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2 08:20: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一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1、了解“单元导读”。

  (1)师:(出示毛泽东图)认识他吗?没错,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这单元,我们将要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生读“单元导读”。了解怎么学?

  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通过一首长征诗来走近毛泽东。关于“长征”,你们知道的内容有多少?(出示长征示意图和阅读“资料袋”帮助大致了解长征。要点: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因此,可以说,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也可以说,长征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1、师:当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师范读:背诵全诗)

  2、师: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4、6、8行一般押韵,大家读读这首诗,看看哪些字是韵脚?

  3、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找出韵脚。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指名读—>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

  4、再读课文,思考:

  全诗围绕哪句写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导朗读这一总领句。

  (二)读书思考,查资料批注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总领句。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来学习。“远征难”诗人是怎么体现的?而“红军不怕”又从何看出?请你们再读诗,画出相关词句,借助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关知识,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

  1、读诗,思考,批注。

  2、抄写生字新词。

  3、《丛书》一到五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出示上节课要思考的问题:“远征难”诗人是怎么体现的?而“红军不怕”又从何看出?

  二、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指导背诵

  (一)体会“远征难”。

  1、你是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长征中的“难”?

  生答,师板书: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铁索。

  2、从这些词句中怎么看出红军“远征难”的?

  (1)逶迤、磅礴:师板画并出示课件体会五岭的长与乌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丰碑》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铁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难渡。

  3、师小结:五岭、乌蒙山、雪山只是红军过“千山”的'代表,像这样难越的高山总共有18座。长征难不难?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红军过“万水”的代表,像这样难渡的天险有24条。长征难不难?(难!)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万水千山的“远征难”。

  (二)体会“红军不怕”。

  1、长征这么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从何看出?

  (1)师板画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

  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红军会这样看待?(革命乐观主义)

  (2)请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飞夺泸定桥》,理解“寒”(心惊胆寒)。

  (4)请生谈对“喜”字的理解。

  2、生感情读,读出红军的“不怕”。

  (三)体会感情。

  1、师:长征这么难,但在红军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红军均不怕。此时,你感受到毛主席和他所带领的红军的什么精神?请用一个词来概括。(英勇无畏……)

  2、师:是啊,正因为红军英勇无畏,所以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了!毛主席说: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这名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毛主席和红军胜利后的喜悦)

  3、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三、情感升华,背诵全诗。

  1、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们愿意听一听《七律.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吗?(播放歌曲)

  2、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走近毛泽东了?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乐观的、英勇无畏的)

  3、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七律.长征》来表达自己对毛泽东主席的缅怀及敬佩。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识大屏幕上的人物吗?(出示毛泽东图片),他是人民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大家了解他吗?(学生汇报) 2.教师板书课题。(长征诗是一个伟大历史事件的再现) 3.出示长征路线图,并随图介绍

  同学们想了解长征路线图吗?(一起看大屏幕)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的领导地位。此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水草地,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随即,红

  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在这激动人心的特殊时刻,毛泽东同志以无比豪迈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文体介绍

  1、创作背景

  2、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才是这首诗的.题目。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学习。

  教师重点点拨:

  1、字音: 逶 迤(wēi yǐ) 磅礴(pánɡ bó) 岷山(mín)

  2、词语解释: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朗读:

  3、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朗读诗歌,感悟诗意

  全诗围绕哪两行来写的(板书这句话)

  1.学习首联。

  重点点拨:

  (1) “等闲”表面上是如同空闲,等于闲置的意思。引申一下就有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轻重的意思。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朗读(读出决心与勇气)

  具体从哪些方面写远征难及(千山万水)的代表

  2.学习颔联。

  (1)读一读这一联,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

  (2)哪些词语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4)修辞提示、朗读(读出气势)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读一读这句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3)朗读(读出温暖和心惊胆寒)

  4.学习尾联。

  (1)岷山是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通过朗读表达这种心情。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喜笑颜开。

  五、朗读与小结全诗

  1.朗读

  2.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伟、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六、小练笔

  1.示五幅图片

  2.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描绘一下,并说说感受。

  七.板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细浪 乌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岷山

  尽开颜

  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

  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

  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

  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

  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设计意图】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迈向生活,教材只是个例子,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情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怕困难、乐观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二、重点难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毛泽东,收集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介绍长征。

  2、讲解什么叫“七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2、抽生读,师范读,学生划出诗的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精读课文

  1、这首诗的围绕着那句话在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个词语你不理解(讲解“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导“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出坚定,“只等闲”读出平淡的语气。

  2、在这些千山万水中,毛主席在诗里只选了一些作代表,请同学们读后面六行诗找找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用“——”勾出来。

  3、这些都是一些怎样的山呀?毛主席在诗里用了哪些词?理解逶迤和磅礴(课件出示五岭、乌蒙山图片)理解“腾细浪”“走泥丸”(抽生上黑板画相关简笔画)指导朗读。

  4、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学生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暖”其实是一种欢快喜悦的心情。)观看《飞夺泸定桥》,理解“寒”。

  5、抽生读最后一小节。说说红军为什么喜悦?课件出示大会师的场景,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画面呢?理解”尽开颜”。指导学生读出喜悦。

  (四)情感体会

  播放“长征”的歌曲,并让学生说体会。(体会红军不怕困难、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毛主席诗歌豪迈的气概。)

  (五)读中升华

  播放音乐,全体起来,诵读全诗(再次感受长征的精神)。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活动: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并与同学分享。

  (1)给足时间。

  (2)教师帮助学生分类。

  (3)组织学生交流,了解长征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3.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

  1.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2)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靠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2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练习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还记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诗。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展示葬身与滚滚的大渡河中。你能结合故事和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两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3.再读全诗,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1.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成为描写长征的经典之作。一起在来读一读。

  2.播放歌曲《七律·长征》,继续感受,配乐朗诵。

  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继续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词语,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被诗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精神所感染,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2.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律·长征》。

  二、学习生字。

  1.投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投影口头填空。

  要完整的把诗句填好,必须学会这些生字。出示:逶迤 磅礴 铁索 岷山

  指名读字音,重点是“逶迤”和“岷山”

  2.观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点?结合偏旁理解记忆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记忆。

  3.重点指导书写:“礴”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

  4.练习书写。

  5.检查学习效果:

  (1)填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投影订正。

  三、背诵默写。

  1.本课还有一项学习任务是默写课文,默写的基础是背诵和学会生字。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掌握了,现在我们就练习背诵。

  2.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

  3.练习背诵,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想一边背。

  (1)指名背诵。

  (2)背诵也要有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继续练习。

  (3)通过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4.默写课文。出示: 红军( ),万水千山( )。

  五岭( ),乌蒙( )。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 ),三军过后( )。

  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帮助默写,也可以独立默写。

  同桌互相订正。

  5.一边背诵一边记忆写法。

  四、小结。

  投影几首毛泽东,带领学生读一读。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活动】

  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并与同学分享。

  1、给足时间。

  2、教师帮助学生分类。

  3、组织学生交流,了解长征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

  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2、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靠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2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五、练习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还记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诗。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展示葬身与滚滚的大渡河中。你能结合故事和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两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再读全诗,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小结

  1、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成为描写长征的经典之作。一起在来读一读。

  2、播放歌曲《七律·长征》,继续感受,配乐朗诵。

  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继续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词语,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

  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被诗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精神所感染,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2、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律·长征》。

  二、学习生字

  1、投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投影口头填空。

  要完整的把诗句填好,必须学会这些生字。

  出示:

  逶迤 磅礴 铁索 岷山

  指名读字音,重点是“逶迤”和“岷山”。

  2、观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点?结合偏旁理解记忆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记忆。

  3、重点指导书写:

  “礴”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

  4、练习书写。

  5、检查学习效果:

  填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投影订正。

  三、背诵默写

  1、本课还有一项学习任务是默写课文,默写的基础是背诵和学会生字。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掌握了,现在我们就练习背诵。

  2、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

  3、练习背诵,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想一边背:

  ⑴ 指名背诵。

  ⑵ 背诵也要有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继续练习。

  ⑶ 通过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4、默写课文:

  出示:

  红军( ),万水千山( )。

  五岭( ),乌蒙( )。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 ),三军过后( )。

  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帮助默写,也可以独立默写。

  同桌互相订正。

  5、一边背诵一边记忆写法。

  6、小结:

  投影几首毛泽东,带领学生读一读。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2、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3、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⑴ 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⑵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⑶ 记下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

  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1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练习朗读。)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还记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诗。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展示葬身与滚滚的大渡河中。你能结合故事和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两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读全诗,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1、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成为描写长征的经典之作。一起再来读一读,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2、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和同学们交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长征路线图;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一、导入,简介作者,了解七律。

  1出示毛泽东图片:他是谁?有关他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七律 长征》。生读课题。

  3 知道什么叫“七律”吗?打开书,数一数总共有几行?每行几个字?(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偶句押韵。“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4 咱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先咱们来读读。(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个别读,齐读。

  4、检查个别读诗。

  5、七律是一首诗,要想读得更好,咱们得注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来。(七律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读,指名个别读,齐读。

  三 交流主要内容。

  现在你读懂了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四 深入探究,感悟体会

  (一)体会“长”

  1诗歌的大概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同学们再到诗中找找,红军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走过哪些地方?用笔把这些地名划出来。

  2 出示“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有这么多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

  (五岭 乌蒙 岷山是山名,金沙 大渡是水名 )

  3 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只走过这三座山,两道水吗?你从那句诗看出他们走过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诗,生读,板书:千山万水)

  4 你们看这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出示线路图。(师述: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出发点、沿途经过的地方、结束时间。)

  5 是啊,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走,走过了这么多地方。这里有段文字简要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出示长征简介。学生读。)

  6 咱们特别来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

  7 这条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如果把它拉直了,那就是跨了半个地球啊。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二)、体会“征”

  1 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这条长征路的“漫长”。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长征路的“漫长”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

  2 生自由读全诗。读后讨论。(体会到了红军的不怕难)

  3 感受红军一路的艰辛。

  红军先后遇到了那些困难?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一句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红军翻山越岭的艰辛?他们遇到了怎样的艰辛?(简介五岭、乌蒙)在红军眼里,在诗人眼里,那逶迤640公里的五岭只不过是什么?那气势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眼里不过是什么?你再读读这句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这种精神吗?

  个别读,齐读。

  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这种大无畏精神的?(夸张)

  山再高,路再险也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困难却接踵而至……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红军渡江过河的艰辛?(出示金沙江图)

  谁知道红军过金沙江的故事?“暖”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关于大渡河你又知道些什么?(补充图片资料、)

  想看看当年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吗?(播放影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辛,红军伤亡惨重。)

  你体会到“寒”的`意思了吗?

  这一寒一暖让我们感受了红军巧度金沙江的大快人心,体会到了飞夺泸定桥的心惊胆寒。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读一读。

  3)更喜岷山千里雪,千军过后尽开颜。

  “千里雪”让你想到了什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关于雪山你知道些什么?

  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茫茫雪山,红军却——,他们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了?

  是啊,翻过了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雪山,红军胜利在望,战士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分享这种喜悦,这种胜利吧!生读。

  4)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行军路上发生了许多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补充:回想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八万六千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滔滔湘江见证了他们血战湘江的血雨腥风,悠悠赤水演绎了他们四度赤水的壮烈神奇,冷冷铁索感受了他们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皑皑雪山镌刻着他们顽强攀登的斑斑足迹,莽莽草地目睹了他们弹尽粮绝时的艰辛生活……终于,在1935年10月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行军路,胜利到达了目的地——陕北!)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4、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此刻你读懂了这个“征”字吗?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五、情感朗读,升华感情

  如此艰辛的旅途,如此重重的困难,是什么让他们的脚步如此坚定?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的决心?(板书:英勇顽强乐观主义)是啊,就是这种英勇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让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学生再读全诗。

  六 拓展

  读者这首诗,咱们从“不怕”体会到了毛泽东豪迈的伟人风度,从“腾细浪”“走泥丸”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诗人气质,从“一暖一寒”领会到了伟人也有喜悦,也有痛心,这就是毛泽东的凡人情怀。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诗人气质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这是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的最后一座山峰时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读。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诗人的风格?

  课后大家还可以再去欣赏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以期引领学生走进长征的深度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推荐读物

  《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5.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0.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

  11.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小练笔。

  2.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藐视困难积极乐观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用具】

  长征专题学习网站。

  【课前准备】

  利用电子阅览室上网浏览“长征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

  (板书课题)同学们,初见“长征”这个词,是不是感觉很陌生?因为这是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事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因为有人说: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感受他那博大豪迈的胸襟,走近长征,感受那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交流查阅关于红军长征和诗人毛泽东的有关资料:

  1、通过课前预习,你搜集了哪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利用课件(地图)结合学生汇报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解诗题。

  2、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次伟大的征程中,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

  过渡:

  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带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我们开创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主席泼墨挥毫,用精炼的语言以诗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呈现了长征这段惊天动地的'壮举,

  二、读诗文,解“七律”

  1、自由练读诗文。

  2、指名学生读诗文,检查字音。

  3、再读诗文,解“七律”,体会诗的韵律节奏。

  三、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

  这首诗文字精炼,内容丰富。想学好这首诗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1、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思考一下,这首诗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⑴、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

  ⑵、体会这句诗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总起全文。

  ⑶、指导朗读(有力度、缓)。

  2、过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默读下面的诗句,思考诗句中哪些词写红军遇到的困难和艰险?哪些词写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并克服困难?并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⑴、同桌交流。

  ⑵、全班汇报交流:

  抓住关键词,相机出示“长征专题学习网站”有关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朗读。

  五、想诗境,悟诗情

  1、读完诗文,哪些诗句描绘的情景在你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纵横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学到红军什么精神?

  2、过渡:

  红军战士怀着对革命事业无限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在腥风血雨中闯出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你听,那嘹亮的歌声催人前进,胜利的旋律使人振奋。播放歌曲《长征》。

  3、是呀,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长征,感受长征,再次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长征了吗?课后还可以阅读《同步拓展阅读》,还可以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长征路线图、歌曲《长征》、有关长征的电影录像剪集、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毛泽东主席:

  师:对本诗的作者毛泽东主席,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用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

  指名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说一说。

  2、回顾学过的'课文: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3、简介本课时代背景:

  师:对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结合资料袋提供的信息说一说。

  (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小结(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1、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⑴ 学生自由读诗文,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

  ⑵ 按照学习提示自读自悟,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师:这首诗描写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的呢?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⑶ 交流自读自悟的成果: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2、精读诗文,领悟意境:

  ⑴ 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 诗中哪个词表现出红军英勇无畏?

  ②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③ 品读此句诗。

  ⑵ 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 这样连绵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像什么?

  ② 讨论“腾”能否换成“流”?

  ③ 如此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像什么?

  ④ 讨论“走”能否换成“跋”?

  ⑤ 品读此句诗。

  ⑶ 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画面,师简单讲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② 体会“暖”字表达的情感。

  ③ 课件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片断,学生默读相关资料。

  ④ 体会“寒”字表达的情感。

  ⑤ 品读此句诗。

  ⑷ 学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 这句诗写出了红军怎样的心情?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

  ② 学生讨论交流。

  ③ 品读此句诗。

  三、诵诗文,悟诗情,拓展提升

  1、齐读诗文,体会全诗表达的情感。

  2、播放《长征》歌曲。听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感受。

  4、全体起立齐诵《长征》。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 只等闲

  五岭 细浪 英乐

  乌蒙 泥丸 雄观

  金沙江 暖 气主

  大渡河 寒 概义

  岷山 开颜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12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的难点:理解五、六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多元化的语文情境教学》。对“情境教学”,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和文本特点,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课题研究的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按照学习的启动——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几个基本阶段,来进行多元化情境的展开研究,主要采取了下列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

  (2)初读全诗,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5)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我向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复习巩固、背诵诗句,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

  我觉得在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几个情境的设计,是有可取之处的:

  1、创设情境,精心导学。

  一个好的导入,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一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否精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相对较为陌生的认知领域,如果能通过情境设计,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红军长征是何等样的壮举,然而对当前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了,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因此,我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出示了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2、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在情境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与教材建立起美妙的情感,十分重要。李吉林老师曾总结出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融入情境的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我能认真学习、借鉴李老师的这些做法。

  比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沉稳昂扬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比较一下:录音的诵读和你们的朗读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首诗?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又如,在学生把握了诗句的基本意思后,我播放了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让学生细细地聆听,尽情地遐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在这里,我用激昂的音乐渲染了情境,从总体上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为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时,我也能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讲词析句。其中,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领悟上,我化了较大的功夫,因为这两句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及时地出示了“巧渡金沙江”的资料,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本来有一小段“飞夺泸定桥”的录象,可是在五楼演播厅无法播放,于是,我就让学生回忆电影《我的长征》中的画面来体会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当然,效果就打了折扣。

  3、设计富有趣味的.训练和作业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情有趣的情境,并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生动,而是要使学生在趣味中进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画面,请你拿出纸和笔,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写写你的理解和感受。在这里,写话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巩固。让学生根据画面来写话,显然要比根据诗句写话,更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练习,在学生能力的提高上势必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拓宽情境。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拓宽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语文。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小小朗诵会举行得比较成功,大多数学生很投入,进一步感受了长征的精神,感受了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成就。

  我对自己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了反复的考虑,但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我一再地提醒自己要注重朗读,在读中感受,也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可由于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指导得不到位,所以,整个班级的朗读氛围还是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对演播厅课件操作,我还缺乏经验,总是找不到鼠标,课件的播放几次问题,影响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另外,在板书设计上,我反反复复,始终拿不出一个满意的板书。在其它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很多缺陷,恳请大家指正。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情分析】

  由于时间的关系,长征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学生,连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产生了距离感,特别是作为广东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富足的生活中甚至产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不能试图通过这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到红军长征所表现出来的不朽。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辅以必要的课外课程资源,与文本相辅相成,从而引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情感的共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的感悟。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设计理念】

  1、为了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首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与文本距离。课前可让学生利用联网对长征资料进行收集。课上可让学生汇报对长征的印象,对诗意的理解,从而确定了教学的走向和纵深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的实效。

  2、诗作为浓缩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的内涵往往是要用心去意会的。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言尽的,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意会可以不言传。本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解释。更主要的是紧扣诗眼,咀嚼涵咏,抓住“难”“不怕”“ 寒”“暖”和“喜”等词,紧扣诗歌的特点,凸现出语文味。以领悟情感为主线,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背后去发现、去体会语言文字之背后作者那大无畏的豪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情引入

  1、对长征你有哪些了解?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说一说。(师生交流信息)

  教师出示:

  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甚至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2、长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教师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年是20xx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整体感知,了解诗意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把诗句读一读。

  提示:“等闲、逶迤、磅礴、云崖、泥丸、岷山”的写法和读音。

  2、五年级了,谁能说说有什么方法理解诗句。(如:问同学,上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看注释,连词成句等等。)

  3、学生运用方法自学,了解诗歌大意。

  三、咬嚼诗眼,品悟诗蕴

  1、读第一句:谁能用一个字说明红军长征是怎样的?(难!)红军面对这些难怕是不怕?(不怕)

  板书:难 不怕

  2、再往下读:哪些重点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

  (1)引导学生装抓住:“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等重点词语理解“难”。

  (2)引导学生抓:“细浪”“ 泥丸”“ 喜” “心开颜”等词体会红军的“不怕”

  (3)这所有的一切所一句诗来概括是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把自己的理解带进诗句,诵读全诗。

  四、引领提升,直入诗魂

  1、这些词语是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 ??“细浪”“ 泥丸”“ 喜” “心开颜”

  2、体会五岭的“难”

  (1)教师当场院板画。问哪一个是五岭,哪一个是乌蒙。

  (2)乌蒙磅礴,给磅礴换一个词?你知道乌蒙山有多高吗?4200多米。如果拿我们现在这六屋教学楼来比的话。他相当于800多层。你想要爬上去有多难。你再读。

  (3)五岭连绵数千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细浪?乌蒙山高4200多米,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泥丸?你能会到什么?

  (4)把这种感情送到诗句中读一读。多么豪迈的一件事,对着大家大声读。

  (5)同学们,要是平时,翻过几座大山已属艰难,况且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教师出资料)

  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天上不有敌人的飞机。

  (6)看完资料,学生谈理解,教师点拨,学生读第二句诗。引导读出自己的感觉:轻松,悲壮,无畏。豪迈。

  (7)如果你是红军你如何对敌人读这一句诗。面对这万水千山的困难你如何读。对着自己无畏的红军兄弟你又将如何读。

  3、教师小结: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难吗?(难)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请读出红军做出的坚定的回答。

  生读第一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板书:难、平常)(字体比上一次板书大一倍)

  4.深入感悟“暖”

  (1)读读第3句,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对反义词:云崖暖,铁索寒。)

  (2)(师介绍故事。)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云南进发。面对金沙江的悬崖峭壁、滚滚江水,红军战士按照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的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60多人,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呗!”

  (3)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又会怎么读? (生读)

  (4)请两位学生读资料对话,再谈体会。

  出示对话:

  “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呗!”

  (5)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6)创设不同情境读这一句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5、深入感悟“寒”

  (1)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心头暖洋洋的,我们再来看泸定桥。

  (出示泸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

  (2)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惊心动魄、望而生畏……)

  (3)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到诗句中读一读。

  (4)影像再现,突破难点。真的是望而生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

  (放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

  (5)看了这段录相,你想说什么话?用一个词也行。(惊险悲壮、高度概括、心惊肉跳,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出示资料,学生深刻领会思想感情。

  1934年十月,一支军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的长征,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一走,竟然走了13个月零2天,这一走,走了25000 里。最小的战士只有十一、二岁,长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走600里荒芜人烟的茫茫草地,经过11个省份,前进的代价是生命,路上行军一共368天,总长25000里的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其中100多天是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

  ??《长征记》 红一军团编 1936年8月 预旺堡

  (7)再次引领学生感情朗读

  面对这寒光闪闪的铁索桥,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面对那些残暴的敌人,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望着铁索上的鲜血,面对牺牲的战友,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8)升华感情: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这个寒仅仅是我们强渡大渡河时,气温那么寒冷吗? 寒,这是因为我们战士在这里洒过鲜血,寒是因为我们的战友在此长眠,但是红军战士没有白白的牺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民会永远记住的,这些在大渡河上牺牲的这些战士们。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红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难 不怕(字体更大一些)

  6、体会“喜”

  (1)“喜”的是什么?喜从何来?(喜的是他们已红走过了岷山和一望无际的草地。因为他们只要走出岷山,就可以胜利地会师了。喜的是他们在一路上夺取了种种关卡,非常开心,战胜了敌人。摆脱敌人之喜。离解放中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2)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呢。把红军所有的喜悦通过你的声音释放出来吧!先练练,你可以站起来读,加上手势读,也可以找你的同伴一起读

  (3)全班同学一起来,抒发红军的喜悦之情。

  五、即兴练笔,激荡诗情

  1、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的远征,它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点击课件视频)在20xx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其中有一项奖,他不是颁给了某一个人,而是颁给了一种精神,一个群体。这种精神叫长征,这个群体叫红军。很可惜,这个奖没有颁奖词。

  2、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让你来红军战士写颁奖词,你想对自己,或是想对红军的先烈们说些什么呢?

  3、学生练笔。

  4、学生配乐读自己的颁奖词。

  总结:是啊,神仙也难过的雪山拦不住他们,绵延几千里的五岭峰,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拦不住他们,激流峭壁的金沙江,寒气逼人的铁索桥拦不住他们,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不上他们,因为他们的名字叫红军!(配乐齐背全诗,结束。)

  六、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誊写小练笔到作文本上。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长征策划书02-15

《假如》教学设计04-22

《变脸》教学设计04-23

《台阶》教学设计04-23

赵州桥教学设计04-02

《松鼠》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