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总结1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后,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共同学习
1、课堂讲解
在校本课程及各个学科中都渗透弟子规教育,并结合礼仪教育,教师们循循善诱,引经据典,分析说理。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老师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所谓教学相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提高。
2、师生齐背经典
教师指导和学生共同背诵,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上课精神了,坐立姿势端正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惰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不完成作业作业的现象很少了,《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教师节很多学生给老师发短信祝老师节日快乐……学生的行为让老师们无比感动。《弟子规》教育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谐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3、举办学习心得体会展
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或朗读,或背诵,或训练学生定力等各种方式落实学习《弟子规》,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学生也在活动中懂得了最做人的基本道理,为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了基础。师生写出心得体会共同展出,共同分享学习之感受,体会感受学习的乐趣。
4、家校联系,共同成长
我班践行弟子规活动开展以来,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落实“孝”行。家长做孩子们行孝的模范,给孩子行孝的机会。孩子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家长、学校教育的结合,孩子父母有很多自己的感想,家长们纷纷来信、致电反映孩子的显著进步并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二、今后教学设想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深入落实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让学生知道应该去爱周围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爱周围的人。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承传这些财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会把践行《弟子规》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全体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弟子规》一定会落实得更好,也相信《弟子规》一定会成为学生安身立命的准则。强民小学一年二班施绵绵
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总结2
一、《弟子规》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首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不仅具有工具性, 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德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培养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和提高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为使语文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落到实处, 对新时期语文学科德育工作的渗透做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也有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而《弟子规》教育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儒家教育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 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二、《弟子规》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方式
如何将《弟子规》与语文相融合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课前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上好语文课, 我利用晨读和课前预备的时间要求学生朗诵《弟子规》, 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进入意境, 引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 预备铃一响, 我便发音让学生齐诵“读书法, 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且书声琅琅, 营造出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 也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 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老师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2.将《弟子规》适时引入语文课堂以充实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将中华国学经典融入其中, 打造生动的诵读课堂, 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循循善诱, 引经据典, 分析说理。学生用古人教诲、名人轶事或现身说法, 或旁征博引, 师生配合默契。如《妈妈的账单》一文主要讲的是小彼得为妈妈做了点事就写了账单来索取报酬, 妈妈也给了他一份账单, 却不要报酬。通过学习, 学生很容易认识到母爱的无私、无价。但是如何联系实际, 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后该怎样对妈妈, 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应孝顺父母的目的呢?我这时巧妙地引出《弟子规》中“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给学生讲了古代舜孝敬父母的故事和闵子骞受到后母的虐待, 仍坚持尽孝的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如何孝敬父母。又如:我上《争吵》一文时讲到“安利柯”认识到自己错了却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蒂”道歉时, 我适时融入《弟子规》中“过能改, 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这样一来, 既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 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 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我经常利用《弟子规》与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 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 以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很好地补充了课文内容,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开展形式多样《弟子规》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开展形式多样的《弟子规》学习活动, 如《弟子规》配乐吟诵比赛、《弟子规》故事大赛、品《弟子规》经典词句、《弟子规》“读书心得”交流等, 让学生亲身参与积累写作素材, 拓宽写作思路。叶圣陶说:“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小学时代是记忆的最佳时期, 让学生多诵读国学经典, 不仅能积累更多的语言, 还能让他们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美和灵敏度。久而久之, 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引用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 拓宽了写作思路。例如有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写道:“以前我认为读书、考试就是在学习, 可我错了。《弟子规》中‘余力学文’篇告诉我‘学无止境’, 之后我开始积极进取, 我爱上了学习, 爱上了真正的学习。我与同学交流知识, 向老师快乐学习, 快乐地过着每一天。阳光下的我, 大声地诵读‘有余力, 则学文’。”也有学生写道:“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看成是差事, 不应该去敷衍它, ‘方读此, 勿慕彼。此未终, 彼勿起。’只有想去学习的, 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才会真正体会到它的快乐。”还有许多学生在写《我学会了xxx》的作文中很自然地运用到了《弟子规》中的内容如:“自从读了《弟子规》后, 我知道了‘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的道理, 我为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从此, 我每天都把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以前, 我看完书后, 桌上、地上、床上, 到处都乱七八糟的!现在我都把书分类整理放在书柜上。到过我房间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夸我的房间整洁呢!”
可见孩子们每天读经典, 耳濡目染, 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 陶冶了情操, 丰富了词汇, 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总结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新学期开始,红寨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自开展此项活动以来,全校师生或朗读,或背诵,或者以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各种方式凸显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成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践行《弟子规》为基本内容,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学习践行《弟子规》为基本形式,以循序渐进、注重效果为基本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思想汇报专题过程与方法
(一)学习领导高度重视
开学前后,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了《弟子规》学习的活动,并把此项活动作为本学期师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校长主持召开全体教师、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动员大会并做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把《弟子规》教育贯彻好,落实好。同时结合我校生活实际以及故事案例等详细讲述了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开展《弟子规》教育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谦恭、学会感恩,学会文明礼仪,要求学生做到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有付出,在生活中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智慧人生。
(二)少先队认真组织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由少先队具体负责,他们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扎实开展活动。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精心编辑好《弟子规》全文,下发到每位师生手中。
(三)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1)坚持晨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周星期三早上八点钟开始,都会听到教室里传来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的声音。
(2)课堂讲解
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老师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如:读《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我们就给学生讲了古代舜孝敬父母的故事和闵子骞受到后母的虐待,范文写作仍坚持尽孝的故事等等。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益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所谓教学相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提高。
(3)环境熏染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广播、板报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4)班会分享
我校要求各班在每周一的班会课组织学习《弟子规》分享活动。形式各班自己确定,有本周“文明之星”,“背诵之星”,“故事之星”等,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的积极性。
(5)队会展示
自我校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以来,学习少先队每月组织一次队会,来展示各中队的风采。10月29日,开展了“诵《弟子规》比赛”,六中队以整齐、流利、洪亮的声音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11月28日,开展了《弟子规》抽查活动。
三、成效与问题
(1)校风班风更上一层楼。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同学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
(2)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据教师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课前纪律明显好转,学生上课精神了,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自然就轻松了许多;《弟子规》的讲解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很多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惰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习惯。《弟子规》本身就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本书,它本身就具有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这就决定了对它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书本上,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它必须扩充到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强调学生身体力行。校内成果显著,但是学生在家进“孝”的行为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四、下段目标与措施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对于《弟子规》的学习,我校将会把它作为师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除了继续践行以上措施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结合教育进展情况,分阶段举办一系列师生共参与的《弟子规》诵读比赛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共传承”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继续共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学生家、校共学习教育平台;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动、沟通,要求学生对《弟子规》活学现用,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教育与学习相统一。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教职工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一定会做好,我们也相信,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去学习的这本小小的、薄薄的《弟子规》,一定是解决如今出现的学生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
【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一年级线上教学总结01-13
一年级美术教学总结01-25
一年级音乐教学总结06-22
一年级体育教学总结01-20
一年级科学教学总结02-09
小学一年级教学总结03-09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05-22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1-27
初中一年级教学总结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