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半截蜡烛》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半截蜡烛》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半截蜡烛》有感1
我读了一篇,题目是《半截蜡烛》,读完后一阵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挥之不去。
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德国侵略法国时参加传递情报的工作。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了蜡烛心里,可蜡烛被德国军官点燃了,为保护情报,伯诺德夫人要用灯替换可惜阻止了,大儿子慌称柴火。也被阻止了,最后小女儿骗军官楼上太黑想拿一盏灯,军官答应了女儿拿着蜡烛上楼,在走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我感叹了,一个家庭主妇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参与抗战,这是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年纪轻轻的孩子在敌人面前能从容地保护情报,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呀!
我不由想起了古代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写了这么一首诗叫《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诗人陆游心中最放不下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不是大诗人的名号,而是他的`祖国,在西去前还不忘记把这种爱国情传给他的子子孙孙,还不忘让孩子代他关心祖国,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佩服他对祖国最深的敬爱。
每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国情,像伯诺德夫人和孩子们一样,有着对祖国无可代替的热爱,伯诺德夫人告诉我一个真理,爱国谁都可以,只是看他有没有这份勇气。
指导老师:王老师
指导评语:小作者读有感,按照五步骤将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全文条理清晰,结构把握得也很好!
读《半截蜡烛》有感2
这几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半截蜡烛》,
文章的主要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他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内。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大儿子杰克以搬柴为借口把蜡烛内的情报换掉,可这时,一个德国军官一下夺过蜡烛,大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第一个计划失败了。眼看情报就快被发现了,这时,小女儿杰奎琳灵机一动,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哎呀,多危险呀!就这样,情报脱险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安宁的时代。但是,我们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别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收到的启发,你有什么想法?
读《半截蜡烛》有感3
今天我读完《半截蜡烛》感受很深,我非常感动,我想向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为把德国侵略者赶出自己的祖国,他们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蜡烛内,有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家里闯进了三个多过军官,德国中尉顺手拿了藏有情报的蜡烛,蜡烛在一点一点的燃烧,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尽力在营救蜡烛,经过他们的`再三努力终于将蜡烛营救了,也营救了他们一家三口的性命,更营救了国家重大机密。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强烈的爱国精神,我还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危险面前非常镇定。我知道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我应该向他们那样在危险免检那样镇定,镇定的想出办法,解除困难。
我读完这篇课文后,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精神鼓励着我。
读《半截蜡烛》有感4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半截蜡烛》。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在一次危急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和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文章从人物语言和动作进行了描写,伯诺德和他的大儿子杰克两次用计,却两次受挫,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为主人公担心,为主人公紧张!直到最后,我才松了一口气。从古至今,有多少战士牺牲在战场上,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伯诺德夫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康,不顾个人的安危,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斗。他们是那么镇定自若,因为他们为了祖国可以牺牲一切,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啊!我们国家当年也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侵略,饱受苦难。讲到这儿,我便想到《亲近母语》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群日本人看见一位小男孩,便产生了要玩弄小男孩的想法,把他装进袋里,再浇上一层汽油,点燃后扔到池塘里。侵略者真是无恶不作,是无数先辈不怕牺牲,艰苦斗争,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镇定的精神。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读《半截蜡烛》有感5
这学期,我们读了许多关于抗战英雄的文章,除了这些语文书中众所周知的英雄文章,我还读了一篇文章——《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使我感受颇深。
《半截蜡烛》主要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人称伯诺德夫人的家庭主妇,她身边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他们一家三口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为确保情报安全,将情报放在蜡烛内。有一天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点燃了那个藏有情报的.蜡烛。妈妈想让德国军官换根蜡烛,可是失败了。儿子想拿走蜡烛,但仍以失败告终。最终,小女孩杰葵琳对军官说要一盏灯上楼睡觉,这次,小女孩成功了。
小女孩可真是勇敢啊!他们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让我想到了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了不让敌军发现部队主力,便将敌人引上绝路,最后弹尽粮绝,跳崖自杀了。自古以来,世界有多少真正为国家着想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畏生死,无私贡献?他们能做到这样都是出于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对敌人刻骨铭心的恨啊!他们太伟大了!
我读了这篇文章,还是那句话:爱与恨是勇气和力量的源泉。
读《半截蜡烛》有感6
读了《半截蜡烛》以后,感觉到了战争的恐怖,还有那那令人百堆不厌的结局的点睛之笔,至今让我意犹未尽。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文中再写到“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的时候,给了我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因为如果德军发现了,就大事不妙了。在独到大儿子杰克要拿这半截蜡烛去搬柴的时候,心稍微放下了一些,可又读到后面中尉不让他拿蜡烛的时候心里顿时紧张了许多。当读到“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就使人抱着一种心惊胆战的心理去往下读。再到文章的末尾,“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这时才让读者放下心中的'悬念。
这篇文章也突出了小女儿杰奎琳的机智与勇敢。
这篇文章始终就因半截蜡烛来写的令人回味无穷,我也要学习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把作文写得更好。
读《半截蜡烛》有感7
如果给你一份绝密文件,让你藏在最安全的地方,你会选择藏在哪里?如果遇到危机,你的表现会是怎样?
是小盒子里,是方砖下,是纳在鞋底,还是塞在某个幽暗角落的缝隙里?
就慌张,是害怕,是怕得泪水直流,还是惊讶得直站着说不出话来?
也许,你会像我说的那样做,但是,他们却与你截然不同,他们就是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
他们是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可是他们却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利用了人们往往以为最机秘的东西都是藏在最隐蔽的地方,对眼前事物常常忽视的这一心理特点,把机密文件藏在显眼的蜡烛芯里,瞒过了凶恶、愚蠢的德国军官。然而危险并没有化无,狡猾的军官又点燃了蜡烛,大儿子想办法借“取柴”之名,把蜡烛夺回。军官凶狠地抢回蜡烛,小女儿娇声向军官道了晚安,并夺回了装有情报的蜡烛。
小女儿的机智与冷静挽救了三口人的性命。读完这个故事,我不得不向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致敬,向德军强盗伯愚笨、凶恶唾视。面对凶狠的敌人,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临危不惧、聪慧应对,真令人佩服!
面对困难不畏其厉害,从容面对,勇敢向前,是我从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身上得到的启示。
读《半截蜡烛》有感8
昨天,我们学完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这篇课文讲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保护秘密情报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他们一家三口为了把德军赶出自己的国家,都加入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把一支藏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之内。一天,他们家闯进了三个德军,一个德军顺手把窗台上的蜡烛点燃,但是他们不知道,情报就藏在哪半截蜡烛之内,于是,伯诺德夫人和他的大儿子杰克三番五次的想把蜡烛拿走,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正当天无绝人之路时,她的小女儿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娇气把蜡烛拿走了……
读完这篇课文,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在非常时期做出了非常的举动,是她救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是她保护了情报,是她救了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祖国的尊严。
读《半截蜡烛》有感9
读完,《半截蜡烛》后,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故事中的伯诺德夫人是一位爱国家的女英雄。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家庭主妇和她的两个孩子身上,他们的祖国被德国军占领了,一家三口决定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赶走敌人。伯诺德是一个机智聪慧的'家庭主妇,把密报藏在半截蜡烛中,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所以骗过了德国前来搜查的军队,可危机并没有消除。三个德国军官闯进了房子。坐下来,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把蜡烛点燃。把伯诺德夫人吓坏了,赶紧又从厨房里拿出一盏油灯,又把蜡烛熄灭了。伯诺德夫人刚刚放松下来,一个中尉又把蜡烛点了起来,伯诺德夫人又紧张起来。小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说要去柴房拿柴,生火取暖,可刚端着蜡烛走几步,军官就拦住杰克不要去。杰克没办法就只好坐下了。这时,小女儿杰葵琳就站出来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看了看杰葵琳,就同意了,杰葵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走。
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女英雄刘胡兰,拥有着像刘胡兰的崇高的品质,不愿服从敌国的指令,而是誓死保卫家园。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英雄的风范。他们的高尚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应该要爱护祖国,保护祖国,做一个又有英雄范的人。
指导老师:周老师
指导评语:小作者的文章条理清晰,运用读后感五部曲——点、介、议、联、结描写读后感,并从中联想到了实际,很精彩。
读《半截蜡烛》有感10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半截蜡烛》。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伯诺德夫人、她的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与侵略者之间的事情。读完了这个故事,我被伯诺德夫人爱国,会想办法,困难面前面不改色的行为感染了!
其中,我最佩服的'是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虽然,她仅仅是一个9岁的孩子,但在母亲的感染下,遇事镇定,使我深感佩服!
读《半截蜡烛》有感11
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是伯诺德夫人要保护一个党的秘密,她就把那一个党的秘密封在了“半截蜡烛”之内。
然后,就有三个德国佬来了,一个是少校还有两个中尉,伯诺德夫人看到了就想把那个半截蜡烛给拿走,就说:“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一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可是这三个德国佬不同意,说多只蜡烛也好嘛。然后,杰克就说:“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来生个火吧。”
可是这三个德国人还是不同意,最后最小的女儿故意打了一个哈欠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最后,那三个德国佬终于同意了。
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杰奎琳做得很好,她在妈妈哥哥报情报,失败后挺身而出,保全了情报。如果是我们,我们肯定不会如此地机智,勇敢。是长期的斗争使她变得如此机智勇敢。
白娜的夫人是用一盏油灯换取了一点时间,杰克想用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蜡烛,但是没有成功。他俩是用冷静的态度来面对,如果不用冷静的态度,敌人一定会发觉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对待事物,灾难先采用冷静的头脑,机智的思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玩回来买了一大堆东西,我还骑着自行车,好多袋子勒的我们手疼,姐姐先把东西分三类:两大袋重的,一袋轻的重的挂在自行车不会感到重,轻的姐姐拎,一举两得,又可以再买了。
做事,我们要学习杰奎琳,要冷静的头脑,机智的思维那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读《半截蜡烛》有感12
《半截蜡烛》讲述的是在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伯诺德夫人便和她的两个孩子冒着生命的'危险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读了文章后,我知道了法国人民非常爱护自己的祖国。眼看秘密即将暴露他们并没有等死,他们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地进行了周旋,不惜生命的危险,保护了秘密情报。歌颂了母亲、儿子、女儿机智、沉着冷静的精神。其中,母亲、儿子试图想把藏有秘密情报的蜡烛拿走,但是都无济于事。最令我佩服的是杰奎琳,眼看蜡烛就快烧到金属管,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杰奎琳勇敢地挺身而出,她镇定自若地里用自己的美妙和乖巧,化险为安,避免了情报站的摧毁。
文章让我知道了遇到了危险时不能慌张,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想出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
读《半截蜡烛》有感13
以前听鲍鹏山教授说过:“一个国家的人爱气愤,这个国家就定会有气愤。”第一个“气愤”指的是人心存正义,也就是《水浒传》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我心中对此一直困惑不解,“气愤”和“气愤”从来是风马牛不相及,有什么关联呢?直到学完《半截蜡烛》一课,我才明白其中道理…… 《半截蜡烛》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不使秘密情报暴露并落入敌手,与德军斗智斗勇并取得成功的一件事。他们为何能以微薄之力“击败”德军呢?我认为这就是他至死不渝有爱国心了。舒波仑曾说过:“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区区三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心怀祖国,站在他们对面的,则是三个法西斯军官。这是绝对正义与百分之百残暴的对决,也是德英两国存亡的对决,更是一场赌上了三个生命的对决。最终的结果显然是可以预料的。三个“正义的.化身”守护了正义必胜的诺言……大江东去,浪淘尽。有多长千古风流人物为爱国之心尽折腰!屈原为报国之志难酬投江,岳飞为爱国之意尽力一搏,一谦为满怀报国之心写下《石灰吟》……孟子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众叛亲离的朝庭是短命的朝庭,一个没有“人和”的国家是岌岌可危的国家。半截蜡烛内的情报没有暴露可以算是三个军官的疏忽,但整个法西斯的灭亡可就是“气愤”的问题了,他们之所以无“气愤”,其根本就是组织从未建立在“气愤”上,背“气愤”而行之。这样,原本元气淋漓的人民也会丧失了“气愤”。而伯诺德一家的爱国本就建立在“气愤”之上,再加上一家“气愤”勃勃的成员,成功绝不是偶尔!
此时,两个“气愤”之间的关联我可才算明白,《半截蜡烛》向我们书写了“正义必胜”的篇章!爱“气愤”才会有气愤!同学们,大家要谨记此训,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读《半截蜡烛》有感14
大家都知道,从德国入侵波兰到日本战败投降,总共几十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少的人民因为战争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人民的悲惨命运也令人万分同情。今天,我偶然读了一篇文章——《半截蜡烛》,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思潮起伏。
文章讲述了一个名叫伯诺德的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检查的德国军官点燃蜡烛的危急关头,为了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巧妙周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终于保护了秘密文件,取得了胜利的事情。
读完之后,我的心中心潮起伏,汹涌澎湃,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战争带给人们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仅仅只是因为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一家三口就险些丧命于可怕的纳粹侵略者的魔掌之中;杰克、杰奎琳这对兄妹俩小小年纪又是多么的勇敢——不怕遇到生命危险牵制敌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如果不是伯诺德夫人的苦心教导,又怎会有杰奎琳的成功呢?如果杰奎琳没有把蜡烛取上楼去,伯诺德夫人一家肯定会被满门抄斩,重要机密也会泄露!可以说,所有的一切伯诺德夫人都功不可没!
绝密情报最终没有被暴露,联络站也没有遭到破坏,伯诺德夫人一家也得救了!杰克、杰奎琳这对兄妹俩的机智镇静,在我的脑子里面挥之不去——这也是爱国的表现啊!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对待每一门功课都精益求精,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读《半截蜡烛》有感15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在危急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 就在着万分紧急关头,伯瑙德夫人的急中生智,大儿子的镇定自若,小女儿杰奎琳的可爱与机敏都使我们感到敬佩不已。而他们的每一次活动,德军的每一次阻拦,都使我们提心吊胆,都使我们为他们的生命而担忧。 当我读到“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人面前。”时真为她们一家人捏了一把冷汗,幸好伯诺德夫人换了只亮的,拿走了藏有情报的蜡烛,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但是好事总是不得长久,可恨的德国鬼子再次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这使我刚刚放下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眼前那微弱的灯光就好比是她们一家的生命之火呀!孩子是懂事的,他们也清楚一家的处境,在这危难的关头大儿子杰克从容的拿起藏有金属管的蜡烛说:“天气冷,我去生把火,拿走了那盏灯整个房间里瞬间就暗了下来,着可惹怒了那个中尉,他拒绝了杰克的建议。在这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的等待着死亡。此时此刻那盏灯已经成为屋里最危险的东西。我虽然没有在那个环境下可也深深的体会到了那种感觉。
读到这儿,我不禁想问,杰克他只是一个孩子,我为何有这么大的勇气来坐待死亡的来临。突然小女儿奎琳说楼上黑,她想拿一盏等去睡觉,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心软的时候,那名少校也有一个与奎琳同样可爱的女儿,望着眼前的奎琳少校想到了自己的女儿,终于接受了奎林的恳求!奎琳端着蜡烛走上楼梯到楼梯最后一节的时候蜡烛刚刚熄灭。
通过他们母子三人的努力,最后也化险为夷了,我真为他们感到轻松。
【读《半截蜡烛》有感】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教案11-18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9
《半截蜡烛》说课稿07-27
半截蜡烛说课稿02-14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8-03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09-06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4-09
《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03-07
《蜡烛》教学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