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

时间:2024-06-30 16:40:41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长征》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征》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1

  红军长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树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都没有了,甚至用雪充饥;担架员还抬着重伤员,一直在坚持,坚持……有时还会遇到大风雪,把身子都埋了半截,冻得浑身都僵硬起来了。但在这种环境中,默默支持他们的是浓浓的战友情!他们可以为了让队伍增快进度,悄悄地割断了大动脉!他们可以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去,省下自己的'干粮!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要把他们牢牢记在心中!把党牢牢记在心中!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过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幸福,发奋图强将祖国的未来发展的更好!更强大!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以前的我。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都要让妈妈盛好饭,再吃。衣服也要拿在床边放好。而那时候,战士们每天挨饿,也没有睡觉的地方!我却在那里挑食,真是有愧于那些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烈士们!当我看完这本书,我便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些坏习惯!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我不仅被他们吃苦耐劳所感动,还被他们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所感动!长征是令人难忘的,长征中战友之间的关心,友爱更是让人难忘的。有些战友的生命就是由其他战士的生命换来的。红军战士邓士俊就经历了这样一段经历。他还在发烧,是由几个担架员抬着他走。但却因为过度劳累而壮烈牺牲了,而他却被平安送到四川丹巴!每一位战士都是那么无私,总是奋不顾身的救人,为别人着想,却不注意自己受伤了没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在长征途中和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战士们时刻不忘自己的任务。他们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了革命。努力的描绘宏伟壮观的革命蓝图。

  我们也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任务。努力学习,将来报答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烈士们;报答伟大的党;报答伟大的祖国母亲!

  让党以我们为荣!党永远在我心中,永远,永远……

《长征》读后感2

  今天,读完了《长征》一书,虽然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长征的课文与诗,再加上历史课上所学的有关长征的历史,对长征这一盛举已经了解的不少。再次翻开《长征》这本书,回味长征故事,心里仍是五味陈杂。

  长征,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名词。现在是一九三六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的八十五周年。这些年里,全世界对于长征的报道层出不穷,慕名寻访长征路也络绎不绝。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混乱中国,有一支队伍却在为国家复兴、民族解放而进行着难以想象的艰苦奋斗。他们积极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勇拼搏,执着地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这群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这两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在数以百万计的敌军的围追下辗转行军两万五千里,一路跨越了15个省,翻过二十多条山脉,渡过三十多条汹涌险峻的河流,穿越人迹罕至的广袤沼泽地……面对数十倍的敌人,无比巨大的伤亡牺牲,他们没有退缩。正如这本书的作者王树增所说:“长征是黑暗天际间迸裂出的一道照彻大地的光亮。红军战士最终用胜利捍卫了自身的崇高信念和革命理想。”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需要长征精神来支持,坚持、不怕困难、不放弃……都可以使我们成功。

  长征,作为全人类勇敢奔赴理想的宣言,将永远向世界传送希望,播种灿烂的信仰之花。

《长征》读后感3

  暑假,我读了毛主席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细读了几遍,但还是不太明白诗词的涵义,便让爸爸给我解释一下。爸爸想了一下说:“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千里路。书不但要在纸上读,还要到实地去读,实地去看,实地去听,实地去感受,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于是,我们父女俩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于20xx年7月15日,踏上了重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征程。我们从红都瑞金出发,经过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甘肃、陕西六省一市。途中,我们攀登蜀山秦岭,穿越海螺燕子,“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上冰川,下峡谷,终于在20xx年7月28日胜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一路上,我们有烈日下的暴晒,有大雨里的行进,有寒风中的攀爬。一路上,我们吃过难以下咽的'行军简餐,忍受了三日没法洗澡的无奈,挨过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通宵火车。一路上,我们出入过有野兽出没的危险路段,行走过滑坡塌方的泥泞山路,登攀过令人仰止的高山。一路上,我们有饥寒交迫的囧途时刻,有喘不过气来的高原反应,有发烧拉稀的身体不适,有延安保育院的热泪盈眶……

  但这一切,所有的一切,和当年红军在万里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和爸爸站在高山之巅,望着已变成青山绿水的黄土高坡,一起大声朗诵着毛主席的这首《长征》。这不禁让人顿感意气风发,心旷神怡。

  爸爸略显激动,满怀豪情地对我说:“长征,长征。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次自我的长征。不管未来的道路有多么的曲折坎坷,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我们就能胜利完成自己人生的长征。”

  “是的,爸爸。”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你常对我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也记得你跟我说过的许多先前被人极为不看好,但最终却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人生故事。现在,就是现在,让我们为各自的理想,一起长征吧!”

《长征》读后感4

  众所周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在我的心中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刻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的马,不吃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

  我们要学习红军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终究晓得了赤军具有的坚强意志,想到过去的事,脸不由自主地烫了起来。

  长征经过了两万五千里,已成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正是那些征途上的兵士,赤军兵士!他们那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打动落泪。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趁树湘率领部队为赤军垫后,在保护主力部队撤离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比及他们撤离时,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锁,他们又饿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击。撤离途中,陈师长腹中中了仇敌的子弹。但他仍然坚持到底,命令其他兵士撤离,本人来保护,最终被仇敌抓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爱的兵士啊!如果没有了陈树湘这样的兵士,这场战役如何能取胜?如果没有了千千万万个陈树湘,长征能胜利吗?在这样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超卓的兵士,他们大概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勇敢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夜,静静地夜。窗外已是万籁俱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圆日那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预备抓一只爱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格外安好。与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我的脑海里不竭地浮现赤军兵士过雪山、草地那雄伟宏伟的场面,心里不断地称赞他们的坚强意志,不由思绪万千,心潮磅礴。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妈妈正好闲得没事做。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去爬那生长着生气勃勃的树木的紫荆山。来到山脚下,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由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爬起山来。

  长征途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杰故事,这些故事也常常在我的心中飘荡。那种不平不挠,不畏牺牲,一往无前的豪杰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办事的'崇高质量,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途中赤军前无望不穿的高山峻岭,江河阻拦,后无数不尽的重兵强敌、机枪大炮的追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赤军却仅靠动手中弹药不多的破枪烂炮,硬是从国民党百万大军组成的包抄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打开了一条大道。是什么特殊的力量使实力如此弱小、配备如此落后的赤军收获了成功呢?是精神,是信念,是聪慧。

《长征》读后感6

  《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都有一颗舍己为人、除暴安良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他们走完2万5千里的长征,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而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而快乐的学习生活!

  在长征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小波和他的山药蛋》、《草地让粮》、《总司令分饼》这些都是体现了红军指战员有一颗闪闪的`红心。团结也是红军长征不可缺少的力量,俗话说:“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面对的是百万虎狼,后又追兵,我们的红军却不怕牺牲、不怕困苦,为着理想而战斗着。红军战士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翻过一座座的雪山,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战胜了敌人、战胜了困难……

  再回想起现在的我,生在阳光下,衣食无忧。但是在学习上碰到一点点困难就知难而退,我深深地反思着,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征》读后感7

  二万五千里!这段惊心动魄的路程。见证了多少战士的生离死别,见证了多少人民的悲欢离合呀!这途中惊险不断,但是一一被战士们克服了。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他们或不是名留青史,或不是大名鼎鼎。但是,他们为长征做出的一切,是功不可没的!在面对险峻的腊子口的时候,战斗指挥员们也束手无策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着办法的时候,一位叫李小猴的小红军出现了。他自告奋勇,担起了引路的工作。是他,在峭壁上钩住了一条绳子,得以让后面的人上去。当他回到这个山坳时,大家激动不已。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孩子,竟然帮他们度过了这个大难关。这本书中,还有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李国策!长征的艰辛是很难克服的,去过的战士往往是九死一生。而李国策,三次过雪山草地,二十次遇险,竟然活了下来!他应该算的上是一个老红军了吧!他,躲过弹;他,进过泥潭;他,过过铁索桥;他,受过伤,导致了终生伤残;他,穿过枪林弹雨;他,吃过皮带。这些鲜活的事迹,另我所钦佩。究竟是怎样的信念,支持着他,鼓励着他呢?

  信念,是一团烈火。信念,是一盏明灯。信念,是……

《长征》读后感8

  前几天,我在学校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七律·长征》,学完之后,我才知道红军战士们的辛苦。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红军在革命过程中,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表达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不是红军的坚强不屈,如果不是红军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红军虽然经历许多的.艰难,但仍然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争取把事情做到最好。而我呢!却是做一件事,如果觉得太难了,就会把这件事放弃,直到迫不得以才会做。比如有一次我做数学家庭作业,正好是周末,我原本想休息休息看一会儿电视的,但是妈妈让我把作业写完再看,我一心想着看电视,于是我就马马虎虎的把数学卷子写写,遇到最后几题难题的时候,干脆就不写了。对妈妈说,题目很难,我不会写,让妈妈讲解给我听。当妈妈刚讲了个解题思路,我就明白题目怎么写了,原来是我没有多思考,脑袋里直想着看电视呢。我没有做到红军的坚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完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向红军不怕艰险和勇敢的精神学习,只有做到这样,离成功就不远了。

《长征》读后感9

  为了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使我们了解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代代传下去,学校特发给我们《代征精神代代传》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分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历史的英勇足迹;

  第二部分讲的是:向着光明跋涉;

  第三部分讲:在路上——我们的长征。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老前辈们在长征的辛苦是我们现在的“小太阳”所想象不到的,他们有的比我的年龄还小,却能忍受饥饿的'煎熬、长途跋涉艰辛,有的甚至饿死在路上,使我落泪。但想起他们的所做的一切,又感到无比的自豪。

  读后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使我感受到很长征精神的伟大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了解为我们大家要发扬老一辈人的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一定能接过前辈们的长征火炬,让伟大的精神一代一代相传下去。

《长征》读后感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我读了这首诗,感触至深。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历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等各种天险的阻隔。但他们心中充满奋斗的心情,满腔的.热血,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还勤于思考,巧与敌人做周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一次,我在放复读机,不知怎么了,突然放不动了,原来带子卡住了。我又急又气,使劲拽。但转念一想,这样会把带子拽断。于是,我静下心,慢慢的取,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取出来了。我悟出一个道理:遇事不怕困难,要克服它才行。

  我还从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战士们有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无不流血牺牲,而且还要面临环境的恶劣,粮食的不足,但是红军战士却依然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们。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不能忘记勇敢的红军战士,更不能忘记国家的新中国的创始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指挥作战,没有他(春节见闻)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一天。因此,我们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用努力来迎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长征,谱写了一首悲壮的交响曲和一曲悲壮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我要把长征铭记在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长征》读后感11

  生在和平的国家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每天享受着充足的阳光和甘甜的雨露,读着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我们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着。怀着敬仰的心情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行少先队队礼,却很少知道红旗的背后经历了怎么样的艰辛和磨难,洒满了多少英雄的鲜血……直到我有幸读到了《长征的故事》,浑身的血液都僵硬了,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到,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一位位鲜活无私的英雄形象,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轻轻睁开双眸,泪水在不经意间悄悄落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历经磨难。在布满沼泽的草地上,有他们顽强的身影。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缺衣少食,吃草皮,吃树根,等这些吃完了,红军就把他们身上的皮带,旧皮鞋煮着吃,只有有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皮鞋,草根树皮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

  在漫天飞雪的雪山上,有他们坚强的'脚印。红军长征的时候要爬过一座连鸟都不敢飞的夹金山,刚跑上去的时候还好,他们一路上唱着山歌,快到山顶的时候停止的歌声,因为他们听当地人说,“到山顶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山顶上堆满了雪,突然有一个人晕倒了,他心跳微弱,没过多久就死了,可是其他人却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放弃,继续着长征之路,革命之路。在白雪和蓝天的映衬下,飘舞的红旗仿佛这山上的英魄,正热烈地燃烧着……

  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上,有他们团结拼搏的足迹。强渡大渡河时,大渡河河面三百多米宽,河水深不见底,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陡峭的山崖,根本没有路,山上还有敌人的重兵堡垒,河面上布满了子弹激起的小浪花,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一个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红军战士不仅完成了,且完成得非常出色。红军战士们用顽强不屈的劲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英明果断的决策完成了这个光荣使命,为长征取得最终胜利开辟了道路。

  这个暑假学习自行车就让我领悟到了“长征精神”。这个周末,爸爸给了买了一个全新的自行车,然后开始了学车之旅。我先一只脚上去了,正当我再放另一只脚的时候,车子哐当一声倒了,连人带车摔在了地上。我咬了咬牙爬了起来。然后一只脚上去了。另外一只脚还是一样,这回,我的屁股直接“开花”了,整个人仰马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爸爸见我那狼狈的样子,笑得比谁都大声。我生气地从自行车上下来,“不骑了!不骑了!“我大声嚷嚷着。爸爸告诉我不要急于求成。自行车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要有耐心,慢慢来。

  我不服气地又回到地上,爸爸告诉我,手要扶稳,身上坐直。心不要慌。我牢牢记住了这几句话。当然结果还是一样,不停地摔不停地爬起来。爸爸看我那可怜兮兮的样子。跑过来帮我扶着车头。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接着爸爸突然松开了手,我心一慌,又一次重重摔在地上。我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就这样我反复练,反复摔,最终经过4天一步一个摔的学习中学会了骑自行车。通过学骑自行车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坚忍不拔的勇气,要有不放弃的决心。

  作为新中国的小学生,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如今的时代需要我们去追赶,需要我们去奋发。周总理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标。我们也应该抱着这份信念,时刻提醒自己,哪怕以后能为中国贡献出一点点的力量,也不会愧于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是新生的花朵,绽放自己为中国增添一份色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为了中国这片大海更加充实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为中国在畅游宇宙时散发自己的光彩。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志向,鼓励自己不断前进,做一个真正的有志少年。

《长征》读后感12

  《七律长征》时,爸爸推荐我去阅读《长征的故事》。他说,只有了解长征背后的细节,我才能更好了解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啊,“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多么艰苦的长征啊!那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智取遵义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等。

  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历史的英勇足迹”、“向着光明跋涉”和“在路上——我们的长征”。在许多故事中,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故事讲述了过草地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接受陈赓同志的干粮和马匹。对于陈赓送过来的干粮,他“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让陈赓认为自己很好。但陈赓走后,那小鬼已倒在了草地上。陈赓打开他的干粮袋,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根印有牙印的牛膝骨。读到这里,我哭了,小红军真是伟大。

  由于时间距离太远,我一直不懂得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对于父母教育我爱惜粮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也不以为然。读了长征背后的故事,我深受震撼,如果我把浪费的粮食给那个小红军,他就不至于饿死了。现在尽管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生活富足了,可那些生活在偏僻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们仍然还有很多人处于温饱线附近。我们要拿出爱心,多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比我还小的孩子,都能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像小红军那样的先辈献出生命换得的啊!作为21世纪的少先队员,我们又何尝不能多为别人考虑呢?

  长征的故事有许多都是感人肺腑的,不论是有名,还是无名;司令还是士兵……他们的精神都是可贵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也是我永远需要铭记在心的丰碑。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面对困难还是安定,悲伤还是喜庆……我们都应该用真诚和自信去面对,这样才能够关心他人,避免悲剧发生。

《长征》读后感13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是《长征组歌》里一首歌的开头,这足以说明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辛。

  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时是最艰难的,虽说这一段路只是长征中的一小段,但这却是最艰苦、最磨炼人意志的一段路。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山、昌德山、达古山,这是红军翻越的'五座大雪山,海拔均超过4000米,极其凶险。松潘大草地是中国海拔最高、最凶险的草地。

  只听这些山的名字,我们可能都会畏缩。红军要在几个月的时间翻过五座大雪山和一片巨大的草地,真是无法想象,而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国民党的追兵,还要处处提防。

  红军缺衣少食、超强度的跋涉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无法体会的。

  那么,靠着什么使红军战士在面对严寒、饥饿、缺氧以及死亡时都能勇往直前呢?只有一种精神才能使普通战士做到这一点,那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天,可望而不可即,高于天就更不可能了。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在他们心里,革命精神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们面对困难与艰险绝不退缩,而是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他们共有一个名字一一红军。无数的困难与磨难都被他们踩在了脚下,他们是铮铮铁骨,是一支伟大的钢铁部队……

  长征途中,尸骨累累,红军战士们有的饿死,有的冻死,有的病死,看着面前自己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们忍住悲痛,战胜严酷的环境。革命精神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一步一步翻越雪山,走出了沼泽,为我们后辈换来了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

  正是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红军才能稳稳当当地扎根在陕北那块黄土地上,并在解放战争中横扫千军,所向披靡,也才能在朝鲜战争中让目空一切的联合国军乖乖认输。有这样一支部队,中国必将无敌于天下……

《长征》读后感14

  红军,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的故事一直铭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其中最让我感动的,那就是——红军长征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红军长征》。其中一系列的数字反映出了当年红军的艰辛,有这么一段话: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个整天用在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路上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1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即使知道前方有千难万险,也决不退缩,奋不顾身地英勇战斗,直至夺取胜利!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那百年战乱的中国得到统一,让中国彻底解放!

  我感动红军的坚持不懈,更感动他们那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贵精神。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碰到过许多挫折,我要牢记红军长征的故事,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长征》读后感15

  今天,我看了《死亡线上的新生》这篇故事。我觉得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不能丢下他不管。友谊和亲情是最重要的。

  故事讲的是红军在长征路上,因为雨太大,粮食不够,条件很差,他身体很虚弱,病得很重。在要去的路上,他宁愿让站友们把自己捆在牲口上,也不愿连累朋友。他很担心,所以请杨医生给他治病。

  在杨大夫的细心照料下,潭政委的`情况有所好转。有一次,杨医生冒着落伍的危险,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还到潭政委收集草药治病。最后,在战友们的关心和杨医生、何先生的悉心照料下,潭政委终于能够骑上牛了。

  战友们、贺师长等人都很高兴,潭政委也很感动。

  这样团结友爱的精神使我感动。但在生活中,却有一件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惭愧。那是去年春天,我来到我同学的社区,想和他一起跑步。

  开始了。我们俩都像野马一样奔跑。突然那个同学被小石子绊倒了。我看了,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自私的念头:

  不扶他,自己赶快跑,拿第一。想着,就跑到了终点。但我不高兴。我知道这是自私的。

  这使我感到羞耻,使我不再是那个同学的朋友。

  朋友只间一定要互相协助,自己热心地协助别人,从而自己也有好处。

【《长征》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征》读后感09-04

长征策划书02-1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03-12

长征精神青少年读本读后感09-21

长征观后感08-24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09-15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读后感05-16

读阿甘正传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7

《毛毛》读后感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