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

时间:2024-07-22 18:25:2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长津湖观后感

  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1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时,适逢祖国华诞际,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狼子野心的美帝国主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泱泱中华,唇亡齿寒的道理焉能不知?美帝国主义的野心焉能不识?保家卫国的决心焉能不显?纵使武装力量悬殊、生存环境恶劣,我们的战士仍旧以破竹之势横扫千军,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电影《长津湖》向我们展现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以热血和生命展现了一幕幕史诗般的悲壮画面。

  最可爱的人,拥有坚定的信念。电影中,连长伍千里率部赶往长津湖一带运送电台与译电员,在冒险穿越一处完全暴露的荒滩时,两架美军战斗机正好侦查到此处,为了保证电台与译电员的安全,伍千里当即下令就地隐蔽,伪装成尸体平躺在石头上,谁知丧心病狂的美军飞行员居然用尸体做赌注,刹那间,两架飞机调转方向,张牙舞爪的俯冲下来,如死神的镰刀冲向志愿军七连的战士们,密集的机枪声响起,血肉横飞,硝烟与尘土霎时间弥漫,仿佛在为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而悲戚。令人吃惊的是,新入连的战士没有因惊慌而乱动,被击中的战士没有因疼痛而嘶吼,所有人都为了大部队的安全和完成任务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万幸的是,美军司令部紧急召回战斗机,剩下的战士们才幸免于难。难以想象,他们是凭借着怎样的毅力才忍受住子弹穿透身体的痛和战友们生死两别的痛!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有三种力量:暴力、金钱和知识,可他低估了另一种力量——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这种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撑着志愿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走向胜利!

  最可爱的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明白自己是身后四万万人民最后的防线,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造就了一支英雄连队“冰雕连”。在美军大撤退之际,这支连队奉命阻击美军,可北韩极度严寒,战士们缺衣少粮,他们在埋伏中逐渐失去意识,待到美军踏入包围圈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枪林弹雨,而是一具具保持战斗姿势的冰雕。他们为何不撤退?为何不等到补给到了再设伏?这令美军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们不知道,志愿军战士为了自己所守护的祖国,他们慨然赴死,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具有乐观的心态。影片中,七连在长津湖一带设伏以歼灭王牌军团“北极熊”。当北极熊胡吃海塞时,他们只能小心翼翼的扯一点冻得硬如石头的土豆,他们互相打趣:“嘿,再吃把你牙给咯没了”;监听敌方电台时,一边听电台里陌生的《圣诞快乐》歌,一边疑惑的问指导员:“生个蛋有啥快乐的?美国人日子过得也不咋滴嘛!”正是拥有这种乐观的精神,开朗的性格使志愿军战士能够顽强地面对所有的困难!一步步迎来胜利的曙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朝鲜,打碎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与侵略中国的企图,铸就了军事史上乃至人类战斗史上的丰碑!20xx年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遗骸空运回国,你们终于回家了!因为你们,世界上多了一种自豪,叫“我是中国人”!因为你们,我们多了一种安全,叫“我背后是中国”!

  看秋风拂万里河山,思热血洒鸭绿江畔!盛世华诞,风华吾辈,当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长津湖观后感2

  “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誉。”这是电影《长津湖》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缅怀那些烈士们,他们在战争年代饱受着环境的恶劣,与战争的疲劳。而我们呢,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可都是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比起先烈们的艰苦,我们学习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誉。”这是电影《长津湖》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最惨痛的一幕。回想看过的中国历史:八国联军,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我们的祖先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时代,有多少名烈士用自己的`鲜血画成了江河?又多少位战士让敌人给他们敬了军礼?是他们奋勇前进,用生命换来了胜利!

  《津湖战》影片中士们把胜利与鲜血留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战士们没有车,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面包。敌方的人数是我们的数倍,敌方的装备比我们先进百倍。我们中国的战士穿着单薄的衣服,啃着冻僵了的土豆,英勇顽强拼死一搏。尽管好多战士牺牲了,尽管好多战士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但是靠土豆充饥的他们最终胜利了!

  军队里最年轻的战士,年仅19岁!他们放弃了青春,放弃了亲人的爱,为国而战!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战!

  朱光潜说:“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所以是革命者选择了面对灾难,为祖国和人民去反抗它!

长津湖观后感3

  电影《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上映第4天票房已经突破15亿元,其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持续升温。该片不仅让观众走近并了解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更使观众铭记祖国因何山河无恙,今天因何国泰民安。

  影史历史片首映日票房纪录、影史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影史国庆档影片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影史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影片《长津湖》点燃观影热潮,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成为20xx年国庆档有口皆碑的“爆款”。重温血与火中的战争洗礼,追寻光与影中的红色记忆,强劲票房号召力的背后,激荡着无限深沉、无比炽热的家国情怀。

  热盼:在血与火的历史回望中追寻红色记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一周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先辈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求我们格外深刻地认识到“从哪里来,到何处去”。《长津湖》自国庆档预热开始,便以一骑绝尘的预售成绩呈现“爆款”走势,观众对《长津湖》上映的热盼清楚地表明,爱国情怀、红色基因早已深植于民族血脉,善于从红色历史、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是最鲜明的民族气质。

  热映:在光与影的艺术再现中抒发英雄情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题材向来是观众情有独钟的国庆档影片。长津湖之战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用冰与血凝聚成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影片《长津湖》高度真实还原了历史原貌,以气势恢宏的`画面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深刻表现了人性中的兄弟情、战友情、爱国情,生动呈现出广大志愿军战士敢于斗争、不畏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世界,张扬着直抵人心的昂扬主旋律和磅礴正能量,激荡起观众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对革命英烈和英雄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

  热评:在家与国的情怀浸染中汲取奋进力量。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打仗,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不用打仗”“我的爷爷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常跟我讲起当年在前线啃冻土豆的经历”“正是前辈的英勇付出,才有了现在的山河无恙。”“前辈,这繁华盛世,如您所愿”……《长津湖》上映后引发的热评,显然不仅缘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等光影艺术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更缘于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战争叙事演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震撼,进而引发我们对家与国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励我们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胸怀使命担当、不惧风险挑战,无私无畏、勇往直前。

长津湖观后感4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新播出的《长津湖之水门桥》。

  故事讲了伍千里带领第七连队与第九连队的战士一起炸水门桥的战役。水门桥是美军唯一逃跑的通道。我们军队要让美军无路可逃,但是美军也在不断增加人员、飞机、坦克等支援,所以我军战士牺牲越来越多,最后只剩20几人。伍千里也和敌人同归于尽了。到了我们部队清点战士人数时,一连到六连都还有二三十个人活着回来,只有七连是伍万里一人站在那里。伍万里汇报的那一句“七连应到157人,实到一人!”时不禁让我泪流满面,永远记在了我的心中。电影最后伍万里带着哥哥的骨灰回去了家乡,那一刻,伍万里也成长了,敌人也终于被我们赶走了。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血肉为我们拼下来的。我们觉得新时代离战争很遥远,是因为在我们的边境有一群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在守护我们,保卫国家,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想想当年的先烈们,当时的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受战争的苦难,不顾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现在,新一代的人民战士同样用他们的生命保护人民安全,保护国土不容侵犯。我们都要向英雄致敬,从小学好本领,立志报效祖国!

长津湖观后感5

  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近日,我和朋友一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英雄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电影看完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幅幅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是用他们的鲜血筑建的。

  每看到一个战士倒下,花名册都会用红笔划一个圈标识,心真的很痛,无数先辈们用他们的身体血肉之躯,用智慧与敌人周旋,看到雷爹为了引开标识弹被车压的情形,看他用最后一口气很“痛”时,我心如刀割。他们完全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敌军比我们实力不知强多少的情况下,最终发起总攻去取得了胜利,把敌军打退了,这真是一个太激动人心的场面。

  如今我们的国家是强大了,可是在强大的同时也经受了无数的考验,我们并没有可以高枕无忧,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式,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上,各种各样的经济制裁,为了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国家今天能够有这么安宁的环境,一切都在向更健康更快乐的`方向发展,谁又可以脱离关系?通过观看将激发我们每个国人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能够感受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需要信仰,需要力量,无数的先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国家是由我们一个个体,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社会组织等团结进取,共同努力创造的,我们需时刻牢记国家是我们的家,国家好我们老百姓才会好,国家强大了,我们小伙伴才能够处于和平共享的年代。

  我们生活在如今的盛世之中,难以想象当时比电影中更恶劣的环境,先辈有着多么坚定信念才能忍受的了,被火活活烧死而不动,宁可被冻成冰雕也不愿意撤退。这样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去磨练。

长津湖观后感6

  《长津湖》这部电影上映第一天,我就去观看了。了解这段历史才是对志愿军战士们最好的致敬。

  片中毛主席有一句非常沉重的话,这场战争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后代去打。‘后代’,会是父母那一代吗?会是我这一代吗?那么我今天还会坐在美丽的教室里学习吗?我还会悠闲的坐在电影院看电影吗?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革命先烈们负重先行。

  一声令下,志愿军战士们离开了祖国,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妻子儿女,跨过了鸭绿江。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朝鲜的冬天零下30多度,战士们缺少棉衣,唯一的粮食就是冻成冰块儿似的土豆。留守在1810高地的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为了堵截美军,埋伏在那里六天六夜,冻成一个又一个冰雕,枪口仍保持着临死前的状态。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要用什么样的意志承受如此极寒而一动不动。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天热了,空调送来凉爽的.风;天冷了,有暖气;饿了,父母为我们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假期,一家人驾车去看蓝天、白云、山川、河流。这时,我们可曾想起70年前的那些有名字和无名的志愿军战士,为了国家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让他们的后代不再有战争,过上幸福的生活。

  缅怀沉痛的过去,我们这一代要好好学习,用科技创新再筑一道钢铁长城。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惧怕威吓。抗美援朝过去70年了,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永远不变。

长津湖观后感7

  在国庆节假期里,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去了看《长津湖》电影。电影说的是在1950年,我国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

  我国志愿军面对的敌人是美军,他们是当时拥有全世界最强大武器的尖锐战队,他们拥有数不清的战斗机、侦察机、坦克、还有火力强劲的各种武器,而我们的志愿军,只有简单的枪、炸药、大炮和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有的志愿军亲自把敌人的'信号弹往敌军阵地送去,成功把战斗机的枪头引向敌人,而自己就壮烈牺牲;有的志愿军还抱着炸药包向敌军冲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的志愿军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上紧守着自己的战岗,哪怕是活活冻死了都保持着严阵以待的阵营!一幕幕血流成河的画面,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感觉到我们今天沐浴在幸福的海洋都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我默默地向他们致敬…

  中国人的聪明,机智,团结,勇敢,不怕艰苦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打胜了一次又一次的仗,至今我们中国的地位在世界上勇攀高峰,我作为祖国的花朵,也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长津湖观后感8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感觉家就是一座房子,一个地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假期,跟着朋友一起去看了《长津湖》,这是一部新时代战争影片的高峰之作,三个多小时的时长,没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个小时不足以记录抗美援朝时期先辈的付出,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相信现在很多中国青年可能对这场战役一无所知,课本上也介绍的很少,只是从老一辈回忆中听到,这部电影在国庆期间上映,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电影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无数先烈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当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长津湖观后感9

  长津湖战役是中国建国初期的一场立国之战,是新中国精神的铸造之地,也是当时冷战初期世界形势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入朝。11月末,他们与当时世界上武器装备最优良的美军海军陆战队一师展开决斗,美国上将麦克阿瑟曾扬言要在美国的圣诞节前结束这场比赛,却不想到这才是厄运的开始。电影主要以第七穿插连的战斗经历为主线,对历时28天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开了描写,最后全歼美国的北极熊团从而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的故事。

  71年前,无数的志愿军义无反顾的奔赴朝鲜战场,他们知道这次可能一去不复返,但他们的`身后,是他们热爱的祖国和思念的亲人,他们不能退缩,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也不能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和鲜血共筑起了一道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这场战,我们不打,我们的下辈子也要打。"他们怀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远赴边疆。他们是为了身后的中国人民而打仗。"祖国是什么?""当我跨过鸭绿江,看见对面炮火的时候,我的身后就是祖国。"还记得伍万里问的,杀几个敌人才算英雄,回答是,上了战场就算英雄。是的,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还记得在下碣隅里驻守的由杨根思率领的一个连,阻挡了美军的八次进攻,最后一次当他问身边谁还有手榴弹的时候,却发现身边已经没有战友了,他最终抱着炸药包与美军同归于尽。还记得在美军投下标识弹后,雷爸一个人载着装有标识弹的车,面对着美军的轮番轰炸,把标识弹引离大部队,最后壮烈牺牲。还记得战后美军记者问参加了这场战役的士兵,打仗时上帝如果可以满足你一个要求,你会要什么。他们都说,给我明天吧。中国志愿军人用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定不屈的信念打赢了这场几乎不可能胜利的仗,甚至让许多美军士兵都感到后怕。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朝鲜战场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冲锋号角响彻在战场的上空,他们冻僵的战斗队形永远保持在了那一个姿势,他们将胜利的旗帜深深插在了阵地上,而他们,却永远的长眠在朝鲜战场……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致敬英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长津湖观后感10

  今天爸爸带我看了一场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打这场战,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整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像先烈们致敬。

  当我看到战士们在零下40度左右挨饿受冻,仍然坚守阵地,卧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等待敌人的进攻。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全部冻僵在风雪中,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自己的'阵地,团结一致。成为中国队伍历史上最悲壮的“冰雕连”。

  看完整场电影,我心情很沉重。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家卫国,我们呢?天天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学习,发奋读书,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我们更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长津湖观后感11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每每耳边响起这激奋人心的旋律时,脑海就会浮现出英雄的志愿军们开赴朝鲜战场的场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部重磅电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场面逼真,客观的再现了抗美援朝历史这场战役的.惨烈与悲壮,展现出了志愿军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让人热泪不止。

  《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有一支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进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部队。但是它们却被中国志愿军打败,那战斗场面激烈程度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中国人民志愿军拿着美军瞧不起的武器,吃着美军觉得连饲料都不如的食物“土豆”,身上都没有像样的棉衣。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还一直要顶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和暴风雪,还要抵挡住美军的先进武器战机、坦克和装甲车。

  美军有很多战机、坦克,而中国人民志愿军连一辆坦克都没有,更别说战机了,大部分志愿军还在使用日本一九零五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我国志愿军没有理会联合国军队的羞辱和嘲讽。他们一直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血肉组成钢铁长城。

  联合国军队在麦克阿瑟将军地指挥下,由于他对志愿军的傲慢与偏见,联合国士兵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北极熊军团一败涂地。最后他醒悟到这是他见过意志力最坚强的对手,也是最令人敬畏的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看完我几次落泪,让我联想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地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活着……你以为战士他们不怕死嘛?他们也是人,不是铁打的,他们也有家人,也有父母,也有小孩,可是生不由已,为的只是祖国,为的只是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此后征程,万里蹀躞,不忘昭昭历史,不变行路初心,不改信念之光。

长津湖观后感12

  电影《长津湖》是一部缅怀先烈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抗战片,提醒着我们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几十年前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换来的,先辈们想打完仗,和平了人民就幸福了。

  我想所有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心灵都会受到一种敬畏和震撼,这是何等崇敬的爱国情怀啊。志愿军战士在面对武器装备强大的美军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冲向敌人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开了一条条血路,战斗的场面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遥望着祖国的方向,他们想家了,但想的是国家。他们的脸上、手上全是冻伤的痕迹,触目惊心,那一罐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罐头大家还互相推让。

  当看到平河在战友第一次炸桥失败后,他钻到了桥面上的坦克下方,却被坦克压住了身体,无法点燃近在咫尺的炸药包。他眼含泪水,要伍千里向他身边的炸药包开枪时,我的眼泪怎么也无法控制,真的是泪流满面,戴着的口罩一下全湿了。

  为了引开敌机的火力,余从戎站在山顶朝着战士们隐蔽的相反方向奔跑,几架敌机追随着他的身影,扔下了几十发炮弹,他的身子顿时炸的如纸片在火光中飞舞,此情此景我只觉得心在战栗,这是何等的一种情怀啊。

  还有噙着女儿照片、开着冒火的履带车冲向敌阵的梅生,那翻滚着的车子被不断炸响的一刻,半截照片在炮火中轻轻飘落,梅生再也看不到可爱的女儿了。

  被密集的子弹击中但在坠桥前打中炮弹并炸桥成功的伍千里,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战斗结束时伍万里在报到时说的那句“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我想这个数据再一次撕裂了观众的心。

  看完电影《长津湖》,我才知道今天安宁、祥和的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津湖观后感1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电影院观看了由长津湖战役改编的电影《长津湖》。那是1950年冬天,战士们本来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陪父母过年。可是,美军突然要攻打朝鲜,还越过了“38线”,影响了我国的边境人们的生活,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只好去支援朝鲜。在零下三十几度的朝鲜,大雪封山,战士们只穿了薄薄的衣服,吃着变硬的土豆。面对着美军的.不断轰炸,战士们只能步行,一路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敌人的据点。伴随着嘹亮的唢呐声,前面的战士一窝蜂的冲进敌营,后面的战士紧密配合,不断输出。终于,战士们用鲜血和汗水赢得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看完整场电影,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做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应该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对得起对得起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才能使祖国更强大!

长津湖观后感14

  1950年,在朝鲜发起了一场战争,美国人要侵略的朝鲜,一是为了夺得地盘,二是为了攻击我们中国。

  这个故事早在几十年前发生了,美国人要侵略朝鲜,因为朝鲜和我们关系很好,就向我们发起了求救,我们中国志愿者日日夜夜地赶到朝鲜,跟美国发起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叫抗美援朝。我们都知道美国的装备很发达,机关枪,大炮,坦克,直升飞机,或者导弹都有了。我们中国仅仅只有几把机关枪,与一些散弹枪。我们的装备远远不足与他们。这场战争我国虽然去世了很多革命的战士,但给美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让我深深地感动着。一些美国人的.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发现了我们的革命战士被冻成了冰雕,这让美国人都给他们行礼致敬,这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冰雕连”。受苦的不止他们这一个连,还有许多战士们六七天,仅仅只吃一个土豆,还在强忍着饥饿,维持着他们的生命。

  电影里有两句话,坚持就是一切。这句话,深深地激发了我的内心,我们不是为了打赢而打仗,我们是为了世世代代不用接受这残忍的战争而打仗。这句话让我坚定而又自信。

  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今天,我们现在的美好时光来之不易,是烈士们用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的中国正在慢慢变强大,有人说,我们中国就像一头雄狮,一旦觉醒就不会倒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挺起脊梁,就让我们的中国更强大起来吧!

长津湖观后感15

  公元1950年,那一年的天气特别冷,冰雪把所覆盖的一切冻得晶莹剔透,气温降至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然而,在这块极不适宜人类活动的冰雪世界里,却发生了一系列异常惨烈的战斗。

  11月底的一天,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白雪皑皑的大山中冲出,他们有的人甚至没有鞋,抱着陈旧的步枪,举着木柄手榴弹在酷寒的冰雪中冲锋,异常勇猛地插入“联合国军”的行军纵队,锲入道路两侧的制高点。他们意图很显然,就是要把冒险进攻的“联合国军”围歼于此。

  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联合国军”损失惨重。清醒过来后他们不顾一切地聚拢抱团,然后在密集的.空地火力掩护下奋力突围。尽管他们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炸弹,但这一突围过程依然异常艰难,几乎每一个制高点、每一公里的道路争夺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断有杀红眼的志愿军战士拉响炸药或手榴弹与对手同归于尽,不断有伤者在极寒中呻吟着,慢慢失去意识和生命,甚至不断有成建制的班、排、连在炮火灼烤的雪水泥浆中又被寒风冻成冰坨……轰鸣的爆炸声、拼命的厮杀声、以及濒死者的哭喊声充斥着长津湖地区。

  然而,双方的指挥官并没有精力关注这些既壮丽又残酷的场景,他们嘴里都在喃喃念着一个名字——水门桥。

  这里是盖马高原的南端,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从这里汇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极陡的坡度伸向山下流到河里。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有唯一一座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桥架在两座山体之间,跨度8.8米,下面是万丈深渊,大概因为两边悬崖陡峭如门,地图上这座桥的名字叫水门桥。向南渡过此桥不远,便一眼能望见宽阔的海岸线和元山港口;而如果一旦这座桥断掉,不论是多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堵于此,再无退路。

  水门桥,尤如一扇门,这扇门一旦关上,长津湖地区的敌军就面临着合围和被歼灭的危险,再多的车辆、坦克和火炮也撤不出去。

  很显然,水门桥决定着这次战役的胜利与否。

  首先意识到这个命门的是中国军队。

  12月1日,志愿军一支侦察小分队就穿插到了附近,在风雪长途奔袭而来、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思维却依然敏锐,尽管这座桥在当时毫不起眼,但他们严格按照指令对桥梁进行了破坏。

  因为长途穿插奔袭,随身携带炸药并不多,但仍然充分地运用了炸药并把桥面炸毁。按照当时普通中国军人的经验和知识,要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和这么偏远的地方要把这桥恢复到能通汽车的程度,没个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

  尽管如此,这支小分队还是很谨慎地安排了观察哨进行监视。不出所料,大桥被炸令"联合国军"焦急万分,一个工兵营很快就带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装备赶到,并开始了维修作业。但令中国哨兵感到惊奇的是,凭借那些稀奇古怪的装备和附近的一堆木料,"联合国军"居然很快就以木框体结构修好了桥。当看到载重卡车能够缓缓的驶过新的木桥时,哨兵开始着急了。

  不过穿插而来的小分队并没有犹豫,他们很快集结起力量筹备了第二次炸桥。白天虽属于"联合国军",但夜晚却属于志愿军。

【长津湖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观后感08-17

《长津湖》电影观后感06-15

电影长津湖的观后感11-28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08-17

观《长津湖》有感12-25

《长津湖》观后感15篇09-28

《长津湖》观后感(15篇)11-07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08

《长津湖》观后感(集合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