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实训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电站实训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用电市场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变电运行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完善变电运行培训工作,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绩,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适应电网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面对人员结构由退伍军人、中专技校毕业生及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组成的复杂结构,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日益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的变电设备,将变电人员的培训工作列为工区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并就如何分层次、全方位、与时俱进的做好变电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积极采取相关配套培训措施,力争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好细处。
一、培训人员的结构层次及相应培训办法
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人员结构为:本科及以上人员19名,退伍军人12名,中专技校毕业人员37名,其他人员9名;技师34名,高级工29名,中级工12名,如图1所示。220kV集控站3座,500kV变电站1座,独立220kV变电站1座,其中在建220kV智能化变电站1座。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结合工区人员结构特点、变电设备发展趋势、变电专业人员所需重点知识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培训工作。
1.对大专院校学生的培训
(1)开展“青年阳光成长计划”。以建立《青年个人成长档案》为基础,每年对其成长档案进行一次考评修正,并竭力推荐优秀人才作为公司后备干部人选或入选公司青年人才库。此活动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次是三年阶段性计划,第二层次是年度个人发展计划。个人发展计划由青年个人与工区共同协商制定,以保证制定出切合青年员工自身实际,可实行、可持续、可完成的计划。
(2)实行“一抓、三推进”培训模式。“一抓、三推进”,即抓实际技能和强化、前推、三推进的培训管理模式,旨在使青年员工快速适应运行岗位需要,促使他们巩固理论水平,提升业务技能,将理论和现场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一抓:以抓新员工综合业务技能提升为重点。近年来进入变电的新员工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其基本理论水平已达到一定层次,但缺乏现场实际工作的业务技能。三推进:采取“强化、前推、实训”的培训模式,多途径提升新员工的综合业务技能。
(3)加强新员工思想教育。要注意新职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学历较高的职工,容易产生不安心本岗位工作、向往走上管理岗位的心态。作为工区层面,应当充分理解和明确支持他们想“挑大梁”的想法,同时要进行耐心、正确地引导。要使他们认识到路要一步一步走,想“挑大梁”、担重任是追求进步的表现,但必须先打好基础。懂业务、熟悉基层是栋梁人才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必须老老实实接受培训,认认真真学好业务,时时事事遵章守制。要使他们认识到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还有一定距离,书本知识学得再好也不应自以为是,还需要虚心向师傅们学习。
2.对复转军人的培训
(1)培训“起点要低”,要从最基础的点滴知识入手。在低起点安排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急用先学。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降低学习难度,让学员一学就会,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实施培训时“步幅要小、频率要高、讲解要透、回头要多”,即对复员专业军人的培训工作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增加讲课频次,每次讲解的内容要少,以利于记忆;讲课时要努力把问题讲清讲透,尽力使学员听清楚、弄明白。如果涉及专业理论,一时无法使学员明白,就要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员基本清楚就可以,甚至可以要求学员先记住如何做,千万不要因学员听不懂而放弃培训。对讲解过的问题要多复查,对学员没有掌握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补课。这样可以让学员对学习过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使他们感受到通过努力可以学会运行知识。
3.对中专技校生的培训
现在工区内的中专、技校人员皆为20xx年以前毕业的人员,其工作年限大多较长,在班组可谓“老师傅”了。此类员工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为此,新老员工之间可以实行交叉培训,既由工区创造条件使他们共同探究问题,互为师徒,争取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培训的主要手段及成效
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根据工区人员情况及工作性质,在历年来培训工作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举措、大力度的培训手段,多管齐下,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培训的基础上全方位、多措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相较于往年取得了更大的收获(见表1)。
20xx年以来,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加大了培训力度与幅度,从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与努力,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的员工培训工作有了明显成效,培训成果相比之前有了明显提升(见图2、图3)。
图3为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近三年来每季度培训次数的比较,可见,20xx年每季度培训次数比往年明显增加,培训力度明显加大。
图4为自20xx年至20xx年以来的各年平均每次参加培训人数的比较,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的平均培训为9人/次,而20xx年平均培训已达到20人/次。由此可见,现在培训的覆盖面大大扩大,受训人员持续增多,大幅度提升了培训的目的与效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其人数比例已从20xx年的50.8%增加到20xx年的73.3%,可见,通过培训增强了变电员工的业务技能,使得一批人走向了主值班员岗位,提升了变电工区的整体业务能力。
三、今后开展培训的重点与方向
1.智能化变电站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安徽省已建成2座智能化变电站,即合肥公司的110kV植物园变和淮北公司的110kV桓谭变,铜陵供电公司于20xx年12月建设完成安徽省首座220kV智能化变电站滨江变,标志着铜陵供电公司已经迈入智能化进程。在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伟大构想与趋势下,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具备操作智能化设备、掌握智能设备原理、加强智能概念的相关能力,面对此种情况,铜陵供电公司变电工区组织开展多次智能化变电站知识讲座,安排人员参加智能设备生产厂家的调试工作,并积极组织、倡导员工自主学习智能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相关资料到各个班组,全力开展智能化培训,为做好迎接即将投运的智能化220kV滨江变的战前准备,也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实现储备力量。
2.培训措施
(1)挑选业务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首先介入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中去,如参加厂家举办的培训课堂,参加厂家对设备的调试工作,积累丰富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经验,之后由其对班组其他成员开展培训。
(2)加强新进大学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可使其先了解、掌握智能化原理,再以点带面,在全站开展普及新知识。
(3)着重培训即将接手220kV滨江变的人员。大力加强其对智能化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能设备巡视、操作、验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起即将投运的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之后再以他们为中心在工区内全面开展智能化培训。
【变电站实训总结】相关文章:
web实训总结04-29
实训总结范文04-29
审计实训总结04-30
CAD实训总结07-07
接线实训总结09-27
实训个人总结04-05
秘书实训总结11-10
车工实训总结06-09
vbse实训总结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