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4-06-06 16:41:37 报告 我要投稿

汉字的研究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字的研究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汉字的研究报告

汉字的研究报告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四千多年。汉字也经过许多次的演变与发展才变为我们如今书写的简体字,针对这个话题,我开展了一次研究。

  一、提出问题

  1、汉字的起源是什么?

  2、汉字演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3、汉字有多大的影响力?

  二、研究和调查的渠道

  我通过网络、书籍以及电视上的专栏知道的。

  三、具体满分

  1、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最早是口头传播,后演变成符号书写和象形文字,汉字起源有多种学说,包括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河图洛书说和仓颉造字说。其中通行的是仓颉造字说,认为是由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慢慢创造出来的。经过“巫”和“史”两人整理后发展而来。

  2、汉字演变的基本过程: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当时人们把文字刻在兽骨或乌龟壳上,方便记录。渐渐地商朝灭亡,周朝又出现了金文,把文字刻在青铜鼎内。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让人们便于交流,赢政让丞相李斯将所有的文字编为小篆,一种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到了汉朝,汉字又演变为楷书,魏晋时,又出现了行书,经过漫长的`演变,才变为如今的简体字。

  3、汉字对后世的影响:汉字对后世的影响力巨大,它作为一种成体系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感,为我们民族的文明发展、思想成就、技术文明提供了很大的助推力。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了汉字悠久的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

  2、汉字对后世影响力包括考古学、历史学、经学、语言学的文化意义,是一种有感染力的语言。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是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的瑰宝,文化的精髓。我为中国汉字感到骄傲!

汉字的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题出

  汉字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学习,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汉字是如何演变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网络查询

  3.请教老师家长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甲骨文主要使用时期在商周,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不固定,字形线条比较纤细。

  2.金文主要使用时期在商周,又叫铜器铭文,字形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象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删逐渐规整和美观。

  3.小篆主要使用时期在秦统一六国后,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4.隶书主要使用时期在两汉,线条多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楷书主要使用时期在魏晋至今,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便于书写和认读。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也是汉字书写由“图画”型向“规范”型转变的历史。“甲骨文”时期,由于是文字形成的初期,其功能主要还是在于记录占卜情况。随着发展,今天的汉字已经成熟,达到形神兼备、书写便捷的程度,我们识记,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的。

  2.隶书的作用非常大,它承前启后,既承载着汉字造字,构字的特点,同时也让汉字的男趋向规范化。作为书法的一种,隶书直到今日也广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3.甲骨文、金文的“图画”性很强,看起来比小篆、隶书、楷书都要“直观”许多。比如“鱼”字,甲骨文、金文的“鱼”字,人们一看就知道“代表”着什么,而楷书等就不太容易看出来,尤其是小篆,更加复杂。尽管如此,汉字演变的历史还是走到了今日,甲骨文、金文早已被淘汰,这说明它们其实还是不够成熟与统一,只有统一的、规范的文字,才能普及。

汉字的研究报告3

  调查原因: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汉字,可是,许多人都会不注意、不在乎汉字的一些运用,导致了写错别字的后果。

  调查目的:为了防止汉字被其他的人乱用,使其他人明白写错别字的危害,对汉字造成了一些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让小学生不要在日记本上写错别字。

  调查人员:十全十美小组。

  调查方法:去大街小巷各个街口,寻找一些错别字,在自我的日记本中、写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写错的错字,发现之后立刻改正。

  调查结果:1、此刻有许多厂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便乱改成语。如:衣服店广告:“衣衣不舍”、“衣”见钟情;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等。2、还有的'人为了写字方便,不费时间,便把“雪糕”写成“雪羔”;把“豆腐”写成“豆付”;3、有的课外书中能够称得上是错字连篇,错字一个又一个的出此刻我们的眼前,使我们读的时候也很费劲;4、在我们的日记本中也找到了错字,把“阻”写成“担”、“宝”字下头写成“王”字底;“太”字写成“大”或“头”等。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够破坏我们的好文章。

  经过这次调查,我想说:“汉字是自我的祖国创造的,我们应当好好读写和记忆,如果我们不注意和认真,等将来会出现许多笑话的。假如我们连字都能写错,那我们将来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须要用好汉字!

汉字的研究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中华民族相互沟通的语言,我们经常会用到它。可是我发现,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人用错别字。为此,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利用课后的时间调查,不但调查了同学们的错别字,还调查了街头广告及招牌的使用情况。

  三、资料整理

  错别字有很多,往往让人看了捧腹大笑,现归类如下:

  1、写其它的字。

  有的店为了加深顾客的印象,写了像“食面八方”“食全食美”之类的词。这样不仅改变了词语的意思,还容易误导他人写错别字。曾经我看到一个商标上写着“瑶滚果冻”,当时便惊得一下不敢买了,怕不能吃。

  2、写形近字。

  在同学的作文本里,我已写不下百次地看到这种把“流水”写成“琉水”之类的词……

  3、写同音字。

  我有一次写作文,因分不清“再”和“在”的.用法,常常闹笑话。更有甚者,即使是老师,也会把“即”和“既”混淆。

  四、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我发现使用者错别字的情况严重,比较多的是后两者。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更应该守护好它,特此,我建议大家规范使用汉字,减少错别字的使用率。

汉字的研究报告5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XX年以上的历史。从古到今,汉字经过了许多次的演变和发展,针对这个话题,我开展了一次研究:

  一、提出问题: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二、研究和调查的渠道: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三、具体的研究报告:

  研究问题

  具体内容

  搜集渠道

  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网络及书籍

  汉字字义的演变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书籍

  汉字的特点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

  2. 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3.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网络及电视节目

  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同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可以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统一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网络及书籍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便他的统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统一为小篆。

  2.汉字字义的变化就更加大了,从一开始的象形字(即用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形状)到如今的形声(即字义用偏旁表示,读音用同音字代替,再与偏旁合成字),处处体现出人类思维的进步。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声字更加好的把这个字的字义解释出来,这何不是人类的一种巨大的进步?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现在还有很多异体字出现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不过中国现在的进步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6

  一、问题提出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平时读书、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字体?每种字体都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

  2、上网查找。

  3、询问老师。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询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的象形字体。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铜器上的字体。篆是最早统一的字体。楷书一直通用至今。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隶书,结体精巧,线条较重顿挫,富有变化。楷书,方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书体众多,如小篆、楷书、行书……

  2、我国汉字流传悠长,像甲骨文现在还有被研究辨认。

  3、我国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等。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汉字的伟大,它的实用性强,艺术性美,包容性大……

汉字的研究报告7

  调查原因: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汉字,可是,许多人都会不注意、不在乎汉字的一些运用,导致了写错别字的后果。

  调查目的:为了防止汉字被其他的人乱用,使其他人明白写错别字的'危害,对汉字造成了一些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让小学生不要在日记本上写错别字。

  调查人员:十全十美小组。

  调查方法:去大街小巷各个街口,寻找一些错别字,在自我的日记本中、写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写错的错字,发现之后立刻改正。

  调查结果:

  1、此刻有许多厂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便乱改成语。如:衣服店广告:“衣衣不舍”、“衣”见钟情;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等。

  2、还有的人为了写字方便,不费时间,便把“雪糕”写成“雪羔”;把“豆腐”写成“豆付”;

  3、有的课外书中能够称得上是错字连篇,错字一个又一个的出此刻我们的眼前,使我们读的时候也很费劲;

  4、在我们的日记本中也找到了错字,把“阻”写成“担”、“宝”字下头写成“王”字底;“太”字写成“大”或“头”等。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够破坏我们的好文章。

  经过这次调查,我想说:“汉字是自我的祖国创造的,我们应当好好读写和记忆,如果我们不注意和认真,等将来会出现许多笑话的。假如我们连字都能写错,那我们将来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须要用好汉字!

汉字的研究报告8

  一、研究的问题

  汉字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它的起源是什么呢?又经历了哪些演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式

  1、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2、翻阅相关书籍

  3、询问相关人员

  4、其他

  三、资料整合

  汉字的起源

  最早的文字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的,这时构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广泛使用于殷商后期,为最古老的.文字。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其如图画一般,生动逼真、浑厚自然,在西周时期广泛使用,就继甲骨文后第二种被发现的文字。

  大篆,又称籀文,为周朝史籀所创,其散见于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广泛使用于西周晚期。

  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由秦国宰相李斯整理。其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其广泛使用于秦国时期。

  隶书,为秦朝程邈所整理。其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广泛使用于更东汉时期。

  楷书也叫正楷,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其始于汉朝末年,一向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四、调查结论

  1.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出此刻公元前14世纪,是汉字的祖先。

  2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简体。这些字由甲骨文开始,演变地逐渐平整、公正,最终成了今日的汉字。

汉字的研究报告9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是汉语的记录录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身边处处是汉字,那汉字的来来源是什么?它是直接写成简体字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对汉字的历史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询

  3.询问身边对汉字历史有深入了解的人

  4.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

  仓颉造字:在上古时期,人们以绳结记事,而随着文化的发展,就更需要文字。而大臣仓颉决心创造一种文字。仓颉日夜思考,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山川脉络、鱼虫鸟兽、草木器具,用来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一样的符号,并定义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但这不足以为证。

  经过考古学家的探究,汉字有可能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刻契,绘画,结绳,编贝......

  汉字的'演变史

  甲骨文:创于殷商时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鸟龟甲壳和牛的肩胖骨上,故称“甲骨文“。先后出土甲骨文约十四万片。

  金文:又名钟鼎文,刻于青铜上的铭文,时期为商朝一秦朝。可分为4种: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一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一前71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一前222年7,秦汉金文前221年一前219年。

  篆书:秦始皇继位后,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将文字统一为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小篆在后期)现保存小篆居多,篆书通常刻于石板上。

  隶书:是小蒙的简便写法,在汉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了将意定无规则的线条变为了有规则的笔画。

  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字体出现――楷书。它由钟繇所创,

  唐朝楷书为高峰期,楷书以颜真卿、柳修正栏正栏公权、欧阳询、赵孟为代表。

  行书、草书:古代人创造了两中可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与草书。草书由张芝发明,可分为章草、今草与狂草。行书由王羲之发扬光大,其《兰亭集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

  以下是汉字演变史:

  甲骨文→金文→篆书→求书→草书→楷书→行书。

  四.研究结论:

  1、对于汉字的来源,有人认为是仓颌造字,也有可能是太极文化、刻契、绘画......都没有准确的证明。

  2、汉字是从甲骨文,逐渐演化成了此刻的楷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汉字。它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所以为了了解人们为什么写错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利用了课余时间在街头上寻找错别字,还看了看同学的作业本。

  三、整理资料:

  错别字的具体情况很奇怪,他令人疑惑不已、捧腹大笑。现归类如下。第一种:许多商家为了推广经常把字故意写错。如年年有鱼、码上就到等,这样做就是为了加强客人记忆,从而方便推销。第二种:写繁体字。繁体字是一种笔画较多、结构复杂的字。有的店家却为了气派时常会写繁体字,如大人们平时打牌的纸牌上边的字就是繁体,比如叁、肆之类的.十分容易写错。第三种:形近字错误。我们时常会在商店或其他地方看见形近字错误,他们通常是某一个品牌的盗版,为了模仿又不侵权,故意写错,如六个核弹,太白兔、雷碧等,就是模仿其他品牌。

  四、研究结论

  汉字意义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智慧,如果我们自己的语言都无法正确使用,那如何学习其他知识,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汉字,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

汉字的研究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仅推进了中国的文化发展,还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二、主要研究的问题

  1,汉字的来源

  2,汉字的发展

  三、研究方式:网络。

  四、研究结果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没有文字,只能结绳记事。有位大臣名叫仓颉,虽然他很能干,也所以很苦恼,无法解决结绳记事不能记录的事情,只能在门外饮酒解闷。他看见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顿时有了灵感创造出了一种和动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现的,主要体此刻龟壳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更“复杂”了一步,一向到了战国时期才结束。

  西周晚期出现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与小篆之间的过渡字体。之后,秦国将大篆转化为小篆,并且在竹简上刻小篆。

  隶书之前是战国字体,有金文,篆书,还是简牍帛书,也称为古隶。秦隶是在秦简基础上改善而来,到东汉时隶书完备。三国战乱隶书埋没在了烽烟之中,被大家遗忘了。

  楷书在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以钟繇为代表。东晋“二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书圣”,唐楷最为繁荣。楷书一向繁盛到了21世纪,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现代的简体楷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12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学校对面有个宠物店,名叫哗众取宠,可这成语的本意和宠物店根本不是一码事。生活中出现这种情景的'广告、店名有哪些?这样情景广泛吗?于是,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看身边的店铺;

  2.查找网络资料

  三、资料整理

  四、调查结论

  1.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利用谐音成语的广告。有的是读音相同、字不相同,比如:百衣(依)百顺。因为字的变化,所以意思也变了。还有一种情景是字和读音都没变,只是意思变了,如:哗众取宠。

  2.这种广告的坏处是对小孩的学习不好。小孩对颜色鲜艳的广告十分感兴趣,如果小孩长期看有错别字的广告,就会对小孩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小孩将正确的字和错误的字搞混淆。

  五、倡导

  请各位商家们,不要滥用成语,尽量不要歪曲成语的意思,不要因为你们的谐音成语广告影响到少年儿童的学习。

汉字的研究报告13

  一、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

  三、研究内容

  (1)写错别字:

  在街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店牌、城市广告、招牌等,就会发现很多的错别字,因为商家为了想夺人眼球,所以经常会把“鸡蛋”写成“鸡旦”又比如会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天”还比如会把“家具”写成“家俱”……

  (2)写繁体字:

  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针”写成“針”,把“电冰箱”写成“電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

  (3)写同音字:

  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

  四、研究结论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

汉字的研究报告14

  一、问题的提出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的一种字体,我也正在学习行书。行书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书法家写行书?有哪些著名的行书作品?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邢叔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网络

  三、资料整理

  1、来源: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以及后来的证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变成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在汉末,行书并没有普通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代的'祝永明、董其昌,清代的刘墉,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张辛等,擅长行书并有不少的作品传世。

  3、代表作品:天下有三大行书,分别为王羲之的《兰亭序》雄强俊秀,颜真卿的《祭侄稿》劲挺奔放,苏轼的《黄洲寒食帖》轻盈流畅。这三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四、研究结论

  1、行书的出现约于八分楷法至晋朝盛行。

  2、著名的行书书法家各个朝代都有。

  3、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序》、《祭侄稿》、《黄洲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15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最开始形象复杂的甲骨文到今日简洁易懂的楷书,共经过五个主要阶段。由简单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划的chao

  字。有字如画,画如字的美称,但依然让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开调查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汉字的由来。

  2.汉字的发展。

  3.汉字的使用。

  二、研究方式

  1.图书文献查阅。

  2.网络搜索。

  3.咨询父母。

  三、研究结果

  1.汉字的由来

  (1)发明人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负责管理粮食。

  (2)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2.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书写不方便,又不统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才到此刻的楷书。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仅有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xx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3.汉字的使用

  汉字在全世界有15亿人口使用。其中中国有14亿多人使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有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4.结论

  汉字由仓颉发明,由开始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总数有十万个左右,常用汉字有几千个。时至今日,全球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并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使用汉字的人群里。

【汉字的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消费研究报告01-11

研究报告范文04-25

研究报告的格式01-03

植物研究报告07-19

关于研究报告07-20

调查的研究报告02-09

企业研究报告03-20

近视的研究报告11-13

课题研究报告08-31

姓氏的研究报告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