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作者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
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四、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这篇文章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
2、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五、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把他背诵下来。
六、课外延伸
师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七、总结全文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特点: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么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教学时,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他来读课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揭题: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诗?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生:济南,大名湖
师:你们知不知道咱们济南的市树是什么?——柳树
师:你们的知识真渊博,知道这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柳树和它的朋友小枣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15、小柳树和小枣树,齐读课题)
师:(出示课件插图)小柳树和小枣树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朋友和难读的词,遇到不明白的字就请教一下课文下面的小树叶,小树叶一定会告诉你的!好,开始吧!
师:(出示课件)老师首先来检查你们的词语学的怎么样?
A齐读B找同学领读C开火车读
师:我们的拼音朋友因为有事先走了,你还认识这些字吗?
A开火车读B比赛读C男生女生互读
师:(出示二类字)
A教师指着读B学生领读C抢读
(三)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们生字学的.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你们一定学的更好!
1、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什么故事啊?(学生语言要简洁,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和说法)
2、默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来。听老师来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怎么样啊?)出示课件,对比着讲读。
3、进行分析比较:
第二段:(小柳树)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
(小枣树)弯弯曲曲的
第三段:(小柳树)芽—小叶子,浅绿色的衣服
(小枣树)光秃秃的
第四段:(小柳树)又细又长,得意地跳起舞来
(小枣树)小小的叶子
第五段:(小枣树)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
(四)过渡:
时间就在小柳树得意的跳舞中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秋天。
(五)
体会5—7自然段:
小枣树上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而小柳树什么也没结,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1、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当小枣树听了小柳树说的话,它是怎样说的?读第七自然段。理解:温和
(六)概括总结:
最后,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什么?
(七)自由畅谈,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哪一位?
小朋友,无论是小枣树、小柳树,还是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它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献给了大家,他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其实我们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和缺点,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愿每个小朋友都能每天进步一点点!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点和思想感情,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一些细小的问题设计的不精巧,前期的备课情况也不够充分!在课堂上总是想着自己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讲,虽然表面看来很顺利,但实际是教师设计好了一个个陷阱往里面跳!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语言学生理解有困难,提的问题总感觉学生有些不明白。我认为原因是老师的语言太过成人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注意这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内容
教 材:“我是小学生”;
《丛书》:“上学歌”,“坐得正”,“上学一日歌”,
“上课守纪律”,“课间安全牢记心”,“爱护眼睛”,
“广播操”,“做早操”。
二、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朗读文章,初步感受成为小
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学校,
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三、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大中国》;
2、看插图,想多民族;
3、讲民族故事。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
1、介绍天安门;
2、认识国旗;
3、想长城。
(三)唱一唱,跳一跳
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边唱边跳。
(四)链接阅读《丛书》文章
“上学校”,“上学多好”,“我们班里朋友多”,
“太阳公公起得早”,“吃饭歌”,“值日歌”和“好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程、闭、驶、划、稳、软、折”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野 巧 专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北京的桥》,边听边记忆歌中有哪些桥。
2、教师出示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他们什么样?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上这两座桥看一看,板书课题《兰兰过桥》,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原野 提包 桥梁 专家 惊奇 取出 轻巧 结实 野花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急:上面是“刀”字头,下面是横折,横, 横,不是“山”字,最下面是“心”字底。
桥: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字旁,右边是“乔”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最原始的桥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
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里”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笔顺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注意与“矛”字区分。
巧:第五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专:独体字,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兰兰的爷爷是一位桥梁工程师。一天,他开车带兰兰去玩,过大河的时候来到潜水桥上,他们看到了鱼和船;要过小河时,爷爷取出塑料管子充好气,就和兰兰走上了塑料桥。过桥后,爷爷把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四、练习
1、指导学生
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原野 野花 桥梁 专家 桥顶
提包 结实 轻巧 取出 惊奇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9 兰兰过桥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小赋予创造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结合课后第四题,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兰 桥 座 结 实 丁 野 急 巧 提 专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
原野 提包 桥梁 专家 惊奇 取出 轻巧 结实 野花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归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潜水桥的?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过塑料桥的?
(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过潜水桥,五至九自然段介绍了过塑料桥。)
4、抓住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
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A.“波浪滚滚”这个词语说明这是一条大河。
B.遇到河水,爷爷不但不停车还继续开,说明这座桥的用处:这座桥架在水中,可以在水中行驶。
C.兰兰的表现:“吓得闭上了眼睛……才敢睁开眼睛”
D.这座桥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样?(这座桥是用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座长长的房子。这座桥很长。)
(3)指导学生朗读
A.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 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5、抓住重点学习五至九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学习情况。(小组成员谈解决了哪些问题,相同的问题其他小组在交流的时候就不要再重复。)
(4)大家一起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参与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轻巧的桥?
(联系生活实际谈游泳时用到的救生圈,救生艇,游泳床;漂流时的小船。想象塑料桥的样子。使用完毕后能把它放进提包里,说明了桥的简单实用,它很小,不占空间。)
(6)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
指导:
爷爷把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括号里的内容要加重语气。作者这样写能进一步说明塑料桥的大小,非常形象逼真。
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三、开展交流活动
1、文中介绍的两座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2、假如你是一位桥梁专家,将会设计什么样的桥?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五、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自己设计一座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看今天的天气多好,太阳公公发出的光照耀着我们的学校,照在了操场上,照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大家认真观察一下,当阳光照在我身上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太阳照在身上就会有影子,大家再看看阳光下这几位同学,他们有影子吗?那些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同学还有影子吗?生交流。是啊,影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只要有光照着你,他就会天天陪在身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影子的小儿歌。板书课题,引导学习生字影子并组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想读读吗?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交流),老师也有一个好方法想听听吗?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笔圈起来,然后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忙,如果认识了就可以把记号擦去,自己试着读
1、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
3、师:刚才发现几个同学很会学习,一遍读完了又读了第二遍,这很好,只有多读才能把课文读流利,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真佩服你的勇气!其他同学我们指着听他读的怎么样?(指名读)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生指出读错的字,师出示卡片教组词。
师:谁还想读?指名其他同学比赛看谁听得最认真,读得好的领大家读
4、同桌读-影子教案_影子优秀教案
5、师:还有谁想读?可以读给同桌听,再读之前,我有个小建议: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伸手指着认真听。如果哪个字读错,你可以帮帮他
6、认识生字
师:大家看,就在你读书这一会功夫,有几个字娃娃就跑出去玩了,我们把它找回来吧!出示卡片生找出生字组词。引出方位你的前后左右是谁?认识方位。
三、诵读课文
师:我想美美的读读课文,给我一次机会,好吗?
1、师范读后领读
2、生表演读
师:我真想看看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指名表演,请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3、生表演读
4、背儿歌
四、学会生字
师:儿歌大家读下来了,可是有几个生字我们还不会写,来,拿出笔,写写。
师指导书写生字
五、拓展延伸
影子不但常常伴着我们,还会带给我们很多乐趣,课后大家可以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你一定感兴趣,还可以观察一下影子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方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影子教案_影子优秀教案,34-影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课件
一、 导入谈话。
回忆本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一定见到过许多桥吧,老师准备几张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这里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跟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遇到问题怎么办?(查找工具书、请教同学等)同学们真会学习,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89页,按照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吧。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借助音节认读生字,“陡、峭、朽”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的?注意区分:“陡与徒”、“峭与俏、悄、稍、哨、捎、梢”、“朽与巧”的区分。认读词语:绕道、陡峭、朽烂,说说词语的意思。
2、本课有三个生字(课件:陡、峭、朽),看看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写三个。请同学们独立写峭和朽。用部首查字法查“陡”字时,应该查什么偏旁?还有什么字也是左耳旁?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好,让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分自然段读一读吧!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请15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定学生分段读课文,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2、课题是“皮巧根桥”,通过读课文,同学们认为课文究竟是什么体裁?是写景物或是说明文吗?(写事)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1、谁架了一座什么桥?2、他为什么要架桥?3、 是怎样架桥的?4、 人们为什么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5、 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
带着问题读文,用“---”画出架桥的原因。用“﹏”画出架桥的经过。(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奖与评价的语言。)
六、感悟写作特点
1、比较下列句子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课件)
课件出示:
A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
B“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C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提示语“某某说”的后面使用什么符号,要根据提示语所处的位置来定。仿照上面的例子,试着写句子。
2、课文开头写其他孩子关于怎样做英雄、如何出名的议论和皮巧根的不声不响,从而突出了皮巧根的性格特点,这种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关的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
仿写:深秋已过,公园里一片凋零,月季、百合、海棠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梅花凌寒独放。----------------------------------
七、巩固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板书设计:
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
磨斧
砍树 爱心
把大树架在河上 (尊敬、喜爱、赞美)
砍光柳枝
加上栏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本课自然段较多,共有27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地标正确序号。
(五)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六)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下列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溅 怨 填 唉
“溅”字的右边是“戋”,不要写成“戈”;“怨”字的左上方是“夕”不要写成“歹”或“”,右上方是“”不要写成“巳”;“填”右边是“真”,不要少写一横;“唉”的右下方是“矢”,不要写成“失”。
2.给下面加粗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勉强 仍旧 模样 自作自受 魁梧
勉强的“强”应读“qi3ng”,而不是“qi2ng”;仍旧的“仍”应读“r6ng”,不是“r5ng”;模样的“模”应读“m*”,不是“m$”;自作自受的“作”应读“zu#”,而不是“zu^”;魁梧的“梧”应读“w*”,不读“w(”。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适 顾惜 勉强 抱怨 黧黑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老师要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比如前4个词,可以找出它们的近义词来理解词义:“舒适”的意思就是舒服;“顾惜”的意思是爱惜;“勉强”的意思是将就、凑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词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义:比如“黧黑”这个词,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带黄的颜色,进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黄。“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只要能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说出来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层次。
快速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段(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九)练习读课文,在最让你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她的美好心灵。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穷人》。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反映桑娜一家生活状况的语句,体会她们一家的`生活处境。从第2自然段桑娜沉思想的心事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种贫苦的生活还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这时老师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自己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读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这段主要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她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
2.找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4.再找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
5.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贫苦,“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口放着一张稻草铺。可怜的西蒙早已死去,临死前她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给他们最后的母爱。
6.过渡: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心,何况是善良的桑娜呢?
7.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所以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7-15
小学语文教案12-21
小学语文教案08-07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6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6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11-17
[荐]小学语文教案12-21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12-16
小学语文找春天教案01-16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