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品味作品中表现的新型生命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欣赏画面,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播放风光片,板书课题《山中访友》。阅读标题,猜一猜:作者将要去拜访一位怎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所猜之友)
教师总结: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初读文本,梳理内容
1.听录音朗读,找出生字词。
2.思考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B.这些“朋友”各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C.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D.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三、自由品读,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让他们边读边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想一想: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进行朗读。同学之间可自由讨论。
2.(播放“山中朋友”的图片)将景物分组,构成画面
①古桥;②树林;③山泉、溪流、白云;④瀑布、悬崖、云雀;⑤石头、落叶、小花;⑥老柏树、蚂蚁。
A.每个小组选取一幅画面欣赏,并在文中找出与图片相应的语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B.说一说:你喜欢这些“朋友”的理由,注意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
3.思考、讨论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
明确: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四、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经过一番接触,山中的许多朋友把同学们也当成了知音,也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同学们说,大家想听吗?
教师示范:“你好!游人弟弟,我从那遥远的雪山来,一路艰辛,一路歌唱,聆听过高山的吟唱,沐浴过花儿的芬芳,吮吸过小草的芳香。你渴了吗?让我用大山的甘露为你解渴;你累了吗?让我用大地的清泉为你洗去一路的风尘……
练一练:请同学们也来扮演景物,入情模拟,把朋友的心里话说一说。
(策略应对:在学生解读摹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从句式、修辞、内容等方面引导,引领学生和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统一。)
五、表情朗读,体验升华
1.配上音乐,师生朗读全文。
2.总结。
六、课外建议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9-11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1-09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7-02
山中杂记教学设计07-05
《山中访友》说课稿15篇12-13
《山中访友》说课稿(15篇)02-17
山中访友读后感04-30
《山中访友》读后感04-30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