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2-12-10 14:57: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说课稿(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合集15篇)

幼儿园说课稿1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的内容

  如果选用“七说”的说课模式,则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

  1、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本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类。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密切联系学生情况,同时尽量紧扣现实生活。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的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应弄清一般教学和重点突出的部分,其确定的依据主要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来说明。教学难点是由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的原因来分析。学生难懂的原因从教材内容来看,一是内容较深、抽象性强,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偏高;二是综合性较强,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广泛;三是分散性较大,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要求偏高。从学生来看,一是年龄和心理特征;二是原有知识基础。

  3、说教法:

  说教法,是指说教学方法,即说怎样教的问题。

  教法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来确定。一节课选用的教法一般以1—2种为主,1—2种为辅。教法不宜过多,否则就成了教法的展示课,同时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也难以适应。

  说课时先概括地说教法的类别,再具体阐述选用的理由,然后在说教学程序时穿插进去具体介绍怎样运用。

  4、说学法: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说课中说的学法,严格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就学习的方法而言,它包括学习的态度、法则、程序、手段等等。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模式的大前提下具体进行学法指导,并在说课时解释清楚进行某些学法指导的做法和原因。

  5、说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选用了哪些教教具,采取了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通过哪些评价方式来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等等。对于选用的教学手段,都需要说清楚其目的性何在。

  6、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应该以激励为主。教学评价有针对学生群体的评价,也有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其主要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等,最常见的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通常又有语言评价、行为评价、软件评价、制度评价(操行)等方式。说教学评价时,既要说明采用的何种评价方式,也要简单介绍其操作办法,并着重解释其好处。

  7、说精彩教学片段:(在无教学课件的情况下)

  所谓精彩教学片段,即是指说课教师就所设想的一节课,将在场的同事当成学生,即兴展示自认为设计最精彩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对精彩教学片段的展示应该以组织性或者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不仅要演示这个片段中的教师活动,更要说清楚学生的活动,同时阐明自己认为这个片段精彩的原因是什么。

  或着7、说教学程序:(在有教学课件的情况下)即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或其它辅助教学用具、媒体,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叙说教学程序时,需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解释清楚,并说明整体设计的好处和理由是什么。

幼儿园说课稿2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思维、丰富词汇的最佳时期,通过学习各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选择讲授山东省幼儿教材上册第六单元的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这个故事语言自然优美,重点语句反复吟唱,极富感染力。对话简洁、生动,语言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学前班的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复述故事。

  这个故事的教学目标是:

  1.德育目标: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2.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复述故

  3能力目标:教幼儿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词汇:亮堂堂、一闪一闪。发准墙、窗、房、堂等的字音。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难点:让幼儿运用词、词组完整的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关键:让幼儿懂得一个道理,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教师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教学图片,结合提问,逐幅讲述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学会角色对话。

  四。启发提问,懂得故事道理。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六。结束:

  在欢快的歌声中,赠送鲜花。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我做了如下准备:

  1、歌曲磁带、录音

  2、教学图片四幅。

  3、小羊、小鸟、小狗、小猴头饰、小队标志。

  4、花篮、手工鲜花。

  5、字卡:亮堂堂、一闪一闪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会根据不同角色的特征,注意讲述的语调,以真挚的情感讲述原文,感染幼儿,并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幼儿在复述故事时主要掌握角色对话。

幼儿园说课稿3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形成了许多不良个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将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因此,教育幼儿宽容待人,也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

  幼儿阶段,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有的幼儿常常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或是被别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饶人,甚至动手打别人才完事。因此,经常有幼儿来告状:"某某打我","某某抢我的玩具"……

  《小熊让路》是一个以相互谦让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活动使幼儿意识到友爱和谦让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美丽行为,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道理。

  (2)难点是理解大狮子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觉得难为情。

  教学的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通过操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

  本次活动主要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设问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让幼儿边看边听故事,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突破故事重难点。

  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讲到小兔、小羊、小猴请大狮子帮忙,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教师就问幼儿:你猜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就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学法:

  教师有感情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演示图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学中的提问,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幼儿在问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上面有什么?通过观察对背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个环节: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狮子点了点头)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配上图片的演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欣赏后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熊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并请幼儿一起来学学。你觉得小熊是怎么样的`动物?小动物心理都怎么样?小兔做了什么动作?小羊?小猴?他们后来想了个什么办法?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是幼儿讨论: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个部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听故事的兴趣。听完故事后提问:你们觉得狮子的办法好吗?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小熊为什么会脸红?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从而突破重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情感教育。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主要是通过这些提问: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写小动物你会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第四环节是请幼儿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第五环节是让幼儿看图自己讲述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的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的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和轮回问题。我的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对不同生肖的年龄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小朋友来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小朋友的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小朋友明确十二生肖的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特点。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轮回,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小朋友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让小朋友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小朋友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小朋友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的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小朋友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父母的属相,父母的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的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的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小朋友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属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的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小朋友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小朋友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的问题很好,可是人的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的几种,实际上人的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强化幼儿的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小朋友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小朋友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的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认知和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小朋友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十二生肖的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的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的传说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依序将对应的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的'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的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的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的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小朋友的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的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的,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小朋友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小朋友则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

  七、结束部分

  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和童谣的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5

  一、选材

  《小熊砍树》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诗歌。它的情节性较强,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它又蕴涵着一些爱绿护绿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活动中,图谱的出现,又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幼儿想说、喜欢说、愿意说的欲望,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并设计了《小熊砍树》这个教学活动。

  二、目标

  《小熊砍树》这个活动的目标主要是根据选材和我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制订的,共设计了3个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语言的优美。这个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它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

  2、让幼儿学会体验小动物着急的心情,萌发幼儿爱绿护绿的情感。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育幼儿从小要树立起环保意识。

  3、学习看图谱,念儿歌,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这也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语言教育“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一要求而制订的,同时,它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三、设计意图

  整个活动分四步走。

  第一部分是导入,即融音乐、动作于一体,向幼儿展示森林之美,绿色之美,从而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理解儿歌内容。大屏幕中小熊那憨厚可掬的神态一下子就吸住了小朋友的眼球,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幼儿以小鸟、松鼠的身份和小熊进行对话,从而为幼儿

  创设了一个自由地、宽松的语言环境,人机互动,情境自然,并在不经意间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习看图谱,念儿歌。图谱的运用,使幼儿可以轻松地学会儿歌,并且让他们既感到好玩有趣,又可以加深对文字符号的印象。这就区别于以往的语言教学活动。

  第四部分是儿歌表演,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让幼儿再次体验小动物的着急之情。这样首尾呼应,使活动显得更加完整、自然。

  四、反思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猜猜看,小熊会用什么材料来盖房子?”“小熊要砍树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这只松鼠,你又会怎么样对小熊说?”“小熊它会住在哪里呀?”。这些问题都可以使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在不经意间发展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也意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当我问到“小熊为什么不能砍树”这个问题时,小朋友的回答都局限于儿歌内容。如果我能在这时追问 “除了小动物没有家了,那还会发生什么情况?”来引导幼儿,启发幼儿,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希望各位领导、同行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6

  一、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透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透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纲要》中提出:“教育资料的选取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必须的挑战性;既要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资料,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带给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资料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潜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潜力、发展水平与潜在潜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潜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认知目标:透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潜力目标:透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用心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二)难点:透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明白指纹的用处。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带给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简单、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状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透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带给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但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能够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观察法:整个活动一向都是幼儿在透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一)

  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二)物品准备:1、指纹印画一幅;2、印泥和白纸若干;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4、双胞胎指纹图;5、实物投影仪一台;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8、破案小故事。六、教学过程(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明白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印的)真搞笑,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印好吗?(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分析:透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这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1、认识指纹。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的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那你明白它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先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明白双胞胎长得个性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呢?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之后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透过几个层次的比较与观察,这样能够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三)观察指纹的类型1、将几个幼儿的指纹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类型。2、找出两种常见指纹类型,分别给它们起名字。(斗型,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涡;箕型,纹线像簸箕似的,有一边是开口的)3、师:赶快用放大镜找找看,你有几个手指头是斗型的,有几个手指头是箕型的?(各人统计自己各类指纹的数量,巩固认识指纹的类型)。分析:在此环节中,透过食物投影仪,能够使幼儿对指纹认识得更清楚、直观。最后让幼儿自己统计记录自己的指纹,这是一个很好的巩固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帮忙幼儿正确认识、区分指纹的类型。(四)了解指纹的作用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忙?(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讲述简短破案小故事。2、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忙,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1)指纹考勤机(2)光学指纹鼠(3)指纹保险箱(4)指纹锁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讲述一个简短破案小故事,这样不仅仅何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指纹破案”这一作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五)结束部分:师: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仅能够帮忙警察叔叔破案,还有那些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保险。不仅仅如此,刚才我们还看到用指纹添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伴着音乐声,幼儿愉快地创作,结束本次活动。分析:以指纹画创作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不仅仅能够让幼儿得到一个休息,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科学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在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幼儿对指纹的形状、特征再一次进行巩固。七、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本身的探索欲望,我将本次活动的眼神设计为--“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齐查资料:小动物们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这样不仅仅但是给幼儿继续探索的契机,也能够使幼儿更好的与父母进行互动。

幼儿园说课稿7

  一、 说教材:

  《小乌龟上幼儿园》这个故事选自于小班上学期望整合

  (一),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为角色。讲述了一只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心情及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小乌龟能快乐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体当中的故事。现独生子女较多,其有较多的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都比较娇气;并且接触外面的生活较少加上年龄较小,未离开过家长。因此,刚踏入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哭闹得厉害。为了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来安抚幼儿情绪,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大领域相结合。

  二、 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提出:“发展幼儿语言最主要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加上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愿意去倾听。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加深对小乌龟的认识。

  2、能力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愿意倾听故事,体会和新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中提到:愿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为重点。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情绪还未稳定,会有胆怯的心理。本次活动中的难点是: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准备: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头饰。

  五、教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传统模式、角色扮演游戏及提问法。

  1、传统模式:主要使幼儿能认真倾听故事内容。

  2、提问法:幼儿认真倾听过后,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把故事内容说出来。

  3、角色扮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己、大胆说话积极融入到集体当中。六、说学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我想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园说课稿8

  活动由来:

  1、刚入园的小班儿童年龄在3—4岁之间,正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其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我班儿童人数是50名,在这个大集体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做起事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倾听习惯的培养能让他们逐渐学会尊重、克制;懂得去关注别人,更好地去适应集体生活。

  活动目标:

  1、培养儿童认真倾听的习惯。

  2、学会辨别声音的音色、语义。

  3、体验倾听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儿童熟悉歌曲《碰一碰》。

  2、物质准备: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磁带;猫、狗、鸡、鸭等动物头饰;《碰一碰》歌曲磁带;小动物叫声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听一听、猜一猜

  (1)、老师播放猫、狗、鸡、鸭等动物的叫声录音,请儿童逐个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在叫,儿童每猜对一种小动物的叫声,老师就在大屏幕上播放该种小动物的图片及叫声,引起儿童倾听的兴趣,区分不同的音色、语义。

  (此环节设计比较简单,每名儿童都能听清并说出是那种小动物在叫,设计这个简单环节目的是先引起儿童倾听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从单音节的声音开始听起。)

  (2)、请儿童听一听小动物给咱们带来了好吃的东西,幼师播放录音“苹果、香蕉、橘子、西瓜”播放后,请儿童说一说都有什么好吃的。告诉儿童现在天气干燥了,要多吃水果。

  (此环节设计较上一环节增加了难度,儿童要听两个字的声音,并要连续听,这就要求儿童要注意去倾听,这一环节中有大部分儿童可以说出来,但必须是在注意听的情况下。这个内容就不再是儿童触手可及的东西,但也并没有多大难度。)

  (3)、小朋友一起来听一听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呢?幼师播放录音“小猫喜欢吃老鼠、小鸡喜欢吃虫子、小狗喜欢吃骨头、小鸭喜欢吃小鱼”请儿童说一说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到这个环节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儿童要倾听的是四个小短句,听一个字——听两个字的词——听一个小短句,听的难度逐渐增加,在这里儿童不光要注意听还要能够很好地去表达,对于三岁的孩子这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这就是一个拔高的环节,儿童不光要认真地听,要认真的记忆,还要有会说完整话的意识。)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非常好,表扬自己“我真棒”,胡老师送给你们小动物的帽子,戴上帽子来跳个舞。

  2、游戏:《碰一碰》

  儿童集体听音乐玩《碰一碰》的游戏,在音乐中儿童注意倾听当音乐停下时,小朋友相互碰一碰的部位,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倾听的快乐。

  (在《碰一碰》游戏中,让儿童体验倾听带来的快乐。)

  整个活动儿童都是在兴趣浓厚、精神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各位家长观看完本次活动之后,您对这节活动、对我们小二班的各项活动有什么想法、建议可以畅所欲言,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幼儿园说课稿9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黎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学习踩泥巴、捏泥球、抛泥球等舞蹈基本动作。

  2、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

  3、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体验共同表演舞蹈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黎族舞蹈DVD光碟、舞蹈《泥球乐》音乐、影碟机。

  2、泥球、黎族饰品若干。

  三、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初步了解黎族舞蹈的动作特点。

  2、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体验共同表演的乐趣。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暖身活动。

  2、欣赏黎族舞蹈,初步了解《抛泥球》的起源。

  (1)、观看舞蹈光碟,交流体会。

  (2)、介绍黎族舞蹈《抛泥球》。

  3、熟悉乐曲旋律,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

  4、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1)、踩泥巴。

  教师示范踩泥巴动作,幼儿进行动作练习。

  (2)、捏泥球。

  突出黎族舞蹈动作“三道弯”的特点,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动作练习。

  (3)、比泥球。

  幼儿摆出各种造型互相欣赏。

  (4)、抛泥球。

  幼儿进行突出手部动作的伸展练习。

  (5)、跟着音乐进行完整地动作练习。

  第一遍音乐:幼儿跟着老师进行徒手练习。

  第二遍音乐:幼儿手拿道具“泥球”跟着音乐进行完整地动作练习。

  5、表演舞蹈《泥球乐》。

  (1)幼儿戴各种黎族首饰进行表演。

  (2)邀请观摩现场的老师一起跳舞。(活动自然结束)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并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匹配音乐。

  2、能否独立、连贯地随着音乐跳舞,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六、活动建议

  1、节假日或双休日请家长带幼儿到户外活动,丰富幼儿有关踩沙、踩泥巴、玩泥的经验。

  2、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黎族的民俗、文化信息,对黎族的民俗、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幼儿园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安全教育活动《陌生人我不怕》,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骗为手段卖儿童,他们的罪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残,使许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陌生人我不怕》这节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说学情

  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应发展,而如何辨别陌生人,灵活应对陌生人又对幼儿是一个考验。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将各领域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了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讨论交流、情境体验中理解“陌生人”的含义,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把目标定为:

  1、知道“陌生人”的含义,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识别陌生人的哄骗行为,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3、提高遇到危险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歌曲《小兔乖乖》、视频课件《不跟陌生人走》以及三种常见的陌生人骗小朋友的情境。

  五、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运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组织幼儿观看事例。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陌生人哄骗小朋友的过程。

  2、交流讨论法:在第二个环节中,设置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进行讨论,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讨论,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3、游戏教学法:在第五环节中,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如何应对陌生人,这种游戏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而且真正做到了将幼儿习得的经验转化为行为。

  此外,我还适时运用提问法、激励法、观察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说学法

  1、情境体验法: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运用情境体验法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做不仅是顺应幼儿游戏的天性,也是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模拟练习。

  2、辩论讨论法:通过讨论发散幼儿思维,使幼儿得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辩一辩等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应对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分为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巩固认识、相互讨论、亲身体验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歌曲引题,了解哄骗

  活动开始,我带领幼儿随音乐《小兔子乖乖》进入教室。中班幼儿对歌曲及故事比较熟悉,音乐唤起了幼儿对故事的回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我接着提问: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小兔子开门了吗?小兔子是怎么知道大灰狼不是妈妈的?通过提问,幼儿明晰了大灰狼利用“哄骗”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达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儿理解“哄骗”的含义。接着提出一个假设问题: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思考判断。并追问:是所有人敲门都不开吗?进一步引导幼儿判别自己的亲朋友好友等熟悉的人会开门,不认识的人就不开门。为什么不给陌生人开门?我及时进行小结:陌生人可能是坏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引导幼儿在讨论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树立“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

  第二环节:观看事例,引发思考

  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

  在这个环节我利用《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视频给幼儿呈现一个具体的故事情景。进行提问:如果你是小雨,会跟那位阿姨走吗?为什么?引发幼儿讨论。

  那我们来看一下小雨到底会怎么做。看完视频后接着提问:那位阿姨是怎么把小雨骗走的?小雨认识这位阿姨吗?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么方法救小雨呀?我们怎么判断陌生人说的话是真是假呢?通过层层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梳理出故事中的阿姨是“陌生人”,进一步理解“陌生人”的含义,树立“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

  第二步:想一想、辩一辩

  在这个环节,我接着提问:如果小雨真的被带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对后果进行推测,教师及时梳理、归纳幼儿的观点,并分享给全体幼儿,从而让幼儿明白跟陌生人走的严重后果,坚定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牢固树立防范意识。

  第三环节:律动表演,巩固认识

  活动至此已经进行了10多分钟,孩子一直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我利用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当》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让幼儿在放松思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的同时,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达到警示幼儿不上当受骗的目的。

  第四环节:判断推测,引发讨论

  接下来,我为幼儿准备了三个情景,第一个:陌生人用玩具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第二个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骗小朋友的情景。根据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第三个是陌生人哄骗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过情景,提问幼儿: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通过幼儿的辨析,使不轻信陌生人的意识再次植根在幼儿心中。在幼儿讨论后我及时小结:美丽的森林里也有害虫,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坏人。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陌生人的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随便答应。分清好坏不上当,做个机智勇敢的好宝宝。这一环节使幼儿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巩固了幼儿的已有经验。

  第五环节:角色扮演,真实体验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创设了角色扮演活动“陌生人我不怕”,首先由教师扮演陌生人进行游戏,接着让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陌生人再次进行游戏,这样做正是体现了“幼儿的经验是在运用中建立起来的”这条原则,真正实现了幼儿由经验到行为的转化,增强了幼儿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八、说特色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学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并且以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情境式教学作为主线,鼓励、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梳理,归纳分享,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积极互动的环境。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证。

幼儿园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

  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四)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五)染色、作画

  1、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六)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七)活动延伸

  带领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教学反思:

  1、从选择的内容上看,比较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狗尾巴草”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比较熟悉的一种秋冬季植物,他们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做到了活动内容源自于“生活”。

  2、多媒体的使用使活动内容更加直观,便于幼儿理解,使幼儿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到狗尾草的生长环境,符合小班幼儿的理解特点。

  3、多种颜色的使用:丰富了幼儿视觉感受。红、黄、蓝做为小班幼儿最便于认识的颜色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视觉效果,从而保证了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性,

  4、实物的使用,从多种感官来刺激幼儿,便于幼儿深入理解实物从而为其后的活动做好铺垫的作用。的环节让幼儿大胆地触摸、观赏、感受狗尾的特性,让幼儿喜爱上狗尾草,喜欢和狗尾草游戏。从而为后半部分玩“狗尾草”、作画环节打下基础。

  5、作为综合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了各领域的整合渗透,在作画环节中我不仅强调了艺术方面的美感、色感,要求还注重了情绪方面的体验,让幼儿感受自我作画带来的快乐和自我作画过程中的快乐。

幼儿园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我制定了一下重点、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四、说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空白圆形卡片、彩笔,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五、说教学法

  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我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活动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分段播放,又能完整欣赏,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幼儿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讨论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小朋友们更同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快乐?

  4提问法:提问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怎么做?)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在活动过程中我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2分钟)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我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幼儿分散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因此,我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3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我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

  (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为小朋友做什么;

  (3)为老师做什么。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最后是制作"微笑"标志: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3分钟)

  七、教学反思:

  本活动贯穿《新纲要》精神,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发展了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以上是我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认识时钟》是幼儿园小班数学课程。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说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离开家的时间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请幼儿看几张图片,并以小兔的口吻提出:“小兔子要来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此次活动是以游戏:“小羊,小羊几点钟?”结尾的。幼儿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加深对时钟的认识。游戏规则是由老师扮演老狼,小朋友扮演小羊,老师摆出时间问小朋友:“小羊小羊几点钟?”小朋友要马上回答出来,当老师问到6点钟的时候,小羊得马上跑回家,否则将被老狼吃掉。

  本次活动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钟到了……

  3.教室内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7:00起床、7:30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幼儿园说课稿14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让幼儿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协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有效的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我生成了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一、说教材内容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得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幼儿素质,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根据我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是,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

  主要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去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我班幼儿在情感方面和认知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理解“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让幼儿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则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运用课件可以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外我准备了故事的图片有助于幼儿观察。还给每个幼儿准备两张空白圆形卡片和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幼儿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学法指导主要采用了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主题。

  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主题。我会出示两个表情图片,提问:“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表情呢?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情节。

  在此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课件)在播放课件后提问:“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呀?故事讲了谁?你最喜欢谁呢?”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把话说完整。

  幼儿欣赏完第一遍故事后,对故事的名称,角色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时我会出示第一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怎么了?(不高兴)它为什么不高兴?(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帮它想想还可以为朋友们做什么?”在这里我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大胆发表出自己的观点。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可以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等等。

  接着我会出示第二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蜗牛是怎样做的?(把微笑送给大家)”

  出示第三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喜欢)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对故事的主要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我会再次播放课件,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复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完整印象。这个环节重在揭示思想内涵,渗透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情节中,它是解决难点突出重点的最关键的环节。欣赏完后引导幼儿讨论,我作出小结:是的,小朋友,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是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让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第三环节: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本环节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激发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首先,制作”微笑“标志。给每个幼儿两张空白圆形卡片和彩笔,让幼儿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制作好后我会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枚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对你的好朋友笑一个吧,看看微笑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怎样的?”“对,你说的真好,微笑的时候眼睛弯弯向下,嘴巴弯弯向上。来,我们在这两张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吧!”(在图片上作画)“好了,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小蜗牛的微笑,我们也把微笑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吧!”让幼儿相互赠送“微笑”标志。

  幼儿都戴好标志后,我会播放音乐《笑一个吧》让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跳,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微笑使人快乐,让我们把微笑带给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来!笑一个吧!”(放音乐跳舞)

幼儿园说课稿15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说课稿:新年愿望”,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今天,我让小朋友讨论今年的愿望是什么?小朋友纷纷举起手来,“我的愿望是爸爸给我买一辆玩具车子”“我的愿望是妈妈给我买一件漂亮的裙子”“我的愿望是做一个好宝宝”“我的愿望是爸爸给我买个奥特曼”。一会儿小朋友们都说得差不多了。忽然,我看见小洁没有说愿望,我就走过去问她“小洁,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啊?”“我.我。”说了二次,她都没有说出愿望来。难道你没有愿望的吗?看着她想说又说不出的表情,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又轻轻的、微笑的问了她一遍“你的愿望是什么?”她看了看我,小声地说“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再打我了”面对她的愿望,我呆住了。

  分析:

  小洁是我班一个挺懂事的女孩,她特别喜欢画画,她的家长也让她参加了少年宫的美术班。从孩子的表现和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的妈妈对她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次小小的差错就有可能引起一场家庭斗争。但从小孩的口里说出这个愿望,我认为家长的希望与要求太严格的,她己经忽视了孩子应有的欢乐,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权利。我们老师则应该多与家长联系,引导他们指导孩子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以“打”教育,棍棒下面不一定都是天才。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07-12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07-31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7-15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08-02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08-03

幼儿园说课稿【热】01-19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08-14

幼儿园说课稿15篇11-02

2023幼儿园安全说课稿12-20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