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读后感

时间:2024-11-01 12:40: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荷叶母亲》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叶母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荷叶母亲》读后感

《荷叶母亲》读后感1

  11月13日有幸在关于“问题引导教学法”教研会上听了李晓梅老师一节《荷叶母亲》。李老师一站在讲台上就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课前与学生亲切的交谈,让学生不必紧张。在上课过程中李老师教学语言简洁、明了,声音干脆、利落,十分悦耳,教态亲切、大方。语言中从没有命令学生的语气,作指示也不是生硬的让学生记这个写那个,而是以“你是否应该……”来提示学生那些重点的地方需要记录。李老师完全作为课堂合作交流中的首席,与学生的交谈民主、平等,教学气氛也十分和谐、融洽。一节语文课李老师的言谈举止就给学生美的感受。

  《荷叶母亲》这是一首散文诗,文字优美,字里行间充满对母亲的深情。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一课时的课程,如何将朗读恰当的嵌入阅读教学中,既保证学生能充分感受这首散文诗的文字美又能完成本节课其他的.教学任务。李老师很好的把阅读朗读穿插在文本的讲解中,及解决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读文不能只读表面的文字,要以“问题”牵动思维,读进文本。读出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受到什么启示”。首先,李老师在“整体感知”环节提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会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在深入文本,细细品读环节,设置牵引性问题。本文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心情是怎样的,红莲又是怎样的?把整篇文章的的分析串了起来。牵引性问题是决定一节课是能成功的关键,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问题、主线条。学生根据牵引性问题在次阅读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质疑、去主动思考提出疑问。李老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巧妙的把学生的问题穿插其中进行讲解,避免了单一回答问题的模式。整节课用问题引导教学,思路清晰。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并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内容,不诱导学生说出自己预设的答案,指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李老师把学习的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学习,她只是在一旁作适当的点拨。如品句子时,她就只告诉学生品句子的方法:可以从用词方面去品,可以从修辞方面去品。告之方法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

  可以说李老师用她的非凡的个人魅力,严谨的教学,精彩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语文示范课,让我受益颇多。

《荷叶母亲》读后感2

  “母亲啊!你是那菏叶,我是那红莲;心里的雨滴悄然降临,除了您,谁能在这无遮无挡的天空下为我遮掩?”如此深切的关爱,让人不禁泪如雨下;如此感人的母爱,令人痛哭流涕;如此浓郁的母情,让人眼泪盈眶。

  母亲如同菏叶,狂风暴雨来临时,她紧紧庇佑着红莲,任由风雨残害自己;母亲像一把雨伞,暴风雨降临时,她高高扛起,为我挡住,任冷气和湿意侵袭;母亲是树木,炎热的夏日,她为自己的果子遮荫,任凭烈日炙烧自己;母亲如同绿叶,花期来临时,她静静守护着红花,任凭自己被忽视;母亲是油灯,夜幕降临之时,她静静地燃烧自己,任由火花吞食;母亲似焟烛,夜晚笼罩时,她用朦胧的泪水燃烬自己,直到生命的尽头。

  母爱如浩瀚无边的天空,一样广阔无垠,永无止尽;母爱如汹涌澎湃的海洋,一样宽广远大,汹涌澎湃;母爱如深沉厚重的大地,巍然屹立,如此广阔茫茫;母爱如无形无体的空气,随时,悄然无息;母爱如温暖和煦的阳光,让人倍感温暖,光彩耀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它能助大家度过人生的坎坷与风雨,抵挡生活的冷淡与残酷,挺过艰苦的岁月。母爱的伟大可与天匹敌,可与太阳争辉,这类人间至情是无法替代的,是世人极度渴望的,是大家憧憬的,也是众人所赞颂的`。

  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母爱赋予我们力量;母亲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母爱为我们开辟一条路面;母亲耗光美好年华,母爱则为我们造就极致青春。

  然而,遗憾的是,年轻的我们既难以理解母亲的心意,也看不懂母爱的深情;不但搞不懂母亲的一片苦心,亦无法觉察她无私付出;大家并没有好好珍惜母亲的情,更没有回报她的爱,这是一件多么悲哀、可憎、消沉和愧疚的事情啊!回首往昔,我们会发现,这些年里,母亲一直在用牺牲自我、伤害自己和委屈自己去关怀大家,呵护大家。可我们呢?大家消耗着母亲的岁月,消费着她的情绪,忽视她投入,不以为意她苦心;而我的所作所为,又有多少呢?这样的我们,是不是太过自私、太过自我,太让人可悲与可恨了呢?

  母亲的付出无法考量,母爱的伟大也难以尽诉。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变成有心的人,仔细观察母亲的劳碌,深刻领会她心思,关注母亲身体,领悟母亲的情绪。我也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小孩,做一个关注母亲的小孩,做一个深爱母亲的小孩。

《荷叶母亲》读后感3

  《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盛开的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

  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地担心起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倾倒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的守护者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

  这篇文章所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

  母亲用心爱着孩子已经成为她们生命中的习惯,母亲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的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风雨都仿佛是脆弱的水珠。

  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深请的呼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看来,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折射出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我们的母亲。

  作者把红脸上的荷叶比作母亲,在暴风雨来临时,荷叶总是无所畏惧的保护红莲。母亲正如荷叶,当挫折来临时,母亲总是挡在前面安慰我们。

  可是我们安然无恙时,母亲此时可能背负着巨大的痛楚,我们又何尝体会到了呢!

  如果大风来临之际,红莲无荷叶的阻挡,就无一丝生存的希望。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拥有了生命之花,当我们在绽开自己美丽的花朵时,又何尝想过在母亲的衬托下才使我们显得美丽。

  我们何尝想过在风雨中,我们是怎么撑过来的。在风雨中,如果只有我们美丽的红莲,我想我们也到不了今天。每当我们痛苦的投入母亲的怀里时,母亲又何尝不是与我们分担痛苦呢?

  每当我们撒娇,对母亲发脾气时,母亲的心理何尝不是忍受着剧痛。

  每天我们去上学,母亲总是担着心,中午只盼一个小小的电话,而放学总是慢慢地等着心却无比的着急,等我们到了家,母亲总会因为孩子安全回家而感到开心。

  不好吃的过期的,总是由她来吃,给我们夹的总是美味。

  莲花正如我们,母亲正如荷叶,在暴风雨中与我们共患难。

【《荷叶母亲》读后感】相关文章: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02-25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04-21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10-25

《荷叶圆圆》教案05-19

《荷叶圆圆》说课稿07-16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06-21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11-14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10-20

荷叶圆圆优秀教学设计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