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读后感

时间:2024-10-11 10:02: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岳阳楼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1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他们的名声都与他们的诗歌和文字有关。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范仲淹因庆历新政失败,被参知政事贬为邓州知州。就在他极度沮丧的时候,他接到了朋友藤子京写岳阳楼的请求,于是他用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鼓励。因此,古代名著诞生了。

  说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是因为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上,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横无边际,日落,气象万千。“所有这句话都可以与“气蒸云梦,波动岳阳楼”的诗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瀚壮丽,可见作者宏伟的气度和非凡的才华。不是大手笔就是写不出这句“势极雄豪”。

  然后,作者通过观看两个不同的场景时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绪,表明人们的感情最有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原本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驳斥了“古仁人”的不同心态,他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或快乐。这应该是人生的境界,超越名利,超越荣辱得失,“不戚于贫贱,不汲取财富”。但他们积极加入世界,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国家的兴衰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2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作家和进步的政治家。在《岳阳楼记》中,他写下了“先天下忧,后天下幸福”的崇高抱负和抱负,他的思想为后人所传颂。

  范仲淹当时提出了这一观点,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的,即无论是“高庙”还是“远江湖”,无论得失,都要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这是对古代仁人志士的总结,包括一些开明君主的进步思想。如果一个人真的有这个想法,他可以做很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他从隋朝的死亡中吸取了教训,意识到如果统治者淫秽无道,沉迷于色情,在世界痛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幸福,那么暂时的幸福就会导致世界的灭亡。所以。李世民登上王位后,更加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实施了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他自己也努力避免过度奢华,最终促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使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李世民、范仲淹等人的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虽然他们都有“天下之忧,天下之乐”的思想,但皇帝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大臣毕竟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因此,他们的言行不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世界上的人民。

  目前,我们仍然赞美这句名言,赋予它新的含义:它不仅体现了“先吃苦,后享乐”的含义,也体现了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含义。也就是说,我们以世界人民的幸福为乐,以世界人民的幸福为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教案10-07

《岳阳楼记》说课稿12-21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02-28

《岳阳楼记》说课稿10篇12-30

《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体会02-19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读后感05-16

读阿甘正传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7

雷雨读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