花的知识、鲜花、包装纸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交流:
1、大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花?
2、你喜欢什么花?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选花:
1、请幼儿打开信封看看信上说什么?
2、给他们选什么花?为什么?
3、幼儿按照信上的任务去选花。
三、送花:
1、这样可以送了吗?
2、幼儿包装花儿。
四、设问:
你们再帮我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送花?送什么花?
语言故事教案9
活动目标
1、解故事内容故事,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2、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活动准备
PPT,幼儿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拖鞋图片,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知道拖鞋在古代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又是用什么做的吗?
2、出示木屐,告诉其名字。
师:拖鞋在古代的时候叫做木屐,木屐用什么做的?
那木屐是怎么来的呢?有个民间传说(大考吧幼儿教育 )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故事情景: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听完故事你知道木屐是怎么来的吗?
(2)他们为什么要做木屐呢?
:做木屐原来是要木屐发出咯叽叽的声音,让大熊不来伤害他们。
(3)他们在做木屐前是怎么对付黑熊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完故事要请小朋友来扮演老婆婆和老公公这两个角色,所以请大家仔细听。
3、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为故事表演做准备。
师:那用木屐之前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来逃避黑熊的伤害呢?
他们上山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那山下的人呢?大声喊的时候表情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的'表情?
那你们愿意来做做老公公和老婆婆吗?
4、幼儿分角色扮演,用肢体和语言表现情景。
预设:老婆婆上山的时候为什么左看看,右看看?老公公为什么不停地大声喊?
你们发现刚刚上山的老公公好像很紧张,为什么?
三、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师:现在你知道木屐的由来了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为了纪念木屐诞生的小故事,但人们能编出这样的故事,也体现劳动人民的聪明。
师:可能现在我们船木屐的人比较少了,那你知道哪个国家的人民总是穿着木屐呢?原来,别的国家的人们穿着我们人发明的木屐,你会有什么感觉?
四、拓展:
除了木屐是我们人发明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我们发明的,而且这些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也在用?
语言故事教案10
老鼠娶新娘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大班语言故事教案。
在故事趣味中
2.自信的表达自己的长短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
活动准备:图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设疑猜想
1.请你听一段音乐,听听这个音乐好像在做什么事?(播放喜庆的音乐)
2.你好象看见人们在干什么?
3.请你看看,今天这段音乐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出示老鼠花轿的图片)
4.讲述故事到老鼠村长很烦恼。(ppt)这里有6个人选(出示故事中的6个角色)老鼠村长说,要把女儿嫁给一个世界上最强的新郎,你觉得这6个人选里谁最强?咱们来帮老鼠村长一起选新郎吧?
二、理解讨论,谁是最强大的人选
1.师:你认为到底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当幼儿说出一个人后,老师马上就说一个比他厉害的。)
2.你还认为这6个人中有最强的吗?他们有各自的长处,太阳会照,乌云会遮太阳,风会吹走乌云,墙会挡住风,老鼠会打洞,猫会抓老鼠。而猫白天最又怕太阳照(师边说边出示字卡:照、遮、吹、挡、打洞、抓)你认为有最强的新郎吗?
3.你喜欢谁最强的地方?
三、迁移内化
1.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你有最强的地方吗?(鼓励幼儿大声说出来)
2.我们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这6样既有最强的地方,也有不强的地方。你有没有稍稍不强的地方呢?(要听好别人说什么)
3.你去找几个人组成一个朋友圈,仔细想想说说,你喜欢谁的长处?谁又喜欢你的长处?大家互相帮助,你们就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团队哦!
4.(幼儿自由找朋友)不要忘记哦,谁能帮你做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强的。
5.找到的朋友手拉手坐到一起,一组一组来介绍一下。谁能帮你学到什么?你能帮他什么?(听仔细,他们可能比你强)
6.你们马上要毕业了,这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看看能不能和你的.朋友圈一起扬长补短合作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毕业典礼上展示出来呢?再想一想好吗?
5.理解“扬长补短”、认字强的孩子来说一说。
四、结束
1.可是老鼠新娘找的到世界上最强的吗?那她该找谁呢?。为什么?欣赏故事(ppt)至结束。
2.原来老鼠和老鼠最合适的。于是他们结婚了,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这世界上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故事
在一个村庄的墙脚下,有一个老鼠村。村长有个女儿叫美叮当,美叮当很漂亮,小伙子都想娶她做新娘。可是,到底谁来做新郎?墙角头高台上,站着老鼠美叮当,美叮当抛绣球,接住绣球的就是新郎。高台下,村里的老鼠聚拢来,等接绣球做新郎。但是,美叮当的绣球刚抛下,突然,喵唔,窜出一只大黑猫,一爪打在高台上,美叮当跌下台,小老鼠阿朗接住她。一起逃走把身藏。老鼠们吓得吱吱叫,村长发誓要找女婿比猫强。
太阳光照身上,黑猫悄悄躲开睡一旁。村长发现太阳比猫强。他问太阳:“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太阳说:“我的光会照,我是最强的新郎。”
一片乌云飘过来,遮住了太阳。村长问乌云:“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乌云说:“我会遮太阳,我是最强的新郎。”
一阵风吹来,吹散了乌云。村长问风:“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风说:“我会吹,我是最强的新郎。”
村长被风吹着走,碰到前面一堵墙,挡住了风挡住了老村长。村长问墙:“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墙说:“我会挡,我是最强的新郎。”
突然,只听“咯吱咯吱”响,村长只见墙角破了一个洞。洞里钻出老鼠小阿郎。村长问:“难道你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阿郎说:“我会打洞,我是最强的新郎。”
村长迷糊了:“可是猫比你强,你怎么会是最强的新郎?”
世界上没有最强的新郎,只有最合适的新郎。美叮当,想一想,还是找到阿郎做新郎。
就在正月初三,村长女儿坐着草鞋的花轿,吹吹打打的嫁给阿郎。
从此,年初老鼠娶新娘的传说,便流传下来。每到这一天,孩子总爱唱说:
小白菜,地里黄,老鼠村,老村长,
村长女儿美叮当,想找女婿比猫强。
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
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
墙不行,想一想,还是嫁给老鼠郎。
语言故事教案11
【活动设计】
故事《森林里的饼屋》以童话的口吻,选择孩子们生活中所熟悉与喜爱的动物形象,采用反复的手法给孩子们讲述了小猫分别给小老鼠、小绵羊、大象制作不同造型的饼干的故事,情节清楚,对话简单。小班幼儿词汇贫乏,说话不完整,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不会合理使用文明、礼貌的话进行交流。而这个故事中反复的情节、简单的对话为幼儿提供了学习说话的机会,因此,我觉得它非常适合在小班开展。
【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语言领域“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预设的目标有: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中小猫做饼的过程。
能力目标: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乐意在游戏情境中运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
情感目标:在体验故事的童真童趣的基础上,体验分享、共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饼干。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学习小猫做饼动作的语言。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森林里的饼屋》,你知道饼屋是卖什么的吗?那这家森林里饼屋是谁开的呢?
2、“那小猫是怎么做饼的呢?我们来看一看。”教师演示,丰富幼儿词汇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幼儿学做饼。
3、师:小猫学会做饼了,它真想让所有的朋友们都来尝尝它做的饼呀,于是它就在森林里开了这家饼屋,那今天谁会来小猫的“讲屋”呢?
二、结合课件了解小猫为动物朋友做饼的情节。
(一)为小老鼠做薄饼。
1、听声音示“吱吱、吱吱”
师:谁来了?老师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认识高矮。小老鼠好想吃饼干啊,说:小猫,你好,我们想要吃香香的.、甜甜的饼干。
2、师:小老鼠是怎么对小猫说的?谁能来学一学?
3、小猫会帮小老鼠做吗?怎么做的?做了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二)为小绵羊做薄饼。
1、除了小老鼠还有谁会来呢?原来小绵羊闻到了香香的味道跑来了(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认识前后),小绵羊们也想吃饼干,可是它们不知道怎样跟小猫说,谁能帮帮小绵羊的忙?
2、幼儿学说:小猫你好,我们想吃香香的、甜甜的饼干。
3、“小朋友学会做饼了吗?我们赶紧来帮小猫一起做吧。”老师和小朋友共同边念句子边做动作“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
4、提问:小猫帮小绵羊做了什么样子的薄饼昵?课件展示小绵羊薄饼。
(三)为大象做薄饼。
1、课件展示部分遮挡的大象,“看,是谁来了?”“对呀,是大象来了,它也想吃香香的软软的薄饼,谁来帮他告诉小猫?”再次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2、“大象的薄饼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猫吧!”全体幼儿一起练习。
3、出示课件,薄饼做好了,这回你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薄饼了吗?
(四)总结。
师:今天有哪些小动物来买饼干的?小猫给它们做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师: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喜欢的饼干,瞧,它们吃的多开心呀!
三、在游戏情境中学习运用对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饼干吗?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想跟小猫一样开饼屋做饼干。我们也去买好吗?提问“我们到了老师的饼屋,见了老师该说什么呢?”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进行游戏活动,并赠送各式形状饼干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老师为我们做饼干呀非常的辛苦,我们该对它说什么?我们小朋友也都学会做饼干,那我们一起来做饼干送给后面的老师吧!你想做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语言故事教案12
教案目标:
1、知道天气凉了,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
2、观察银杏树、柳树、梧桐树叶子的特点,并能把同一形状的树叶归类。
教案准备:
课前带孩子先观察的树木、图片(三棵树)、三个“小伞兵”、几片活动的树叶
活动流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发现最近几天我们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吗?(天气变凉爽了。)那你知道什么季节来临了?(秋天)对呀,秋天来了,你发现有的树叶怎样了?(树叶落下来了。)
师:对呀,天气变凉爽了,有几个淘气的树叶贪玩耍,离开了树叶妈妈,到外面做了。
(出示图片——三个“小伞兵”)师:我们先来认识它们。(柳树叶、梧桐叶、银杏叶)
师:它们玩得可开心了!到了回家的时间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小伞兵”的“家”在哪里吗?(树上)
师:可是这里有三棵树,它们不知道自己哪个是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呢?(请幼儿想办法。)
二、帮“小伞兵”找“家”。
师:让我们来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好吗?我们看看小伞兵的样子,它们长得怎样的?(请幼儿观察叶子的形状,说说像什么)
师:对呀,柳树叶细细长长的像小船,梧桐叶像我们的手掌,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哪一棵树跟它们的样子一样呢?让我们找找,把它们送到“家”里去好吗?
(出示三棵树,请幼儿送它们回家。)
三、与“小伞兵”做
师:“小伞兵”可感谢我们小朋友呢,它的兄弟姐妹,爸爸妈妈也很感谢我们,特别是它的兄弟姐妹想跟我们一起做,帮它们找家,你想玩吗?(把叶子分给孩子,请幼儿把同一类的叶子贴到树上去。)
语言故事教案13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乐于参与活动。
3、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知道有东西要学会与同伴分享。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铃铛一个,故事动画《小铃铛》,小花猫,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铃铛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那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我们先听听声音,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小铃铛)
2、师:红色的小铃铛摇起来就会发出叮当叮当响的声音,小朋友想不想玩?(想)不过要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才能玩,你们能做到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铃铛》。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讲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听到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教师依次出示动物的图片)
3、谁的'脖子上戴有小铃铛?
4、故事中的小铃铛是谁的?
(师:那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故事中的小铃铛是不是小花猫的)
三、幼儿观看故事动画,提问:
1、小铃铛是不是小花猫的?
2、小花猫脖子上戴了一个小铃铛,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都觉得小铃铛很漂亮,都很想戴,于是它们都跟小花猫借,小花猫愿不愿意借给它们?
3、你们觉得小花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四、欣赏最后一段故事。
1、小花猫后面走到河边发生什么事情了? (掉进了河里)
2、小花猫掉到河里后,谁去帮忙了?(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
3、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花狗先拉小花猫,拉不动时,小白兔和小山羊看见了,连忙跑过来帮忙。大家一起拉,才把小花猫拉上岸来的)
4、小花猫上岸后觉得多难为情,它最后怎么做了? !。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低下头,拿下脖子上的小铃铛,说:“你们也戴戴小铃铛吧!)
五、幼儿讨论——如果你有新玩具时你会怎么做?
六、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真棒!小花猫也把小铃铛给我们分享,现在让我们拿着小铃铛到外面玩玩吧!
故事:
小猫今天真漂亮,脖子上带了一个小铃铛。走起路来,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响。
小花狗看见了,说:“呦,小铃铛圆溜溜,多好玩!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猫说:“不行,不行,会让你弄脏的。”
小白兔看见了,说:“瞧,小铃铛亮晶晶,多好玩!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猫说:“不行,不行,会让你你弄坏的。”
小山羊看见了,说:“小铃铛丁零响,多好听,给我戴一下好吗?”
小猫说:“不行,不行,会让你弄丢的。”
小猫蹦蹦跳跳,走到小河边,往水里照照自己的影子,嗨,多漂亮的小铃铛,圆溜溜、亮晶晶、还会“丁零丁零”响呢!它伸长脖子,想照照清楚,没想到脚一滑,扑通一下,掉到河里去了。
小花狗正在河边玩,看见小花猫掉到河里去了,连忙去拉它。“嗨呦——————”哎呀!小花狗拉不动小花猫。
小白兔和小山羊看见了,连忙跑过来帮忙。“嗨呦!嗨呦!嗨——————”大家一起拉才把小花猫拉上岸来。
小花猫多难为情呀,它低下头,拿下脖子上的小铃铛,说:“你们也戴戴小铃铛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一步一步引导幼儿说出短句和词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是让幼儿帮助小娃娃说出的短句和词语,因此,他们主动性和兴趣都十分高在每个环节里,我都选择性的让幼儿有展现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快乐的活动中来。在这样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参与到这样的情景中的活动,小朋友可以真正一起体验游戏和故事的快乐。
语言故事教案14
设计意图:
初入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吃饭都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哄着,骗着,刚到幼儿园有很多不会自己吃饭,还有的孩子挑食、厌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同时促进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名称:我会自己吃教案目标:
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知道坐端正、手扶碗、专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饭。
2.学习念《宝宝自己吃》的儿歌。
教案准备:木偶兔子、鸭子教案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并引导讨论1.观看情景表演(一)提问:你们看,我的两位小客人吃饭时坐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吃饭时坐得很端正)2.观看情景表演(二)提问:谁把碗打翻了?为什么会翻?小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会打翻了)3.观看情景表演(三)提问:我们来看看,小兔、小鸭他们桌上怎么样?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净净,小鸭面前的桌上很脏?
4.观看情景表演(四)提问:小兔和小鸭谁吃得最好?谁的`碗里最干净?
二、小结:刚才你们看到小兔、小鸭是怎么样吃饭的,你们要学习谁呢?
三、学习儿歌《吃饭》
1.小兔吃饭吃得好是因为他照儿歌上的话去做的,你们想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吗?老师朗诵儿歌2.老师带幼儿一起念儿歌2-3遍。
附儿歌:《吃饭》
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小碗盛米饭,青菜放小盘。细细嚼,慢慢咽。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木偶小兔小鸭:到老师家来做客(敲门),老师好老师:今天你们来做客,我准备了你们爱吃的饭菜请你们吃。(兔、鸭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认真小鸭坐不好,东张西望情境表演(二):
兔、鸭继续吃饭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认真地吃。
小鸭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兔、鸭继续吃饭兔吃得很干净。
鸭说:"这个我不爱吃。"还用手抓出来放在桌上。
兔、鸭继续吃饭兔把菜和米饭都吃的干干净净。
鸭说:"我不喜欢吃青菜。"还用调羹将菜挑出来。
教案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认真观察,都能分辨出好与坏。并有很多幼儿表示要自己吃饭、不挑食。达到预定的教案目标。
语言故事教案15
《用爱送你回家》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它既展现了小海豹喜宝一家之间的亲情之爱,也呈现了小海豹喜宝与好朋友小长颈鹿之间的友情之爱。故事围绕着两条线索发展,第一条线索是:喜宝一家救下小长颈鹿→共同生活→召开家庭会议→护送小长颈鹿回家:第二条线索是:小长颈鹿流浪到冰原→被救→思念家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回家。我们主要根据第一条线索展开整个活动,但第二条线索却能够在讨论中激发幼儿关爱朋友的情感。
大班的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当他们快要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的时候,他们也要像故事中的小海豹喜宝和小长颈鹿一样经历朋友之间的离别。但这个充满“爱”的故事告诉幼儿,朋友之间不仅可以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要彼此关爱。
【活动目标】
1、通过听赏讨论,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宝和小长颈鹿之间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体验故事和生活中的“爱”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和爱护。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制作关于故事的ppt,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宝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宝一家在一起的图片)为什么说它们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环节首先通过出示小海豹喜宝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相亲相爱的图片,让幼儿体会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为故事后面小长颈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笔。)
二、听赏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
师: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宝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家伙,谁能告诉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出示相应的故事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后,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
师:可怜的小长颈鹿奄奄一息,喜宝一家会怎么做?
3、第三段:家庭会议
师:看见小长颈鹿这么想家,如果你是喜宝,你会怎么做?喜宝舍得小长颈鹿回家吗?既然那么不舍得,为什么喜宝还愿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小海豹喜宝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4、第四段:护送回家
师:虽然喜宝舍不得小长颈鹿离开,但是它没有大吵大闹,而是认真、热心地帮助小长颈鹿,用自己的爱送朋友回家,喜宝有着一颗关爱朋友的心。
(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以分段听赏作品、观察故事画面、幼儿参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层层展开活动,通过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即从救下小长颈鹿到共同生活后产生友情,最后用爱送朋友回家,这一过程让幼儿逐渐理解喜宝心理和情感的变化,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浓厚的友情之爱。)
三、完整欣赏幼儿和教师一起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完整欣赏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进一步体验故事所传递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迁移经验
师:你们喜欢喜宝和小长颈鹿吗?其实,等你们快要上小学的时候,你们也会像喜宝和小长颈鹿一样分开,你们舍得离开自己的朋友吗?有没有办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小结: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办法让朋友记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关爱朋友,让我们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作品中,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在这一环节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帮助和爱护。)
附故事:用爱送你回家
小海豹喜宝一家快乐地生活在冰原上,这是宝爸,这是宝妈,还有??这是喜宝。 喜宝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就是滑雪。“喂,喜宝,慢一点!”“喜宝,加油!”“咦,那是什么啊?”这个庞然大物,喜宝从来没见过。“好奇怪啊,这是什么?”“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围过来,好奇地看着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巨大的小家伙,不是饿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儿,没有力气说话。宝爸说:“宝妈,快拿一些热的食物来给这个小大个儿吃。”宝妈立刻煮了一锅热腾腾的海藻粥。喜宝一口一口地喂着小大个儿,吃完海藻粥的小大个儿,气色慢慢好了起来。
恢复了元气的小大个儿告诉大家:它是长颈鹿。本来,它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来了一队追捕它们的猎人,小长颈鹿因为年纪太小,跑不快,被猎人们给抓住了。猎人们把它关进了笼子里,准备用大货船把它运走。没想到,中途遇到暴风雪。醒来时,就已经在??
“这样不行,它会冻坏的。”喜宝急着想办法。看着冷得发抖的小长颈鹿,宝妈找来北极熊奶奶帮忙,为小长颈鹿织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围巾。(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设置了一张心形的图片,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爱,你是怎样去爱别人的?运用对话这一直接引导的方式,激发幼儿积极交流对爱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都能积极的说出自己最爱的人,但是说到具体是怎么样爱的?很多幼儿却说不出来,此时我没有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而是直接引入故事,试图通过故事中小海豹对长颈鹿的照顾和关爱来让幼儿具体了解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的互相照顾,互相体谅。
根据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易受感染这一特征,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动画配合有感染力的音乐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使故事的内容得以升华,引导着幼儿融入到这个充满爱的故事里面去。当幼儿听到小海豹喂长颈鹿喝海带汤还请来了奶奶为它织围脖的时候,幼儿已经被小海豹的这种爱感动了,当看到长颈鹿独自在深夜流眼泪时,许多幼儿不禁也留下了眼泪。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我认为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由此教师的引导效果会更好,我接着提出问题“看见小长颈鹿这么想妈妈,如果你是小海豹,你会怎么做呢?”幼儿纷纷表示要送长颈鹿回家,“但是小海豹非常不舍得离开长颈鹿,既然那么不舍得,为什么还要送它回家呢?”我的再次追问使幼儿的感情得到再一次的升华,逐渐理解了小海豹心理和情感的变化,深刻的体会到小海豹想让它的朋友更加的开心,快乐,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体谅,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浓厚的友情之爱,为完成目标做了很好的服务。活动最后是让幼儿在讨论中激发他们关爱朋友的情感,这不仅仅是停留在作品中,最终也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在这个环节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帮助和爱护。
在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差异性。比如:在活动的开始幼儿观察图片时,我有些着急,没有给更多幼儿表达的机会。当幼儿说出“爱心”时,便直接引入下一个环节。对这种容易回答的问题,应该先请一些羞于表达的幼儿来回答,让他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活动中开放性的问题比较少,幼儿的思维受局限。幼儿园的活动应该让幼儿积极的“动”起来,这里所说的“动”不只是肢体上的运动,而是思维的灵活、积极的表达。应该在故事中更多的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为了让长颈鹿更健康还可以做那些事情?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提问?是我今后要研究的内容。
【语言故事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01-30
语言领域教案08-08
中班语言的教案02-26
小班语言教案04-16
小班语言小鸡教案04-1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4-28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05-3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9-1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