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时间:2024-08-01 12:41:2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1

  当我翻开《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被它的目录深深地吸引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这些字眼仿佛带着无限的魔力,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的一部优秀讽刺小说,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他以游记的方式,写出了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在一篇篇的游记中,作者用了大胆的笔触,虚构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栩栩如生的奇幻世界,并借着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的奇遇对英国的政治以及人性的丑陋进行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书中小人国、大人国里离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格列佛的慧骃国之旅。在慧骃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一切都是真实、透明的。在它们的国度,统治者“慧骃”居然是我们平常见到的“马”,它们拥有人类的种.种美德和理性,它们善良、诚实、自强。而奴隶竟然是桀骜不驯的人类!那里的“人”卑鄙龌龊,贪婪好斗,好吃懒做,有着难听的名字:野胡。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令人追求和向往的世外桃源———慧骃国,结识了有仁慈、诚实的慧骃,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慧骃国,你根本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但在现实世界,我们的老师和父母从小就告诫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因为有太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却时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牟取暴利,有人利用好心人的帮助进行敲诈,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当遇到有难之人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时,我却迟疑;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我又不敢接受。这既妨碍了我去关爱他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无私帮助。它让我的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和矛盾,这难道不是现实世界中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生活氛围会和慧骃国一样,我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我们的社会只有真诚,没有虚伪。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2

  《格列佛游记》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在多年后的今天再次重读此作却有不同的感受。

  小时候读《格列佛游记》仅仅是觉得写得非常有趣,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从小到大听《西游记》长大的我对变大、变小、还有会说话的动物都有着异常的喜爱,或者是说执着,我有时候也会想象世界上存在着大人和小人。

  因为小时候我读书看电影并不多,除了《西游记》中我还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有关的描写。而《格列佛游记》满足了我的想象,在大人国、小人国、慧骃国……等国家的细致描写甚至有时会让我产生真正存在有这样国度的错觉。

  乔纳森斯威夫特不仅记述了格列佛在那里看到的人,你还可以读到那里的各种民俗、见闻,一切就像是格列佛真的旅行过这样的国家。

  但是多年后的今天,再次拜读这样的经典文学我却有了同小时候非常不同的感受。不同于小时候认为富有想象力,现在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辛辣无比的嘲讽语言。

  《格列佛游记》写于启蒙运动期间,直接对封建制度进行打击,在文中有许多地方有对当时黑暗、贪婪、党争、伪善……各种负面存在英国进行间接或直接地嘲讽,在第一卷中用“高跟党”跟“低跟党”暗喻当时英国的党派之争。

  而在第二卷,描写则更加露骨,借用格列佛这个典型而又“爱国”的英国人之口说出了当时英国的制度。第三卷主要写的是飞岛国科学家不切实际的科学幻想。

  而在整本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第四章关于慧骃国的描写。其中人兽颠倒的情景,那里象征人类的却地位卑微的“耶胡”十分相像以及最后格列佛被慧骃所“感化”对回到国家后的“耶胡”十分厌恶,难以接近……

  这一切都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时社会的反抗:一个原来无论情况如何都在赞美英格兰的人最终却不愿回到英国看到人类,这样大的'转变更是体现了本书的嘲讽,让人感受到嘲讽语言的魅力。

  读《格列佛游记》,不同的年纪会对于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斯威夫特使人既沉迷于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又为书中辛辣、讽刺的笔触以及深刻的内涵而动容。这完美的结合使《格列佛游记》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3

  你知道一个人身上最美丽的品质是什么吗?是理性和美德。当我读完《格列佛游记》后,我更加理解了这一真理。

  说到斯威夫特的“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几乎称得上家喻户晓了。也正是他笔下格列佛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命蓝图深深地吸引着我。

  格列佛,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无聊的人。小人国里的他是庞然大物,刀枪不入,甚至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饥肠辘辘。而在大人国里,他成了巨人们的玩偶,整天被玩弄于手掌间,时不时还与苍蝇、老鼠展开激战……渐渐地,我仿佛跟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些奇幻的世界。然而,令我深感汗颜的是他在慧骃国的经历。

  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格列佛结识了人的主宰慧骃,而他却降为供慧骃驱使的畜生“野胡”。在慧骃国,之所以人不如兽,是因为慧骃富有理性、公正诚实、仁慈友爱,而慧骃的种。种美德,“野胡”丝毫都没有,相反,他们卑鄙龌龊、贪婪好斗、好吃懒做。这两者,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即便是这样,我仍羡慕格列佛有幸能到慧骃国。因为在慧骃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欺骗”这样的字眼,他们也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那里,一切都是真实而透明的,是我们所向往的理想境地。

  理想和现实或许就在一念之间,但终究有区别。我们都具备慧骃的.理性和美德吗?我们的社会风气是否可与慧骃国相媲美?想必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不”。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仍有一部分丑陋龌龊、贪得无厌,他们恰恰和“野胡”属于同一种类;但又因为他们自以为有理性,就变本加厉地为非作歹、腐化堕落。这样,不仅绝不能跟慧骃相提并论,就连那毫无理性的、最可恶的“野胡”也不如。

  其实,丑陋并无大碍,重要的是要有美丽的积极进取精神。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理性的心去面对事情,学会用美德去解决问题,或许一切都将柳暗花明。要知道,没有永远绝对的智者或愚者,只有不愿妥协的心。

  我相信,理性与美德是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智者必备的条件。或许我们并非拥有天生的聪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获取理性与美德。若我们时刻让理性跟随,与美德相伴,那么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社会必将流光溢彩。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4

  在前段时间看过电影《格列佛游记》之后,主人公格列佛的那种无畏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深深的感触。

  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首先讲到格列佛被流落到了一个小人国,身处于小人国的格列佛对于这个国家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巨人,在饮食、居住、活动等多方面都给小人国的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决定,国王大臣们决定将他处死,当格列佛被告知这消息后他慌忙地逃离了这个小人国度。真是一波未平另波又起啊,刚从小人国逃离出来的格列佛又来到了一个名称巨人国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他被一个农家所收养,并将他成为一个小玩偶,然后供献给皇宫贵族们欣赏,他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

  理想终归是理想,现实才是现实,我们都只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尽管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美好但我们还是无法逃避,而是应该学会更坚强地去面对,让自己活出一片精彩。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格列佛那种无畏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也期盼着我们的社会也会像游记中所谈到的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真心的希望这个社会可以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5

  寒假开始的时候,我想起了这本尘封已久的书,十几天就读完了。

  《格列佛游记》小说简介: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的是,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绑。利立浦特人用专车将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人。格列佛的温顺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的青睐,他也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个小人国没有来到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穿越海峡,将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港口,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格列佛不愿意摧毁不末夫斯古帝国,这让皇帝非常不高兴。这时,皇后卧室着火了,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扑灭火,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勾结起来,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迅速逃到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我相信这本书。也许有一天,我真的会像主人公一样在海里遇到一个又一个传奇:大人国、小人国、可以呼唤死者的国王、可以成为主人的马。所有这些都可能不仅仅是作者的想象。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找到其他物种。因此,我又想到了UFO,也许有一天,他们会一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也不禁引起了我的怀疑:一个外国中年人,想象力如此丰富,我们中国的一个孩子可能无法与之相比,为什么呢?想象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同学们难道忘记了吗?小时候坐在家里的阳台上,望着天空,想着天上的鸟儿有翅膀,为什么我没有呢?如果我能做什么,我一定会……这一切,我都记得,但是,有些孩子忘记了,他们的大脑抛下了幸福,被挤进了数学公式,中国古代诗歌。所以,我想问问中国教育家——你们对中国孩子做了什么?孩子们想要的是快乐地成长为青年,而不是疲惫地成长为青年。所以大家都希望应试教育能有所改变。

  阅读是为了增长知识和知识!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书可以读来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样中国的未来就会充满活力和光辉。但我认为我的个人观点可能与其他学生不同。读完这本书后,我得到的真相是,家是浪子的避风港!

【《格列佛游记》观后感 】相关文章: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5-31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2-24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最新03-24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02-14

格列佛游记的读书心得02-05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02-04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08-26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08-07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