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

时间:2024-06-14 13:28: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1

  《大国建造》以“探寻建筑工程的奇迹”为主线,探秘新地标背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奇迹。每一个新地标的背后,都体现着祖国强大的建筑经济实力,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里程碑,也看到建筑背后隐藏着的每一个奋斗故事。在观看过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为国家实力的不断壮大感到自豪,也为作为一名中建青年,能为祖国的`建筑事业贡献薄弱力量感到自豪。可以说,《大国建造》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如今,中国也能自信地对全世界展示属于中国建造的奇迹。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2

  为提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提升自身精细化管控能力,根据集团公司安排,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项目组织全体项目人员观看了《大国建造》记录片,对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低碳环保,质量管控,多专业交叉作业,工期履约及装修阶段工完场清等方面优秀做法进行了学习。

  《大国建造》以“探寻建筑工程的奇迹”为主线,探秘新地标背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奇迹,纪录片分别以《极限挑战》《栋梁之材》《锤炼成器》《稳如磐石》《律动和合》《匠心巧思》来揭秘新地标的建设故事。

  项目经理郎龙龙强调,通过观看该纪录片,项目部全体人员要注重学习与创新,纪录片中每一幢建筑物的建造,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同时也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提高创新能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调整思路,不可过于依赖以往施工方式,寻找施工新做法以保证项目更加保质保量推进。要勇于否定以往经验与方法,深入挖掘项目所需流程等一系列问题,以保工作更加扎实。他要求,全体管理人员要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运用到项目管理中把项目建设成为区域标杆项目。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3

  11月5日,建工公司长阳项目部组织青年员工观看《大国建造》之因势赋形,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个个鲜活的中冶故事,讲述不一样的大国建造。

  《大国建造》摄制团队跨越10万公里,历时5个月,拍摄工程达39个,深度直击建造一线现场,震撼呈现“中国建造”的澎湃脉动。选择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和工程,探秘更绿色、更科技、更智慧的建造。并通过超级工程背后的`凡人故事,抒写了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所“筑”就的建造强国梦。

  看完《大国建造》之因势赋形,项目部成员感慨万千。“新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我们应当不止于当前,要再创新高,争创世界第一。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建造者,我们要坚守岗位,踏踏实实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国建造尽一份锦薄之力。”青年团员王恒说道。

  团员杨胜说:“从这些超级工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来自大国的英姿,也看到了完成一项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敢想敢做,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变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到。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把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发挥至极。”

  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以一冶人拼搏、创新、奋进的精神,为公司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4

  我是中国十七冶集团兰州G30项目一分部技术质量部负责人。看完了最近央视纪录片《大国建造》之后,我心中感触颇多。纪录片中的大多数场景作为现场管理人员我真的感同身受,联想到我现在所施工的G30连霍高速,连霍高速公路清水驿至忠和段是甘肃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兰州市绕城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总里程67.226公里。其中一分部标段全长20.16公里,连霍高速兰州清忠段属于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高墩多、不良地质多。而一分部标段内含有中、大桥共39座,建设难度可见一斑。因为是不良地质,所以对混凝土的'要求特别高,兰州气温白天高,夜晚低,温差影响也特别大,为了保证浇筑出高质量的混凝土,我带着实验室日夜守在拌合站进行混凝土的调试,比对各个参数,终于调试出高质量的混凝土,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工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看到我们十七冶集团建设的兰州奥体项目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绩,作为十七冶一份子的我更是坚定了决心和信心,两超越、当排头,创国优,攻坚克难应对挑战,精益求精打造世界一流工程。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5

  近期,央视连续播出五集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第二季)。影片用唯美的画面、超炫的镜头、独到的视角、诗意的语言,震撼呈现了一个个超级工程,对于一个工程人,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尤其是第五集《聚能追光》,所展现的项目全是中国能建近年来承建的大型能源工程,彰显了能建之“新”、能建之“奇”、能建之“特”。

  “新”,就是创新、新颖,前所未有。每集片头都有一个海上风机的特炫镜头,那是神泉二海上风电EPC总承包的现场,是中国迄今为止量产化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在中国发展仅十余年,中国能建始终紧跟国际能源发展最前沿,建设了一大批项目。片中引用一个风机厂家人员所说“没有想到过海上风电发展的那么快,一开始我们研发11兆瓦的,我们认为这个是王炸,就当它真的批量交付的时候,发现它并不是王炸了。”这就是海上风电,如风一样的发展速度。实际上,海上风电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都在不断刷新追风纪录,中国能建在这个产业链规划、设计、建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升级,对设计、施工都是全新的挑战。还有储能技术也是近些年日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我们的传统意识当中,电是特殊的产品,因为它不能储存。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迫在眉睫,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第2集介绍的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第3集展示的乌兰察布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中国首个储能配置达到千兆瓦时的储能场站就是两种储能形式,前者是物理储能,后者是电化学储能,而这些新兴工程都是中国能建的杰作。

  “奇”,就是惊奇、奇观,叹为观止。说起中国水电建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和“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每一座大坝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这都是中国能建人的匠心之作。今天的中国能建人又奋战在金沙江上游的乌东德、白鹤滩。第5集用了大量的镜头讲述了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乌东德水电站的大坝是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双曲拱坝,采用了智能灌浆、智能通水等创新技术,解决温差变化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世界性难题,造就真正的无缝大坝。白鹤滩水电站装有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施工难度、安装精度都超乎想象,重达8000吨的单台机组轴承摆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部件震动控制在0.03毫米!中国能建人又在世界水电史上创造了新的奇迹。

  “特”,就是独特、特别,人无我有。第1集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柴达木盆地钻井开采4000米以下的2米厚的页岩油,固井水泥的质量关乎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而这个水泥竟来自千里之外的湖南石门,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在这里根据每口井的深度、温度、压力、环境等进行调配调试,定制一井一方的专属水泥配方,没想到水泥这个最常见的东西还能做出这么大学问,这个特种水泥生产基地就是中国能建的。在第2集中,广东开平地下700米建设中科院中微子深地实验室,要求水泥一百年不变形,强度不衰减,不能有裂缝,而这也只有用湖南石门中国能建生产的特种水泥,这颠覆我对水泥的认知。人无我有,这就是中国能建的过人之处。

  能建之“新”、能建之“奇”、能建之“特”,其背后是能建之“情”——情怀,那是13万能建人怀揣国之大者的情怀、立志产业报国的情怀、踏实为民造福的情怀。第5集用了很长一段镜头拍摄了在乌东德电站工地上一个“葛二代”和一个“葛三代”的对话,“一个大坝一干就是十几年,一家祖孙三代都是建大坝”,这是能建人情怀的朴实;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夜晚,青藏联网工程勘测设计工程师在帐篷外吃着泡面,仰望星空,“天上的星星亿万颗,就像我们人一样,芸芸众生中都不起眼,各个专业聚在一起,才能把一条线路建起来,电网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能建人情怀的浪漫;在西藏阿里雪山之下,中国能建西南院的工程师望着自己设计的迄今海拔最高的500千伏输电线路,指着仿藏羚羊设计的羊角铁塔,亲切地说“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白绒山羊塔和岗巴羊塔,就是我在阿里的丫丫和果果。”这是能建人情怀的幽默。

  正如纪录片片尾曲《青山看见》中所唱:一竖两点,情字浮现,赤子的心,青山看见。

  我是能建人,我为大国建造有我能建而骄傲。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6

  大国建造铸就工程奇迹!在观看了《大国建造》纪录片后,我为中国建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所折服。雄安高铁站建设者用400根巨型钢梁完成78米的空间跨越,成都东安湖体育馆建设者“百步穿杨”将上万块玻璃在近50米的高空中,快速、精准入位......中国建筑的能工巧匠,用钢筋、钢梁、混凝土,铸就了属于中国建造的炫丽风采和独家“景观”。

  作为一名项目一线工作者,我会铭记“最好的守业是创业,最美的.姿态是拼搏”的理念,在项目一线真抓实干不松劲,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大国重器上留下自己的奋斗印迹。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7

  看完《大国建造》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党历经艰难的斗争,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

  我一直记得阿太跟我讲过,在他们小时候,也就是六十几年前,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解放军,还在旧社会,老百姓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大家都吃不饱饭,更谈不上能够上学念书了。

  在《大国建造》中,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的'艰苦的奋斗历程和气势恢宏的场面。

  建国后,老百姓开始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变得强大起来。阿太说正因为党正确领导了改革开放,国家才变得强大,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能幸福地在宽敞的教室里念书,周末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

  小时候听爸爸唱起“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并不懂其中的真正意义,现在的我慢慢地懂了。我想: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可能还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

  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肯定还很贫穷;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还不能像现在这样幸福地在学校里读书……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我每天都生活得无忧无虑。

  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要成为一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8

  那天晚上,第一次看了《大国建造》这部历史篇,感触甚多。《大国建造》说了些什么呢?

  总的来说就是这些,《大国建造》讲述九国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霸权的欣赏。《大国建造》不厌其烦地向观众展示:大国“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和“丰富多彩”的称霸故事。《大国建造》饱含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推崇。《大国建造》始终贯穿着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褒扬,可以说达到了迷恋程度。(《大国建造》给了《国富论》异常高的地位,着墨极为厚重,不仅大量引用亚当?斯密的原话,而且排出强大的专家阵容叠加赞赏。)《大国建造》浸透着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赞扬。《大国建造》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Act)。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杀戮。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9

  视频观赏后内心最直白的感觉除了赞叹还是赞叹,《大国建造》中的每一座中建建筑都无不向世界展示了中建集团精湛的技术实力和为全世界服务的能力。

  以平安金融大厦为例,平安金融大厦向上突破600米天际线,向下铆进地下深处70米,基坑以连续墙、水泥净浆双重保险措施保护地基和临近6米地铁的稳固性,建设团队以堪比外科手术一样的精准施工,建造起的一座拔地参天的.城市地标。高空筑梦,尽显大国工匠本色!愿中建在探索精细化建造、可持续建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光发热,坚定不移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10

  从影片中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建造过程,我们看到了无数工程师们的默默付出,是他们秉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定信念,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成就了一项项伟大工程,铸就了人民的.富兴路、伟大祖国的强国梦。谢谢你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昌盛。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11

  《大国建造》第二季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自信、自强”,全片以“探寻工程奇迹”为主线,选择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和工程,探秘更绿色、更科技、更智慧的建造。作为一个中冶人看完整集后感觉无比激动与自豪,也希望每个国人都能挤时间看看《大国建造》第二季,尤其是那些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我们追求个性自由,但国家责任也应当是今天国人的人生信条。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12

  看完《大国建造》第二季,作为一名新员工内心澎湃不已,大国重器让我们看见了非凡建筑背后的平凡故事。

  作为新时代能建人,我们更能感知到每一个大国重器背后都凝聚着千千万万一线建设者的心血,每一方混凝土、每一根钢结构、每一个安全标识背后都是每一个坚守的日夜。能建人看见青山、扎根工地,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不论是面对暴风骤雨,还是难以攻克的关卡,都义无反顾、勇毅前行,在钢筋混凝土中穿梭,编织出一朵朵极其宝贵的`山河之花。看完一个个动人的建设故事,从中感受到了磅礴的力量,我将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工作,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13

  “大国建造,中冶力量!”这是我观看后的第一反应。面对国家建设中的`重难点项目,中冶集团总能力排万难,拿下胜利。身为长天重工的一员,我在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作为长天人的责任与使命。从设计到工艺,从制造到安装,我也必将铭记自己的使命,认真走好每一步,严谨敬业、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14

  “巧夺天工技艺绝,深耕独处老还学”,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就有许许多多的工匠,从壁宇辉煌的紫禁城到金玉珍宝的阿房宫,从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到形态万千的莫高窟壁画,凡此种种,都是这些工匠们的伟大创作。而今天,我们国家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涌现出了太多的大国工匠,在20xx年度“大国工匠”颁奖典礼上,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这些工匠们在不同科技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参与了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看着他们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已不仅仅是对普通工匠的'个体展示,而是对当代所有中国劳动者的群像聚焦;我们听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也不仅仅是个人事迹的叙述,而是对中国民族共同精神财富的精神挖掘。每一位工匠所展现出的卓越匠心、精湛技艺以及执着坚守、默默奉献的国家情怀,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国人。尤其看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高凤林和为“嫦娥探月”工程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的时候,心情最为激动,因为有这么多的航天人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着,作为航天科技集团的一份子,自己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更要学会用工匠精神在工作岗位中精雕细琢,厚积薄发。还有年仅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新一代技术工人陈行行,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国防军工优秀代表更是能够触动内心,让自己见贤思齐,戒骄戒躁。

  一个泱泱大国,想要在新世纪的发展浪潮中屹立不倒,甚至很多技术能够在科技领域处在世界前列,这些都与国家的强大、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进步还有许许多多匠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学习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铸就工匠魂、练就工匠术、提升工匠力,匠心来筑梦,你我志苍穹!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15

  《大国建造》为我们展示了能工巧匠的伟大作品,在大自然这幅画卷上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景象,工程的.建成源于对大自然的理解,道法自然、巧思天成。高山滑雪中心是中交人经过不懈努力谱写出的壮丽篇章,作为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符合国际竞赛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无论酷暑严寒,中交人无畏困难奋力拼搏,将这样一个精美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作为中交的一名普通员工,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高山滑雪中心始终贯彻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交建设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难度最高生态修复最完善的赛道,雪山可以变回青山,整座滑雪中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匠心凝聚因地制宜,建设还在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秉承匠心理念,不断学习探索打造品质工程。

【观看大国建造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观后感06-23

大国崛起观后感08-22

大国工匠观后感06-26

《大国工匠》观后感05-13

大国崛起观后感03-12

《大国工匠》观后感08-02

观看大国崛起第三四集观后感05-11

《大国工匠》观后感10篇11-04

《大国工匠》观后感12篇01-05

大国工匠观后感15篇(经典)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