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说明文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那么优秀的说明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蚂蚁的说明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蚂蚁的说明文1
人们非常喜欢蜜蜂,并称赞它们的辛勤工作。画家经常画赞美蜜蜂的画;诗人经常写赞美蜜蜂的诗;歌手经常唱赞美蜜蜂的.歌。
蚂蚁非常嫉妒蜜蜂,它在心里保持着一团致密。它认为:蜜蜂清晨工作,我们清晨工作;当蜜蜂天黑后回到它们的巢时,我们也一样。我们工作不比蜜蜂少或者慢,但是人家只夸蜜蜂,太偏颇了!蚂蚁想想都想不出来。
有一天,一只蚂蚁爬在花枝上觅食,看见一只蜜蜂在嗡嗡叫着采集蜂蜜。他抬头生气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吗?你说吧!”蜜蜂回答。
“告诉我,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蚂蚁问。
“你跟我们一样早到晚,整天忙忙碌碌,当然也很勤劳!”蜜蜂欢快地回答。
“那为什么人家只夸你,从来不夸我们?”蚂蚁问
蜜蜂沉思了一会儿说:“是的,为什么只赞美我们而不赞美你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你的辛苦是为了你自己,我们的辛苦是为了别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再也不羡慕蜜蜂了。
蚂蚁的说明文2
撒谎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只是有些人说了善意的谎言,有些人说了恶意的谎言,或者觉得说谎很好玩。
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说谎。记得小时候喜欢带着妹妹的东西到处跑。有一次姐姐问我有没有他的表,我说没有,其实我拿了姐姐的表藏起来了。我姐姐到处找,但还是找不到她的手表。最后,她哭了,因为这是我爷爷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我只好拿出来还给我姐,告诉她我拿了。妹妹看到后,终于泪流满面,觉得这样会很好。
说谎是一种痛苦的代价。虽然我没有受到惩罚,但是我看到了别人说谎要付出的代价,不是被骂就是被打。说的再严重,就失去自由了。说谎后一定要记得诚实,否则会失去友谊和别人对你的信任。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诚实”这个词。有人说“诚实是做人的基础”,有人说“诚实是上策”。我们必须记住这两个词,永远不要忘记它们。记住,如果你说谎,记得要诚实,否则你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蚂蚁的说明文3
奶奶家楼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平台,我们常在那儿晒太阳,散步,打球。奶奶则在那儿种了些小菜。
有一次,我去大平台上玩耍,突然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搬运粮食,我很好奇:这里怎么有这么多蚂蚁呢?它们会不会跑进家里?晚上会不会钻到我鼻孔里来咬我一口?于是,我把弟弟叫来,商量着一起攻打蚂蚁的`老巢。
弟弟拿了把斧头,我拿了把锤子,准备“作战”。我们悄悄地跟踪一只小蚂蚁,那只小蚂蚁似乎发现了我们,飞快地爬回洞里,东蹿蹿,西蹿蹿。我纳闷了,它是不是回去报信了?我和弟弟商量了一下,准备先去打蚁洞外的蚂蚁,可它们都跑得好快,一眨眼就躲进洞里了。我和弟弟决定拿水枪射它们,弟弟拿起水枪,“滋——”一股水柱射向蚁洞,果然蚂蚁们都漂浮在水上了。“哈哈,蚂蚁啊蚂蚁,你们终于挂了!”我们得意地笑了。可过了一会儿,水淌没了,蚂蚁们却还没有死。我和弟弟又用锤子去敲,敲了半天,一只蚂蚁也没打到,而我们却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
这时,我想到这群小东西其实对我们并没有恶意,它们是那么团结,自己躲进洞里了,看到同伴还在外面,它们又会冒着生命危险出来帮忙,我突然觉得自己真是太残忍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弟弟,弟弟也认同了。最后,我和弟弟决定不再打蚂蚁了,因为它们也是一条条无辜的小生命,我们怎么能肆意地去伤害它们呢?
语文书上《蚁国英雄》一文让我对小小的蚂蚁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它们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蚂蚁的说明文4
蚂蚁这种昆虫,人类恐怕很早就认识它们了。因为在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的《书经》里,便有“麻冕蚁裳”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戴着麻织的帽子,穿着妈蚁那种黑色的裤子。人们还常常拿蚂蚁来形容别的事物,比喻勤学叫“蚁术”,形容战士爬墙叫“蚁附”,说大家聚会为“蚁聚”,描述部队的队形叫“蚁阵”。尽管古人用蚂蚁造了这么多的词,我却怀疑,他们对蚂蚁未必都了解得透彻。我认为,人类对蚂蚁有较全面的认识,恐伯是近代的事情。而且,即使是我们当代人,也未必对妈蚁都了解,所以还有说蚁的必要。
一窝蚂蚁,看去似乎都一个模样,其实不然。蚂蚁群里有雌蚁、雄蚁、工蚁、兵蚁的区别。
刚孵化出来的雌蚁和雄蚁都有翅膀,约一厘米长,是蚂蚁王国里的大个儿,它们全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人们叫它为“三节头蚂蚁”。
每年六七月间,这些繁殖蚁就开始分群。他们成群结队地趁黑夜飞出巢穴,并在空中飞个不停,那不是练翅膀,而是寻找对象,好事成了后,雄蚁就死了。雌蚁落到地面,摔掉翅膀,找个地缝钻进去,在里面产卵,生育未来的新王国的成员。她就成了蚁后.
不义,第一批蚂蚁出世了.许多蚂蚁仅有两三毫米长,他们是兵蚁和工蚁。尽管他们还是幼虫,但生来就是劳苦的.命,刚刚发育完全,便出外活动,为新王国作贡献。
蚁后还在产卵。这时,她不吃不喝,像所有仔细看顾自己小宝宝的动物一样,它整天守候在那比芝麻粒还小的白白生生的卵旁边。她能耐再大,也照顾不了所有的卵。这时,工蚁会主动地帮助她。奇就奇在蚁后和工蚁能根据卵发出的表示冷、热、干、湿的不同气味,适当地搬动卵,放置在适当的地方。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卵进行处理,分别将卵按比例地孵化成工蚁、兵蚁、雌蚁和雄蚁。怎么达到这一点呢?通过喂食来实现。具体如何实施计划的,目前还是一个谜。
蚂蚁王国是个分工极为明确的王国。那乱纷纷的'蚁群,实际分工极细,并且都有岗位责任制。有站岗放哨的门卫,有寻找食源的侦察兵。侦察兵出外觅食时,发现了巨大的食物,自己扛不动,拖不回,他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招呼一大帮工蚁和兵蚁来,循原路跑到食物堆放处,大家齐心协力往回拖。倘若半道上遇到别的王国成员来抢劫,兵蚁就会列队相迎,奋力斗敌。工蚁依然照搬不误。不论敌人多么强大,兵蚁不会后退,直到打跑敌人为止,自己断头掉腿,决不眨眼皱眉。敌人跑了,他们又会喜洋洋地将巨大食物化整为零。高高兴兴地搬回家中。他们获胜而归时,也许会像人类打了胜仗似的载歌载舞,可惜,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
蚂蚁的说明文5
今天,我出去玩的时候,无意发现一个蚂蚁洞,正巧,又没有找到伙伴,就准备观察一下。听说蚂蚁最喜欢吃甜食了,我便在距离蚂蚁窝大约一米处放了几粒白糖和一些甜的碎饼干,然后我就蹲在那里,开始等待蚂蚁的出现。
等了好久,可我还是没有看见一只蚂蚁,我想:是不是我把食物放得离它们的窝太远了,致使它们闻不到香味,而没有被吸引过来,于是我试着把食物向前移了一点,终于第一只蚂蚁出现了,我见它慢慢的`爬向我撒在地上的白糖和饼干,只见它先在饼干的周围转了几圈,然后左推推,右搬搬,然而饼干对它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了,不管它怎么努力,饼干依然像一座泰山一样“屹立”在那儿纹丝不动。我以为它会泄气,没想到它把头转向了旁边的几粒白糖,这一次它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一粒白糖顶在了头前,慢慢地爬进了它的家。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一大群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地向饼干移来,终于看见“泰山”了,他们欣喜若狂,靠近“泰山”后一拥而上,蚂蚁越聚越多,终于这些小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变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移着“泰山”向它们的家缓缓前进……我被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给我了一个启示:一只小小的蚂蚁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团队精神,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事情会做不到呢?
蚂蚁的说明文6
蚂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可不要小瞧它们哟!
周末,我跟着爸爸去工厂。我带了一点肉,因为我是专程来看蚂蚁的,所以,这点肉算是一点“见面礼”吧!
来到工厂,一下车,我就在地面上找起蚂蚁来。突然,我发现了两个黑乎乎的小圆点。仔细一看,是两只小蚂蚁正在找食物呢!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肉分成大、中、小三份放在那儿。果然,蚂蚁们嗅到了肉香,来到那块中等大小的肉上,好像正在“验货”。“验货”完毕后,一只蚂蚁兴匆匆地爬回窝,大概是去叫兄弟们一起来享受这顿“美味佳肴”吧!我这才注意到蚂蚁的窝。它们的窝在墙边的小角落,有一个不大起眼的小洞,蚂蚁就是从这里出来的。窝的右边有一条蚂蚁大军专用道,这条道一边挨着墙,另一边则是向上倾斜的。这条道的前面又有一个小洞,蚂蚁的大部队应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过了一会儿,那条道上果然来了蚂蚁大军。它们一个跟着一个,排着整齐的队伍。它们不走斜坡。这条道的.宽度明明可以容纳三只蚂蚁,可它们只排成一排,整整齐齐,也没有“超车”的现象,我不禁想:真是一群团结的小蚂蚁呀!蚂蚁大军很快来到食物区,它们绝大部分爬上中等大小的肉上,只有小部分的蚂蚁来到大,小块的肉上。这里的蚂蚁已经够多的了,可是,“专用道”里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着蚂蚁,一场属于蚂蚁的“家族宴会”开始了。
过了好久,蚂蚁们吃得饱饱的,就开始干活了,它们从剩下的肉上咬下一点,运回窝里,然后又来……这样来来往往,不知疲倦。小块的肉,蚂蚁们干脆把它运回窝里,六七只蚂蚁有条不紊,齐心协力,好一副热闹的场景!
吃完午饭,我便回家了。坐在车上,脑海里还浮现着蚂蚁们吃肉、搬肉的景象。这群看似柔弱的蚂蚁让我懂得了“团结的力量真伟大”的道理!
蚂蚁的说明文7
你了解蚂蚁吗?如果你对它的认识还只是头、胸、腹的话,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我就开始一场“蚂蚁大揭秘”。
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不分白天和黑夜,只要有食物它们就毫不客气的大嚼特嚼,简直就是一台合成收割机。它的吃相也不怎么雅观:它的后脚支撑着身体,上身直接扑到了食物中。嘴巴如同一架微型粉碎机械,一开一合就将一大块米饭绞成了粉末,接下来一口将它们吞了下去。我看了半天,心想:吃了这么多,难道不会口渴吗?看着它们,我仿佛见到了一条饿了一年的黑龙。过了两小时,它们就吃完了比自己身体大二十多倍的米饭。用“狼吞虎咽”来形容它们,不为过吧?
它们也是一个优秀的“搬运工”。有一次,我将几颗米饭投到了它们的.洞穴前。不一会儿,它就被从四面八方的蚂蚁包围了。首先,它们爬到米饭的上、下、左、右,做到全面覆盖。接着,它们用自己有力的嘴锉下了一个圆球,然后向巢穴走去。每当一个出发,立刻就会有人接上,好像排练了无数遍似的。不一会儿,米饭就被分解,向巢穴缓缓地前进。
现在,你是不是对蚂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呢?
蚂蚁的说明文8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期·托马期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做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事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皮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量,居然能够、、,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之浩大令人惊叹:有时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类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
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200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仅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居然还“酗酒”:它们将蝶的幼虫拖入蚁穴中,然后舔食其分必的甜汁,一个个醉态毕露如醉鬼一般。
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只蚂蚁前赴后断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了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蚂蚁,这类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的地球居民,真值得我们学习!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酗酒()发酵()凹槽()
9.第二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思考、谋算、筹划B、筹划、思考、谋算
C、谋算、思考、筹划D、思考、筹划、谋算
1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中的“竟”表示“出乎意料”。
B、“现在地球上约有200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真菌的本领”中的“约”表示“大概”、“估计”。
C、“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中的“几乎”表示“所有的”。
D、“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中的“就”表示“扑火所用的时间较短”。
11.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期的话,目的是什么?(4分)
12.第二段画线句子主要使用的是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3.本文是一篇()(A、科学小品文B、一般性说明文);全文在结构上采用了()(A、总分B、总分总C、分总)的方式。(3分)
14.第二段文字中,采用了哪些方法?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在说明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15.本文的结尾采用了哪种?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8.酗酒(xǜ)发酵(jiào)凹槽(āo)
9.A
10.C
11.目的是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什么。
12.类比,其作用是说明蚁丘工程之浩大令人惊叹。
13.A B
14.拟人拉近了读者与被介绍物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15.议论告诉我们要从蚂蚁的生活中学习一些生活的经验。
蚂蚁的说明文9
从小就喜欢观察蚂蚁,看蚂蚁努力工作。我喜欢看他们用触角传递信息。
在我的记忆中,我见过很多颜色的蚂蚁:黑色、棕色、赤褐色……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棕色。
记得有一天,天阴的时候,我来到我家的.墙角观察蚂蚁。
我看见所有的蚂蚁都离开了,嗯?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搬家?看到他们匆匆忙忙的样子,心里升起一团疑惑。
那一次,雨下得很大,我家的墙角都泡在水里了。此时此刻,我不禁钦佩蚂蚁和它们的远见。
还有一次,我故意从家里拿了一些面包屑扔在我家的角落里。
等了很久,蚂蚁以为没人了,就偷偷溜出去背食物。
为了逗他们开心,我又把面包搬了回来,“蚂蚁军团”也不意外,继续搬运食物。
看着他们那么努力,想让他们动脑,做脑力劳动。
想着想着,我把手放在蚂蚁的运输线上,不一会儿,蚂蚁军团就聚集到了我的手上。
这时,一个“指挥官”正拿着纸,用触角对着旁边的蚂蚁窃窃私语,仿佛在说:“现在路被堵死了,我们得再开一条路。”
过了一段时间,“蚂蚁军团”开辟了一条新的运输路线:从我手里绕过去。
这一刻,我不禁为他们的聪明欢呼!
我喜欢蚂蚁。他们的勤劳精神值得学习!
蚂蚁的说明文10
周日,我坐在郊外的石凳上,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蚂蚁,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石凳变成了一座高楼大厦。一只小蚂蚁,一只身着黑色铠甲的蚂蚁,迷失在这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的前进着。哇!前面有一块面包渣。小蚂蚁好像加快了脚步,来到了这块面包渣面前,他使劲用前爪往前一推,大概是面包渣太重了,推不动。他停了下来,走到路旁的田野里,我想:小蚂蚁不可能不要这个面包渣了吧?
过了一会儿,小蚂蚁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4只蚂蚁,原来是找援兵去了呀,那五只蚂蚁站成一排,前爪用力一推,终于推动了。
我跟着小蚂蚁们一起来到了他们的村落。哇!好一派热闹的'景象。一只只蚂蚁来来往往地忙碌着。瞧!一只红色的娇小的蚂蚁,它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好多洞穴啊!比较小的蚂蚁都往一个洞穴里走,我想这一定是学堂吧。在小蚂蚁上学的时候,它们的父母在工作、上班。叮铃铃……放学铃响了。小蚂蚁们都回家了,到了家的小蚂蚁向父母汇报一天的收获,父母也许会不满意,也许会批评它们,也许会很满意,也许会表扬它们。一只看上去非常得意的小蚂蚁,我想它一定是考了好成绩了吧。
我又看到了蚂蚁们成群结队的回来了,一定是在外劳作了一天了吧?现在他们归来了,每一群都用前爪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的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忽然,爸爸妈妈的喊声把我的心灵换回来。我多么得意发现了蚂蚁的乐园呀!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蚂蚁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蚂蚁的说明文11
蚂蚁的种类多种多样,它们喜欢好天气。今天,天空万里无云,太阳公公毫不吝啬的释放着热量。这么好的天气,不到楼下玩耍,都对不起太阳公公的热情。
来到楼下,我一眼就看见了一种黑色的蚂蚁。它的眼睛由很多小眼组成的一个大大的、黑色的眼睛,有六条细细的小黑腿,我想:“它这腿应该能轻易的爬山涉水吧!”它的大牙齿一看就知道很锋利,那是它自带的武器,谁惹它,它就咬谁。它的`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天线”。我疑惑的问爸爸:“它们一直顶着两根天线,难道不觉得累吗?”爸爸笑眯眯的说:“这是它们的雷达,不顶着也不行呀!”。
蚂蚁们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地面上,有的在往家里搬运食物,有的在寻找食物,左看看、右看看,好不容易找到了食物,又被别的同类给抢走了,然后一场你挣我夺的食物拉锯战展开了,没有一两个小时是结束不了的。一旦抢到了食物,只见几只蚂蚁同心协力一起使出吃奶的劲,赶紧往窝里搬。
噫!这只狡猾的小蚂蚁在偷偷吃食物,一会咬一点吞了,一会就使使劲往前推食物。抢食物的来了,两只蚂蚁先面对面用触角相互碰触一下,确定为敌人,就开始嘶咬对方,一会咬脚,一会咬头,好像哪都咬不动!蚂蚁睡觉的时候,脚是平放着的,触角时不时的动一下,可真像在窃窃私语一样。
哇!蚂蚁可真有趣呀!
蚂蚁的说明文12
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什么。
蚂蚁不聪明,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做“群体智能”的东西。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做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蚁后只负责产卵。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理形式。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觅食蚁没找到吃的是不会回来的。食物越少,觅食蚁找到并带回食物所花的时间就越长。食物越多,它回来得就越快。因此,没有谁来判定这一天是不是觅食的'好日子。做出判断的是集体,而不是某只蚂蚁。这就是群体智能的运作原理:简单的生物遵循着简单的规则,各自根据本地的信息行动。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节选自20xx年11期《青年科学》)
1.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蚁群里众多的蚂蚁是靠什么来维系这个群体的活动的呢?
答:
3.觅食蚁是如何进行觅食的?请简要回答。
答:
4.“觅食蚁没找到吃的是不会回来的”,这句话写出了觅食蚁的什么精神?
答:
5.简要说明一下群体智能的运作原理是什么?
答:
1.并但可以那么
2.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3.巡逻蚁回到蚁穴通过触角的接触,驱使觅食蚁出门。一旦有觅食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觅食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4.觅食蚁为了寻觅到食物,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5.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蚂蚁的说明文13
蚂蚁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但我以前了解得不多,上了科学课有关蚂蚁的知识后,我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浓厚兴趣。
上周六的下午,我来到小区草地上寻找,一会儿就发现了一群忙碌的小蚂蚁,它们正四处奔走、觅食。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从旁边一棵树上抓来一只小虫子,把它震晕后放在蚁群必经之处。一只小工蚁偶然路过,发现后大感兴趣,围着小虫子转了好几圈,然后突然离开了。我疑惑之极,难道它要放弃这到嘴的美食吗?幸好,它碰到了另一只小工蚁,用触角接触一下,然后又和更多的工蚁触来触去。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蚂蚁循着第一只发现小虫的.工蚁路线来到了青虫身边,紧紧地围住了小虫并开始啃咬起来。小虫被咬醒了,使劲地想甩开身上无处不在的蚂蚁,但显然是为时已晚、力不从心了,几只蚂蚁掉下来,更多的蚂蚁一拥而上,把虫子遮得密密实实的。过了大概五六分钟吧,小虫被这群团结的小蚂蚁啃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又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蚂蚁带着蚁群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只剩下几只迷糊了的小蚂蚁在原地打转,但不久似乎也认出了回家的路,急急忙忙地走了。
我看得一头雾水,陷入了沉思:那只发现小虫的小工蚁如何将信息传给大家的?它们如何不迷失方向?它们又是为什么会这么团结?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回家请教家长。妈妈说她也不知道,爸爸让我通过网络查找答案。我打开了“百度搜索”,并反复看了里面许多的介绍,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原来,蚂蚁是用触角来传递相互之间的信息,在行走时留下了蚂蚁特有的气味来辨别方向,蚂蚁只有团结才能生存下去。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恍然大悟,并且想到自己今后要多观察、多思考并勤于查找资料,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实践知识。
小蚂蚁,大道理,看来我的收获还真不少啊!
蚂蚁的说明文14
今天,我坐在草地旁的石砖上,漫不经心地拨弄着一根草,突然,一只小蚂蚁进入了我的视线。
小蚂蚁在这郁郁葱葱的森林里艰难地跋涉,不时被几跟小草挡住去路。我的目光追随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把我带进了它们的村落。它在一个小洞前停住了,又一只小蚂蚁出来迎接它。它们互相碰触着对方的触角,似乎在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随后,它们转过身,回到了自己快乐的天地。
蚂蚁的村落真是热闹!大大小小的村民都在忙碌着,不时亲热地碰碰触角,好像攀谈得很投机。看啊!它们举着馒头渣儿,面包屑,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突然,一只小蚂蚁碰到了一块肉渣渣,足有它身体的十几倍大了。小蚂蚁用触角碰了碰它,转身走了。我想他不会丢下食物不管的。果然,它带着同伴们浩浩荡荡地来了。它们钻到食物底下,我仿佛听到“一二三”的喊声,食物举起来了!它们艰难却坚定地走着,把“战利品”收进粮仓,又分散开来,去寻找新的`事物,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我迷惑了:它们的心中究竟藏着多少坚定的意志?在它们的身体里蕴含着多少惊人的力量?在它们的脑海中又有多少的智慧?
我的目光又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一只大的蚂蚁——蚂蚁王站在队伍的最前端,指挥着。还有很多分别停在树枝上、花儿上、草尖上,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把身下的树叶、花儿、草儿摇晃着。“哒、哒、哒、嚓、唦啦啦”,多么优美,多么欢快的音乐,流进我的耳朵,流进我的心房。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那些蚂蚁音乐家才能演奏出来的!
咦,那是什么?噢,一只黑甲虫来到了蚂蚁的村落,村民们对它很有礼貌友好地交流着。瞧!一只大的蚂蚁还带着一些村民会见“外宾”呢!它们相处的多么和谐!
你看:工程师们在忙于建筑设计,搬运工在搬运食物……一派繁荣的景象,村民们生活的井井有序。
希望我这次奇异的游历,载着你们驶进快乐的天地。
蚂蚁的说明文15
今天,我又一次站在大树的旁边,在充满无限的欢乐中,我忘了自己,也忘了世界。我的目光追随着一只小蚂蚁,做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我的目光盯着一只黑黑的小蚂蚁,它的小身躯上,仿佛披着一张坚硬的外壳,在大树的底下左冲右撞着,我的目光跟着它,它遇见了一只美丽的小蚂蚁,它们互相交流着。互相道别后,我看见它朝树上爬去,我猜它可能是和别的淘气的小蚂蚁在那里比赛爬树的速度,也有可能是接到同伴的信息去吃美味的早餐去了。
我的视线从它的身上转移开了,目光盯着洞口,突然,几个小蚂蚁出来了,它们朝四面八方跑去,我猜他们有可能是在寻找食物,我的`眼睛被那几只小蚂蚁吸引了。我把目光转到了一只小蚂蚁上。它走着走着,还不断地伸出触角,好像是在嗅到了食物的气味,不一会儿,它到达了目的地———一只昆虫的尸体旁。只见它沿着尸体转了几圈后,就原路返回了。我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那只原路返回的蚂蚁领着一大群小蚂蚁,浩浩荡荡来到昆虫尸体旁。它们挨近昆虫尸体,一起用力推动昆虫尸体,好想喊着“一二一” 的号子一样,齐心协力。可是昆虫尸体对它们而言太庞大了,只是动了一动,一只小蚂蚁离开昆虫尸体,又大步原来返回,好像是又去搬救兵了。不一会儿,果然有几只大蚂蚁在小蚂蚁的引领下来到昆虫尸体旁,他们很快加入搬动昆虫尸体的队伍,共同扛起了昆虫尸体,非常艰难和缓慢地向前移动,慢慢来到洞口。然后,它们在昆虫尸体旁咬来咬去,分割食物。
小蚂蚁们在昆虫尸体旁尽情的允吸着、嬉戏着、忙碌着。
【蚂蚁的说明文】相关文章:
蚂蚁观察日记10-07
《逗蚂蚁》说课稿12-26
有关蚂蚁日记01-19
观察蚂蚁日记10-06
蚂蚁教学反思11-15
说明文12-26
蚂蚁初二作文11-17
可爱的小蚂蚁教案03-18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