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的故事》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孔子的故事》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
守住平常心,是一种对名誉而后困难的态度。学会放下美丽的光环,才能轻松前行。学会迎难而上,才能踏平坎坷上大道。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的财富,只有懂得珍惜和品尝的人,才会读懂“平常”二字的“不平常”真谛。
在写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下这个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率学生们出游。一天,孔子观赏破布的景色,见那水流从二三十丈的高处飞泻而下,撞入江中,激起滚滚波涛,直冲出数十里之外,那地方,鱼虾龟鳖都无法生存。
忽然,只见一个男子跳进急流之中,孔子以为那是自寻短见的,便急忙让学生顺着河流去搭救他。不料,这人游出数百步之外,便从水中走出,在河边悠然自得地唱起歌来。
孔子赶上去问他:“您能再这种地方游泳,有什么秘诀吗?”那男子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凭着人类的本能开始我的生活,依靠人类的适应性而成长,顺其自然成功。游泳的时候,我同旋流一起潜入水底,随同涌流而出水面,完全顺从水性而不凭主观意志从事。这便是我能驾驭汹涌急流的原因。”
孔子又问:“什么叫做凭本能生活,靠适应性而成长顺其自然而成功呢?”那男子回答:“我生在陆地而安于陆地,这就是本能;长于水上而安于水,这就是适应性;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而结果这样,这就是顺其自然。”孔子点头顿悟。
“平常心”这个词,我们知道很久了。可是,真正又有几个人懂得平常心的真正含义呢?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荣辱不惊呢?我们常常把心思放在别人的评价上,放在别人的言行上,又如何能言行自在、悲喜从容呢?
所谓平常之心,就是不能只要成功,而拒绝失败、害怕失败。平常之心就是要把成功、失败看得平平常常。简单地讲,就是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成功了,不要骄傲,不要狂妄自大;失败了,也应该平静地接受。
失败也是生活的必须内容,没有失败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有失败,才水明生活是有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接受失败应该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不接受生活中的失败,那么,就歪曲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个人将会受到生活的“惩罚”。时尚没有常胜将军,每个人都得平静地接受生活所给予的'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
任何人的一声总会有不顺的时期,无论从事水明工作,都会和预期相反的结果。场次以往,任何人都不免常胜悲观情绪。然而,人生并不仅有这种不顺的时候。每当云散日出时,前途自然光明无量。所以,凡是必须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不会惊慌失措。相反,在境遇顺利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会成功;可是总有一天,不顺的时候会悄然来临,因此,即使在春风得意之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谨慎小心活着。
我们应采取顺境不娇矜,逆境不颓唐的生活态度。正如故事中这个男子能支付汹涌奔腾的急流,遨游其中,得心应手,就因为他不以主观意志从事,而是根据自然法规,尊重客观规律,按着生活的逻辑办事。人之处事亦应顺其自然,正所谓适应世事适事万物。
守住平常心,应该承认有些东西得不到,学会放下,放下求之而不得的东西,才会轻松快乐起来。那就拿起平平凡凡的事吧,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其实,往往平凡的表面蕴藏着深层次的规律和道理,你会越干越快乐。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影响者,教育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一颗平常之心,并不是不要进取之心、成功之心,而是以平常之心,去进取、去成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是啊!书是人类的朋友,书能使人进步,书能使人获得乐趣,书能使人获得知识。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孔子的故事》。
这是孔子一生所经历的事,写成了一本书,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后人虽然评论孔子过于执着,但他们却不能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本性意义,当礼道深入人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时候,严酷的刑法就会失去它的意义,这也并非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不正当得来的东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会动心。
平时我们喜欢什么东西,都会千方百计得到这个东西,而不惜伤害了别人。孔子他就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他才不会用心计得到那东西。对于他来说,那是不正当的来的东西。以后我们一定要让心灵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东西虚有的外表所诱惑!
孔子一生经历的事多姿多彩,正是经历了这么多,孔子才会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影响至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给我们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的人格。树立了榜样,就等于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然后对学生说:“绝顶聪明的人,用持重来保持他的聪明;功满天下的人,用谦逊来保持他的功劳;勇力盖世的人,用谨慎来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所说的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我不禁惭愧起来,小学里就学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还有“半瓶子水哗啦响,满瓶子水没声响。”说的都是要谦虚的道理。因为只有谦虚才会让你保持冷静平和,正确地认识你自己,也才能进一步地充实和丰富你自己。我这个人就是有点自以为是,那堂语文课,拿到91分语文试卷的我洋洋得意,心里乐开了花,思想早不在课堂,“飞”到了回家要向爸爸妈妈要什么奖赏了,麦当劳?牛排西餐?玩具?……我丝毫不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这条我对的,还要听什么?我瞧不起那些分数比我低的同学,失去了许多增长见识的机会。为此不知挨了多少批评,但总改不了,影响了自己的进步,别人考的比我好,我只是自大的想:这次一定是没发挥好!看了孔子的故事,我恍然大悟,懂得了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抱着虚心的态度,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最大障碍。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将成为我前进的指路明灯。
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感谢《孔子的故事》陪我度过美好时光,他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们像孔老夫子一样,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勤奋学习,谦虚学习,快乐一生!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3
《孔子故事》是现代作家李长之所作,通篇以简洁的语言详尽地叙述了孔子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孔子教育思想的形成。
本书以孔子的成长及政治生涯为主线,详尽地描述了孔子在政治和教育两大领域的成就,特别是在教育上的伟大成就。今天我就孔子的教育思想谈几点我的看法。
分析现实教育,纵观教育历史,认真研读《孔子故事》不禁觉得孔子的教育思想自有之即发射出耀眼的光辉,经久不衰,即使是科技空前发展的'今天,依然显示出他不凡的魅力!
孔子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仁”,“仁”即“爱人”,是教育的本真。仔细品味现代的教育现状,人们都在埋怨:如今的孩子是一代比一代自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原因简单,因为我们的教育不知从哪一天起,就变成了只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而忽略了教育最本真的东西“仁”的渗透与传递!过分的溺爱与过度的物欲的满足,使得孩子们觉得他们只有被爱的权力,而不知道他们更应该有“爱人”的权力和义务,久而久之,稍有不如意就会心生埋怨甚至怨恨!会干出悔恨终生的事。一个人,有了“仁”就有了责任感,有了动力了!所以“仁”是教育的本真,是教育的基础。 在孔子成就自己伟大的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坚定的目标,不管目标大小,只要是正确的,孔子就会坚定自己的步伐,排除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前进。
在现实中,由于物质条件的极大满足,使得好多孩子都表现出精神的极度空虚,生活得特别盲目,生活没有目标,学习似乎只是要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所以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地快乐、自主地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把坚定的大目标,分解成不同时间的小目标,逐一去实现,最终实现快乐学习。
孔子思想,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研读、学习。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4
一顶方帽,长长的胡须,一身简朴的衣服,双手拢在袖口里,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谦虚、大胆、聪明、好学、勤奋。他三岁就没了父亲,十七岁没了母亲,常人恐怕只能变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更加好学、勤奋,不懂就问。
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在各国推行他的治国政策——“仁”。由于身处乱世,他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很多权贵嫉妒他的才能排挤他。经过一次次的碰壁,最终孔子回到了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事业。孔子一生历经磨难,然而他非常好学,终其一生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即使自己已经成名,仍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之策,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一切,直至暮年。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令我敬佩的还有孔子的谦虚,在故事《两小儿辩日》中就体现了出来,当时孔子听了开学第一周,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孔子的故事》,内心颇为感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造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粟邑,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他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也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在这本书里,孔子是一个善良、聪明、重情重义、诚实,为了天下太平而活着的人。
这本书详细描绘了孔子从出生到他死去的29个故事。作者李长之一丝不苟,本书几乎每一页都有两三个脚注,运输有几十多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孔子早年好学;中年就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教育、政治上了,并且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更好的'教育他的弟子们。而且还出国,带着自己的弟子游学了14年,学到了更多知识;晚年他轻视政治,注重教育,还在60多岁高龄中创作了《春秋》等书。他值得我们尊重、学习。
孔子一生说过许多名言,“名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告诉我们要诚实;“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告诉我们要认真学习、复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虚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一个字,是“仁”,并且对中国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仁学的内涵:
1、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仁者人也;
2、为人由己,这是仁学得实施方式;
3、血缘基础,总的来说,仁学就是孔子想让我们懂得忍耐,要善良。
现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不懂仁、不会爱的人,而且有些人还很残忍,残杀一些自由自在动物。这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得阻止这些不仁的人。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懂得仁并去做,我相信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5
孔子这个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精确地介绍了孔子的一生,他的一生只能用”传奇”二字来概括,让我们领略一下孔子不平凡的人生。
孔子是个努力学习,虚心请教,对待教育严谨认真,精通音律礼仪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一起周游列国,探寻人生的真谛。
孔子的学习生涯是布满挫折的。父亲原是个小将军,后面被没落。孔子从小就勤奋学习,不懂就问,对礼仪和音乐倍感兴趣,在浓厚的文化空气中成长。有一次,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他的老师说:”弹的很好,可以弹下一首了。”可孔子说:”拍子还不准,不能弹下一首。”又过了几天,孔子的老师说:”拍子准了,现在可以弹下一首了。”孔子摇摇头:”我还没有真正的领会这首曲子的情感。”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有点不耐烦了,说:”现在就领会了曲子的情感,可以弹下一首了。”孔子又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感受到作者写曲子时候的心情。”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孔子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方法。
孔子打小就是充满抱负的人,他的报复是报效祖国,统领天下。他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各国君王都不器重孔子,觉得他就只是说说大道理,不会真正的统领全国走向富裕。他带着他的弟子走南闯北,从中吸取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最终,孔子的抱负没能得到施展。这是个可怜的结局,但他的教育却熠熠生辉。
孔子的教育生涯可谓是他一生最传奇的一部分。他是中国第一个老师,不管穷人或富人,都收他做弟子,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得到教育。他有很多学有所成的弟子:子贡、子路、颜渊……他们都受过孔子的'大道理。每经历一次事情,他都会汲取,这件事情里面的教训和经验传授给弟子们。孔子不像别的老师一样,说错了话,不敢承认。孔子是个非常严谨的老师,不懂就问,即使,他说错了话,等他查到正确的,他也会立马改正回来,给弟子树立一个知错就改的形象。他编了一本举世闻名的史书《春秋》,春秋战国的名字由此而来。春秋里面记载了各个国家发生的事情,是第一本采用编年体的书。孔子对待教育这片沃土是非常认真的,他的晚年时代,全心全力的投身在教育事业中。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按一定顺序介绍了孔子的传奇一生,读完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6
这学期,我们“孔夫子班”阅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墨绿色的封面上画着一个慈祥的老人,他就是孔子。一提到孔子,大家脑海里就会蹦出许多词:谦逊有礼、知识渊博、宽容大度、诲人不倦……但有一个词你别忘了,那就是清正廉洁。
孔子是个名副其实的清官。他诚心诚意地为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贪污百姓财产。正像他自己说的:“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有时遇到比自己职位高的人贪污了粮食,他定会立刻大义凛然地指出;有时碰上哪个官员犯了错误,他便会用心良苦地教育他;要是见到百姓缺衣少食,他就会好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得知自己的学生在当官时违背仁德做事便不想认这个学生了……所有这些事,都说明他清廉正义,心里装着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正因为这样,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孔圣人”,并乐意拜他为师,以他为行动的楷模。
这使我想到了温总理,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都知道温爷爷已经连任几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了。当雪灾阻挡了外地打工者回家团聚之路时,是他用温暖的话语安慰着人们,让人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当地震威胁着四川人民时,又是他不顾个人安危赶到现场,鼓励幸存者,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因为总理的心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所以全国人民都爱戴他,觉得总理就是我们的亲人。
然而生活中,许多官员与孔子、温总理等一些清官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中有的玩忽职守,不尽责任;有的徇私枉法,甚至滥用职权,伤及无辜。他们怎么不想想自己的行为伤害了百姓、辜负了党和政府的信任呢?
我是班里的班长,也是一个官。我要让孔夫子的.种种美德在我心中扎根。我要带着所有的班干部以班级利益为中心,时刻想着大家,为大家服务。那样,我们与同学们就会更亲近,所有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我们的班集体就会很和谐。
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个好朋友。《孔子的故事》已经陪我度过了一百多天,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清官自然亲!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7
大家好,我是38号刘雅涵,今天我给大家说写的故事题目是《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今天我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长之,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一篇叫走向成熟的道路,大概内容是,自从孔子见过老子之后,孔子过去一些偏于主见的做法是有意识地减少了,他遇事也更能分析啦,他和门徒们说:“学会的东西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有乐趣吗?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远的来讲穷学问不是叫人高兴吗?自己有本领可是没有什么人知道,但也没有什么不愉快,这不是有涵养的人吗?”这就是他从孤苦伶仃的童年起,经历挫折,经过自我教育,学习了一些本领。经过实际生活的一些锻炼,又接触了有阅历的先辈老子,孔子这时还不到35岁,我很佩服孔子,孔子真的是一个爱学习的人,那么小的时候知识就那么浓厚,我们也要学习孔子好好学习呢。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8
读完《孔子的故事》这篇富有传奇色彩的文章,我深深的.被孔子那种一心想要安邦定国,造福人类的精神所感动。这篇文章讲述了孔子17岁时被人数落,立志要为祖国做出贡献;30岁时就办了“私学”,把文化传播给平民学生;63岁时他又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暑假过后,我就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了,不久就要上初中,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在学习上,我就要学习孔子这种精神。
第一,学习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不断奋斗,才能登上科学的高峰!
第二,我们要学习孔子这种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我和他比起来可差多了!小时候,我喜欢下围棋,梦想当围棋明星;上小学了又爱上了打乒乓,想当乒乓健将;现在又迷上了打篮球,做事总是有头无尾,以后一定要改正!
《孔子的故事》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后我一定要像孔子一样迎着困难而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朝一日,我一定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9
现在不少国家,都有一个叫“孔子学院”的地方。在那里面,你肯定可以找到一幅画像。画上之人其貌不扬:身材高大,鼻孔外翻,眼睛突出,头顶凹陷,还大龅牙……他就是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
这么高的成就和名气,让很多人觉得孔子很高大上、遥不可及,实际上并非如此。读了《孔子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他其实很温和、善良、恭敬、谦虚。而且也不是想象中那般文弱,孔子对古代人来说是个大个子,力气大,酒量大,还爱吃肉。
孔子外貌奇异,一辈子也过得很坎坷。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在他三岁和十七岁时去世。他年轻的时候性子不算很沉稳,多次寻求重用,却不受待见。到了中年,他的名声不小了,追随者们如子路、颜路、曾点等人都拜入他的门下。而后他又想从政了,在鲁国不得重用后,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却是“敬而不用”。到了七十多岁,孔子把官位看得淡了,就隐居起来。
孔子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善于思考,讲究德行,并以身作则。一次,孔子带几个学生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一个装酒的祭器。仔细观察发现,如果不装或者装满水,它就会倾斜;而如果装一半水,就是正的。由此孔子对学生说:“绝顶聪明的人用持重来保持,功满天下的人用谦逊来保持,勇力盖世的人用谨慎来保持。”这讲的就是谦虚的道理,“谦受益,满招损”。
你看,孔子是圣人,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普通人。他一生坎坷,却给我们留下数不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学习体会。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0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长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孔子的故事。通过这本书我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问影响是非常大的,然而他坎坷求索的一身,也被历代人说了又说。本书作者李长之用最浅显而轻松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轮廓为我们生动的勾画了出来。李长之是诗人,又是写散文的高手,他的笔锋也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笔下,两千五百余年前的孔子,栩栩如生的身影活跃在字里行间。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过匡城被拘留》讲的是孔子在卫国没呆几个月就离开的故事。他由于走得很仓促,又由于自己坐车,而他的弟子大多数是步行的。这其中就有子贡。当时的子贡还是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因为他找不到老师孔子了,很着急,就对路人询问起来。有一个人笑嘻嘻地告诉他,我只看见东门有一个人长得很体面而且两腮很像尧帝,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像大禹,不过比大禹又短了三寸,而且样子很狼狈,像一条丧家狗。子贡知道这一定是孔子了,便找到东门,终于追到老师孔子了。孔子见着子贡并问他去哪里了?是怎样找来的?子贡便把刚才听来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听了就笑道:一个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不能以点概全,不过说我像条丧家狗,倒一点不错!一点不错!
读了这篇文章,我了解到要形容一个人的面貌,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只针对一处的特点来进行形容,要从整体上形容一个人的面貌。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1
负您的希望。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备受后人赞扬。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我懂得了许多……
孔子一生都在学习,不论身处何方。有一次他被妈妈送到爷爷家,仅仅在爷爷家停留了短暂的几年时间,他就一口气读完了爷爷的所有藏书,懂得的知识甚至已经超过了爷爷。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心向别人请教。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不骄傲自满,低下头来听从别人教诲的精神。我平时总很自大,不愿意听从别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正是因为骄傲自大,所以犯了不少错误,但通过读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要像孔子一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不仅如此,孔子还有股子坚毅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呢?常常看书只看一会儿就睡着了的,孔子的学习态度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不能再这样了,我要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钻劲,只有肯钻研才能更好的运用学习的知识,才能更优秀。
孔子还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不论贵贱,见了都会先行礼。尽管孔子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但他还是俯下身来关心人民。他没有现在的.某些当官的那么傲气十足,而是体恤民情,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管孔子做的事有许多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以后也要多多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孔子就是以这些好品质才受到了人们的敬仰,我也十分佩服孔子,佩服他的虚心,佩服他的坚毅顽强,佩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品质。
读了这本书,我改变了很多,我以后要多多向孔子学习,将他的好品质发扬光大!
周五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一个话剧,名字叫《少年孔子》,这个话剧使我感触很深。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虽然会弹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可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
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书中有一则故事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终于进了太庙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此后,凡是有不懂的问题,孔子都要向老师请教,迎来了许许多多人的嘲讽。孔子对这些讽刺的话语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因此才会有今后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一生说过许多名言警句,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这些名言警句一直激励着后人,激励后人要努力学习。
孔子先生30岁开始教学生,一生教过的学生将近3000多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孔子先生还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几本名著。孔子先生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孔子先生生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记录成一本书,书名叫《论语》,后被世人们流传下来,传为佳话。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了很多。孔子先生小时候就可以做到学而不厌,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去问老师,为何我们不能做到呢?在学习上我们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样,好学上进!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3
大家好,我是黄跃。今天晚上来讲的《是孔子的故事》
孔子大家对他应该不陌生吧,因为孔子的思思想对后世的公中国影响很大,而他坎坷求索的意思也被历代人说了,又说本书作者李长之又比较浅显的而轻松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轮廓为我们生动的勾画出来,李长之是诗人又是写散文的高手,他的笔锋也带有浓郁抒情意味。在他的笔下,2500余年前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跃在字里行间。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长之(1910—1978)初名立长直生于山东省利津县,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其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是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字批评和古典文字研究领域斗牛声就有《鲁迅批判》《中国文学史略迎来中国文化复兴》,《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以及痛苦》。等20余种专著600余篇论文。
看完后感叹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学孔子的,谦虚善良的精神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4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子路和颜渊的死,这里写了仲由,子路和颜渊的.死。
在鲁国西郊有人杀了麒麟,传说他是能保天下太平的,孔子怕会有坏兆头,果然不久颜渊死了,让孔子非常伤心,难过,而子路在卫国一家贵族里死的,那个贵族里的人有蒯聩,而蒯聩又来争夺王位,孔悝不赞成蒯聩,而蒯聩姐姐却欢迎他,之后蒯聩带着5个武士找到孔悝,胁迫他登上立盟约的台子,孔悝的家臣栾宁派人告诉子路,之后带卫出公去鲁国,子路来到卫国后把蒯聩的台子烧了起来,蒯聩虽然怕,但还是不放孔悝,派了两名将士打死了子路,子路死前把帽子结好了,之后被打成了肉酱,孔子认为仲由也会死,果然仲由也死了,孔子听了非常难过,叫屋子里的人
把僵藏起来,怕看了会伤心,这对孔子是个沉重的打击。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颜渊积极,勤奋不息和乐观的精神,还有子路的勇敢,舍身忘己,敢于接受现实的精神。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15
寒假期间,我从寒假作业里读了《孔子少年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任何天资的背后,更多的则是辛勤的汗水和超凡的努力。孔子的`勤学苦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记
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读完后,我为孔子那种对学习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震憾,联系到我自己,感到万分惭愧,记得有一次,我把老师补置的作业留到晚上做,结果到了晚上我又要看电视,差不多想睡我才想起作业没写,但已经挺不住了,然后心想:“明天早上再写吧,反正老师也不会讲。“于是,我把作业和书整理好放回书包,躺在床上睡着了。就这样,我养成了懒做家庭作业的习惯,每次都是等到晚上,晚上又等明天早上,结果没有一次完成,一次次被老师给批,我的学习成绩一段时间开始下滑,看到比我差的同学成绩都比我好,我难过得想哭,好在我有一个紧跟我学习的好妈妈,她知道我的成绩是懒造成的,为了让我及取教训,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子,你知道了成绩下滑的痛苦了吧,如果你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先把作业完成再去玩,否则往后下去你的成绩更不会好。”听了妈妈的话,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
从此往后,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懒惰,终于在这个学期的期未考试考出了好成绩,尽管不是最好,但我从中悟出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喜悦。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相关文章: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02-16
读《恩情故事》有感11-17
读《毛泽东的故事》有感03-25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02-14
《学学孔子当老师》读书心得08-04
《孔子游春》说课稿范文01-16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11-29
《孔子拜师》优秀的教学设计02-29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集合)04-04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