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诗读后感1
如今的我们,我们服从时间,然后一再改变。难得寻觅唐诗的底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对唐诗的一字一句理解得半白半熟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它,很喜欢它。
年少时,当我只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孩,我知道《静夜思》在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与叹不尽的忧愁。它宛如一首凄美的思念诗。
现在,我知道的《静夜思》除了那种凄美的凉,还有剑指江湖的敞亮。李白身着白衣遥望明月,明月入了他的怀却纳凉了他的心。他抚笔,在月光的照射下,抚着他轻长的发丝,那时的他看着他那青中透白的秀发,有些轻浮,有些放荡,他好像行走在江湖上,一边怀念,一边独野的少年。
《唐诗三百首》不看注解,在幻想的构造里解也有一番风韵。
待我言予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我会想象,那是一位身着素衣的女侠客,走过了山涧,朝云川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壮举。那山水无尽的赞叹。
在唐诗里面,可以发现更多。
许多人,一直在寻找与自己世界相处的方式,后来我们懂得了,却输给了青春和时间。比起这种输,我更加宠幸与唐诗中的忧愁。如今的忧愁太过残忍,唐诗里的忧愁却有一种独有的“爱”对友人的关心,对亲人的怀念,他们的诗中,即使怎么凄凉都暗藏暖意。
我发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喜欢掩藏杜鹃的风姿,对于亲人的.思念却把明月入怀。即便他的思物再怎样的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意。李白与汪伦是情谊的深刻。高适与董丈对有着他的怀念与另一种祝福。他们的经历不同,情谊不同,用的诗句也有所不同,一样的却是那种怀念的孤独里的暖意。
世有情,待你未曾孤独;世有爱,待你认真解读。这种情爱,一直寻觅;它一直藏在每一首唐诗的身骨上,你可以用心去喜爱它。
我热爱的生命,有着唐诗的底蕴。
唐诗读后感2
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唐诗读后感3
有一首诗叫作《弹歌》,据说是中国第一首诗,讲的是原始社会打猎的事儿,全诗一共就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西周,采诗官。《诗经》共有诗歌305首,风雅颂,又称《诗三百》。
楚辞,屈原。
《国风》,代表现实主义,朴实无华;
《离骚》,代表浪漫主义,天马行空。合成文学代称“风骚”。
汉乐府。五言诗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三曹/汉魏风骨的代表就是鼎鼎有名的建安文学。
竹林七贤,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
首末字平仄,一二声就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最后一个字押韵,同一个韵母。对仗。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以及陈子昂等。王绩田园诗。初唐的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
盛唐领头人贺知章和张九龄。从初唐走到盛唐的`高官贺知章和张若虚、张旭草圣、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贺知章看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人,是李白的伯乐及毕生好友。
张九龄号称盛唐最后一位名相,唐朝的著名诗人中,只有他做到了这个位置。可以说是:诗人里面官最大的,大官里面诗最棒的。“岭南第一人”,广东人的骄傲。张九龄凉茶。得张说举荐。王维王昌龄孟浩然等都找张九龄举荐。后遭李林甫挤兑。
盛唐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唐朝在各地设立了军区,军区长官被称为节度使。王瀚,李颀,王之涣只留下6首诗2首必背。高适是真打仗,三次出塞,五十几岁安史之乱人生才得以转折,李亨当上皇帝,高适被派平定永王李璘叛乱。七绝圣手的边塞老王-王昌龄。岑参。
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学习庞德公隐居鹿门山。一生结交好友最后是喝酒去世的。叶嘉莹先生说他是仕隐双失。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辋川别墅”《辋川集》苏轼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叶嘉莹先生说他是仕隐双得。
中晚唐白居易等。
唐诗读后感4
不知是第几次拿起这本稍大的书,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像往常一样,深深的,深深的读下去,淡黄的灯光下,岑参、杜甫、苏轼、易安……向我扑面而来,那油墨香气之中的悠悠难诉之情像一株株青草,悄悄地生长起来……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你迎风昂首,凌厉的边塞狂风让你的衣襟猎猎飞舞,你自岿然不动,暗色的双眸苍鹰般盯紧了那被朝晖涂抹的地平线,然而,那“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担,都护铁衣冷难着”的`严寒并不能冷却你的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情壮志填满你炙热的爱国胸襟,纵然你在无数次的征战中离去,你那执笔昂然,豪情满怀的身影已铭刻在边疆的朝阳里……
范仲淹:山映斜阳接天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却不断遭到当权者的阻扰,革新雄图猛然迎来一盆冷水,这怎能不令人愁肠满怀?“黯乡魂,追旅思”的苦恼向谁倾诉?眼见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你却只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爱国之情汹涌于胸间却不能实现,祖国的沦陷使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泪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深深的无奈……
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独自坐于江心,叶舟随波摇曳,江中之月已映入你的酒中,两岸漆黑,但你有双明亮的眼眸,波涛汹涌,比不上你豪爽的胸襟,即使多次被贬,你依然有着“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那杯中日月藏于你的腹中,也藏于你的笔尖,有这样宽广的胸襟,还要介怀什么呢?于是,你那永不熄灭的热情仿佛熔化了所有怨事,让我想与你一起“左牵黄,右擎苍”,领略那“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眠之夜…
唐诗读后感5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酒佣?不媚俗。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读后感6
在我刚会说话时,妈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妈妈说一句我说一句。
在我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的我,知道了这是李白的诗。
在我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告诉我们:母亲知道了子女要出远门,很久很久也不会回来,就为子女缝制衣衫,母亲怕子女衣衫破了没有人给缝,就细细的、密密的结结实实地缝衣衫。母爱是伟大的,子女竭尽一生的心意,也难报答母亲给予子女的爱。正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唐诗,唐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我每每读着唐诗,都有一种让我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读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深陷秦汉时期关塞的战争,我仿佛看见无数的将士战死在边疆不能回家。当我读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又懂得了古人能在沉郁中振气,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可偏偏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我品尝到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又向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短而精,也正因为此,我倘佯在唐诗的殿堂里,我细细的品味着前人留下的精神盛宴。每次读着唐诗,我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冲动,也许这就是唐诗它给我的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我爱——唐诗!
唐诗读后感7
初读《唐诗三百首》,恰似一泓清泉流入我心,滋养着我的心田,深入我心灵的内部;又似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挥洒在我心上,让我嗅到这前所未有的浪漫之意;梗死一部影片,将诗人的一切一切全都倾注于现代社会,使现代社会的人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
当我三岁时,用稚嫩的双手捧起这本大大的《唐诗三百首》,一股清新之墨香拥入心脾,沁人肺腑。李白的五言律诗是我如痴如醉,白居易的七言绝句使我趣意重生……正因为有了唐诗,才有了现代礼貌的社会;正因为有了唐诗才推动着人类的发展。总之,唐诗在人们精神礼貌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之后,一个个名篇映在我眼前,一句句韵诗在我口中荡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移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的《小儿识月》带领我飞入梦幻之境,让我学会深思,让我在月明如水,皓月当空的`夜景中漫游,领略诗人的无限魅力。
“车粼粼,马箫箫……”这便是杜甫的名诗《兵车行》。这是我在十岁时认识的诗。在杜甫描述的.大丈夫被捉去当负沉重的徭役和征战,只留下妻儿在家中悲伤地哭泣时,悲愤的情绪从我心头涌起,我多么期望我当时能在诗中充当一名主要任务将那些兵卒赶走,让各家庭团聚起来啊!但我只明白我在现实社会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乃白居易的《长恨歌》。我在诗中读出了诗人的情致缠绵无限。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生死感情情景在我眼前出现。那悲伤的感情,必须会为后人所敬仰。
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当今正确的说法。唐诗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史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唐诗读后感8
听爸爸说,古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古代中国有名的诗人写的很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我们一个国家可以很好的文化历史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背诵掌握。
妈妈告诉我,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背诵古诗,三岁就能背诵30多首,虽然不知道意思,但听几遍就能跟着一首大概。 我还记得“红豆生于南,春发几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鹅,鹅,向天空歌唱。” 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读古诗,一边看原文,一边读翻译,理解诗歌的意思,还觉得古人与众不同,用这么几句话,表达了这么丰富的意思和一些美丽的图画。 知道古诗的意思,我更喜欢背诵古诗。 有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些照片。 如“荒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能想到沙漠的辽阔和美丽。如“荷叶后天无限绿,映荷花别样红。” 它让我想起了我参观西湖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朗诵,爸爸甚至告诉我这个暑假要带我去泰山,感受山顶的美景。 我太高兴了。根据我父亲的要求,我将每天背诵一首诗不会,而将古诗评论。我哥哥每天都听我背诵。他甚至背诵了一些古诗。他不仅能背诵常见的简单古诗,如《鹅颂》、《春晓》 ,而且还能背诵一些不太常见的诗,如《送哥哥》、《众人皆雁不飞》、《知了》、《远方,不受秋风吹》等,有的甚至比我的背还快,最愿意背《马高垂柳处》.最烦人的是,当我爸爸问我的时候,他也抓回来了,甚至让我回去了,我说他2,他哭了。我必须这么做。爸爸让他背下来的,现在他会唱20首歌了。我父亲笑着说,朗诵诗歌是额外的.奖励,我小时候喜欢听别人赞美我。
诗歌在简单的话可以显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表达某种情感作家,真的像父亲说,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背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弟弟,我越来越喜欢背古诗。
唐诗读后感9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
唐诗读后感10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赏心悦目的读书——“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述数学题典闯过100分——“题海”,每天5时50分起床,22时30分睡觉,见同学娓娓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公平:“为什么辛勤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奋发努力也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很苦恼。我拿出一叠古诗诗集。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迎面走来。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春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他笑答。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失败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细想,只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样对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白大挂”,头顶发飘飘,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我也要一样!
别在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二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
我合上书,自信的抬起头,一阵微风吹过
唐诗读后感11
历史是枯燥的, 这是很多人的心声。历史如此,何况唐诗? 那一个个的赏析,使人眼花缭乱。但是,<< 半小时漫画唐诗>>这本书, 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讲出了唐诗的原意,深意,与诗意。
这本书讲的是唐诗,可为了全面性,竟从古诗起源讲起,不可不为其深思熟虑。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它用打分的方式,表现诗人的影响力; 用一条抛物线,表现一个王朝的兴衰; 用一个个潮流的段子描写一个个诗人的发展历程与一首首诗的创作过程。使人捧腹之余即可烂熟于心。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体制上的`不可避免的雄伟山峰,很多名句佳句总能张口就来,不受人群限制。但学习唐诗并不容易,毕竟很多意境需要反复揣测。诗歌其实是表达情感,直抒胸臆的表达形式。而古人与今人的理解差距,也造成其学习的困难,不知所云。
于是乎,这本书给了我们新的学习方式,往下看,便令人忍俊不禁--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因为朝廷总不让他当大官, 而把他当吉祥物,还用他的诗撩妹,不给专利费,内心憋屈; 王之涣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立志从军到边塞抒情,而是因为他家就在边塞,心里郁闷吼两嗓子, 没成想弄出来个4a级景区; 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之所以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超境界,多少与他的豪华别墅与带薪休假有关。
这本书对诗人的刻画同样淋漓尽致,比如说王绩,他三次当官都与酒有关,第一次因为喝酒误事被弹劾回家,第二次因为官员一天三斗酒的福利出山,第三次听说隔壁单位有酿酒高手,死活要跟人家当同事,最后干脆自己回家研究。如此奇葩,实在是令人无语。
看完了,笑完了,知识也记住了。不得不说这本书抛开杂乱无章的注释 ,丢掉了公式化的赏析,从唐诗的创作故事着手,真正理解了这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令人赞叹。
唐诗读后感12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唐诗读后感13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 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唐诗读后感1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起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现在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后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现代文章、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古诗则不同,虽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诗,“潜入夜”“细无声”六个字让人感觉到春雨的君子风格,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儒者风范。
为什么这么精简的文字却能深入人心呢?那是因为古人的诗也是源于生活,读诗也就是读生活,诗里有人生、有道理。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惜时;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壮别;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重逢;有“江流石不转,遗恨失东吴”的惋惜……
唐诗的美无以言表,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它是读诗人的心跳与呼吸,也是读诗人行走的步伐。
唐诗读后感15
《唐诗三百首》虽然没有童话故事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来了,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如果曾经大受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02-05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04-28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09-02
书籍读后感07-07
《边城》读后感07-07
《青鸟》读后感07-08
经典名著读后感07-08
青鸟读后感07-10
《目送》读后感07-12
《猫》读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