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乔家大院》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乔家大院》读后感1
不知是何原因,当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的时候,我竟然没有看过一集,所以当我开始被推荐读这本书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书中的主人公乔致庸,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用自己的一生心血,完成了汇通天下,以商救国的夙愿,虽然其中几经风雨和波折,但是最终还是让世人都记住了这样一个晋商的代表人物的名字。这是一本写晋商的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是对晋商如何会壮大,鼎盛百年的追溯。在这样一个以乔致庸为主轴的历史画卷里面,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杰出的商人,睿智的商人是如何诞生的,也让我通过乔致庸的经历,感慨到,这不只是写一个商人的历史,也是折射人生喻意的一本巨作,其中反映的道理,也许只有你真正用心读过才能体会。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吧,书中从致庸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以即垂暮的所有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转变,历练,积累,沉淀,还有对信仰的执着。这不是说的一个人的人生,而是我们很多人的人生。在年少轻狂的年纪,我们是多么渴望追随心的脚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啊,但是有很多时候,梦想如梦里的那个蝴蝶,分不清楚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是自己。
走过这段迷茫以后,又到了我们对社会充满抱负,想大展宏图的年纪,锋芒毕露的'我们,都觉得自己的人才,有着满腔的热血,想要去拼搏努力,来证实自己。 但是,因为缺乏沉稳,缺乏经验,注定会被现实和挫折打击,甚至击垮,毕竟天将降大任,必要苦其心志的啊,而且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历练,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抗住这样的考验的,抗住的,选择了反省,思考,融入,妥协,接受,等待时机,不忘记自己的抱负。抗不住的,便一蹶不振,碌碌无为一生,挣扎在天妒英才的哀怨里。
当经历过了,也尝过了太多的苦涩甘甜,接下来就是沉稳,从容,能周全做出决断的年纪,也是我们相对比较稳定和沉静的阶段,但是这不代表着,一切都已如过往云烟,可以抹去追求的痕迹,安稳过日子了。真成大事者,会在这个阶段韬光养晦,蓄意待发,等待实现梦想的时机的到来。
待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发觉梦想与自己背道而迟的时候,会暗自叹息绝望,然后平和的接受。暮年的自己,只要一生曾经努力的追求过,实现过,创造过,争取过,即使最后没有扬名千里又如何,只要不愧对自己的心,不愧对天地,就是成功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切也许本是空。
是不是在生活中,我们也该学习这种态度和精神去面对所有的挑战,所有的不公平,所有的委屈呢?我们不求自己也会如乔致庸这样优秀,流芳千古,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能实现抱负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的大气,他的胸怀,学习他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如果真正参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并且付诸于行动,我想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一个了不起的自己,一个不愧于社会和内心的自己。
说了这么多,只是我的一些短浅的理解,我感觉要想完全理解透这本书暗含的哲理,还需要读很多遍,才可以慢慢参悟到吧。最后我只想说一个浅显的道理,就是只要我们心存一颗感恩的心,多多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阳光,欣然接受黑暗的考验,淡定从容,就会发觉,成功、幸福其实离我们很近。
《乔家大院》读后感2
春节期间,公司开展"读书品茗"活动,这是对于奔走在饭桌之间的我们来了一次心灵上的净化,彻底让劳累了一年的身心放松了一回。同时,也让我们保持着一份清醒:对于年后工作的开展、工作的提高绝不能放松,更要牢牢把握好人生之路的方向。
根据《乔家大院》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一度热播,观众反响强烈,较好的再现了以乔致庸为主线的晋商发迹之路。春节里好好的看了一遍原作,书里人物的作为让我思索良久。
故事发生在清末最动乱的年代,人人自危。乔致庸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干出了"汇通天下"、生意遍地的大事。纵观世界历史,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也大多出于乱世。市场和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思路决定了不同的出路。不怕你想就怕你不想,敢想的人才能敢为天下先。
乔致庸的成功,很大部分在于他目标远大、胸怀天下。他一开始就把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作为基本原则,以信念和精神汇聚了一群人在身边,用博大的胸怀感化了很多以前的敌人,促进了当时整个行业的发展,他的'这一点确实很厉害,立足点高,走"高上广"之路,吃点眼前亏不要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知道,一个人再厉害,也斗不过一群人。个人魅力如果不能集众成金,迟早会得用光。成功的前提还在于精准的谋略,然后才是努力。如果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没有可行的方法去实现,埋头死做也是没有希望成功的。他的见识使他避免了被眼前利益所诱惑,也避免了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因此他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信之所聚,天下归心。
乔家大院的崛起,还在于他的用人之道: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选人期慎重考虑,一旦确定就委以全部信任,任其发挥,不在经营上作指手划脚的束缚。这种尊重人才的态度为其赢得了万众归心的局面,大家愿意为这样的领头人做事,也激活了大家的思路,都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儒家治世的人情味。中国人是受儒家文明洗礼较多的民族,在我们这个社会环境里,一个人做人处世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所做的事业。二是大胆起用新人。一方面优先照顾好退下来的、曾经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们,让他们老有所依,也让正在努力的中青一代看到了希望,解除后顾之忧,他所施行的一套方案类似于现在的退休制度,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得不说是富有卓见的;另一方面他不论资排辈,不人为设限,不拘一格用人才,谁能就谁上,为自己的团队做好了人才储备。许多不适用的老家规被逐渐淘汰,不夸张的说,他是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来经营和扩大家族生意的,所以中国不缺好的商人,缺的是好的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在经营中很重要,无论是晋商、徽商还是浙商,在他们的成功者身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乔致庸这个形象直到今天还是符合中国社会的,他正直、善良,在大是大非面前守得住自己,自身有很强的正能量,符合中国社会一直倡导的"好人有好报"的朴素价值观。同时,他善于经营,懂商道、擅谋略、重情义,符合中国人心目中对成功者的定义,不愧为一代儒商。行大道者,得天下矣!
《乔家大院》读后感3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静下心来,品读余华的《乔家大院》,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对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深刻反思。乔家大院,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情感的院落,犹如一座丰碑,矗立在我心灵的深处,散发出厚重的文化气息。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是一个典型的晋商大院。它的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处处透着精致与讲究,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荣耀。然而,辉煌的背后,却是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历史的风云变幻。乔家三代人的命运交织,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在书中,我被乔家的家族观念深深打动。家族的荣誉与责任,成为每一个乔家人心中不可抹去的烙印。尤其是乔家的长子,肩负着家族的希望与重担,他的一生,既是对家族传统的坚守,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常常显得渺小而无力,然而,正是这种渺小,构成了历史的真实。乔家人对家族的执着与坚守,令我想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归属。
书中,余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乔家大院的兴衰历程。从最初的富甲一方,到后来的衰败凋零,仿佛是一种命运的轮回。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伴随着无尽的欲望与贪婪。乔家在富裕中逐渐迷失,家族成员之间的争斗与背叛,令人感慨。财富固然重要,但当它成为人际关系的枷锁时,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余华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人性深刻的洞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乔家大院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洪流中,乔家曾是晋商的代表,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被现代化的思潮冲击。年轻一代的乔家人,面对家族的.衰落,既感到无奈又充满迷茫。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寻找着自我认同与归属感。这种矛盾与挣扎,正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但又常常感到迷失。
《乔家大院》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的描绘,更是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余华用他独特的叙述方式,将家族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缩影,他们的选择与遭遇,映射出社会的变迁与历史的无情。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思考: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如何保持自我,如何面对家庭与社会的期望,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读完《乔家大院》,我心中涌起一阵感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体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微小的生命,构成了历史的真实。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正如书中所述,生活的意义在于追寻与坚持,而不仅仅是结果的辉煌。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乔家大院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它提醒我珍视身边的人与事,珍惜家庭的温暖与支持。或许,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对家族的传承与对自我的追寻。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探索,继续思考,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奋力前行的乔家人。
《乔家大院》读后感4
《乔家大院》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书的篇幅很长,叙述的故事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主要描写了主人公乔致庸临危授命,承接兄长遗留的家业,力挽狂澜,重振乔家商贾雄风的历程。小说前半部写的比较有故事性,后半部则给人有些蛇尾的感觉。
除了主人公外,书中还用较多的笔墨写了与乔致庸关系密切的三位女性的爱恨情仇。正是她们的牺牲和付出,才换来了乔致庸成功和乔氏家族的复苏与繁荣。
第一位是他的大嫂曹氏。由于突然丧夫,儿子尚小,曹氏无奈中假托丈夫的遗愿把家业交给了当时并令人满意的小叔子,显出了掌门女性的大度与聪慧,特别是在乔致雍刚刚接手,无力还债,家里的产业面临破产的紧急关头,她想出了让乔致庸与大贾陆家小姐结亲的办法,成功地度过了危局,更证明了这位女性不同寻常的见识与果决。由此可见,女人在紧急的关头,头脑往往比男人更加冷静,处理问题的手段往往重视利益,而不考虑感情。
第二位是他的妻子陆玉菡。由于乔家当时急需大量银子救急的原因,使她和乔致雍结成夫妻。陆玉菡虽然明知乔致雍并不爱她,心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但还是由于倾慕丈夫的为人与能力而留在了乔家,并多次在乔家危难的时节,千方百计地去向自己的老爹讨借银子。可以说,没有陆家的财力支持,雄心再大的乔致庸也可能一事无成。所以说,婚姻往往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男人要成就事业,有一个坚强而忠实的外援是非常的重要,而妻子是第一首选。
第三位是他的初恋情人雪瑛。由于乔致庸违背了与之相伴一生的诺言,与陆家小姐结婚,彻底击碎了雪瑛追求美满爱情与婚姻的梦想,也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被迫嫁入豪门,未经同房,多病的丈夫何少爷边撒手归天;因为答应了何老太爷的临终要求,不得不假托生子,做了一个寂寞、孤独、富有的寡妇。在雪瑛的心中,此时对乔致庸的爱已然化成了无限的恨。利用财力在背后与乔致庸进行生意上的争斗,已经成了她释放怨恨的`一种方式,甚至采取告密的极端手段,把乔致庸送进了天牢。虽然她在最后暗中帮助了乔家30xxxx万两银子,使乔致庸起死回生,那也是想在良心上和道德上加重乔致庸的负罪感而已。痴心的女子往往重视爱情,但是爱情与婚姻是两码事,所以悲剧不可避免,这也许是女人的局限性吧。
乔致庸在最后建起了乔家大院,成为了山西有名的商家大贾,应该算是成功的人士。但是在他的成功中,我们看到的则是更多的悲伤与苦难。乔致庸自己多次历经生死,生意场上被人暗算,富有之后又被朝廷敲诈的几乎破产;一同打天下,多年相伴左右的朋友孙茂才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视为母亲一般的长嫂曹氏为了乔家的生存,自休出门,最后举刀自尽;初恋的情人雪瑛丧失了一辈子的幸福,历经感情痛苦,晚年青灯向佛;本来生死相依的妻子陆玉菡为了保全乔家,也不得不半路忍痛别夫离子,回到已经没有亲人的娘家守了活寡。
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以牺牲他人,特别是自己亲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他会感觉到成功的欢乐吗?这样的成功就是人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吗?
【《乔家大院》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读后感05-16
读阿甘正传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7
《妞妞》读后感02-23
活着的读后感02-09
海力布读后感02-16
学生读后感02-09
罪与罚的读后感02-28
《水调歌头》读后感01-13
伤逝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