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读后感

时间:2024-12-06 18:37:23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愚公移山”这则寓言。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主要讲述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它们挡住了大家出行的.路,于是愚公下决心要把这两座山挖走,他的一举一动都被邻居看见了,便问:“你要多长时间才能把这两座山挖走呢?”“我挖不动了有儿子,儿子挖不动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总有一天可以挖完的。”愚公回答说。山神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移走了这两座山。

  愚公的精神也感动了我,他面对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恒心最终获得了成功。与其说是山神移走了这两座大山,不如说是“愚公精神”移走了大山。从愚公精神里我学会了坚持,他面对困难时毫无退缩、迎难而上,愚公坚信通过子子孙孙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移走大山。这让我想到练字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每天坚持练字,那么终有一天我一定能把字写得很漂亮,当一名出色的书法家。从愚公精神里我学会了努力,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努力了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从愚公精神里我学会了奉献,愚公移走大山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人的出行方便,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俗话说“滴水穿石”,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这就是愚公精神!(杨坤泽)

愚公移山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愚公那顽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必胜信念,深深的感动了我。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开始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信念、信心和实干。信念坚定,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就应该学习愚公的精神,像愚公一样勇敢的面对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我们在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愚公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我们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打好基础,把这浩如烟海的知识,变成将来建设祖国的本领。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一股韧劲,要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愚公移山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后,感受很多。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的是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们进出的道路,于是愚公下决心要搬走它们,他不顾别人的嘲笑,每天带着他的子孙去挖山,最后感动了上苍,上苍派人帮他移走了这两座山。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最终都可以克服,一个人的`梦想必须靠自己的恒心与毅力才能完成。

  读了《愚公移山》这则故事,我想起了我四岁时的舞蹈梦:从小喜欢舞蹈的我,希望站在灯光闪闪的舞台上,像白天鹅一样翩翩起舞,为大家展示我优美的舞姿。在我六岁时,因为院子里有很多小女生都在学跳舞,我也想学跳舞,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当时是这样说的:“只要你训练时不怕疼,能坚持,妈妈就给你报名。”“我不怕”!我坚定地回答道。

  妈妈见我这么有决心,于是带我去报了名。第一次我去跳舞,觉得那种滋味很不好,回家之后我腰酸腿痛,但我还是对妈妈说:“我不怕!”妈妈当时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到现在我九岁了,学跳舞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痛,每次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便想到了自己的梦想,最后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到了现在,我现在已经跳得很不错了,经常出去参加比赛,也获得了各种奖励,我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我相信,以我现在的水平与努力,只要继续坚持练下去,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的。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坚持就是成功,我也要做一个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的人。

愚公移山读后感4

  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于是他对全家人说想要把山移开,他不但亲自干,还让自己儿孙一起干。

  面对严寒酷暑,旁人的冷言冷语,愚公丝毫不动摇移山的决心。他坚定“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办成”这个信念,相信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地干下去,移山就不再是个梦。后来,愚公的子子孙孙果然移走了这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也要学习愚公的精神。遇到困难和问题不退缩、不动摇、不怕困难。如果一个人见到困难就退缩,听见嘲笑就动摇,还能干成什么事?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逛街。走了很长时间的路,已经很累了,当我走到太平洋商场门口时,已是满头大汗了,可还要爬很长的`楼梯。这时候,妈妈就鼓励我:“就这点困难就把你难住了,人家愚公不是把山都移走了么?”我眼前一亮,拉着妈妈的手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那天,我过得非常开心。

  今后在学习上,我也要像愚公一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了我的明天,为了我的前程,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要继承这种“愚公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

愚公移山读后感5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篇列子的著作——《愚公移山》。文章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山挡住了愚公(老翁的外号)家进城的路,愚公实在忍不住进城的不便,也为了方便大众。于是,愚公决定动员家人移山。智叟笑他太傻了,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前面去呢?愚公却一定要将山移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愚公移山的精神后来感动神灵,帮助愚公把山移走了。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们必须拥有“愚公精神”,当你在“挖山”时,有“智叟”来取笑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面前立下一块牌子:“施工重地,闲人免进。”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埋头苦干;还使我们有更坚定的信念,去“挖山”,成功就在前面。愚公的精神的`确令人折服,有这样一句名言“失败者总是在成功路上的90%地方就放弃了”。愿我们每个都渴望成功的人,好好学习“愚公精神”,走完最后10%的路程。但是,话又说回来,人人都用这种愚公的精神对待工作和学习,只勤奋而不讲究方法效率。能行吗?

  大家都听说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自以为自己跑得很快,就找乌龟比赛赛跑。结果在半路睡着了。乌龟凭着愚公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以第一名的成绩跑到了终点。如果让乌龟和兔子再比赛一次,难道兔子还会再输给乌龟?不会!一个人不可能两次都被同一块石头拌倒,除非他是傻子。如果让乌龟有愚公的精神,那不是叫他整天在地上爬吗?其实,练的再努力,也是没用的。乌龟不擅长跑步,这是它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但是,再回头想想,跑步不成,当个游泳健将如何?

  因此我们对待每一件事都要灵活,学会对症下药,不能死搬教条。这就是我从《愚公移山》中得到的启示。

愚公移山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里面讲了,在古时候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边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90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通到南部,好吗?”大家同意了,并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

  愚公带领的三个子孙,凿石头,挖泥土,运送到渤海边山。京城的妇女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地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可山又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答上。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山岗阻隔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7

  《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做愚公的老头,因为家人吃水很困难,需要从很远的地方去取水。有一天愚公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想将挡住他去路的两座山挖掉,于是让自己的儿子一起来挖山。有一个叫做智叟的老头看了以后就笑话他说:你这样挖山,一辈子都挖不完的。

  愚公笑着说,我挖不完还有我的儿子,我儿子挖不完还有我的孙子,这样子子孙孙一代一代挖下去一定就可以挖完了。愚公的行为感动上天,上天于是派来两个神仙将这两座山挖走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为愚公的精神感到敬佩,一个人要完成一件事情,应该先找准方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在这个故事中智叟笑话愚公,认为他的目标不可能完成。从这里我知道其实智叟没有那么智,愚公也没有那么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遇到了困难我们经常会想过放弃,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愚公却从没有想过放弃。在生活中很多人劝我们放弃一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最后后悔莫及。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要完成一件事情那必须坚持不懈,只要选择正确的道路到最后一定可以成功。而那些嘲笑我们的人,最后也没有什么成就,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大概也是这样的意思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8

  小时候就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但真正看到这篇文章,却是在读了几年书后的今天。

  乍一看,愚公确实很愚,而且还愚的不可思议。不是吗?以自己的残年去挖“方七百里,高万人”的两座大山不说,还要累及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但是,只要我们深入的理解言不难发觉,在那远古时代,被人认为可笑的“愚公精神”却是当今社会走向成功的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的。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中,不免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愚公精神”对付这一群群“拦路虎”最后到达的便是成功之路,获得多人更是成功后的'喜悦,仅之如果我们躇踌不前,在困难面前低头,面对一对对呲牙咧嘴的“拦路虎”望而生畏,那么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就当今社会事说,在改革开放中,我们遇到过好多好多困难,如果不一一克服,能有今天的新中国吗?回答必然是否定的。要搞改革开放,就得接受必革浪潮的考验,这就需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事克服,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顺利进行并且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而往往那些失败者,就是缺少“愚公移山”精神的那种人,面对困难,他们不求攻克,一味地想着打退堂鼓,等侍他们的除了失败还是什么呢?

  古往今来,类似“愚公移山”的事例举不胜举。为了明天,为了前程,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继承这种“愚公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很受启发。

  在冀州南边和河阳北边有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山相对,方圆七百里,高入云宵。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每当要到山的对面时,因为山的阻隔非常不便。便召集家人商量,准备铲平大山。于是,一家人便开始行动起来,展开了开山的工作。愚公带领着祖孙三代铲石挖土,并把挖下的泥土和石子装起来运到渤海去抛掉,整个工程艰巨困难,但是愚公毫无惧色,就这样不辞劳苦满怀信心辛勤地工作着。

  住在黄河岸边的智叟,听说愚公移山的事情,忍不住捧腹大笑,对愚公说:“你的.举动真是愚蠢,也不想想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开山,不显太迟了吗?”愚公听了喘了一口气说:“就算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仍会继续开山,儿子生了孙子,孙子生了儿子,子子孙孙连绵不断,山却不会变高变大,总有一天会铲平的。“智叟听了,无话可说,只好惭愧地走了。

  不久,海神和山神知道了这件事,都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将此事禀报了天帝,天帝认为愚公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帮助愚公完成了移山的心愿。从此,愚公一家出门再也不用费尽周折了。

  我想,人们要想搬动大山,也是痴心妄想,但是愚公的行为却告诉我们,山不会变大变高,但是子子孙孙却连绵不断,只要齐心合力,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愚公移山读后感10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愚公,坚持不懈,试用自己的残年铲平两座大山。这一壮举,赢得好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穿衣、工具、伤病等等一些问题。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11

  我读三年级时,我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儿童寓言》,那时我虽然不认字,但是我会拼音,所以大部分我都会背,比如《学羿》,《刻舟求剑》,《染丝》,其中有一篇使我深受教育,那就是—《愚公移山》。

  这位北山的愚公当时已年近九十,门前的两座大山,阻挡了他们的道路,无论进出都要绕路行走。愚公决定尽力挖平这两座大山,于是他带领子孙们凿石头,挖泥土,移山的工程开始了。有人说愚公太傻,凭他们几个人的力气,想移这两座大山?“不光有我们,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大山却不会增高加大,不愁挖不平。”读到这儿,我知道了,山,非一日能移,非一人能移。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有成功的机会。

  动物界的蚂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随后就会有一大群蚂蚁把食物拖回洞中,一起分享。倘若大家不团结起来,只顾自己,终将“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无所获。

  当今社会正是需要这种团结精神,当前的.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地震发生没多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纷纷伸出援手,帮助灾区人民摆脱困境。这一举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

  我想,《愚公移山》不仅要赞扬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只要团结一致,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愚公移山读后感12

  大家好!我今天要为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13

  最近我读了《愚公移山》,对愚公移山这件事有些看法。

  太行、王屋二山那么高大,且不说愚公能不能把它搬走,就是搬走了,又能怎么样?顶多像书上写的那样“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但是愚公的世世代代都挖山会有什么出息?年轻力壮的挖山,老弱的打杂儿,有谁保证他们的衣食?退一步说,就算愚公一家有吃有穿,又有谁敢保证愚公世家挖完山之后,就会快乐,会幸福,会过上好日子?没人敢保证,因为未来是个未知数。但我们可以推断他们不会怎么好过的。因为他们世代挖山、干活儿,没有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能耐,有的只是力气,只能干粗活儿,这又有什么好处呢?愚公的精神可嘉,但他的行为却是错的`,他把自己的子孙都限定在挖山这件事情上,都限制在了出苦力上,这简直有点残忍。

  愚公的确很愚,因为他想到的只是挖山,排除山。难道他就不能在山上种田、种树位口果种田又种树,他们不但有了衣食保障,而且可能会比别人过得要好一些,当别人看到他见效益后,也会仿照他这样做,那么太行、王屋二山就会为人类造福了,而不是什么“害山”了。也许有人会说,那不是还得绕远吗堤的,他得绕远,但他们所得的劳动成果远比绕远付出的要大得多。也有人会问,山石多难挖,而且又不一定会把植物养活。但是愚公既有挖走太行、王屋二山的功夫,又怎会没有挖坑种树、修田的功夫妆口此看来,毁山倒不如用山,让山为人类造福。

  愚公不畏困难的精神,我觉得值得提倡,但移山却不太合乎人们的根本利益,不如让山为人类造福的好。

愚公移山读后感14

  今天晚上,我读了一个故事叫《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主要讲:民权有一个古人叫愚公,他的门前有两座大山,他每次出门都要绕过两座大山。愚公觉得很不方便,于是原定把这两座山搬走。邻居们都嘲笑他,有人说:“愚公可真笨。这两座大山怎么可能搬走?”还有的说:“愚公可真是异想天开。”可是无论邻居怎样嘲笑他,他总是心平气和的说:“我搬不走,我的儿子来搬,我儿子搬不走,我孙子来搬,我孙子搬不走我重孙来搬。总有一天山一定会被搬走。”终于,愚公的'精神打动了天神,天神派人把山搬走了。

  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连打了三张草稿也不会做,我自言自语:“气死我了,为什么这题这么难?难道我做不完了吗?时间也不早了,我继续做还是明天再去,群里有别人呢?”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儿子,时间不早了,要不明天再做吧。”这时我的脑袋里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是坚持自己算出来,还是等到明天去请教别人?此时我想起了愚公精神,愚公连山都能搬走,而我只是一道数学题,不会。如果和一共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渺小了,于是我坚持做这道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出了这道题。《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帮助,也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更要坚持不懈。

  愚公的精神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

愚公移山读后感15

  暑假看什么书呢?请看看 老师推荐的书籍

  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后,愚公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催我奋进。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只要有恒心,勇敢坚持下去,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都快九十岁了,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居住。由于大山挡住了他家的通道,出门都要绕道而行,很不方便。于是,愚公就把家人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这两座大山,堵住了我们的路。我打算和你们一起,用尽全力挖平这两座山,那样我们以后出门就方便多了!你们说这样可好?”愚公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愚公就带领子孙,算上他自己,能够挑担的.共有三人,一起敲碎石头,挖出土块,用畚箕和箩筐装土石,挑运到渤海之滨倒掉。黄河边上,也住着一个老汉,这个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听说这件事后,讥笑愚公的不明智,试图阻止他,说道:“你可真是老糊涂了!凭你这风烛残年的力气,连这两座山的毫毛也动不了,更何况是搬运泥土和石块呢!”愚公听后,长叹道:“你也太顽固不化了,以至不通情理,连寡妇和儿童都不如。虽然我终究会死,但我还有儿子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他的儿子,儿子又会有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那座山并不增高,为什么不能将它搬平呢?”智叟听后哑口无言。天帝被愚公的真诚和意志感动,命令山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就会取得成功的。

【愚公移山读后感】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说课稿10-15

愚公移山说课稿05-15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08-30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10-10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09-15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09-09

愚公移山读后感11-12

《愚公移山》读后感11-12

愚公移山读后感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