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观后感集合(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协同育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协同育人观后感1
一、真正意义上做到以身作则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效仿。作为家长,我认识到身教更大于言传,现在孩子的思想品行、道德观、人生观都在日趋成熱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引导孩子往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
二、要做智慧型家长
学会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在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理应接受的行为,做父母的不能替代,要做有原则、有底线的父母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三、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渴望得到认可,我们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而不是一味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去做对比,不轻易地否定孩子的一切。当然父母也不能无原则的宽容,做的不好的地方,是需要父母正确引导。
四、家底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
需要家长与学校联手沟通与合作,教育不是老师的.事情,我们家长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想当然地转嫁给老师们,相反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教育,让孩手感受到家庭的爱和关怀,不是丢学校就不管了。
协同育人观后感2
家校社,顾名思义,指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家校社协同育人就是三方联合起来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好孩子,不是学校单一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我们家长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进来,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指导我们家长要多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目前我们的孩子还是属于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阶段,是不成熟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那么离开学校,回到家庭的时间呢?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来自哪里呢?没错,是父母,是我们的言传身教。
作为父母,在用语言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好的榜样。必要且真诚的'沟通,是打开孩子内心的钥匙;时常的谈心,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如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同学的相处等等各种情况。时刻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和学校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看直播的过程中,有一个情况很有感触,就是稳定和谐的父母关系,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无疑,孩子是聪明的,同时也是敏感的,能觉察到周围的变化,而稳定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协同育人观后感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殷飞博士的这节课,让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并积极落实于行动!
作为家长,首先我们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传承优良家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平时要注重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间,防止孩子网络沉迷,同时更要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让孩子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我们家长要组织好家庭生活,全家协同,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和提升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以及他作为家庭成员的归属感。
我们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出教育的味道,同时也要做好和学校以及班主任老师的配合教育,协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协同育人观后感4
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如何高效的实现家、校共同教育?带着迷茫与疑问,认真观看了《第五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云上大会》,感触很深,也找到了答案。
曾经以为是孩子的问题才造成了家长的焦虑,听完陈默老师《“双减”之下父母如何应对》的演讲,认识到是家长自己
的焦虑、虚荣、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导致孩子们缺乏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糟糕的亲子关系,让父母无法为孩子们充满乐趣的主动学习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陈默老师的演讲告诉我们要放下焦虑,回归到父母该有的样子,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开始,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要三句话不离成绩考试,静心的多陪伴孩子成长,陪孩子运动阅读,以身作则做好道德榜样,带领孩子们在生活劳动中积累智力和社会经验,让孩子拥有治愈一生的.童年。
这是一场优质的教育思想碰撞,给予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当然关键还是在思考后的落实和执行,我们应该庆幸遇上“双减”政策,也要借着“双减”的东风,引导出一场持续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成长!
协同育人观后感5
今天的线上教育主要议题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学习了以后我受益匪浅。之前我们的家庭教育并没有生活化,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单方面的表现,结果孩子学习也没学好,其他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双方都很疲惫且不快乐。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作为家长首先要组织好家庭生活,要有作息规律,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提高生活积极性、主动性与自控力,提升生活技能,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快乐成长。
另外,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自律自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的管控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然孩子就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游戏中。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可以多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在运动和户外活动中体会到不一样的精彩世界,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出教育的味道。
协同育人观后感6
今天,我看了孙云晓和刘可钦两位老师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让我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相亲相爱,儿童优先(做事考虑孩子的感受),自主自强,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也是不稳定的榜样,消极的态度会给人一种悲观和绝望,积极的态度能带来自信和乐观,这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都是乐观向上的,充满张力,活力,动力,追求和目标。
寓教于生活,不仅仅是讲讲道理,而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最好持之以恒,生活技能不止于做饭,还有扫地拖地,洗衣服,洗碗,擦桌子等,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还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父母不要怕麻烦,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认知认同劳动,劳动给人光荣,使人快乐)为目标,完成该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好的教育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长大,共同创作美好的生活。
协同育人观后感7
今天晚上有幸聆听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教授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父母可以怎么做?”的专题讲座,殷教授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立体与丰满,我特别喜欢那句“让我们把平凡的生活过出教育的味道”,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受益良多。
是啊,教育不应狭隘于校园,局限于课堂,教育无处不在。润儿细无声,深爱孩子的我们应让他们在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里学会爱与包容;在家务劳动中学会责任与担当;在诱惑迟疑时学会自律和自省……很多时候家长适时地引导真的.太重要了。
孩子的成长之路漫长而又短暂,为人父母更应珍惜当下的陪伴,比如每天抽点时间当个安静的聆听者,了解孩子一天的喜怒哀乐;让满是正能量的鼓励与肯定帮孩子卸下一天课业的疲惫……教育真的不仅局限于课本与试卷,放下焦虑,不忘初心,带着孩子学着用心去感受、用脚去丈量,常怀感恩之心体会这世间的美好。
【协同育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协同育人观后感06-13
教育人才总结10-13
大国工匠进校园资助育人观后感05-27
优秀育人经验总结范文05-16
班主任育人经验总结04-01
教书育人方面的总结范文通用05-22
《哪吒》观后感02-14
《无名》的观后感02-01
深海观后感02-01
《功夫》观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