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
明朝中晚期,随着《三国演义》的成功,下层文人和书商掀起了创作刊布历史演义小说的热潮。这些作品“大抵效《三国演义》而不如”,大都很快被淘汰,流传开来的只有《新列国志》(后改名为《东周列国志》)等少数几种。
嘉靖,隆庆年间,福建建阳人余邵鱼继承了话本,戏曲的成果,杂采史书,编成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春秋列国志传》。书从商纣王无道叙至秦始皇统一。该书事要文简,粗糙乏味。清朝以后被冷落。
天启,崇祯年间,冯梦龙也对春秋战国的历史题材产生了兴趣,在余邵鱼的《春秋列国志传》的基础上,参照多种经传,编成一百零八卷七十余万字的《新列国志》。较之余邵鱼原作,《新列国志》有如下特点:
一,整体结构枝干分明,名实相符。《春秋列国志传》的引子从商纣王即位起,至周平王东迁才进入正题,枝粗干细。《新列国志》只用了三回的篇幅,演述宣幽二王年间的要史,然后就转入正题,显然详略得当。
二,重子史,轻传说。《春秋列国志传》中有一些生动的民间传说,如“十八国临潼斗宝”。冯梦龙斥之为鄙俚不经,一概排斥。
三,在史实的'基础上敷演润色。《春秋列国志传》不足三十万字,《新列国志》增至七十余万字,这主要是细节铺叙的结果。
四,增添注文。解释古今地名与名物制度等。
乾隆年间,江宁人蔡元放为《新列国志》加上了十数万言的批语,并订正了个别讹误。书卷首的《读法》基本反映了他的观点。
一,《东周列国志》“全要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待”。
二,“《列国志》一书,大率是靠《左传》作底本,而以《国语》,《战国策》,《吴越春秋》等书足之,又将司马氏《史记》杂采补入。故其文字笔气不甚一样-----其事之详略,都是不得不然。”所以他批评此书“只是评其事理之是非”。
三,《东周列国志》中包含很多实学,如用兵之法,出使应对之法等。
四,奉圣人之是非为是非。“大约看好人坏人之法,只从‘义利’二字上着眼,便可得七八。”
流传下来的乾隆以后的《东周列国志》的刻本,无不采用蔡元放的批语。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也保留了蔡评。
我看这本书,很赞赏它把零碎的史料连缀成篇,对我这种觉得史书太多太碎看不清头绪的人很有好处。此外还可以顺便看看不同时期古人思维方式的变化,也挺有意思。例如楚子元有意于先王夫人息妫,击郑而还,先遣报息妫。息妫谢曰:“令尹若能歼敌成功,宜宣示国人,告诸太庙,以慰先王之灵。未亡人何与焉?”子元大惭。蔡元放想得够歪的,批曰:“说的更是明白,犹言你必须战与我看,果有力量,方才用得你着也。此即《肉蒲团》中艳芳之意,可惜子元不懂。”看到这里,不禁捧腹大笑。然而有时看到古人的特异之事,虽知其不可行于后世,仍感慨系之。
“羽翼信史而不违”,是古代文学评论家所认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小说中,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许只有《东周列国志》了。
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说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继“三言”之后的又一个小说佳作。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据史实录,“事取其详,文撮其略”;“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面对此起彼伏繁杂错综的事件,你来我往既多且乱的人物,冯梦龙充分展现了其杰出的组织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叙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说信守史实,脉络清晰,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教科书。
清雍正年间,南京城里的教书先生蔡元放,对冯梦龙所作进行了润色评点,改名作《东周列国志》,成为清代列国小说中影响最大的通行本。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刘向的这句话传颂千古,发人深省,所以我便也在空闲时间阅读了一本名著——《东周列国志》。由于读书心切,竟也忘了看前言及简介,直入文章了。所以现在眼前只剩两件令我记忆犹新的关于它的故事来向大家分享了。
近期语文学习了《马说》一文,这也令我联想到了这本书中的似千里马、伯乐一样的角色。“烛之武与佚之狐。”在郑国处于危难之际,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力荐烛之武;二而烛之武智勇双全,且颇有爱国精神,不因为之前郑伯的冷落而耿耿于怀,最终不辱使命,说服秦伯退兵,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凭三寸之舌退百万兵师”的千古佳话。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难道他与秦伯正面交锋时,他就不怕失败吗?怕,他当然怕。那么,是什么让他如此大义凛然地决定扮演一个国家的使臣且面对强敌呢?是勇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勇气。
《东周列国志》一书中荆轲刺秦王一章也体现了这一永垂不朽的.勇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易水送别,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在秦王的大殿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时,我们看见了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竟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
秦王与大臣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消失,但荆轲之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
这令我不禁感慨到,烛之武不惜性命为国退秦师,荆轲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毅然刺秦为报燕太子丹之情,这不都表明:“勇气是挑战者擂台的鼓点,它击退了人的胆小与怯懦;勇气如航船上的风帆,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彼岸”这一观点吗?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借戴望舒之名句说:“勇气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勇气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勇气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勇气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尝试,要勇敢,千万不可怯懦,不可成为遗笑千年的“懦夫”,但也应该做到聪明,切不可为莽夫。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
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败落敌人入侵,东周建立一直到六国被灭,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里讲述东周时期的各位诸侯王互相争战,互相将自己国家的太子送到别的国家谈和当人质,这种方式让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后,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国发生矛盾,两国交战时,被攻的一方城内除了卫兵之外还要让百姓也扛上斧门。棒子。锤子来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么想的,卫兵就要保护百姓,让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战斗,那卫兵和百姓有什么差别,百姓当不当卫兵有什么关系呢?这让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后,只会索取,会奉献的没几个。而有一点让我最痛恨的就是,为什么在守城弹尽粮绝时或天灾人祸没饭吃时,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全都将小孩为什么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为什么古时的大人就不能割两块自己的肉给孩子吃。古时的大人跟现在的妈爸跟本没法比。我也不说了,大家都眼见为实。为什么那么残忍,怎么能他们也有舍不得的,但他们不是大家都饿着,宁愿饿死,也不动孩子一个手指头,而是两家人交换孩子,互相吃肉!可气!可恨!可恼
后来各国连年征战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最后秦国灭了其他七国统一天下。这时东周呢?早就在历史上记录住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
这本书由明朝的冯梦龙著作,看到第一句就会让人想到一个人,一杯茶,一方惊木。我在书里看到的是诗词若干,人物如云。而让我喜欢的不仅是他的诗词,感兴趣的也不仅是他的`故事,我在书里看到了一个个谋略。
看穿越文的人或者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穿越者在现代是小白,到了古代就是人才。其实古代人真的就像大家想的那么笨,那么落后吗?事实告诉我们并不是那样的,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但是如果说文韬武略,你就算穿到古代也未必能及人家万一。
古之智者,其思想过了千年依然让我们叹为观止。除了四书五经,还有《孙子兵法》,还有《四大名著》,里面的智慧多如繁星,而阴谋诡计也是让人难以想象。刚看了《隋唐英雄传》这在当下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其中有一幕,李密使计欲让隋朝灭于歌声之中,结果无数歌女,孩童死于非命。这让我想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也深刻体会到了,权势之争,甚至战争,最遭殃的一定是百姓。而耽于享乐的杨广竟然还听着那个亡国之曲,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然,李密之计很毒,纵观历史,这样的毒计似乎很多,就算被称赞的好计,也是不知伤了多少普通百姓性命。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姓名,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寥寥几句,道不尽世事兴衰。看这样的书犹如醍醐灌顶,借古观今,我们的安稳又是多少人的付出,在人与人的交往,对事件的处理,我们是否又能做到圆润果敢。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知礼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书都是公平的,明明白白的展现给每一个人,只是有多少人能静观书文,能做到学为致用呢?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非常喜欢的历史故事《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冯梦龙写的。它讲述了西周末年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从“周友王无道失国”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共500多年。在此期间,诸侯国众多,周朝名存实亡。 秦王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称皇帝,战国时期结束。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金灵公被杀》。金灵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昏君。他喜欢滥杀无辜者:他喜欢用弹弓打人,有时甚至喜欢打人的眼睛和牙齿;有人走过,让狗咬人,直到人咬人;因为菜不熟,杀了厨师等行为,让朝鲜人心慌。赵盾在中国的几次建议中都没有效果,这让晋灵公很恼火,所以他派人去杀赵盾好几次,但刺客认为赵盾是忠臣,拒绝杀人,无法抗命撞树而死。晋灵公的荒淫遭到人们的不满,公元前607年,他被赵盾的侄子赵穿所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王不能培养自己的道德,而是无道德的,不能赢得人民的心,将被历史的`洪流淹没。
东周有很多人才,比如石头、管仲、鲍叔牙等。,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一个人才众多、风云汹涌的时代。我们熟悉的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纸上谈兵》,都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也是一个群雄竞争的时代。虽然不可避免地会被打死,但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时代。现在我们只能拿着书,想想乱世。英雄辈出,金戈铁马。
如果你也想了解这些历史故事,那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东周列国志》吧!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6
在业余时间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它向我描写了一些春秋时期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当时的各个诸侯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系列激烈的战争,但其中也有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让我流连忘返。
这本书是从周平抵不住西戎的进攻而迁移,从此失去了作为诸侯的权利而开始写的,它写出了五位霸主的兴衰和弱肉强食的大动荡的局面。但除战争以外,让我觉得更有看点的',还是因为它写出了舍生忘死、忍辱负重等我们中国人民的美德,同时,也写出了对腐朽、丑恶、残暴的封建统治的不满与讽刺,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其中,我认为,感情是很重要的,书中写到了管鲍之交,其中,管仲的报恩之情让我十分敬佩。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且懂得感恩时,他才能成功,才能做大事。当然,书中也写出了一些反例,如侠累十分贫穷,但是有人帮助他,终于让他成了相国,但为了面子,他却不再和那个帮助过他的朋友见面,那个朋友十分生气,最后找了刺客杀了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时刻都不能忘记感恩之心。但是,感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什么才叫做感恩之心呢?
有人认为,接受过别人的帮助,自己只要用金钱回报就算感恩,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来报答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我认为所谓的报答,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报答,而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恩,这样的感恩才是有意义的。
看了这本书过后,我还在其中学到了很多别的到理。比如当别人伤害过你,而现在却已经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你就应该不计前嫌与他和好如初;当有人受伤时,不要去嘲笑他,而应该主动安慰帮助他;当有人骄傲自满时,你也应该告诫他戒骄戒躁方能成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长达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舞台上,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拔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众多的人物一起组成了书中绚丽的场面。
人生百年,不过须臾,唯天道恒常,不曾更改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7
在我的书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东周列国志》了。这本书讲的是东周末年,群雄争霸,后秦始皇横扫六国,终统一天下。《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为止,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复杂。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如:齐国的丞相管仲,他重申法律,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深的民心,后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这使我懂得了要想在社会立足必须与大众搞好关系;孙膑自小苦读兵法,之后让齐桓公重用,率军打败了庞涓的部队,从此人们十分尊重他。这使我明白了平时要多积累知识,以后才会成功……
其实,最让我明白道理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孩子饱受战乱之苦,随时面临着家破人亡的.危险。而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前面有爸爸顶风挡雨,后面有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但是,就算这样我们还在抱怨他们。我们何时体谅过为我们的幸福而疲惫不堪的父母?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更让我叹之不已的是那时的士兵,他们每天出生入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取军饷
在这,我告诉大家,珍惜现在的生活吧,用我们良好的学习成绩报答老师、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化深度的书籍,它描述了东周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政治阴谋和英雄事迹。
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东周时期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也让我对那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书中的'故事情节也让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总的来说,《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经典。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9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冯梦龙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东周列国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于道德、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追求。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东周列国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作者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出了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例如,齐桓公的霸业,晋文公的称霸,楚庄王的问鼎,秦穆公的称霸,以及吴越的兴亡等。这些历史事件都深深地影响了东周列国的历史走向。
此外,书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管仲、鲍叔牙、召忽、弦高、孙武、伍子胥、吴起等等。他们或是英勇善战,或是智勇双全,或是忠诚耿直,或是机智过人。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东周列国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的历史小说。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刻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东周列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0
《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东周五百年间争霸称雄的故事。
我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书挑选了最为精彩的故事,是能让我了解春秋国史的最佳通俗读本。
在这本书里演绎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书里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有忠肝义胆的门客们,当然还有很多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
神箭养由基的故事中有个叫养由基的小士兵,他射箭技艺精湛,百步穿杨,在与敌方一位觉得自己箭术超群,天下无敌,没有人可以打败他的骄傲自大的将军比试中一箭就射中了他的脖子,射死了敌方的大将,获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浮夸导致失败,谦虚稳重能使人进步,获得胜利。
书中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也十分精彩,更令我感动。故事是这样的:佞臣屠岸贾十分嫉妒赵氏家族显赫的地位,便诬告赵氏家族谋反。正巧国君晋景公也十分讨厌赵氏家族,所以他让屠岸贾悄悄地铲除赵氏一族。此时赵朔的妻子已怀孕了,在千辛万苦下生下了男婴赵武,为躲避屠岸贾的追杀,赵氏的门客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冒充赵武,公孙忤臼抱假遗孤赵武甘心被杀,才使赵氏的遗孤逃过一劫。后来程婴带着赵武忍辱负重藏匿在盂山,15年后等赵武长大成人回到宫中杀死了佞臣屠岸贾,为赵氏一族报仇。故事中赵氏门客程婴和公孙忤臼为了报答赵朔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和自己的性命,这种高尚伟大的情操着实令人佩服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1
今天我去啦哥哥家,看到啦这本书,我就好奇看啦几页,觉得很好看,爱不释手。我把它带回啦家。
我几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主要讲了:春秋战国,一个烽火不断、争雄称霸的时代,无论英明的王侯、智慧的将相、果断的豪侠,还是昏聩的帝王、荒淫的诸侯、阴险的佞臣,同样活跃于历史舞台,演绎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亡成败紧密相连。恍惚间,那些剑拔弩张的历史瞬间,那些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回那个精彩而遥远的时代。
这本书是中国十大名著之一。每个成年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的印记。这些印记大多是在我们童年或青少年时代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活灵活现的典型人物对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了难以计量的影响,社会再发展,科技再进步,它们的位置也难以被取代。这是中国儿童教育研究所的陈勉说的,而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只要好好读书,多看书,就可以增长知识,希望大家多读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2
读书,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今天,我又阅读完了《东周列国志》这本厚厚的书,全身顿时轻松了许多。
这本书中有许多许多我从没有读过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一些有用的道理。
伍子胥的`父亲与兄弟被楚王杀害,他微服逃亡,路过韶关的时候,因自己不能为父兄报仇而一夜难眠,竟愁白了头。他悲愤的仰天大呼曰:“吾父兄仇还未报,吾头已白矣!”他日日风餐露宿,身上的盘缠已经用光了只能沿路吹箫而乞与吴市,被楚王所赏识,任与高官。伍子胥便帅吴军攻打楚国,一路势如破竹,当他见到楚平王的墓时,一怒之下,掘开墓,以钢鞭抽打尸体,弃于荒野。伍子胥的故事使我看到了一个爱父爱兄的伟大形象,也学到了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战争中,一位名叫斗越淑的将军威猛异常,以一敌百,战无不胜,只是他只有勇而无谋。有一次,敌军在河那边,斗越淑骄傲的高声叫道:“谁敢和我比试射箭?”敌军一小兵拱手曰:“我敢!”斗越淑哈哈大笑说:“我们每人射三箭,射到者赢,被射者输。”那小兵说:“你先射吧!避者非丈夫也!”斗越淑挽弓搭箭,“嗖”地射出一箭,被那小兵一手接住,下面两剑均被小兵接住。
小兵开始射了,他使弓弦空响一声,趁斗越淑避剑时,又一箭射出,斗越淑中箭,倒地而死。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其实,也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或者做事都不能有勇而无谋,更不能骄傲自满。俗话说得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谦虚做人。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3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冯梦龙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的纷争、权谋、战争和英雄主义。读后,我对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印象和广泛的共鸣。
在小说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列国之间的纷争和权谋。这些故事中充满了各种计谋和策略,以及各种英雄和反派之间的斗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同时,这些故事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展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除了纷争和权谋,小说中还充满了各种战争场面。这些战争场面惊心动魄,充满了悲壮和牺牲。这些战争场面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士兵的勇气和坚韧。
最后,我认为《东周列国志》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英雄。这些英雄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荣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英雄的`事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英雄主义精神,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勇气和智慧。
总之,《东周列国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勇气和智慧。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4
《东周列国志》里面故事众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单个故事精彩绝伦,这些故事比任何有经验的导演的作品都精彩百倍,里面的角色比任何级别的演员都有血有肉。烽火戏诸侯的暴君最终江山不保,成就丰功伟业的霸王传颂后世;有争风吃醋不知廉耻的让人唾弃,贞烈寻死的妃子让人佩服;阿谀奉承的小人最终命运凄惨,也有一心为民衷心报国的忠臣成为世人楷模……一部春秋战国史荡气回肠,值得品读。
但是,个人认为书有个小小的不足。书中有单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变化的描写,也有外交强弱的阐述,从相关史料中也能查出国土面积的增减变化,但是书里面缺少经济发展水平的`介绍。外交需要军事力量毕竟军事力量需要对应经济支持,如果国库空虚,甚至民不聊生,即使武器充盈,战车无数,要想维持一场战争尚且吃力,更不可能布武天下称霸中原了。只有经济发展国富民强,军事力量才能顺应而上,如果单纯穷兵黩武,最终是否会落得个内忧外患的下场也未可知。
厚厚的一本书,各种忠烈轶事,感慨无数,任何读后感都显得浅薄无知,所以咱们且记下自己浅薄的一点想法,留当以后回忆或更正。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5
东周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期,各路诸侯各自称霸一方,经过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小国家,《东周列国志》主要讲述这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情。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卧薪尝胆》。它讲述的是吴国打败越国后,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立志为国报仇雪恨的事情。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像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还要反复阅读,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启迪。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1-25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读后感05-16
读阿甘正传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7
《活着》读后感11-15
《哈姆雷特》读后感10-07
《简爱》读后感11-17
《童年》读后感09-04
简爱读后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