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精华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1
课时:一课时课型:经典诵读
备课时间:2015年5月28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4.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品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古诗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古诗的意思。
德育点:培养学生品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自我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手段: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走进了一节经典诵读课,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我们的口号“胸藏点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们已经吟诵了很多诗了,老师给大家选取了几首,把你自己喜欢的诗吟诵出来。
2、吟诵了这些诗,你发现了什么?
诗从内容上不仅有送别诗,写景诗边塞诗,还有一类描写传统节日的诗。
3、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清明。
二、传授新知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着重体会“欲断魂”渲染感受,清明节的人们凄清、哀伤的心境。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和传说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感受想要借酒消愁,正好有“杏花村”。“杏花村”可以拓展介绍。
重点字意思如:欲,我是通过迁移词语“青翠欲滴”来解释的。
“断魂”等等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感受,体会当堂课,落实背诵。三拓展延伸
关于畅通节日的古诗还有很多,例如描写春节
元日——王安石(北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重阳节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积累古诗
请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抄写在积累本上五板书设计清明扫墓欲断魂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前置预习】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教师激情导题。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2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试读,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飞的感情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文性语言、画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2、抽取几个小组进行现场展示。(要求学生推荐代表进行解说或展示,并上交文字说明)
五、教师点拨:
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五、最后在学生中选取一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战争时期、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像岳飞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其实和平时期又何曾不是这样?2008年的中国同样遇到了困难,8.0级地震突袭四川,国家有难了,关键时刻,怎么办?21世纪的青年勇敢的站出来了,21世纪的“岳飞”一个个走向了四川。中国有了他们怎能不腾飞!
六、比较阅读《满江红》与《小重山》从而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投影《小重山》:
小重山(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问题:
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异同,从哪儿看出的,自由发言。明确:
都是表达岳飞的抗金报国的壮怀。但是风格不同:《满江红》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满江红》以壮怀激烈而著称,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则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词
2、搜集整理学过的爱国诗词
八、最后欣赏歌曲《满江红》,结束全文。
九、板书设计满江红
精忠报国
上阕:壮志难酬的豪情
建功立业的急情
下阕:对金的深仇大恨还我河山
报国的赤诚之心怀古伤己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赠汪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做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这位诗人的作品了,你们还记得是哪一首吗?(静夜思)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瞻仰这位大诗仙的风采: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喜欢喝酒,喜欢醉时写诗,后人尊称他为“诗仙”。据统计,李白生平作诗一共1010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
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诗仙李白的生活,去看看诗人的一段传奇友谊是怎样得来的。
二、听范读,引入新文
首先,我们一起来用耳朵来感受一下诗人这篇作品。
三、复习生字、正音、读词
1.带拼音读(指名2-3位读)2.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3.读词语(指名领读、小中大三声读)
四、初读诗句,找生词理解
1.自由读诗,将不理解的词语画记下来。2.翻阅工具书,解决疑惑。
五、情感导入、理解诗句
桃花潭位于我国安徽省的泾县,汪伦就是泾县人,他为人忠厚,十分喜爱李白的诗句。为了能见到李白,汪伦煞费苦心地想了一个办法请李白来家中做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发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观看影片之前,请大家读读这个问题——汪伦为了见到李白用了什么办法?带着这个问题用心地观看影片。
汪伦为了见到李白用了什么办法?汪伦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见到李白呢?前面我们介绍汪伦时,说他十分喜爱李白的诗句,但当他看到李白的诗句里充满了伤心失落悲惨颓废的语句时,他的心情怎么样呢?(指名说)现在谁能说说看,汪伦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见到李白呢?——他请李白来家中做客,就是为了开导李白,鼓励李白振作起来。(指名说)
全诗中,能表达汪伦这一番情谊的诗,是哪一句?(指名说)你能带着这番浓浓的情谊将这句话读读看吗?(指名3-4位读)
桃花潭水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李白跟汪伦这对好朋友也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船即将驶离岸边。此时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请用课文中的诗句来回答。(指名回答)那谁又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指名回答)
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卷,汪伦的送别使人感动,不仅感动了李白,也感动了我们。李白有感而发,将心中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化为诗句,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这首诗。同学们,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打动在座每位同学跟老师的心,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将这份深过千尺的情谊传唱。请一位同学领诵。下面,配上音乐,让我们释放自己的情感,关上书,在脑海里回想送别的场景,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离别的时候,汪伦跟李白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然后举手来说说。请两位同学来表扬一下这依依惜别的画面。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08-03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06-09
诵读教学心得体会 02-12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10-15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