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时间:2024-03-07 15:30: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1

  最近,读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的序言和踏上教学之路部分。读到表妹纳迪娅对于疑难问题觉得难为情或羞愧时,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有时学生对于不会的地方也不好意思问老师或者同学。课堂上让同学们展示时不会或者没有掌握方法和技巧。在语文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经常让同学们简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一板块上和同学们简单总结了概括文章大意的基本方法。今天学习《王几何》,需要同学们概括文章大意,我发现很多同学把主要事件写上了。只是简单的罗列了特别出场、富有感染力的微笑、表演绝活、请生挑战、揭示道理这些环节,而没有把这些环节串联成一句话。有的同学写成了一句话,也很啰嗦。我就要求他们把这些主要事件流畅地写成一句话。已经写成一句话的再精简语言。自学质疑课结束后提交的疑难问中没有一个同学提到不会概括文章大意。我们的学生总是不会的也不好意思说。

  在质疑这个环节上,有些同学和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了或者缺乏生活经历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咏雪》有很多同学问我柳絮是什么?我就在课堂上简单解释了一下。柳絮是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春天会随风漫天飞舞。后来同学们在讨论“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时,就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这个比喻写出了雪花的轻盈、飘扬之姿。更有一种春天扑面而来之感。《我的老师》自学质疑课上,有些同学问:“老师,蔡老师是女性,作者为什么称她蔡芸芝先生?”现在的'很多学生只知道先生是对男性的尊称。而不知道在古代和近代先生是对老师的尊称,不分男女。时代不一样了,学生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也不同了。

  读到《精熟教学法》时,一时感觉这个理论很新鲜,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圣人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比如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微课也需要反复看,才能理解吸收。语文比较好的同学在基础知识这一板块上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这样他们在自学质疑课上就有时间做巩固练习。在小组互学环节上也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巩固理解。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2

  读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对我现在教学给了很大的启发。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学生和老师角色的互换,让我们能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是萨尔曼·可汗,他自小学习成绩优异,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后获得了数学学士、计算机学士和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金融业,成为一名对冲基金分析师。20xx年夏天,为了给新奥尔良的表妹辅导数学,住在波士顿的可汗索性将讲课的内容制作成视频,放到网上,让表妹自己去看着学。没想到,他的视频无意中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不仅收到了如潮的好评,而且真的帮助世界各地的很多人解决了数学学习问题。20xx年,可汗建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可汗学院",把他的讲课视频都放在了这个网站上。20xx年,可汗干脆辞掉了对冲基金分析师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可汗学院的建设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读了可汗学院让我知道:科技就是生产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是基本手段,每位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熟练掌握课件、幻灯片、微课的制作,让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转变观念,创新课堂。可汗学院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必须改变观念,敢于创新,才会有出路。我们学校现在所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迈入正轨,学生自主学习但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微课就起到了建立每一个学生学习与教师讲解之间的一种媒介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反复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从而实现教师一对一的学习指导。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思想和行动都有了更大的"翻转"动力,希望让我的思品教学有新的突破点。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

  对可汗学院的了解开始于一次信息教育培训。随后可汗学院的光辉事迹中关于翻转课堂的新闻也一次次的成为老师们教研讨论的主题。现在可汗学院被定义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可是,我把它理解为纯粹的教育技术范畴,而且是教育技术中的信息技术领域。对此,我并不很感兴趣。我总觉得对教育而言,这些不是太本质的东西。

  最近看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是萨尔曼可汗本人所著,我想也许可以澄清我的一些疑惑。

  所谓的翻转课堂,它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只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就像多媒体教学,本质上还是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仅此而已。有些时候,我们在教学上的一些设想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过一定要搞清楚,是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绝不是教学迎合信息技术。

  其实所谓的翻转课堂,是对于传统模式:教师先教――学生后学 的教学模式的反转,即为:学生先自学――教师后深入教。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而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读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让我知道:科技就是生产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是基本手段,每位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熟练掌握课件、幻灯片、微课的制作,让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最后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本书中受到启发,利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带领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4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是萨尔曼·可汗本人所著, 看完这本17万多字的书,我看到了翻转课堂的希望和前途,看到了教育的未来,也增添了信心。

  可汗学院能在很短的时间成为一个热点,能够吸引谷歌和比尔·盖茨的关注,能够得到盖茨基金的支持,必然是有它的道理。从头到尾,萨尔曼并没有在信息技术领域过多纠缠,几乎从头到尾都在谈论有关教育、教学和课堂的各种观点。可汗重点论述了他的教育理念。

  其实所谓的翻转课堂,它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只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就像多媒体教学,本质上还是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仅此而已。有些时候,我们在教学上的一些设想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过一定要搞清楚,是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绝不是教学迎合信息技术。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他是一个对传统思想非常优秀的挑战者。比如他对课堂教学中很多细节颠覆性的'观点,这些观点极具启发性。他敢于挑战课时安排,敢于挑战教学结构,甚至敢于挑战寒暑假的作息模式。可汗学院是一个教育变革的领导者,从这本书里面,至少确信了一点,基于互联网的新的教育理念的确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对于教师而言,不是取代了教师的职能,而是提高的教师执教的门槛。因为翻转过来的教学不再要求教师的讲述能力,而是直接挑战教师的项目设计能力与反馈引导能力,对很多教师而言,这种变化几乎是致命的。至于他放在互联网上的那些视频,在我看来并非多数老师能够轻易做得出来的。他对于知识结构与关系的理解,恐怕远远超出了很多职业教师。在理解性教学这个领域,他们几乎接近了极致。

  翻转课堂的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带来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发生变化,这种教法对于学习者技能掌握上的帮助是显著的。我们学校自实行翻转课堂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大大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增添了信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初一初二的思想品德内容简单,自学质疑课上的合作互学环节,学生合作不够积极,无所事事。下一步要加强指导,希望初三效果会好一些。在线测学部分,初一初二有些知识只是情感教育,有些题出的很简单,看起来有些幼稚,所以一些学生做起来不够积极。

  希望我校的翻转课堂越走越好,也希望自己在学校翻转课堂的浪潮中不断进步。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09-13

父母课堂读后感02-09

高效课堂总结11-25

课堂总结范文12-20

教学课堂反思03-05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1-12

课堂教学设计11-28

课堂自我介绍09-20

课堂教学设计12-04

课堂教学方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